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实上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对影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影响因素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是笔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认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影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思考
1.有效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所预期的,经过教学活动后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方向,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准确的教学目标能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坚实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细化。“知识和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重视“双基”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是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而获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探索的兴趣,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责任感。“‘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立足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
(1)激发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兴趣能引起学习者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使其感知清晰、记忆探刻,能启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习兴趣还会使人入迷地钻研科学知识、领会其奥妙。没有兴趣和愿望会使学习者学习被动,效率低下。
兴趣是可以通过下列形式进行培养的:学习内容上从易到难、由浅人深;学习方式上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和独立思考;学习环境上创设有利情境、选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联系实际和本身独特的学科魅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尝试成功,增强学习信心等。
(2)发挥主体作用是有效学习的根本
首先要激发主体活力。学习是学习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和行为变化的活动,也是学生主动地对外界信息刺激进行选择、编码、储存、检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身和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个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愉悦的课堂,采用灵活、民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展,主体活力就会迸发出来。
其次,要培养主体活力。一要注重思维训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二要善于质疑、解疑。“疑”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疑、问、思三者的统一是主体活力的重要表现。没有质疑,思维是浅层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要在提出疑点的地方,引导学生联系化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概括,解答疑惑。三要高度重视实验,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重要作用。四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阅读、质疑、思考、讨论、反思、查阅工具书等,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对提高教学成效大有裨益。
(3)改进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简单的接收学习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的互助性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个体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协作与交往;探究牲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种学习方式都有所长,但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完美无瑕的。学习时,学生应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不同的学习内容、所处的环境条件,多种方式结合运用,灵活、机智地将学习引向深人。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因此,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马爱红.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年12期
[4]付晓艳.基于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影响因素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是笔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认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影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思考
1.有效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所预期的,经过教学活动后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方向,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准确的教学目标能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坚实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细化。“知识和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重视“双基”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是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而获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探索的兴趣,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责任感。“‘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立足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
(1)激发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兴趣能引起学习者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使其感知清晰、记忆探刻,能启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习兴趣还会使人入迷地钻研科学知识、领会其奥妙。没有兴趣和愿望会使学习者学习被动,效率低下。
兴趣是可以通过下列形式进行培养的:学习内容上从易到难、由浅人深;学习方式上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和独立思考;学习环境上创设有利情境、选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联系实际和本身独特的学科魅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尝试成功,增强学习信心等。
(2)发挥主体作用是有效学习的根本
首先要激发主体活力。学习是学习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和行为变化的活动,也是学生主动地对外界信息刺激进行选择、编码、储存、检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身和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个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愉悦的课堂,采用灵活、民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展,主体活力就会迸发出来。
其次,要培养主体活力。一要注重思维训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二要善于质疑、解疑。“疑”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疑、问、思三者的统一是主体活力的重要表现。没有质疑,思维是浅层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要在提出疑点的地方,引导学生联系化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概括,解答疑惑。三要高度重视实验,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重要作用。四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阅读、质疑、思考、讨论、反思、查阅工具书等,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对提高教学成效大有裨益。
(3)改进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简单的接收学习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的互助性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个体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协作与交往;探究牲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种学习方式都有所长,但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完美无瑕的。学习时,学生应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不同的学习内容、所处的环境条件,多种方式结合运用,灵活、机智地将学习引向深人。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因此,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马爱红.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年12期
[4]付晓艳.基于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