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汲取了河南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学科课程中,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核心,提出了“导-学-析-练”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拟以“打造高效课堂,全力提升课堂质量”的思想为指导,探索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高效体育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
关键词:“导、学、析、练”;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40-03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阵地,而体育课堂教学则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在现行体育课的结构上,“三段式”的老模式几十年如一日地循环往复,在组织上强调集中化、统一化、纪律化;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这些弊端的存在,不仅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还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体育的思想,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个教学内容、时间、空间等都有局限的课堂里,怎样使体育课有吸引力,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变失效为高效呢?近几年来,我们汲取了河南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学科课程中,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核心,提出了“导—学—析—练”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拟以“打造高效课堂,全力提升课堂质量”的思想为指导,探索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高效体育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
我们的做法是:结合传统的“三段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育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导—学—析—练”四个环节。
二、“导、学、析、练”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1.以目标引导、学法指导为先导(5分钟左右)
这里的“导”主要有三导:一是目标引导。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二是教师引导。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三是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告诉学生本次课的主要学习方法。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准备部分,教师一般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提出上课要求或注意事项;准备活动等传统固有的课堂常规教学模式。关于上课要求或注意事项,一般可以不讲或少讲,因为学生在听到上课内容后,他们一心向往着能早一点去做喜欢的练习,这时他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或注意事项大都不够注意,况且他们对上课的内容也只知其名,对即将要完成动作的难度系数、学习目标都尚不甚了解,只有教师心里有目标,学生心中却不知道,结果是目标达不到,效果不甚理想。不如在此过程,教师结合教材、学情等实际,采用“导”这一形式,效果会截然不同。例如:在小学各水平段走、跑、跳、投、技巧等教材的新课讲授前,教师首先为唤起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这里指运动技能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层制定学习目标,按CBA依次升高的原则,确定各层次目标(将B定为合格标准,要求必须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C层教学目标可低于B层,要求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基本练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要求,逐步达到B层目标。A层教学目标要求熟练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目标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要求去思考,展开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探寻出本课中目标达成的主要学习方法。如在上小学水平一《投掷》第一课时——持轻物掷远的“抛接轻物”时,教师首先用醒目的投掷物,如带彩带的沙包、藤球、小木夹、五颜六色的纸球、鸡毛毽等投掷物来替代垒球,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投掷欲望。其次是以目标为引导(能做出多种方式的抛、接轻物的方法,并能体验到身体各部位的不同触碰轻物的感觉)。再次是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最后是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单人自抛自接练习;双人或多人的指定身体部位的触轻物练习,如脚、头、肩、膝、背等部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方法、学有效果的目的。当然,由于我们所授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总目标上分解出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其一为大目标,主要提供给中、优等学生;其二为小目标,主要提供给后进学生。大、小目标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总目标,不可偏离过大,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练,努力完成自己所要达成的大(或小)的目标。
2.以学生自学、自我感知为体验(10分钟左右)
这里的“学”主要是三学:即根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同伴互学、组内帮学。体育课基本部分的教学,一般安排有两个教学内容,且每一部分内容的时间已基本确定,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教师要组织调队、讲解示范、学生演练等。教师往往采用的是“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一节课里,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心情烦燥;教师练得汗流浃背,而学生却“站如枯松”;全课练习时间、练习密度远远达不到要求,这种“课堂教学无目标,学生主体不明显,练习密度不到位,技评检测不落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成了体育教学的“软肋”,成了阻碍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我们针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性质和教材要求,结合其他学科的成功课例,开展了以“学”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尝试。再如讲授小学水平一《投掷》第二课时“正面持轻物掷远”,学生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按学习兴趣或个体差异自愿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或每组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要求进行“正面持轻物掷远”的自学,教师在这一时间段里,对学生的学习一般不进行干预,在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形式、练习难度、练习进度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关注每位学生,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找出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正面投掷与侧面投掷的区别,然后教师通过影像或体育挂图为学生提供一幅幅动作原型,由分解到整体,或由静态到动态,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判断、推理分析、概括归纳等形式自学感知,获得初步知识,让课中80%的体育知识通过自学得以解决。当然,在“学”这一环节,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无事可做,要巡回指导,掌握学情。
关键词:“导、学、析、练”;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40-03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阵地,而体育课堂教学则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在现行体育课的结构上,“三段式”的老模式几十年如一日地循环往复,在组织上强调集中化、统一化、纪律化;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这些弊端的存在,不仅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还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体育的思想,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个教学内容、时间、空间等都有局限的课堂里,怎样使体育课有吸引力,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变失效为高效呢?近几年来,我们汲取了河南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学科课程中,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核心,提出了“导—学—析—练”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拟以“打造高效课堂,全力提升课堂质量”的思想为指导,探索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高效体育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
我们的做法是:结合传统的“三段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育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导—学—析—练”四个环节。
二、“导、学、析、练”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1.以目标引导、学法指导为先导(5分钟左右)
这里的“导”主要有三导:一是目标引导。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二是教师引导。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三是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告诉学生本次课的主要学习方法。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准备部分,教师一般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提出上课要求或注意事项;准备活动等传统固有的课堂常规教学模式。关于上课要求或注意事项,一般可以不讲或少讲,因为学生在听到上课内容后,他们一心向往着能早一点去做喜欢的练习,这时他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或注意事项大都不够注意,况且他们对上课的内容也只知其名,对即将要完成动作的难度系数、学习目标都尚不甚了解,只有教师心里有目标,学生心中却不知道,结果是目标达不到,效果不甚理想。不如在此过程,教师结合教材、学情等实际,采用“导”这一形式,效果会截然不同。例如:在小学各水平段走、跑、跳、投、技巧等教材的新课讲授前,教师首先为唤起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这里指运动技能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层制定学习目标,按CBA依次升高的原则,确定各层次目标(将B定为合格标准,要求必须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C层教学目标可低于B层,要求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基本练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要求,逐步达到B层目标。A层教学目标要求熟练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目标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要求去思考,展开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探寻出本课中目标达成的主要学习方法。如在上小学水平一《投掷》第一课时——持轻物掷远的“抛接轻物”时,教师首先用醒目的投掷物,如带彩带的沙包、藤球、小木夹、五颜六色的纸球、鸡毛毽等投掷物来替代垒球,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投掷欲望。其次是以目标为引导(能做出多种方式的抛、接轻物的方法,并能体验到身体各部位的不同触碰轻物的感觉)。再次是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最后是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单人自抛自接练习;双人或多人的指定身体部位的触轻物练习,如脚、头、肩、膝、背等部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方法、学有效果的目的。当然,由于我们所授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总目标上分解出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其一为大目标,主要提供给中、优等学生;其二为小目标,主要提供给后进学生。大、小目标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总目标,不可偏离过大,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练,努力完成自己所要达成的大(或小)的目标。
2.以学生自学、自我感知为体验(10分钟左右)
这里的“学”主要是三学:即根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同伴互学、组内帮学。体育课基本部分的教学,一般安排有两个教学内容,且每一部分内容的时间已基本确定,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教师要组织调队、讲解示范、学生演练等。教师往往采用的是“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一节课里,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心情烦燥;教师练得汗流浃背,而学生却“站如枯松”;全课练习时间、练习密度远远达不到要求,这种“课堂教学无目标,学生主体不明显,练习密度不到位,技评检测不落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成了体育教学的“软肋”,成了阻碍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我们针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性质和教材要求,结合其他学科的成功课例,开展了以“学”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尝试。再如讲授小学水平一《投掷》第二课时“正面持轻物掷远”,学生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按学习兴趣或个体差异自愿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或每组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要求进行“正面持轻物掷远”的自学,教师在这一时间段里,对学生的学习一般不进行干预,在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形式、练习难度、练习进度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关注每位学生,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找出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正面投掷与侧面投掷的区别,然后教师通过影像或体育挂图为学生提供一幅幅动作原型,由分解到整体,或由静态到动态,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判断、推理分析、概括归纳等形式自学感知,获得初步知识,让课中80%的体育知识通过自学得以解决。当然,在“学”这一环节,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无事可做,要巡回指导,掌握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