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全面初中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创设了七方面的牵引转化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数学;牵引转化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均衡化的今天,后进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各级教育领导部门把学困生的教育作为考核一个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我校面临的—个重要课题。怎样按照生本教育重建学困生数学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提高初中学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旨归,力求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力求促进课堂教学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要求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转化思考
我们从情绪稳定性、意志品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经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梳理了切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改变“学困生”学习状况的七个观点,具体为:①生本教育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②激励是成功的灵魂;③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④细节决定成败;⑤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学会了怎样学习,他的智力就相应地发展到了较高的境界,他将更加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我们业已身置其中的世界里,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对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这正是现代教育面临的巨大问题,亟需解决。
三、实践操作
对以上七个观点为思想统领,融入课堂实践,整理形成了与观点相对应的七种操作策略。具体是:①结对传帮;②转慢课堂;③及时纠错;④思维导图;⑤层递效应;⑥分层作业;⑦掌握学法。
(一)策略一:结对传帮
【策略阐述】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势利导,给予学生表达、解释、思维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学习知识马上运用效果是最佳的。由此,我对课堂教学设立了结对传帮策略。
【案例描述】主要方法进行差异结对。在课堂实施中,如试卷讲评课我都安排3环节,第一、10分钟时间学生独立订正,在这一环节学生主要是订正完成“会而失分的问题”,要求写写失分的原因,统计出自己能找回的分数;第二就是20分钟的学生互助互教环节,在这个环节结好对子的学生通过互相讲解、互相交流解决部分疑难问题;第三就是剩下最后的学生错误较多问题讲评,主要由有能力解决的学生展示讲评、其余学生补充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策略二:转慢课堂
【策略阐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弹性分组和个别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从学生学习行为来说,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主抉择的,所以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没有一个被冷落。对于学困生,从快课堂转向慢课堂才能实现其有效性。
【案例描述】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2等腰三角形作业题第4题: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和6cm两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慢课堂4次的教学:前4次我都把它改成了例题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展示题目,学生读题之后画图,教师帮助解释题意,让学生理解题意。
(2)把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列等式。提示情况多种存在,所以需要分类。
(3)教师示范性板演解题完整性、规范性步骤,学生只需要配合听和口述。
教学时间大概需要8分钟左右。学生在之后配套的作业本练习中基本能模仿课堂解题步骤完成。
通过慢课堂第5次的教学:9月23日,八(1)生本展示课2.2等腰三角形新课教学,我把这题放在了课堂检测,但因时间不够,课堂没有进行练习与讲解,布置为课后思考题。八(2)在课堂的最后3分钟,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写解题步骤,我在教室巡视并让写的较好的学生板演过程如下:
设AD=x,则AB=2x
∵x+2x=15或x+2x=6
∴x=5或x=2
∴BC=1或BC=13(舍去)
学生板演完因下课铃声响了,就下课了。
两种不同教学设计我的体会,前4种教学是我教的,帮助解释题意,统一了解题方法,强化了解题思想、步骤。学生今后的解题可能就是回忆、再现这一步骤。现在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解决,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在这一次安排中就完全掌握了此题,而做错的或不会的学生的信息让我清楚知道学生问题在哪,学生的不同解题能力。而不会的或做错的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错误原因,审题错误的学生那么就需注重自己审题能力的训练;计算错误的学生那么就需注重自己计算简便、正确、技巧方面的训练;而没有进行检验多解的学生那么就需要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学困生在错误中找到错误原因,针对性的改进,提示自己的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三)策略三:及时纠错
【策略阐述】 学困生既有共性特点,又有个性差异。我校在对学困生进行总体调查改善的基础上,还开展及时纠错。通过对个案学生的长期跟踪,我们了解了个案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找到了其学业不良的各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矫治策略。
【案例描述】错题千万别放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有学习中不要怕出错。可怕的是学习中出现了错误,出现了问题,却采取一种漠然视之的态度,这样的学习就很难有高效率。学生出現了错误或出现不会的题目,老师和学生怎样纠错,不同的处理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七年级开学初,有位女生的母亲讲述了她女儿学习数学很辛苦,她也感到累。女儿很懂事、很勤奋、很勤问,作为父母的她们也很勤奋,每天晚上都会与她一起学习,会积极帮助详细讲解错题与不会做的题,可是成绩仍然不理想。听完她的故事,我也就找到了病根------她的父母越俎代庖了,帮得太多了。之后的教学中,我就观察到她在做题时,经常找同学帮忙。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她有问题必须问我。对于她的提问我采取3步骤指导,第一句话:“我再给你10分钟思考你一定还能解决一些题”。每次在第1步骤她都能解决部分题目,做完之后我也总能在她脸上自信的微笑;第2句话:“你根据题意有哪些思考,说一说”,在这步骤她说着说着有时也解决了问题,她的笑容更灿烂了;最后,留有的题也就不多了,我就该出手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个别指导,她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找到了做数学的乐趣,学数学越来越有自信了。
(四)策略四:思维导图
【策略阐述】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从而开启学困生大脑的无限潜能。
【案例描述】其实,我也有过对学困生画思维导图担忧。记得一次在背章节复习课时,11年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章新知识学习完,我都会对章节知识进行整理,并在课堂展示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单纯的接受者、倾听者。现在我的还继续吗?思考后我想到了胡校给我们老师学习的思维导图,和胡校最近对全校的班级进行的思维导图介绍及做法。我想我的章节知识的整理与讲解展示是否可以还给学生自己呢?从而在第一章结束我就进行了尝试,周末作业就是:根据本章学习内容画思维导图。周一学生的完成情况,我自己看了之后都很想用“佩服”两字来表达心情。从此我也很信任我的学生,他们真的很厉害,之后每章知识梳理都以学生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
(五)策略五:层递效应
【策略阐述】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层递效应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在教育中,如果运用得当,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引导目的。
【案例描述】在数学课外教学活动中,教师制定不同层次的梯度作业,供学生选择进行作业分层。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反应指标,因此作业分层与教学目标分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为有弹性目标,就可相应确定弹性作业,但它们不是一一对应的,弹性作业是对全体学生都适用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生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是给学生创造时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而不是一一辅导解答。
(六)策略六:分层作业
【策略阐述】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作业设置上需要根据班级教学的特点,运用符合差异教学要求的、灵活多样的弹性作业策略。
【案例描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案例: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由此,要設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策略七:掌握学法
【策略阐述】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益其一世。”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据此,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案例描述】有一道数学名题,说的是将一张纸对折数次求厚度,我在讲的时候一个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居然举手了:“老师,我折了一下,第7次折就折不起来了。”我惊讶了一下,想批评他做小动作,但最后还是决定顺水推舟,说:“××同学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我们这道数学名题的本质,大家也折一下看看。”实验以后马上有很多学生也积极响应了这一疑问。我觉得很有意思,马上让学生再用练习本的纸做有规划的折纸实验,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了。把问题再引回正轨,直接提问刚才做小动作的同学,结果他也正确的做出来了,不过是用2×2×2……表示的,于是表扬之余再补教了他乘方的表示方法,他听得很认真。
大多数学困生都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也愿意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致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肯定他们学习热情,矫正他们学习习惯的同时进行方法指导,让他们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重拾学习的信心,找回学习的乐趣。
四、实践反思
我校在“生本教育”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每一位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以课堂有效性教学为中心”,与每天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相联,具有可操作性。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关注学困生,在课堂中体现了情感疏导,变“不愿学”为“愿意学”;分层教学,变“不能学”为“也能学”。方法指导,变“不会学”为“也会学”的教学策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以人为本的互动课堂、师生实验探究课堂等模式,我校“学困生”数学学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转化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玉祥.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数学;牵引转化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均衡化的今天,后进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各级教育领导部门把学困生的教育作为考核一个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我校面临的—个重要课题。怎样按照生本教育重建学困生数学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提高初中学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旨归,力求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力求促进课堂教学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要求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转化思考
我们从情绪稳定性、意志品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经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梳理了切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改变“学困生”学习状况的七个观点,具体为:①生本教育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②激励是成功的灵魂;③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④细节决定成败;⑤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学会了怎样学习,他的智力就相应地发展到了较高的境界,他将更加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我们业已身置其中的世界里,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对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这正是现代教育面临的巨大问题,亟需解决。
三、实践操作
对以上七个观点为思想统领,融入课堂实践,整理形成了与观点相对应的七种操作策略。具体是:①结对传帮;②转慢课堂;③及时纠错;④思维导图;⑤层递效应;⑥分层作业;⑦掌握学法。
(一)策略一:结对传帮
【策略阐述】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势利导,给予学生表达、解释、思维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学习知识马上运用效果是最佳的。由此,我对课堂教学设立了结对传帮策略。
【案例描述】主要方法进行差异结对。在课堂实施中,如试卷讲评课我都安排3环节,第一、10分钟时间学生独立订正,在这一环节学生主要是订正完成“会而失分的问题”,要求写写失分的原因,统计出自己能找回的分数;第二就是20分钟的学生互助互教环节,在这个环节结好对子的学生通过互相讲解、互相交流解决部分疑难问题;第三就是剩下最后的学生错误较多问题讲评,主要由有能力解决的学生展示讲评、其余学生补充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策略二:转慢课堂
【策略阐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弹性分组和个别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从学生学习行为来说,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主抉择的,所以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没有一个被冷落。对于学困生,从快课堂转向慢课堂才能实现其有效性。
【案例描述】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2等腰三角形作业题第4题: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和6cm两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慢课堂4次的教学:前4次我都把它改成了例题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展示题目,学生读题之后画图,教师帮助解释题意,让学生理解题意。
(2)把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列等式。提示情况多种存在,所以需要分类。
(3)教师示范性板演解题完整性、规范性步骤,学生只需要配合听和口述。
教学时间大概需要8分钟左右。学生在之后配套的作业本练习中基本能模仿课堂解题步骤完成。
通过慢课堂第5次的教学:9月23日,八(1)生本展示课2.2等腰三角形新课教学,我把这题放在了课堂检测,但因时间不够,课堂没有进行练习与讲解,布置为课后思考题。八(2)在课堂的最后3分钟,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写解题步骤,我在教室巡视并让写的较好的学生板演过程如下:
设AD=x,则AB=2x
∵x+2x=15或x+2x=6
∴x=5或x=2
∴BC=1或BC=13(舍去)
学生板演完因下课铃声响了,就下课了。
两种不同教学设计我的体会,前4种教学是我教的,帮助解释题意,统一了解题方法,强化了解题思想、步骤。学生今后的解题可能就是回忆、再现这一步骤。现在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解决,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在这一次安排中就完全掌握了此题,而做错的或不会的学生的信息让我清楚知道学生问题在哪,学生的不同解题能力。而不会的或做错的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错误原因,审题错误的学生那么就需注重自己审题能力的训练;计算错误的学生那么就需注重自己计算简便、正确、技巧方面的训练;而没有进行检验多解的学生那么就需要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学困生在错误中找到错误原因,针对性的改进,提示自己的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三)策略三:及时纠错
【策略阐述】 学困生既有共性特点,又有个性差异。我校在对学困生进行总体调查改善的基础上,还开展及时纠错。通过对个案学生的长期跟踪,我们了解了个案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找到了其学业不良的各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矫治策略。
【案例描述】错题千万别放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有学习中不要怕出错。可怕的是学习中出现了错误,出现了问题,却采取一种漠然视之的态度,这样的学习就很难有高效率。学生出現了错误或出现不会的题目,老师和学生怎样纠错,不同的处理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七年级开学初,有位女生的母亲讲述了她女儿学习数学很辛苦,她也感到累。女儿很懂事、很勤奋、很勤问,作为父母的她们也很勤奋,每天晚上都会与她一起学习,会积极帮助详细讲解错题与不会做的题,可是成绩仍然不理想。听完她的故事,我也就找到了病根------她的父母越俎代庖了,帮得太多了。之后的教学中,我就观察到她在做题时,经常找同学帮忙。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她有问题必须问我。对于她的提问我采取3步骤指导,第一句话:“我再给你10分钟思考你一定还能解决一些题”。每次在第1步骤她都能解决部分题目,做完之后我也总能在她脸上自信的微笑;第2句话:“你根据题意有哪些思考,说一说”,在这步骤她说着说着有时也解决了问题,她的笑容更灿烂了;最后,留有的题也就不多了,我就该出手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个别指导,她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找到了做数学的乐趣,学数学越来越有自信了。
(四)策略四:思维导图
【策略阐述】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从而开启学困生大脑的无限潜能。
【案例描述】其实,我也有过对学困生画思维导图担忧。记得一次在背章节复习课时,11年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章新知识学习完,我都会对章节知识进行整理,并在课堂展示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单纯的接受者、倾听者。现在我的还继续吗?思考后我想到了胡校给我们老师学习的思维导图,和胡校最近对全校的班级进行的思维导图介绍及做法。我想我的章节知识的整理与讲解展示是否可以还给学生自己呢?从而在第一章结束我就进行了尝试,周末作业就是:根据本章学习内容画思维导图。周一学生的完成情况,我自己看了之后都很想用“佩服”两字来表达心情。从此我也很信任我的学生,他们真的很厉害,之后每章知识梳理都以学生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
(五)策略五:层递效应
【策略阐述】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层递效应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在教育中,如果运用得当,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引导目的。
【案例描述】在数学课外教学活动中,教师制定不同层次的梯度作业,供学生选择进行作业分层。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反应指标,因此作业分层与教学目标分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为有弹性目标,就可相应确定弹性作业,但它们不是一一对应的,弹性作业是对全体学生都适用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生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是给学生创造时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而不是一一辅导解答。
(六)策略六:分层作业
【策略阐述】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作业设置上需要根据班级教学的特点,运用符合差异教学要求的、灵活多样的弹性作业策略。
【案例描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案例: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由此,要設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策略七:掌握学法
【策略阐述】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益其一世。”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据此,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案例描述】有一道数学名题,说的是将一张纸对折数次求厚度,我在讲的时候一个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居然举手了:“老师,我折了一下,第7次折就折不起来了。”我惊讶了一下,想批评他做小动作,但最后还是决定顺水推舟,说:“××同学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我们这道数学名题的本质,大家也折一下看看。”实验以后马上有很多学生也积极响应了这一疑问。我觉得很有意思,马上让学生再用练习本的纸做有规划的折纸实验,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了。把问题再引回正轨,直接提问刚才做小动作的同学,结果他也正确的做出来了,不过是用2×2×2……表示的,于是表扬之余再补教了他乘方的表示方法,他听得很认真。
大多数学困生都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也愿意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致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肯定他们学习热情,矫正他们学习习惯的同时进行方法指导,让他们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重拾学习的信心,找回学习的乐趣。
四、实践反思
我校在“生本教育”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每一位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以课堂有效性教学为中心”,与每天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相联,具有可操作性。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关注学困生,在课堂中体现了情感疏导,变“不愿学”为“愿意学”;分层教学,变“不能学”为“也能学”。方法指导,变“不会学”为“也会学”的教学策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以人为本的互动课堂、师生实验探究课堂等模式,我校“学困生”数学学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转化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玉祥.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