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硒酵母胶囊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猴头菌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硒酵母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分别为(0.99±0.36)分、(1.01±0.41)分、(1.62±0.32)分、(1.00±0.10)分、(0.69±0.30)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硒酵母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值得在消化内科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16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07-01
慢性萎缩性胃炎已被WTO定义为胃癌前状态,其演变过程通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目前,国内尚无有效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25例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硒酵母胶囊治疗,疗效较满意,用药体会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08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规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标准[2]。将5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5∶10,年龄45~66岁不等,平均(52.21±2.25)岁,病程1~15年不等,平均(7.32±2.25)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45~67岁不等,平均(52.32±2.27)岁,病程1~15年不等,平均(7.33±2.27)年,剔除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其他消化道病变患者,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每片含生药1g,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坚持用药3个月。
1.2.2实验组。给予硒酵母胶囊,剂量为100mg,2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坚持用药3个月。
1.3疗效评定[3]。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有效率,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会议标准与新悉尼评分法制定的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胃粘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评分区间为0~3分,得分越低提示疗效越佳。
1.4数据处理。借助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数据,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X2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统计结果比较。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分别为(0.99±0.36)分、(1.01±0.41)分、(1.62±0.32)分、(1.00±0.10)分、(0.69±0.30)分,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统计结果比较(X±S)
组别炎症活动性腺体减少肠生化异型增生对照组(n=25)1.92±0.60*2.00±0.63*2.01±0.55*1.96±0.22*1.72±0.52*实验组(n=25)0.99±0.361.01±0.411.62±0.321.00±0.100.69±0.30t值2.9313.6372.9542.4553.638P值<0.05<0.05<0.05<0.05<0.05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5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有效率比较[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n=25)13(52.0)5(20.0)7(28.0)72.0%*对照组(n=25)8(32.0)5(20.0)12(48.0)52.0%X2值8.221P值<0.05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应遵循缓解症状、改善炎症、预防胃癌的原则,目前,临床上缺乏符合以上原则的特效药物。
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3],为患者应用硒酵母胶囊治疗,可降低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因此,推测硒酵母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防止其向胃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各项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进一步表明硒酵母胶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硒为人体重要酶,可保护线粒体膜和细胞膜,若血液含硒量降低,可引起硒酶活性降低,进而降低机体抗氧化功能,代谢自由基就不能有效消除,进而导致胃粘膜溃疡坏死,加大癌变的可能性。
“硒”被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5],可有效预防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硒酵母胶囊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作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消除自由基,调整细胞内氧化原状态,防止组织细胞氧化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降低胃内亚硝酸盐含量,阻碍亚硝胺合成,降低胃癌发生率。本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硒酵母胶囊治疗后,胃粘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肠上皮化生、腺体数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均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硒酵母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值得在消化内科推广。参考文献
[1]叶隽.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5(18):4117-4118
[2]胡再平.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04):857-858
[3]张清.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6):38-39
[4]米热古丽·吾布力,吐尔洪·吐尔逊.13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6(31):42-43
[5]张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06(02):50-51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16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07-01
慢性萎缩性胃炎已被WTO定义为胃癌前状态,其演变过程通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目前,国内尚无有效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25例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硒酵母胶囊治疗,疗效较满意,用药体会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08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规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标准[2]。将5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5∶10,年龄45~66岁不等,平均(52.21±2.25)岁,病程1~15年不等,平均(7.32±2.25)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45~67岁不等,平均(52.32±2.27)岁,病程1~15年不等,平均(7.33±2.27)年,剔除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其他消化道病变患者,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每片含生药1g,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坚持用药3个月。
1.2.2实验组。给予硒酵母胶囊,剂量为100mg,2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坚持用药3个月。
1.3疗效评定[3]。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有效率,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会议标准与新悉尼评分法制定的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胃粘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评分区间为0~3分,得分越低提示疗效越佳。
1.4数据处理。借助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数据,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X2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统计结果比较。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分别为(0.99±0.36)分、(1.01±0.41)分、(1.62±0.32)分、(1.00±0.10)分、(0.69±0.30)分,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统计结果比较(X±S)
组别炎症活动性腺体减少肠生化异型增生对照组(n=25)1.92±0.60*2.00±0.63*2.01±0.55*1.96±0.22*1.72±0.52*实验组(n=25)0.99±0.361.01±0.411.62±0.321.00±0.100.69±0.30t值2.9313.6372.9542.4553.638P值<0.05<0.05<0.05<0.05<0.05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5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有效率比较[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n=25)13(52.0)5(20.0)7(28.0)72.0%*对照组(n=25)8(32.0)5(20.0)12(48.0)52.0%X2值8.221P值<0.05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应遵循缓解症状、改善炎症、预防胃癌的原则,目前,临床上缺乏符合以上原则的特效药物。
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3],为患者应用硒酵母胶囊治疗,可降低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因此,推测硒酵母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防止其向胃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各项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进一步表明硒酵母胶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硒为人体重要酶,可保护线粒体膜和细胞膜,若血液含硒量降低,可引起硒酶活性降低,进而降低机体抗氧化功能,代谢自由基就不能有效消除,进而导致胃粘膜溃疡坏死,加大癌变的可能性。
“硒”被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5],可有效预防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硒酵母胶囊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作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消除自由基,调整细胞内氧化原状态,防止组织细胞氧化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降低胃内亚硝酸盐含量,阻碍亚硝胺合成,降低胃癌发生率。本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硒酵母胶囊治疗后,胃粘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肠上皮化生、腺体数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均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硒酵母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值得在消化内科推广。参考文献
[1]叶隽.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5(18):4117-4118
[2]胡再平.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04):857-858
[3]张清.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6):38-39
[4]米热古丽·吾布力,吐尔洪·吐尔逊.13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6(31):42-43
[5]张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06(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