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分类搞得好,社区环境Hold住”,这是北京市丰台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居民们从垃圾分类获得的最大的好处——干净整洁又绿色环保的社区环境。社区居民一谈起垃圾分类就赞不绝口,“如果说垃圾分类是场战斗,那么社区就是这场战斗的前线阵地,只要把社区垃圾分类拿下,战斗的胜利就在眼前。”
育仁里社区:
垃圾分类早开始,经验多多是榜样
丰台区育仁里社区从2004年开始就展开垃圾分类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垃圾分类先行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有很多的想法和经验。社区居委会书记自豪地介绍说:“我们这个社区住户大多数素质比较高,所以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原则是‘用嘴多说多于用手多做’,主要抓居民的分类意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是我们的小窍门。在此基础上,我们社区还配备了专门的厨余垃圾设备,做到了厨余垃圾‘零废弃’,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就可以消化。”
育仁里社区位于丰台区新村街道地区,共有大小13栋居民住宅楼,70个单元门,840户,大约2600人,主要都是由丰台区教委、海淀区教委、西城区教委和首都经贸大学、电子科技学院等教职员工组成。社区居委会从2004年开始就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在社区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并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理念。育仁里社区里的常住居民们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对于垃圾分类都很欢迎,并且长期坚持家里的垃圾分开扔。“我们都分类5、6年了,已经把垃圾分类当成一种习惯了。”社区居民李老师说,他们是这里的常住居民,经过几年的适应,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分得好还能拿奖励,我都拿了好多。”育仁里社区实行每日垃圾分类检查和评比,分类准确率高的住户将会获得奖励。在一旁带着小孙子一起扔垃圾的一位老大爷也表示:“垃圾分类其实不难,有心就能做好!”不仅如此,社区低碳达人胡均老人的低碳小屋书架上面最多的小书和资料就是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小册子和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书本,每位光临低碳小屋的游客都可以学习一下垃圾分类的知识,感受这个社区垃圾分类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育仁里社区将坚持了4年的“绿色银行”活动与垃圾分类工作也有机地结合起来。早在2007年,小区一些热衷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自发地成立了“绿色银行”志愿小组,通过居民主动投放、志愿者分类拾捡和社区日常积攒的三种方法,将可回收的垃圾收集起来,集中变卖,建立专有账户,将资金攒起来。定期于每年3月份,利用这笔资金再加上居民的捐款,到北京延庆县三司村的植树基地为首都绿化植树。自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指导员们将他们在工作中收集的可回收物送到“绿色银行”,既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也支持了首都绿化。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还将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进行回收,并主动联系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丰台工作委员会和资和信控股公司将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进行回收,为北京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0年9月育仁里社区首批15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经过培训后正式上岗,劝导居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每天早晚上岗执勤,成为了育仁里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垃圾分类指导员由社区里退休的教师职工组成,每天出勤2次,早上7点至9点,下午6点至8点,不过这个时间也根据四季的变化做临时调整。在这段时间,指导员亲自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遇到没有分类的垃圾,他们还要亲自下手分类后再投入垃圾桶。“绿袖标”刘大妈开心地说:“小区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是越来越支持了,原来要手把手地教,现在已经不用我们动手了,我们多动嘴多宣传,提高大家的意识,垃圾分类一点也不难!” 2011年,小区继续坚持垃圾分类工作好的经验,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导员队伍由15人发展为18人。丰台区政府及新村街道对小区也加大了投入,先后配备了新的分类垃圾桶,更新了运送垃圾电瓶车。
万科紫台家园社区:
垃圾分类进社区,手机短信来通知
走进万科紫台家园社区,干净整洁的分类垃圾桶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每只垃圾桶都“穿”着一件铁皮外套,这是为防止恶劣天气损坏而量身定做的,只有专门的清洁人员才有钥匙可以打开铁门,垃圾桶的后面用指示牌连接,上面不仅有垃圾分类的知识,更是写明了每种垃圾的分类运输单位和分类垃圾的最终去向。站在这样的垃圾桶前,想偷懒都难!
社区居民李先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向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垃圾分类:“我是2008年搬过来住的,当时社区就已经开始垃圾分类了,我记得很清楚,告诉我们要把垃圾分为三类扔——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所以我们家阳台上就是可回收垃圾的存放场所,厨余垃圾主要是厨房产生,剩下的就是其它垃圾。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园区更换了新的分类垃圾设备,还给我们每家每户配备了户用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开关贴,不仅如此,还在楼梯间贴了大大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不知不觉就把垃圾分类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了。”
高肖源大爷退休在家6年了,一说垃圾分类,他就打开话匣子了:“垃圾分类,我最早的时候出国看到发达国家垃圾都分开扔,就在想咱们什么时候也垃圾分类呢。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我特别支持,而且很欣慰的是,万科紫台家园社区把垃圾分类搞的不错,这不,我这有好多垃圾分类的手册、宣传海报和期刊杂志。”高大爷边说边从书架上拿下《绿娃在行动》的手册给我们看,还笑着说这也是他家小孙子喜欢看的。高大爷还喜欢社区自己制作的期刊《家在万科》:“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和管理工作确实做得很不错,这是我们楼的服务大使给我们发的,我特别爱看,一方面可以随时了解社区近期搞的活动,一方面上面有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里面的内容特别贴切我们的生活。还有,我还定期地收到物业给我发的短信,向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且提醒我们近期又有垃圾分类的活动了。”看来,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做到了居民心坎里,连手机这种通讯工具也不放过。
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魏主管介绍说,其实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之前,他们就搞了一个调查问卷活动,主要是针对园区的常住户,通过对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汇总,来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活动共收回调查问卷320份,常住户100%覆盖,垃圾分类支持率99.69%。说明在社区搞垃圾分类是有良好的基础的,大家都很支持,连已经不住在这里的住户收到手机短信的通知后,都会开车赶回来参加他们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感受到这份支持,他们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
(责任编辑:赵静)
育仁里社区:
垃圾分类早开始,经验多多是榜样
丰台区育仁里社区从2004年开始就展开垃圾分类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垃圾分类先行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有很多的想法和经验。社区居委会书记自豪地介绍说:“我们这个社区住户大多数素质比较高,所以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原则是‘用嘴多说多于用手多做’,主要抓居民的分类意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是我们的小窍门。在此基础上,我们社区还配备了专门的厨余垃圾设备,做到了厨余垃圾‘零废弃’,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就可以消化。”
育仁里社区位于丰台区新村街道地区,共有大小13栋居民住宅楼,70个单元门,840户,大约2600人,主要都是由丰台区教委、海淀区教委、西城区教委和首都经贸大学、电子科技学院等教职员工组成。社区居委会从2004年开始就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在社区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并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理念。育仁里社区里的常住居民们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对于垃圾分类都很欢迎,并且长期坚持家里的垃圾分开扔。“我们都分类5、6年了,已经把垃圾分类当成一种习惯了。”社区居民李老师说,他们是这里的常住居民,经过几年的适应,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分得好还能拿奖励,我都拿了好多。”育仁里社区实行每日垃圾分类检查和评比,分类准确率高的住户将会获得奖励。在一旁带着小孙子一起扔垃圾的一位老大爷也表示:“垃圾分类其实不难,有心就能做好!”不仅如此,社区低碳达人胡均老人的低碳小屋书架上面最多的小书和资料就是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小册子和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书本,每位光临低碳小屋的游客都可以学习一下垃圾分类的知识,感受这个社区垃圾分类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育仁里社区将坚持了4年的“绿色银行”活动与垃圾分类工作也有机地结合起来。早在2007年,小区一些热衷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自发地成立了“绿色银行”志愿小组,通过居民主动投放、志愿者分类拾捡和社区日常积攒的三种方法,将可回收的垃圾收集起来,集中变卖,建立专有账户,将资金攒起来。定期于每年3月份,利用这笔资金再加上居民的捐款,到北京延庆县三司村的植树基地为首都绿化植树。自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指导员们将他们在工作中收集的可回收物送到“绿色银行”,既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也支持了首都绿化。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还将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进行回收,并主动联系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丰台工作委员会和资和信控股公司将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进行回收,为北京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0年9月育仁里社区首批15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经过培训后正式上岗,劝导居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每天早晚上岗执勤,成为了育仁里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垃圾分类指导员由社区里退休的教师职工组成,每天出勤2次,早上7点至9点,下午6点至8点,不过这个时间也根据四季的变化做临时调整。在这段时间,指导员亲自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遇到没有分类的垃圾,他们还要亲自下手分类后再投入垃圾桶。“绿袖标”刘大妈开心地说:“小区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是越来越支持了,原来要手把手地教,现在已经不用我们动手了,我们多动嘴多宣传,提高大家的意识,垃圾分类一点也不难!” 2011年,小区继续坚持垃圾分类工作好的经验,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导员队伍由15人发展为18人。丰台区政府及新村街道对小区也加大了投入,先后配备了新的分类垃圾桶,更新了运送垃圾电瓶车。
万科紫台家园社区:
垃圾分类进社区,手机短信来通知
走进万科紫台家园社区,干净整洁的分类垃圾桶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每只垃圾桶都“穿”着一件铁皮外套,这是为防止恶劣天气损坏而量身定做的,只有专门的清洁人员才有钥匙可以打开铁门,垃圾桶的后面用指示牌连接,上面不仅有垃圾分类的知识,更是写明了每种垃圾的分类运输单位和分类垃圾的最终去向。站在这样的垃圾桶前,想偷懒都难!
社区居民李先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向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垃圾分类:“我是2008年搬过来住的,当时社区就已经开始垃圾分类了,我记得很清楚,告诉我们要把垃圾分为三类扔——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所以我们家阳台上就是可回收垃圾的存放场所,厨余垃圾主要是厨房产生,剩下的就是其它垃圾。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园区更换了新的分类垃圾设备,还给我们每家每户配备了户用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开关贴,不仅如此,还在楼梯间贴了大大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不知不觉就把垃圾分类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了。”
高肖源大爷退休在家6年了,一说垃圾分类,他就打开话匣子了:“垃圾分类,我最早的时候出国看到发达国家垃圾都分开扔,就在想咱们什么时候也垃圾分类呢。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我特别支持,而且很欣慰的是,万科紫台家园社区把垃圾分类搞的不错,这不,我这有好多垃圾分类的手册、宣传海报和期刊杂志。”高大爷边说边从书架上拿下《绿娃在行动》的手册给我们看,还笑着说这也是他家小孙子喜欢看的。高大爷还喜欢社区自己制作的期刊《家在万科》:“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和管理工作确实做得很不错,这是我们楼的服务大使给我们发的,我特别爱看,一方面可以随时了解社区近期搞的活动,一方面上面有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里面的内容特别贴切我们的生活。还有,我还定期地收到物业给我发的短信,向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且提醒我们近期又有垃圾分类的活动了。”看来,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做到了居民心坎里,连手机这种通讯工具也不放过。
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魏主管介绍说,其实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之前,他们就搞了一个调查问卷活动,主要是针对园区的常住户,通过对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汇总,来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活动共收回调查问卷320份,常住户100%覆盖,垃圾分类支持率99.69%。说明在社区搞垃圾分类是有良好的基础的,大家都很支持,连已经不住在这里的住户收到手机短信的通知后,都会开车赶回来参加他们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感受到这份支持,他们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