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学需要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以发展和构建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语篇分析,更有可能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模式。本文概述了翻译学与语篇分析,讨论了该研究模式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翻译 语篇分析 研究方法
1.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西方学者纷纷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本文主要探讨描写翻译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方法。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而不是翻译技巧或翻译手段。在实际翻译中,已有不少人把语篇当作翻译对象和基本单位(司显柱 2001)。关于语篇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形式/结构”(formal/structural)派的看法:从结构方面看,“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一是“功能” 派的看法:从功能方面看,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语法单位;它与句子不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它们之间不是“大”与“小”的关系;语篇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表现”关系,即语篇由句子体现,或者说句子(形式)体现了语篇(语义)。
2.语篇分析模式与方法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及语言学的发展,西方学者逐步认识到,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科,而语言学就是其科学的依据之一。翻译学实质上是以经验为依据的学科,其目标有二:(1)描写客观翻译现象(翻译过程、翻译作品及其在译语文化中的作用);(2)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原则和参数体系。其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描写和解释。翻译学可分为三大分支:一、描写翻译研究.;二、翻译理论;三、应用翻译研究.。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同属纯研究性质。描写翻译研究包括三种:(1)产品导向 .研究;(2)过程导向.研究;(3)功能导向研究。Holmes(1987)指出,文学专家和神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翻译问题以及圣经翻译中的文体和语体等复杂的因素。总的说来,翻译的语言学派视翻译为语言运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传统语言学翻译研究方法与语篇分析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至少有三点:(1)前者的重点在句子,认为意义决定于词与句;而后者的重点是整个语篇,认为意义通过语言结构来体现;(2)前者把翻译对等的概念建立在词、句层面上,而后者则认为翻译对等建立在语篇和交际层面上;(3)前者的研究对象只是语言,而后者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系统和言内因素,而且还包括言外因素(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3.功能理论的翻译观:
从目前的状况看,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都在寻找语言学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框架。在形式理论与功能理论的选择上,功能理论更加受欢迎,原因主要是它与翻译的目的相吻合,都是从交际的角度出发。Halliday(1985)认为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语言可以用来描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可以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还可以用来组织信息,这三种功能分别属于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语篇分析者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它必须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在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实现其它标准的基本手段。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语义概念,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粘着性(即结构上的衔接)。从这一点看,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也是一个语义概念,它也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因此,可以说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黄国文1988:10-11)。意向性和可接受性是翻译行动论(包括翻译目的论)的核心内容。
4.语篇翻译研究
4.1 意义与其体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形式来体现意义、意图、目的的。这种用于体现意义的形式既可能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还可以是非言语性伴随言语性的形式。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汉语中可以说“请把门关上”、“请你把门关上”、“请您把门关上”、“请把门关上,好吗?”、“请你把门关上,好吗?”、“请您把门关上,好吗?”,等等;在英语中则可以说 “Close the door.”、“Close the door, please.”、 “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Will you close the door?”、“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无论是用汉语还是用英语来表达「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都可以有非言语性的形式伴随。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命题)意义外,它们还因各自的不同形式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种意义与前面讲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是属于同一类情形的。
就翻译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可译为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又可译为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从翻译方法上讲,前者是“直译”,后者是“意译”;从翻译策略上讲,前者用了“异化法”,后者用的是“归化法”。如果我们从语篇参数角度考察上述两句译文,便可看出,它们的“语场”、“语旨” 和“语式”是有差异的。如果从“文化语境”方面考虑,就更能解析它们所传递的不同意义。
4.2 语境与语言选择
伍谦光(1988)认为社会是一个文化系统,也是一个符号系统和意义系统,而语言是其中一种符号。语言之所以产生意义是因为它与社会文化中的其他符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因此,非正式的语境导致人们使用非正式的语言,而正式的语境则要求人们
使用正式的语言(Thompson 1996:)。
4.3 语篇体裁与情景语境
有关语篇体裁与情景语境问题,胡壮麟(1994)认为;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起交际作用的,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通常都能看出其交际目的。例如,在中国,如果一个人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可能会说,“你吃了饭没有?”、“去哪里?”、“去上班啊?”、“最近忙些什么?”一般说来,这些话是中国人用来打招呼的,而不是真正想干涉别人的私事。但是,西方国家的人通常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们听到这些话后可能会误解,甚至还会恼怒。
有些语篇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并不是十分独特,所以要经过“语域”分析才能确定其语篇类型。Halliday (1985) 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基调(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基调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基调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5.结语
本文探讨了描写翻译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方法。我们在文中提出了语篇分析方面的理论依据和研究重点,这只是我们初步的设想和构思;翻译学在学术领域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刚刚开始形成自已的特点。翻译学的目标是描写客观翻译现象和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原则和参数体系。翻译研究者要研究语言,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明白语言如何在实际中运作,了解语言的本质及其功能,才可以系统地、有效地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或解释,并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具体的资料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3]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4]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
【关键词】翻译 语篇分析 研究方法
1.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西方学者纷纷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本文主要探讨描写翻译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方法。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而不是翻译技巧或翻译手段。在实际翻译中,已有不少人把语篇当作翻译对象和基本单位(司显柱 2001)。关于语篇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形式/结构”(formal/structural)派的看法:从结构方面看,“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一是“功能” 派的看法:从功能方面看,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语法单位;它与句子不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它们之间不是“大”与“小”的关系;语篇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表现”关系,即语篇由句子体现,或者说句子(形式)体现了语篇(语义)。
2.语篇分析模式与方法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及语言学的发展,西方学者逐步认识到,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科,而语言学就是其科学的依据之一。翻译学实质上是以经验为依据的学科,其目标有二:(1)描写客观翻译现象(翻译过程、翻译作品及其在译语文化中的作用);(2)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原则和参数体系。其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描写和解释。翻译学可分为三大分支:一、描写翻译研究.;二、翻译理论;三、应用翻译研究.。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同属纯研究性质。描写翻译研究包括三种:(1)产品导向 .研究;(2)过程导向.研究;(3)功能导向研究。Holmes(1987)指出,文学专家和神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翻译问题以及圣经翻译中的文体和语体等复杂的因素。总的说来,翻译的语言学派视翻译为语言运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传统语言学翻译研究方法与语篇分析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至少有三点:(1)前者的重点在句子,认为意义决定于词与句;而后者的重点是整个语篇,认为意义通过语言结构来体现;(2)前者把翻译对等的概念建立在词、句层面上,而后者则认为翻译对等建立在语篇和交际层面上;(3)前者的研究对象只是语言,而后者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系统和言内因素,而且还包括言外因素(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3.功能理论的翻译观:
从目前的状况看,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都在寻找语言学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框架。在形式理论与功能理论的选择上,功能理论更加受欢迎,原因主要是它与翻译的目的相吻合,都是从交际的角度出发。Halliday(1985)认为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语言可以用来描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可以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还可以用来组织信息,这三种功能分别属于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语篇分析者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它必须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在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实现其它标准的基本手段。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语义概念,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粘着性(即结构上的衔接)。从这一点看,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也是一个语义概念,它也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因此,可以说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黄国文1988:10-11)。意向性和可接受性是翻译行动论(包括翻译目的论)的核心内容。
4.语篇翻译研究
4.1 意义与其体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形式来体现意义、意图、目的的。这种用于体现意义的形式既可能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还可以是非言语性伴随言语性的形式。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汉语中可以说“请把门关上”、“请你把门关上”、“请您把门关上”、“请把门关上,好吗?”、“请你把门关上,好吗?”、“请您把门关上,好吗?”,等等;在英语中则可以说 “Close the door.”、“Close the door, please.”、 “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Will you close the door?”、“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无论是用汉语还是用英语来表达「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都可以有非言语性的形式伴随。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命题)意义外,它们还因各自的不同形式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种意义与前面讲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是属于同一类情形的。
就翻译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可译为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又可译为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从翻译方法上讲,前者是“直译”,后者是“意译”;从翻译策略上讲,前者用了“异化法”,后者用的是“归化法”。如果我们从语篇参数角度考察上述两句译文,便可看出,它们的“语场”、“语旨” 和“语式”是有差异的。如果从“文化语境”方面考虑,就更能解析它们所传递的不同意义。
4.2 语境与语言选择
伍谦光(1988)认为社会是一个文化系统,也是一个符号系统和意义系统,而语言是其中一种符号。语言之所以产生意义是因为它与社会文化中的其他符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因此,非正式的语境导致人们使用非正式的语言,而正式的语境则要求人们
使用正式的语言(Thompson 1996:)。
4.3 语篇体裁与情景语境
有关语篇体裁与情景语境问题,胡壮麟(1994)认为;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起交际作用的,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通常都能看出其交际目的。例如,在中国,如果一个人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可能会说,“你吃了饭没有?”、“去哪里?”、“去上班啊?”、“最近忙些什么?”一般说来,这些话是中国人用来打招呼的,而不是真正想干涉别人的私事。但是,西方国家的人通常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们听到这些话后可能会误解,甚至还会恼怒。
有些语篇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并不是十分独特,所以要经过“语域”分析才能确定其语篇类型。Halliday (1985) 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基调(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基调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基调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5.结语
本文探讨了描写翻译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方法。我们在文中提出了语篇分析方面的理论依据和研究重点,这只是我们初步的设想和构思;翻译学在学术领域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刚刚开始形成自已的特点。翻译学的目标是描写客观翻译现象和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原则和参数体系。翻译研究者要研究语言,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明白语言如何在实际中运作,了解语言的本质及其功能,才可以系统地、有效地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或解释,并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具体的资料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3]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4]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