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芯片的婴幼儿血管瘤生物信息学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6432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增殖期与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手术标本,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增殖期与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的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经GCBI平台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在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关系,并通过Cytoscape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可视化构建,最后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增殖期血管瘤与消退期血管瘤相比存在372个差异基因,其中274个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血管生成、细胞黏附、轴突导向、细胞对缺氧应激反应和细胞迁移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经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白细胞跨内皮迁移、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25个核心基因,qPCR验证部分差异基因的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

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增殖期与消退期血管瘤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方向。

其他文献
期刊
@@
近年来通过对房室结的研究发现,房室结的致密结产生了三个后延伸:一个在冠状窦方向沿着三尖瓣环的右下后延伸(假定的慢径),一个在Koch三角的前上方紧邻致密结的过渡组织区(假
期刊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吸引术治疗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并文献复习,了解新生儿颅骨凹陷的临床特点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1997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8例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其中11例采取保守观察,7例采用产科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复位,年龄为2 h至25 d,凹陷深度为0.3~1.3 cm。结果18例患儿均在出生后即发现颅骨凹陷性骨折,均为顶骨凹陷,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时机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仅经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血管瘤患儿(年龄1~12个月)。随访记录对比病灶变化、有无副作用及复发等情况。数据均由χ2检验评估,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满足本研究条件的患儿共271例,其中男85例,女186例。治疗完成后,随访时间为(9.2±3.5)个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高校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命运。在重视素质教育的现代社会,提高教师的思政以及业务素质在建立人才强国上起着重要作用。
斑点追踪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的新技术,对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以及心功能评估临床应用广泛.现从斑点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原因左室肥厚的临床应用做一总结.“,”Speckl
期刊
@@
在院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中,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花费,然而目前只有术前水化作为普遍的预防措施.造影剂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轻度移位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在创伤后12~96 h内进行超声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复位时,通过3个标准切面(肘前桡侧、肘前正中、肘前冠状位)上的超声图像用于连续监测肱骨外髁骨折的复位效果,骨折复位固定后,通过5个标准切面(肘前桡侧、肘前正中、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