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物语:
迷茫是个流行词汇,每个年龄的人,都会或深或浅地陷进迷茫里。
迷茫在于广阔,消极地讲,是漫无目的没有出路;积极地讲,是天大地大遍地罗马。
一件事,最好和最坏的两极总是相伴而生。
没什么能一直鼓舞你,只有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
很久才联系起一次的老师同学,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出书,这让我特别尴尬。
我只不过是喜欢写作,然后投过杂志社过了少量的稿,我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人物。何况,写作于我而言,就像看书一样,仅仅是一个爱好。我是个平凡得走在路上就会淹没在人群里的人,買衣服的时候会讨价还价;一个寒假或暑假后回到学校,就会忘了没接触过的同学名字;下雨天会为了不碰到认识的人,把伞拿得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我有梦想,有目标,我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十几岁的我们总是迷茫的。中学时代,我们只知道,中考后读高中,高考后读大学,这条路被多少人踏过,每个人都是伴着年龄的增长而去做这么个“读书”事儿,也许你也觉得理所当然,却并不知道读书真正是为了什么。显然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当中考分数出来后,我便迷茫了,我的世界里电闪雷鸣,不知如何是好。
复读,又苦又黑暗的日子不想继续。
中专,父母主张读会计专业。那时的我并没有特别坚持自己喜欢的设计,像是那些专业都是自己异想天开的,它们不能给我铺一条鸟语花香的未来道路。
拗不过父母,我上了中专,学了我最讨厌的专业,那段日子是痛苦的。我始终不能接受这枯燥的专业,庆幸的是,我参加了学校的手抄报比赛,最后得了一等奖。那一刻,我是兴奋的,我终于找到自己擅长的技能。这多亏了初中班主任一度表扬我的手抄报做得好,还粘贴在黑板,家长会那天展示出来;她还多次夸过我的作文写得细腻,这便是现在我能写出各位所看到的短篇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在中专的第三年选择高职高考。那一年,我深知自己的英语不好,一边数着高考倒计时,一边算着背完2000多个单词需要花的时间。每天晚上背新单词,每天早上起床回忆一下前一晚的新单词,边拼读边默写,有道词典帮了我很大的忙。白天课间时间,我就拿出手机,app有个功能总能提醒我复习单词,一遍又一遍地过滤消化单词。值得高兴的是,英语从没及格过的我,高考考了113分。
报考志愿的时候,我选了不调剂,因为我知道除了设计,其它专业我丝毫没兴趣。我甚至跟我妈说,考不上的话,我就再读一年。老天总是给很努力的孩子打开一扇门,于是我走了进去。
要知道,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我埋怨过父母当初不同意我想读的专业,同样,我也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坚持得再久一点。后来我才知道,读讨厌的专业和喜欢的专业,区别有多大。中专两年,我简直快崩溃了,那感觉伴随着我一点都不好受,没有一天是真正开心的。
暑假的时候,跟许久未见的闺蜜聊天,她说她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真的不得了,她都已经读大三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像她这样的迷茫,甚至刚刚走进社会的毕业生,也不见得有多清楚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就像我一开始说的,大多数人只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读书”的道路上,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没有目的性地向前走。
上次我还跟F开玩笑,现在的00后什么都有得学,跳舞、弹琴、书法等等,以后选择职业就十八般武艺,想从事什么就从事什么。
我们90后没有目标性,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事,也就迷茫了。但这不能全责怪父母没有意识从小去培养我们,有些东西是要我们自己去探索的。
十几岁的少年没能明白读书的意义,只是机械地完成作业、背背书;倘若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也不能空想,有意识地去接触那个领域的东西,你会发现很多惊喜。
就像我弟,1997年出生的一个小伙子,初三毕业后就深知自己要从事IT行业,他便自学做出了网页导航,后来有机会和同学代表学校去参赛,拿了个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的二等奖,自主招生进入了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别看他好像都很顺利的样子,其实是心里的目标够坚定。
能走在同龄人的前面,我想那个人必定是有梦想,有目标,不迷茫。
编辑/围子
迷茫是个流行词汇,每个年龄的人,都会或深或浅地陷进迷茫里。
迷茫在于广阔,消极地讲,是漫无目的没有出路;积极地讲,是天大地大遍地罗马。
一件事,最好和最坏的两极总是相伴而生。
没什么能一直鼓舞你,只有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
很久才联系起一次的老师同学,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出书,这让我特别尴尬。
我只不过是喜欢写作,然后投过杂志社过了少量的稿,我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人物。何况,写作于我而言,就像看书一样,仅仅是一个爱好。我是个平凡得走在路上就会淹没在人群里的人,買衣服的时候会讨价还价;一个寒假或暑假后回到学校,就会忘了没接触过的同学名字;下雨天会为了不碰到认识的人,把伞拿得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我有梦想,有目标,我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十几岁的我们总是迷茫的。中学时代,我们只知道,中考后读高中,高考后读大学,这条路被多少人踏过,每个人都是伴着年龄的增长而去做这么个“读书”事儿,也许你也觉得理所当然,却并不知道读书真正是为了什么。显然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当中考分数出来后,我便迷茫了,我的世界里电闪雷鸣,不知如何是好。
复读,又苦又黑暗的日子不想继续。
中专,父母主张读会计专业。那时的我并没有特别坚持自己喜欢的设计,像是那些专业都是自己异想天开的,它们不能给我铺一条鸟语花香的未来道路。
拗不过父母,我上了中专,学了我最讨厌的专业,那段日子是痛苦的。我始终不能接受这枯燥的专业,庆幸的是,我参加了学校的手抄报比赛,最后得了一等奖。那一刻,我是兴奋的,我终于找到自己擅长的技能。这多亏了初中班主任一度表扬我的手抄报做得好,还粘贴在黑板,家长会那天展示出来;她还多次夸过我的作文写得细腻,这便是现在我能写出各位所看到的短篇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在中专的第三年选择高职高考。那一年,我深知自己的英语不好,一边数着高考倒计时,一边算着背完2000多个单词需要花的时间。每天晚上背新单词,每天早上起床回忆一下前一晚的新单词,边拼读边默写,有道词典帮了我很大的忙。白天课间时间,我就拿出手机,app有个功能总能提醒我复习单词,一遍又一遍地过滤消化单词。值得高兴的是,英语从没及格过的我,高考考了113分。
报考志愿的时候,我选了不调剂,因为我知道除了设计,其它专业我丝毫没兴趣。我甚至跟我妈说,考不上的话,我就再读一年。老天总是给很努力的孩子打开一扇门,于是我走了进去。
要知道,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我埋怨过父母当初不同意我想读的专业,同样,我也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坚持得再久一点。后来我才知道,读讨厌的专业和喜欢的专业,区别有多大。中专两年,我简直快崩溃了,那感觉伴随着我一点都不好受,没有一天是真正开心的。
暑假的时候,跟许久未见的闺蜜聊天,她说她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真的不得了,她都已经读大三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像她这样的迷茫,甚至刚刚走进社会的毕业生,也不见得有多清楚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就像我一开始说的,大多数人只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读书”的道路上,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没有目的性地向前走。
上次我还跟F开玩笑,现在的00后什么都有得学,跳舞、弹琴、书法等等,以后选择职业就十八般武艺,想从事什么就从事什么。
我们90后没有目标性,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事,也就迷茫了。但这不能全责怪父母没有意识从小去培养我们,有些东西是要我们自己去探索的。
十几岁的少年没能明白读书的意义,只是机械地完成作业、背背书;倘若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也不能空想,有意识地去接触那个领域的东西,你会发现很多惊喜。
就像我弟,1997年出生的一个小伙子,初三毕业后就深知自己要从事IT行业,他便自学做出了网页导航,后来有机会和同学代表学校去参赛,拿了个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的二等奖,自主招生进入了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别看他好像都很顺利的样子,其实是心里的目标够坚定。
能走在同龄人的前面,我想那个人必定是有梦想,有目标,不迷茫。
编辑/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