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生源减少、师资相对过剩的情况,而教师绩效工资的政策也已全面落实,教师待遇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教师的工作范畴,确定不同岗位的合理工作量便成为了必然。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这也说明,班主任工作是教师所担负的一部分特殊且举足轻重的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认可与重视。
一、问题与对策
1.基层学校普遍存在的现实“矛盾”
目前,基层学校班主任的“学科教师”身份仍占主导地位,导致他们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众所周知,“班主任效应”不利于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和学生学业表现的全面提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班主任不能畅通、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信息,在管理上做不到有的放矢。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在校内进行调研听课。虽然在听课结束后可以为授课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或是授课者没有发现的一些学生的特点,但这些均建立在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之上。然而,听课教师不可能在同一个班级、针对同一科目展开长期的听课活动,所能提供的建议往往也只是建立在一堂课的基础上,不一定全面且完善。但班主任是学生在家庭之外的“第二家长”,也是所负责班级教师团队的“作战主帅”,所以班主任在认识、了解学生方面可大有所为。
2.解决对策与可行性分析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可在前期教师工资改革、提高班主任地位等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完善相应的措施,包括重新审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范围,调整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使学校师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使教师工作量计算更加科学。这样,教育改革也许能够产生新的突破,而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也将找到新的途径,迎来新的希望。
事实上,目前对于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中班主任工作量的认定還存在着一些争议。既然如此,倒不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班主任工作的权限,要求班主任的“另一半”工作量涵盖“深入班级课堂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甚至可以暂时离开学科教学岗位,全职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从“量”上更符合大家对班主任工作的一般“期望”。
二、实施途径与意义分析
1.在“一线”观察学生行为
将进入课堂听课纳入班主任常规工作范畴,既能增加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空间与权限,又能帮助其摆脱学科教学较为繁重的工作负担,使之能够根据主客观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班级各科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更好地觉察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异常表现和干扰因素,找到问题根源,制订恰当的解决对策。所谓定期听课是指一种常态化的听课,可以兼顾到各个学科,保持一定的频率和规律性。而不定期听课则是打破常规,可以随机、突击性地进行,也可以密集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能更为集中地观察某些现象,分析某些问题,是对定期听课的一种必要补充。
进入课堂仔细观察,为班主任获得第一手、真实的信息创造了条件。此外,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是班主任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听课结束后,班主任既可直接与“问题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也可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改进对策。
此外,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平时有班主任在场时很“乖”,但在其他教师的课上却又判若两人。所以,有些班主任眼里的“好”学生,却可能令某些任课教师感到吃力。基于此,班主任也应经常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听课活动,这样才能更为客观、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当然,对于此类学生和问题,班主任不能仅依靠短期的听课来觉察,而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了解和观察,以防受到“蒙蔽”。
2.担当教学助教
听课制度帮助班主任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使他们从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倾听者和协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就是其他任课教师的助教。由于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所以他们的“助教”工作能帮助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必要时,可反复深入某些课堂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从中判断任课教师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或配合任课教师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
同时,班主任的“助教”角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校的不断发展。例如,某些处于适应期和成长期的年轻教师,急需他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状况给予恰当的帮扶和指导。此时,他们可以邀请班主任来听自己的课,让班主任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很多班主任本身也是教学能手,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为这些年轻教师提供帮助。再如,学校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进行调研和评估,而班主任可以通过深入各科课堂听课,为学校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必要时,学校还可以要求班主任加大对某些教师的听课量,以便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教师的教学情况。
3.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
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各科课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主帅”的班主任有权召集班级任课教师召开“联席会议”,集群体的智慧,共商最佳的解决方案,大家齐抓共管,用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持久地管理课堂,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全面促进学生在多个科目上的同步发展。针对需要校外教育配合的情形,班主任还应有权独立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的校外学习情况,对家庭教育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将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育举措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承担更多学生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可以使其班级管理的“主体意识”更加明确,管理渠道更加畅通,成效更加显著,而这样的付出对他们来说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量,适当减少其教学工作量,也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上岗的机会,既可改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还能优化学校的管理体系和师资布局。从更高的层面看,这对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一、问题与对策
1.基层学校普遍存在的现实“矛盾”
目前,基层学校班主任的“学科教师”身份仍占主导地位,导致他们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众所周知,“班主任效应”不利于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和学生学业表现的全面提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班主任不能畅通、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信息,在管理上做不到有的放矢。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在校内进行调研听课。虽然在听课结束后可以为授课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或是授课者没有发现的一些学生的特点,但这些均建立在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之上。然而,听课教师不可能在同一个班级、针对同一科目展开长期的听课活动,所能提供的建议往往也只是建立在一堂课的基础上,不一定全面且完善。但班主任是学生在家庭之外的“第二家长”,也是所负责班级教师团队的“作战主帅”,所以班主任在认识、了解学生方面可大有所为。
2.解决对策与可行性分析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可在前期教师工资改革、提高班主任地位等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完善相应的措施,包括重新审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范围,调整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使学校师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使教师工作量计算更加科学。这样,教育改革也许能够产生新的突破,而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也将找到新的途径,迎来新的希望。
事实上,目前对于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中班主任工作量的认定還存在着一些争议。既然如此,倒不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班主任工作的权限,要求班主任的“另一半”工作量涵盖“深入班级课堂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甚至可以暂时离开学科教学岗位,全职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从“量”上更符合大家对班主任工作的一般“期望”。
二、实施途径与意义分析
1.在“一线”观察学生行为
将进入课堂听课纳入班主任常规工作范畴,既能增加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空间与权限,又能帮助其摆脱学科教学较为繁重的工作负担,使之能够根据主客观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班级各科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更好地觉察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异常表现和干扰因素,找到问题根源,制订恰当的解决对策。所谓定期听课是指一种常态化的听课,可以兼顾到各个学科,保持一定的频率和规律性。而不定期听课则是打破常规,可以随机、突击性地进行,也可以密集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能更为集中地观察某些现象,分析某些问题,是对定期听课的一种必要补充。
进入课堂仔细观察,为班主任获得第一手、真实的信息创造了条件。此外,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是班主任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听课结束后,班主任既可直接与“问题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也可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改进对策。
此外,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平时有班主任在场时很“乖”,但在其他教师的课上却又判若两人。所以,有些班主任眼里的“好”学生,却可能令某些任课教师感到吃力。基于此,班主任也应经常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听课活动,这样才能更为客观、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当然,对于此类学生和问题,班主任不能仅依靠短期的听课来觉察,而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了解和观察,以防受到“蒙蔽”。
2.担当教学助教
听课制度帮助班主任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使他们从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倾听者和协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就是其他任课教师的助教。由于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所以他们的“助教”工作能帮助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必要时,可反复深入某些课堂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从中判断任课教师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或配合任课教师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
同时,班主任的“助教”角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校的不断发展。例如,某些处于适应期和成长期的年轻教师,急需他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状况给予恰当的帮扶和指导。此时,他们可以邀请班主任来听自己的课,让班主任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很多班主任本身也是教学能手,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为这些年轻教师提供帮助。再如,学校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进行调研和评估,而班主任可以通过深入各科课堂听课,为学校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必要时,学校还可以要求班主任加大对某些教师的听课量,以便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教师的教学情况。
3.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
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各科课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主帅”的班主任有权召集班级任课教师召开“联席会议”,集群体的智慧,共商最佳的解决方案,大家齐抓共管,用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持久地管理课堂,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全面促进学生在多个科目上的同步发展。针对需要校外教育配合的情形,班主任还应有权独立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的校外学习情况,对家庭教育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将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育举措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承担更多学生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可以使其班级管理的“主体意识”更加明确,管理渠道更加畅通,成效更加显著,而这样的付出对他们来说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量,适当减少其教学工作量,也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上岗的机会,既可改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还能优化学校的管理体系和师资布局。从更高的层面看,这对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