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五十载 办刊一家亲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200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_杨恩璞
  
  2008,这是对中国摄影人有着特殊含义的一年,陪伴一代代摄影人的《大众摄影》将于7月迎来五十华诞。为此,我们特出版《与君同行——<大众摄影>创刊50年征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在杂志中刊登。
  
  1958年《大众摄影》创刊时, 我还只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 那时我国摄影读物极少, 所以我们一见到这本通俗易懂的杂志就如沙漠中遇甘泉, 把它视为学习摄影的良师益友。半个世纪以来, 我始终没有间断和《大众摄影》的交往, 在杂志编辑部的指教和帮助下, 我先后担任过撰稿人、特约记者和编委,可称为:风雨同行五十载, 合谋办刊一家亲。
  
  这十二篇专栏文章发表后, 对当时摄影界, 尤其是发烧友产生了一定影响, 某摄影出版社还请著名摄影理论家袁毅平老师写序, 准备结集出书,但因资金等原因, 此事未能如愿。不过聊以自慰的是, 这套专栏文章得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领导的首肯, 1994年派遣我率团出席印度加尔各答国际摄影年会, 并选择其中一篇《可以允许的违规》到年会宣讲, 该文后也被印度方编入了他们该年的论文集。我到印度宣读论文时, 还带了一批《大众摄影》杂志在会场展出, 使各国与会摄影家了解我国摄影界改革开放后的新风貌。今天回想此事,我要特别感谢《大众摄影》,如果没有该刊主编和编辑的策划和鼓励也就没有我的文章,我也就不会走上国际讲台。
  多年实践使我体会到, 每次给《大众摄影》撰稿都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和提高。我自上世纪60年代后, 已经成为摄影专业教师, 90年代后又晋升为教授, 似乎有了些学问。其实不然,遇到实际问题或新情况, 我也经常会发生迷糊, 有的似懂非懂, 有的不求甚解。为了给《大众摄影》撰稿, 就得迫使自己认真学习, 钻研问题, 经过梳理和总结,我自己也获得了进步和成长。所以, 与其说我多年来为《大众摄影》做了些工作, 不如说杂志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其他文献
李炎才的昆虫拍得很绝,作品《“蜓蜓”玉立》荣获第四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赛风光类银奖;2005年、2006年又连获全国昆虫摄影大赛一等奖,中国昆虫学会授予李炎才特殊贡献奖,让人一下子就感到摄影师是一个深具实力的拍摄高手。  李炎才的作品中体现着一种细腻柔美的成分,未见其人时我们都以为他是一个细心文静的人,可是翻开他寄来的履历,吓了我们一跳,原来是一个武术名家,曾获得过国际武术锦标赛金牌。前国
几千年形成的各类民俗,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各类民俗为拍摄主体的民俗摄影,则是以摄影为手段,将民俗这一特殊的文化遗产记录、抢救和保护下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摄影者开始以民俗摄影为专题进行工作,但如何具体搞好民俗摄影,却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精心的前期准备和实践。      第一招 谋在动先 了解人文    无论是陕西的社火、皮影东北的二人转、大秧歌还是边西的民居亦或某个少数民族的
大光比兼容并蓄  早春的云台山到处是满目翠绿,我们一行满怀试比高低的心情,于上午10时余,携索尼α100 进了“三步一景、五步一景,前看是景,回头也是景”的云台山景园,虽说潭瀑峡景区里到处绿树成荫,但阴影里的岩石与这里随处可见的溪流瀑布的光比还是很大,把镜头对准阳光下翻滚而下雪白的溪流和其下碧绿如墨玉的水潭按动快门,显示出了α100对大光比的充分适应性和影象的细腻程度。在下午夕阳斜照的光线条件下从
上回书说到:摄影美的创造的三要素:审美理想的观照、对客观规律和物质材料的把握、以创新为使命的独特性创造。  本回韩老师将重点说说摄影美的七个历程:  第一个历程:记忆之美  第二个历程:画意摄影  第三个历程:自然主义的摄影实验  第四个历程:纯粹摄影  第五个历程:记录动态,表现动势美  第六个历程:现代主义摄影  第七个历程:数码摄影    工作室一角 达盖尔摄    对现实的忠实纪录——记忆
船过苏州城内河,两岸人家尽枕河。   清晨的风,凉凉的,心旷神怡;两岸的房子,高高低低,连成一片;河旁的河滩,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我站在船头看风景,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不暇接,万般新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长长的苏州城内河的风光,令人大开眼界。   忽然,有人惊呼:“勿好哉,勿好哉!”我大吃一惊,不再心猿意马,马上全神贯注,把竹篙拿在手中,看好前方。   一只有棚的小木船顺风顺水,
★Di Ⅱ数码镜头  ★300mm长焦  ★295克便携重量  ★1:3.5微距放大倍率  ★市场价格:1300元    随着数码单反相机的日益普及,市场上的数码镜头也慢慢多了起来,什么超广角镜头、超远摄镜头、微距镜头、标准镜头、鱼眼镜头……真可谓琳琅满目。而腾龙做为专业的镜头制造厂家,在新镜头的研发、特别是数码镜头的研发上下足了力气,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给数码单反相机用户在镜头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大
2008年是《大众摄影》杂志摄影盛况的一年。为纪念《大众摄影》五十华诞出版了《我们生活的记忆》、《与君同行》两本书,举办了一系列的摄影活动,恰似影像大聚会,好不热闹。倍受广大影友关注的索尼十佳摄影师也为这红红火火的摄影年代增光添彩。一年艰辛的摄影创作,与影友的同台角逐,终于胜出,他们是榜样,他们是摄影繁荣、发展的天使……      2008年索尼十佳摄影师感言:  孙红军:简洁、明快、清雅、素淡是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记录社会沧桑巨变同时,摄影者所用的照相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五十多年来,中国的摄影人主要使用什么样的相机呢?不同的相机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围绕相机的发展又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谈谈照相机方面的一些奇闻趣事,共同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相机故事。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照相还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除了照
“話不多,人特别老实。”认识林宝辉的人都给予这样的评价。一谈到工作,一谈到当前设备遇到的技术难题,一谈到他和工友们的发明创新,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话匣子一打开,关都关不上。   林宝辉在电力岗位已有30年的工作经验,他于2017年荣获集团公司“首席技师”称号,2018年评为“哈铁工匠”,2020年度荣获2019年度集团公司科技引领“十佳创新人才”称号。2018年经集团公司批准,以他名字命名的“林
主持:华威    [编者按]  从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开通X.25线路,到1997年张朝阳建立中国第一台托管服务器,中国前互联网时代经历了10年的发展。而1997年之后,开始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  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中,摄影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艰难地在胶片和数码之间进行选择,我们的网络摄影展示形态也从个人摄影主页、个人网站、博客到播客,逐步演化。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