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说明文教学思维策略例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漫谈大海,链接生本,拓展思维广博性
  阅读教学所依凭的“例子”,是作者生活、情感的真实物化,教师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本领:能打通生活与“例子”的通道,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能自由驰骋于天地间的最佳教学环境。怎么打通彼此通道呢?笔者认为,寻找“相似点”“趣味点”是有效的策略。针对《海底世界》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内容特点,找到文本例子中,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大海的景象”这个“相似点”和“趣味点”,是不错的“思维”激发点。因此,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大海吗?
  生:老师,我在电视里看见过一望无边的大海,还有波涛汹涌的景象。
  生:大海里有许多许多有趣的动物。
  师:有哪些动物呢?能具体说说吗?
  生:有海龟,有章鱼,有水母……
  师:你们的见识还真的比较广呢,那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活动的吗?
  生:海龟是用脚划呀划的,水母……水母……(他说不下去了)
  师:我懂你的心,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活动的,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吗?(生点头,无语)
  师:这里,有一段描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话。(出示第2自然段)
  教学伊始,通过简单的“你们了解大海吗?”这一问题,唤醒了学生沉睡在心中的“大海”相似点:电视中看到的,科普杂志上介绍的。然后在看似聊天的氛围中进行漫谈,学生感觉轻松有趣,激活了大脑思维神经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紧接着,我巧妙地从中抓住“活动”这个说话训练“点”,学生当然感觉到“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思维很快进入“愤悱”的临界点状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适时引入“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这一自然段教学,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处教学,因为链接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唤醒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相似点,所以激发了他们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积极性,拓展了他们思维的广博性。
  二、 通览全文,提炼内容,梳理思维条理性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前提,应是先能从整体上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条理,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正确把握、领会文本真义,不会迷失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初读完课文后,进入下一环节:请大家合上语文书,我来考考大家,心中有没有全文的影子?
  师:课文用哪个大问题总领全文的?
  生:文章一开始就问:“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师:这样一问,不仅从内容上总领了全文,而且激起了我们阅读的兴趣。接下来,作者从哪两方面具体回答的呢?能不能找到一句概括的话?
  生:是这一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景色奇异,海底景色如何奇异呢?你知道一点就说一点。随着大家的回忆概括,逐步梳理出了一幅“全文结构图”。
  师:看着这幅“全文结构图”,能不能把课文的内容说一说?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动物常常窃窃私语,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海底物产丰富,有动物,有植物,有矿产。
  师:抓住重点句和关键词,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在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合上书回忆全文结构,是我常用的策略,因为跳出“庐山”,方能从全局识得“庐山真面目”,学生必定会在脑中再现全文。老师再稍一点拨、串联,很快,学生便在脑中建构起了完整的全文体系图,并呈现于黑板上。那些思维一时跟不上的学生,看到“结构图”,便也能心领神会。在此基础上,再自然渗透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便水到渠成,效果显著了。
  这一处教学,借助回忆勾画“结构图”,再次走进文本,经过分析、综合、梳理、归纳,理清这篇说明文的构段方式,概括主要内容,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 紧扣语言,环环设问,锤炼思维深刻性
  实践证明,教师若站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最近发展区,寻找、设置一个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语言训练“点”,最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的求知欲满足的刺激下,不断激起新的思维兴奋点,回答越来越敏锐,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只有充分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也才能不断调整教学“点”,让教学更有效。如紧扣“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深入问,师先问:为什么说,海底植物差异也是(强调突出:也是)很大的?为什么多用了一个“也”字?请联系上文来想想。此问问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学生一思一得:因为上文也是介绍的海底动物的差异,只不过是活动特点的差异。师再由浅入深问:那能不能把这两层意思用“不仅……而且”串联起来?学生先是一愣,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练说起来:不仅海底动物活动方式差异很大,而且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师不到此打住,而是继续乘胜追击:那把这一句话放在这节开头,好不好呢?好在哪儿呢?聪明的学生很快发现了秘密:这句话将上下两段连接起来了……就这样,自始至终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设问,不断将学生思维引入“语林深处”。
  四、 拓展资料,举一反三,提升思维灵活性
  必须不断开发、利用其他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来充实、完善、超越已有的教材内容和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从根本上保障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现在“主题式”阅读——一篇带动多篇,“课外式”阅读——一将课外书当作阅读内容,已蔚然成风,因为无不遵循了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多感性积累,少理性分析;多举一反三运用,少空洞泛谈感悟,从而使得阅读教学卓有成效。
  1. 一处拓展:声音想象无限。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我先是指导学生有情有趣地朗读这句话,再创设情境:现在就让我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进入海底来仔细听听,都能听到哪些声音,随之播放各种奇妙的声音。一时间,教室里静极了,每个学生都在屏息聆听,奇妙的声音想象模拟,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思维体验。此时,学生的情绪是亢奋的,思维是灵动的,生活与课堂沟通,情感与思维互激互生,创造出一个活泼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2. 二处拓展:活动巧妙成段。课文第2自然段是一个典型的“总分”成段方式,我把它分为两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1) 学习构段。让学生找出中心句,梳理出围绕中心句,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然后借助朗读表达出各自动物的活动特点,再个性化地由内而外地讲述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2) 内化运用。
  师: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视频,请大家仔细观赏。(随之播放乌龟、水母、海蛇等活动视频)
  师:老师又找到了介绍这些动物活动特点的资料,发给你们,你们认真读读。同时,你们喜欢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呢,可以模仿课文上的语句说一种,再写下来。(生练说写)
  师:每人说一种不难,难的是能够说三种,说三句话就能组成一段话了。想想,怎么样组成一小段?写一段话,行吗?(生写)
  生:先写一句中心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再把三种动物活动的三句话串联起来。
  师:真聪明。大家一起读中心句,你们每人读自己的一句话,我们就共同写出了一段话。(以下略)
  学生共同沉浸在自己的创意写作快乐之中,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个个喜形于色,“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便也在运用中悄然内化了。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花园小学)
其他文献
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写写江水吗?(生写,师巡视)  生:江水沸腾了,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奔腾着,翻滚着。  生:滔滔江水汹涌奔泻而来,如箭离弦,如马脱缰,如猛虎出山……  看似平常的一节随堂课,简约而不简单。不经意间,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教材特点进行教学的理念。单调的“词语盘点”教学,在教师简要的点拨下,被盘活了。其中分类识字积累,
期刊
周四下午第二节作文课,我夹着教案直奔教室而去,远远听见五(13)班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嘈杂声,一阵高过一阵。怎么啦?我快步走过去,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只见教室里乱作一团,原来,同学们正在驱赶一只黑蜂。怎么办?我的思维高速运转着。“啊呀,这不是天赐良机吗?”我一拍脑袋,有了,何不把今天的作文教学内容改动一下。我便火速向同学们下达指令:5分钟内,能不能把黑蜂赶走?听到我的一声令下,同学们可高兴坏了:有去拿拖
期刊
一、 认识小古文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以前带着大家读的那篇《放风筝》吗?谁来读?(指名读)  生:“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师:一出口就是不凡!你看他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还有谁愿意读?(生小手如林)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这样,老师读上半句,你来接下半句。老师怎么读,你就怎么接,看谁的反应快。(师引读,生接读)  师:同学们,像《放风筝》这样短短的、小小的,读起来特别有意思的
期刊
日前,收到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张宏健老师的一封来信,谈了自己在对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两篇课文解读时产生的疑惑,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下面是他的来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这是一个不易发现,但是有问题的句子。我们知道,“蘸”是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这里白
期刊
清晨  遇见斑鸠先生  它在草地上散步  仿佛旁若无人  我看见它  昂着头  一声不吭  迈着方步  心闲气定  好像我们的校长  在巡视我们  我慢慢走近它  它立刻慌了神  连飞带奔  像是丢了魂  哈哈  要是校长也这样  那可真是  笑死人  笑死人  写《斑鸠先生》这首诗时,我正住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公租小区内。小区都是两层小楼,楼与楼之间距离很宽,长着绿色的草坪。几株高大的橡树像几个
期刊
一、 主体意识常态化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学段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做到把“做”的任务分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越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就可以把“演”的机会让给学生,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进行小组练习,接着全班学生参与,你喜欢哪个角色,就演哪个角
期刊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读书”“识字”“写字”,这是语文学习的“保底工程”,需要得到重视。6月4日,刘志春、刘红、李琳三位特级教师工作室,在百家湖小学开展了“教什么,怎么教,凸显学段特点,落实教学目标”主题教研活动。笔者执教《咏华山》一课,经历了磨课和教学过程,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产生些许感受,觉得“善选”是实现低年级课堂凸显学段特点,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善选”即善于选择,友善选择,这
期刊
2004年7月7日下午2点多钟,我和杨新富老师提前两个小时来到南京禄口机场,准备乘机去海南培训。3点10分,我们走进了空荡荡的候机厅,看看只有两个情侣坐在一个角落亲热交谈,就知趣地走向他们座位的对角线的另一端坐了下来。  因为时间还早,我们就具体地对这次十天的培训工作做了梳理、落实:今晚19点钟到海口后,要连夜赶到东方市培训,明天上午杨老师讲一年级习惯、拼音、识字,下午我讲一年级阅读、单元练习。东
期刊
一、 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识字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科学性。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单一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识字前测,不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缺乏教学策略的设计。识字教学脱离了语境,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 识字教学重字“形”,轻字“义”。汉字博大精深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中小学教育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四学段(七、八、九年级)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但是,观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呈现的问题是各学段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小学高年级是中小衔接的两年,在这个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具体的工作,为小学生今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