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搞清参与的标准及其内涵,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新课程作文教学将产生重要影响。
以往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学生的写作过程占据了作文创作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充分的主题品、立意的思维和论证就下笔;没有真挚的情感,胡编乱造;没有优美的文字,连表意都不明确;没有深入细评文章而仅凭教师的一次批改就草草结束,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也没有系统的作文规划和渐进方式来提升学生作文意识。结果是作文常写常旧,老师越来越急,学生越写越蒙。其实写作好比雕刻之类的慢活,只有细工才能出精活。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平时不从细微处常抓不懈,不强化作文意识,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怎么写”,传授应试的技巧,作文必将走进死胡同。
一、读写结合是保障
传统写作教学中,大多数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当学生无“米”下锅时,任何烹饪技术都没有实际意义,有了“米”就会做熟,虽然“成品”色香味不全,但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会更容易让人欢欣鼓舞。此“米”就是作文素材,要让学生不断产生写作的欲望,必须开掘源头活水,教师要特别提倡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视野、思考能力都是有限的。然而阅读,却为我们经历别样人生、丰富生活体验、变换观察视角、激荡头脑风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如饮甘醴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得到精神的享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内涵,开阔了眼界,深化了认识,提升了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进而迸发出写作热情。可以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深刻影响着一个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人生品味、写作才能。好文章,就是最好的写作老师。事实无数次证明过: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可以成为写作的高手。
广泛阅读,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所读之物不宜限定,凡是能抓到手中的都可以读,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甚至兵器烹饪,有感悟的,随手摘抄,写下评论。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阅览室成为语文课堂。还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上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写作学研究:读写不分家,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升华?让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汲取丰厚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
二、激发兴趣是根本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整个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单调死板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作文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活动开路,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比如,办手抄报、各种作文竞赛等等。
最有效,坚持不懈的活动是课前“五分钟演讲”,大部分同学对此会产生极高的兴致,这样,无论演讲者还是听讲者,所有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刻都会激活。从实际效果来看,对培养学生听、说、写的思维品质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分钟演讲”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首先是自由演讲: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摘抄的优美文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但不能仓促上阵。学生们为了让自己的演讲精彩,自然会去广泛而大量地阅读,以期将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带给同学们,这样以说带动了写作。其次是命题演讲:由老师和学生各自命好几组题目,每位演讲者提前三天(以后逐步缩短至一天)抽取题目。这种训练方法较第一种更富挑战性,抽到难题便会在课后广泛查阅资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审题、立意、构思、谋篇的能力。最后是即兴演讲:每节课上由老师随机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三至五分钟,不受命题的制约。这是在前两种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全体同学思维的真正解放。
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进行长期的艰苦的语言实践和积累,“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受到磨练,说话内容更具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文笔也越来越老练,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三、评改结合是策略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会使用与处理素材,写出思想深刻、具有个性的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会赏析、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它不断完善成为佳作,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批改作文中走出,在实践中注意几点:
评:初期作文训练,不妨是片段作文,有关提示与要求设定的具体一些,以期学生明确要点,较顺利完成,获得初步成功感,再写整篇。每次完成作文后立即组织学生来评改作文。具体要求是:作文完成后,即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使“作文怎么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慢慢掌握标准。
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尝试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作文评改。组织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组成员批改三人的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之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写出具体的评语。每人拿到自己的作文后再按本次的要求修改作文,对比前后的作文,自己写出本次修改作文的体会,这样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地位,每周一记也由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赏:在教室处“佳作展示栏”中,把每次课内外的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来自同学,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作文,还可以推荐到杂志上发表。
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提倡以学生自评自改为主,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课改中学生主体参与使得作文教学工作柳暗花明。写作要迈上一个台阶,需要一定时间去积累、探索、实践和沉淀。短时间内投机取巧的训练写作是难以见效的,细工出精活嘛。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
以往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学生的写作过程占据了作文创作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充分的主题品、立意的思维和论证就下笔;没有真挚的情感,胡编乱造;没有优美的文字,连表意都不明确;没有深入细评文章而仅凭教师的一次批改就草草结束,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也没有系统的作文规划和渐进方式来提升学生作文意识。结果是作文常写常旧,老师越来越急,学生越写越蒙。其实写作好比雕刻之类的慢活,只有细工才能出精活。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平时不从细微处常抓不懈,不强化作文意识,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怎么写”,传授应试的技巧,作文必将走进死胡同。
一、读写结合是保障
传统写作教学中,大多数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当学生无“米”下锅时,任何烹饪技术都没有实际意义,有了“米”就会做熟,虽然“成品”色香味不全,但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会更容易让人欢欣鼓舞。此“米”就是作文素材,要让学生不断产生写作的欲望,必须开掘源头活水,教师要特别提倡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视野、思考能力都是有限的。然而阅读,却为我们经历别样人生、丰富生活体验、变换观察视角、激荡头脑风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如饮甘醴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得到精神的享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内涵,开阔了眼界,深化了认识,提升了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进而迸发出写作热情。可以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深刻影响着一个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人生品味、写作才能。好文章,就是最好的写作老师。事实无数次证明过: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可以成为写作的高手。
广泛阅读,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所读之物不宜限定,凡是能抓到手中的都可以读,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甚至兵器烹饪,有感悟的,随手摘抄,写下评论。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阅览室成为语文课堂。还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上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写作学研究:读写不分家,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升华?让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汲取丰厚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
二、激发兴趣是根本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整个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单调死板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作文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活动开路,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比如,办手抄报、各种作文竞赛等等。
最有效,坚持不懈的活动是课前“五分钟演讲”,大部分同学对此会产生极高的兴致,这样,无论演讲者还是听讲者,所有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刻都会激活。从实际效果来看,对培养学生听、说、写的思维品质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分钟演讲”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首先是自由演讲: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摘抄的优美文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但不能仓促上阵。学生们为了让自己的演讲精彩,自然会去广泛而大量地阅读,以期将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带给同学们,这样以说带动了写作。其次是命题演讲:由老师和学生各自命好几组题目,每位演讲者提前三天(以后逐步缩短至一天)抽取题目。这种训练方法较第一种更富挑战性,抽到难题便会在课后广泛查阅资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审题、立意、构思、谋篇的能力。最后是即兴演讲:每节课上由老师随机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三至五分钟,不受命题的制约。这是在前两种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全体同学思维的真正解放。
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进行长期的艰苦的语言实践和积累,“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受到磨练,说话内容更具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文笔也越来越老练,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三、评改结合是策略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会使用与处理素材,写出思想深刻、具有个性的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会赏析、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它不断完善成为佳作,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批改作文中走出,在实践中注意几点:
评:初期作文训练,不妨是片段作文,有关提示与要求设定的具体一些,以期学生明确要点,较顺利完成,获得初步成功感,再写整篇。每次完成作文后立即组织学生来评改作文。具体要求是:作文完成后,即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使“作文怎么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慢慢掌握标准。
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尝试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作文评改。组织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组成员批改三人的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之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写出具体的评语。每人拿到自己的作文后再按本次的要求修改作文,对比前后的作文,自己写出本次修改作文的体会,这样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地位,每周一记也由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赏:在教室处“佳作展示栏”中,把每次课内外的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来自同学,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作文,还可以推荐到杂志上发表。
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提倡以学生自评自改为主,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课改中学生主体参与使得作文教学工作柳暗花明。写作要迈上一个台阶,需要一定时间去积累、探索、实践和沉淀。短时间内投机取巧的训练写作是难以见效的,细工出精活嘛。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