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韩语教学中,如何真正提高学生听说应用能力一直是相关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韩语听说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工院)2014级韩语听说课堂教学为实例,通过对具体实施方案的描述和实施效果评价,揭示对韩语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正面推动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韩语听说;教学实施;评价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初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其间汲取了多种学习理论观点的精华,发展成为当今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人或媒体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和交流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可以说,建构主义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知识构建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积极、自发、首创精神,从人际协作方面也更强调学习者的开放、接触、融合姿态。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高职韩语听说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韩语听说作为韩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韩语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这对高职韩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韩语听说教学往往陷入“教师磨破了嘴,学生开不了口”的苦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就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舞台中央”,让学生从“愿意說”开始,到“会说”,最终达到“说得好”的目的。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韩语的听说教学有非常中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韩语听说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1.实施对象及周期。笔者以南工院应用韩语2014级1411班38名学生为对象,以大一上学期12周,共48课时的课堂教学为周期,实施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探索活动。
2.施教内容及硬件条件。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韩国语听力轻松学(初级)》,施教场所安排在文理学院新型语音室。这种语音室有别于教室正前方一个主机中控讲台,学生面前一台显示器和一个耳机的传统语音室格局,而是设置为教师主机作中控台,学生子机每8台围成一个圈,并且可以下放权限,每台子机均可以进行自主操控。
3.研究方法。研究开始前,围绕着学生选择韩语专业的动机及学习期待以及职业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访谈,从中了解到不用的学生群体对韩语学习的不同期待值。有的作为调剂生被录取,有的选择专业比较随意,仅为了一纸文凭,有的则确实本身对韩语充满了兴趣。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认同学会韩语应该能进行日常交流,如果能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将会很有成就感。
大一上学期48课时的听说课程教学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发音过渡阶段;(2)听读阶段;(3)听说阶段。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只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原因,进行有所侧重的能力培养。教学中,采用分组、设置场景、布置任务、小组讨论交流、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
4.实施案例。以听说阶段为例,选取了一个章节1学时45分钟的内容。本课的内容是<??? ?????(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前期备课准备:分析学生知识储备。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韩语数字的汉字词表达方式,这在表达年月日中需要使用到,学生在发音阶段已经学过音变现象中的连音现象,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初步熟悉起来,这在熟练表达生日的时候特别重要。准备教具、资料,查找一些历史人物、明星等的生日,制作电子卡片。(2)分组:分组在第一节课就已经进行,每组4名同学,剩余2名分别编入其他组。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全面了解和合作,每次分组为期1个月,一个学期共分三次,原则上要求每次都换新组员。(3)教学安排:准备情境:(2分钟)。分别设置了家庭和学校两个场景,借助简单的图片和语言描述使学生进入模拟的情境中。
布置任务(5-10分钟):(1)每个学生列举自己及家庭主要成员的生日;分发教具,以及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的生日,要求用于会话中;(2)整理学生在学校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生日的用语;(3)让学生思考在上述表达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语言素材。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语言的学习有着很强的主观表达性,学生表达过程中随时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有的内容非常有必要,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回答的形式进行增加,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会更好。如本案例,学生在思考后提出,学会了生日的表达,非常想了解星座的韩语表达方式。另外,将自己生日同好友作对比,非常想了解比别人大小几天或几个月怎么表达。当然,这一过程也有可能一开始未能提出,而是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出现,这可以将讨论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反复。
协作交流、练习(约15分钟):学生在上述两个模拟场景下,围绕生日问题进行充分的口语交流。形式可以两两对话,也可以小组集体对话。
发表(10-15分钟):请部分同学进行演示,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观摩学习。
成果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钟):评价分为自评、组内成员互评、教师点评几个方式,最后由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以上通过45分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应用。情境虽由教师来引导设置,但使用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此外,意义建构的过程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短期来说可以通过课堂发表环节检测建构成果,长期看就是通过周期结束后的整体效果来评价。
三、实施效果评价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束后,通过同以往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学生无论在学习动力、自主性还是学习效果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由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每堂课的交流中,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语音设备录音和口语对话等多种方式的检测,语音准确率和语速方面提升效果显著。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许多新内容,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和提出的,所以记忆特别深刻,平均词汇量提升30%以上。86.8%的同学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他们学习韩语的兴趣,变得有信心开口说韩语。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高职韩语听说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美国的应用及对教改的启示[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9,(12):33-37.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出版社,2006,(6):33-36.
[3]袁波.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8):86-88.
作者简介:钱春燕(1982—),女,江苏太仓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院级科研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韩国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YK12-38-08)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韩语听说;教学实施;评价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初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其间汲取了多种学习理论观点的精华,发展成为当今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人或媒体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和交流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可以说,建构主义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知识构建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积极、自发、首创精神,从人际协作方面也更强调学习者的开放、接触、融合姿态。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高职韩语听说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韩语听说作为韩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韩语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这对高职韩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韩语听说教学往往陷入“教师磨破了嘴,学生开不了口”的苦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就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舞台中央”,让学生从“愿意說”开始,到“会说”,最终达到“说得好”的目的。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韩语的听说教学有非常中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韩语听说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1.实施对象及周期。笔者以南工院应用韩语2014级1411班38名学生为对象,以大一上学期12周,共48课时的课堂教学为周期,实施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探索活动。
2.施教内容及硬件条件。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韩国语听力轻松学(初级)》,施教场所安排在文理学院新型语音室。这种语音室有别于教室正前方一个主机中控讲台,学生面前一台显示器和一个耳机的传统语音室格局,而是设置为教师主机作中控台,学生子机每8台围成一个圈,并且可以下放权限,每台子机均可以进行自主操控。
3.研究方法。研究开始前,围绕着学生选择韩语专业的动机及学习期待以及职业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访谈,从中了解到不用的学生群体对韩语学习的不同期待值。有的作为调剂生被录取,有的选择专业比较随意,仅为了一纸文凭,有的则确实本身对韩语充满了兴趣。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认同学会韩语应该能进行日常交流,如果能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将会很有成就感。
大一上学期48课时的听说课程教学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发音过渡阶段;(2)听读阶段;(3)听说阶段。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只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原因,进行有所侧重的能力培养。教学中,采用分组、设置场景、布置任务、小组讨论交流、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
4.实施案例。以听说阶段为例,选取了一个章节1学时45分钟的内容。本课的内容是<??? ?????(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前期备课准备:分析学生知识储备。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韩语数字的汉字词表达方式,这在表达年月日中需要使用到,学生在发音阶段已经学过音变现象中的连音现象,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初步熟悉起来,这在熟练表达生日的时候特别重要。准备教具、资料,查找一些历史人物、明星等的生日,制作电子卡片。(2)分组:分组在第一节课就已经进行,每组4名同学,剩余2名分别编入其他组。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全面了解和合作,每次分组为期1个月,一个学期共分三次,原则上要求每次都换新组员。(3)教学安排:准备情境:(2分钟)。分别设置了家庭和学校两个场景,借助简单的图片和语言描述使学生进入模拟的情境中。
布置任务(5-10分钟):(1)每个学生列举自己及家庭主要成员的生日;分发教具,以及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的生日,要求用于会话中;(2)整理学生在学校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生日的用语;(3)让学生思考在上述表达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语言素材。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语言的学习有着很强的主观表达性,学生表达过程中随时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有的内容非常有必要,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回答的形式进行增加,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会更好。如本案例,学生在思考后提出,学会了生日的表达,非常想了解星座的韩语表达方式。另外,将自己生日同好友作对比,非常想了解比别人大小几天或几个月怎么表达。当然,这一过程也有可能一开始未能提出,而是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出现,这可以将讨论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反复。
协作交流、练习(约15分钟):学生在上述两个模拟场景下,围绕生日问题进行充分的口语交流。形式可以两两对话,也可以小组集体对话。
发表(10-15分钟):请部分同学进行演示,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观摩学习。
成果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钟):评价分为自评、组内成员互评、教师点评几个方式,最后由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以上通过45分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应用。情境虽由教师来引导设置,但使用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此外,意义建构的过程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短期来说可以通过课堂发表环节检测建构成果,长期看就是通过周期结束后的整体效果来评价。
三、实施效果评价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束后,通过同以往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学生无论在学习动力、自主性还是学习效果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由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每堂课的交流中,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语音设备录音和口语对话等多种方式的检测,语音准确率和语速方面提升效果显著。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许多新内容,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和提出的,所以记忆特别深刻,平均词汇量提升30%以上。86.8%的同学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他们学习韩语的兴趣,变得有信心开口说韩语。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高职韩语听说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美国的应用及对教改的启示[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9,(12):33-37.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出版社,2006,(6):33-36.
[3]袁波.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8):86-88.
作者简介:钱春燕(1982—),女,江苏太仓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院级科研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韩国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YK12-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