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任课教师 参与 班级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41-0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最主要的管理者,所以很多科任教师忽略甚至忘记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事实上,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就是说,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与任课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任课教师应如何参与班级管理呢?
一、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做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润滑剂
班级管理的主角是班主任,要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既不能对任课班级不闻不问,也不可以凌驾于班主任之上。在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要做一个优秀的配角,要与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及要求保持一致;要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在学生面前维护班主任的威信,对班主任的管理要给予肯定,切忌喧宾夺主。
相对于班主任,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会亲近一些,任课教师可以发挥优势,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旦发现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失误,特别是听到学生们的反映,任课教师要冷静,要对学生好好解释,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然后找个好的时机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班主任。在反馈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要以商讨的口吻把问题说出来,切不可直来直去,伤害双方的感情。这样,既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做法,也不会让班主任对该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逐渐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参与班级管理打好感情基础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良好,教育就可以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还会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我利用各种渠道与学生联络感情。首先在语言表达上要慈爱,要让学生感受到我是关爱他们的。比如,要把所任教的班级称为“我们班”而不是“你们班”,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他们的“自家人”。其次,主动通过班主任了解授课班级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收买”学生的心。比如我曾经没收学生的MP4,刚下课学生就跑到我面前低声地说:“老师,只要你不把这件事告诉班主任,你让我干什么都行。”于是,我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提了一些相应的要求,结果他做得很好。这件事说明,任课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第四,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周记、日记、作文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教师用满腔的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任课教师才能成为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得力助手。
三、管好自己的课堂,为班主任解忧
有些任课教师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下,有些任课教师对班里学生的基本情况不闻不问,一旦班上纪律不好、学风不良就把所有责任推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这些任课教师往往忽略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只保证所教科目的顺利“灌输”。个别任课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罚站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甚至把他们赶出教室。下课后,负责任的教师会和班主任说一声,不负责任的教师则让事件“随风而散”。还有的任课教师,事无巨细,均“上报”给班主任,如:学生成绩下降、上课睡觉、玩手机、讲小话、作业不交等等。试想,一个班有十来个任课教师,如果每科的作业都要班主任去催学生交,那这个班主任哪怕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在课堂上,任课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而此时的班主任只能是协管。如果任课教师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也要推给班主任,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让自己的威信大打折扣。因此,任课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给班主任有喘口气的机会。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当中,只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责编 马超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41-0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最主要的管理者,所以很多科任教师忽略甚至忘记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事实上,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就是说,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与任课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任课教师应如何参与班级管理呢?
一、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做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润滑剂
班级管理的主角是班主任,要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既不能对任课班级不闻不问,也不可以凌驾于班主任之上。在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要做一个优秀的配角,要与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及要求保持一致;要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在学生面前维护班主任的威信,对班主任的管理要给予肯定,切忌喧宾夺主。
相对于班主任,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会亲近一些,任课教师可以发挥优势,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旦发现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失误,特别是听到学生们的反映,任课教师要冷静,要对学生好好解释,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然后找个好的时机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班主任。在反馈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要以商讨的口吻把问题说出来,切不可直来直去,伤害双方的感情。这样,既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做法,也不会让班主任对该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逐渐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参与班级管理打好感情基础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良好,教育就可以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还会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我利用各种渠道与学生联络感情。首先在语言表达上要慈爱,要让学生感受到我是关爱他们的。比如,要把所任教的班级称为“我们班”而不是“你们班”,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他们的“自家人”。其次,主动通过班主任了解授课班级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收买”学生的心。比如我曾经没收学生的MP4,刚下课学生就跑到我面前低声地说:“老师,只要你不把这件事告诉班主任,你让我干什么都行。”于是,我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提了一些相应的要求,结果他做得很好。这件事说明,任课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第四,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周记、日记、作文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教师用满腔的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任课教师才能成为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得力助手。
三、管好自己的课堂,为班主任解忧
有些任课教师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下,有些任课教师对班里学生的基本情况不闻不问,一旦班上纪律不好、学风不良就把所有责任推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这些任课教师往往忽略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只保证所教科目的顺利“灌输”。个别任课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罚站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甚至把他们赶出教室。下课后,负责任的教师会和班主任说一声,不负责任的教师则让事件“随风而散”。还有的任课教师,事无巨细,均“上报”给班主任,如:学生成绩下降、上课睡觉、玩手机、讲小话、作业不交等等。试想,一个班有十来个任课教师,如果每科的作业都要班主任去催学生交,那这个班主任哪怕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在课堂上,任课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而此时的班主任只能是协管。如果任课教师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也要推给班主任,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让自己的威信大打折扣。因此,任课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给班主任有喘口气的机会。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当中,只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责编 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