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本人经过几年的实践,感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改变。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自己觉得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交流、反思、调整。下面是本人几年数学教学实践后的几点反思。
一、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前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测试。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他们毕业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要做到教不越位。课堂中教师既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教学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重点,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要注意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要自作主张地改变新课程标准的意图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不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自己旧的思维方式、经验,随意改变新课标的意图。比较常见的有增加课时量、补充概念定理、增加教学的难度。例如。三垂线定理只在选修2-1中以例题形式出现,而在必修2的《立体几何初步》中却没有出现。这引发了很大争议和不解,不少教师认为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立体几何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在处理线面关系、计算空间角与距离等问题都离不开它。因此为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删除大叫可惜,甚至不少教师强行将它补了回来。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几何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代数化,用向量代数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发展学生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这足见新课程的用心良苦。而一些教师却未能体会到。又例如。很多老师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是教学的内容多而课时少,按新课标规定每周上4课时,但实际上不少学校却偷偷开了五六个课时,有的甚至更多。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偏离了新课程的目的意图,达不到新课标所期待的效果。
三、新课程中,教师应注意展现数学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
传统的课堂只强调“从定义出发”。并不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出来。忽视知识的发现、探究过程。停留在现成知识的传授上,注重的是结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学中不应忽略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的发展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思维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的思维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如果直接给出函数的概念。不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出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自然不会深刻。甚至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我们从实际问题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引出概念,展现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能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会使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举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变量的依赖关系:(1)汽车的耗油量与行驶里程数的关系;(2)每天气温与日期之间的关系;(3)火箭发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等。从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中,经过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与辩论。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具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对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函数关系。如果我们取自变量取值集合为A,因变量取值集合为B。按照确定的对应法则,就可以自然地描述出函数的近代定义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若让学生了解新知识获得的背景。展现出概念的形成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充分地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定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易接受。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中有大量贴近生活的实例。天气概率问题、计程车问题、环保问题、储蓄利率问题、山坡测量问题等事例都是我们身边的最常见的,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分析实例中有关知识的联系,从而让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所在,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并不是生硬无味枯燥的公式定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比单纯强调它的重要性要有效得多。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多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就课本内容,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
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教学领域,并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传统教学中只能凭粉笔画出的静态图来讲解比较费劲难解,给学生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多媒体的应用恰能针对这个知识特点,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它比单一媒体信息刺激引起的反应要强得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注意多媒体使用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多媒体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要认为不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就是保守。就是教学方法不先进。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课程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做一个新形势下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
一、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前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测试。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他们毕业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要做到教不越位。课堂中教师既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教学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重点,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要注意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要自作主张地改变新课程标准的意图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不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自己旧的思维方式、经验,随意改变新课标的意图。比较常见的有增加课时量、补充概念定理、增加教学的难度。例如。三垂线定理只在选修2-1中以例题形式出现,而在必修2的《立体几何初步》中却没有出现。这引发了很大争议和不解,不少教师认为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立体几何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在处理线面关系、计算空间角与距离等问题都离不开它。因此为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删除大叫可惜,甚至不少教师强行将它补了回来。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几何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代数化,用向量代数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发展学生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这足见新课程的用心良苦。而一些教师却未能体会到。又例如。很多老师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是教学的内容多而课时少,按新课标规定每周上4课时,但实际上不少学校却偷偷开了五六个课时,有的甚至更多。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偏离了新课程的目的意图,达不到新课标所期待的效果。
三、新课程中,教师应注意展现数学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
传统的课堂只强调“从定义出发”。并不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出来。忽视知识的发现、探究过程。停留在现成知识的传授上,注重的是结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学中不应忽略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的发展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思维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的思维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如果直接给出函数的概念。不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出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自然不会深刻。甚至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我们从实际问题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引出概念,展现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能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会使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举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变量的依赖关系:(1)汽车的耗油量与行驶里程数的关系;(2)每天气温与日期之间的关系;(3)火箭发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等。从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中,经过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与辩论。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具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对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函数关系。如果我们取自变量取值集合为A,因变量取值集合为B。按照确定的对应法则,就可以自然地描述出函数的近代定义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若让学生了解新知识获得的背景。展现出概念的形成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充分地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定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易接受。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中有大量贴近生活的实例。天气概率问题、计程车问题、环保问题、储蓄利率问题、山坡测量问题等事例都是我们身边的最常见的,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分析实例中有关知识的联系,从而让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所在,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并不是生硬无味枯燥的公式定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比单纯强调它的重要性要有效得多。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多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就课本内容,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
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教学领域,并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传统教学中只能凭粉笔画出的静态图来讲解比较费劲难解,给学生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多媒体的应用恰能针对这个知识特点,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它比单一媒体信息刺激引起的反应要强得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注意多媒体使用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多媒体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要认为不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就是保守。就是教学方法不先进。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课程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做一个新形势下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