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助三类思维工具,提升自主提问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是这一学习方式的首要环节,高层次的探究活动更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如人意,表现为提出问题的类型单一、问题停留在表层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学生提问技能训练的缺失有关。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思维指引、思维激发、思维组织等三类思维工具,对学生的提问技能进行训练并形成相应的策略,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和借鉴。
  一、思维工具与自主提问策略
  思维工具是借助一定的步骤和程序的训练,帮助人们有效开发智能,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度与清晰度,在必要时打破已有模式形成新模式的方法与技能的总称。思维工具很多种,其中,操作性较强的思维工具有爱德华.德.博诺开发的“柯尔特思维课程”。在生物教学中,比较实用的有三类:指引思维工具(用于焦点引导)如聚焦分析法;激发思维工具(用于新想法的生成)如可能因素分析法等;组织思维工具(用于知识的结构化思维与整合)如STAR追问法等工具。
  引入思维工具促进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策略为:指引思维,聚焦问题 激发思维,多维度提问 组织思维,深层次追问 问题类化,实现迁移。掌握了思维工具训练模型,我们就可以循序渐进对问题提问能力的相关训练了。
  二、案例分享:思维工具推动自主提问的策略实践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往往会因为自身的限制对一些生命现象不能进行有效思考,提出问题的量少而肤浅。借助思维聚焦工具可以从指引观察、增加学生的聚焦点入手增加问题的观察点,接着利用可能因素分析法和STAR追问法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及逻辑性,最后通过迁移法对问题归类,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聚焦分析法,自主提问有落点
  聚焦分析法指观察事物的焦点,包括了范围聚焦和目的聚焦。以“酶的特性”这节课为例,教師发给学生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和必要的背景资料、纸张等。接着让学生用小刀切开生物材料、观察现象;接着在切面上各用食盐、食用小苏打冲洗切面,再观察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
  在观察现象这个环节,笔者采用了聚焦分析法来指引学生观察的聚焦点,在范围聚焦方法指引下,学生可以将某一物体或现象按照范围进行划分,从而聚焦得到更多观察的部分,如切苹果的上部、中部、下部或是皮;目的聚焦,则将观察聚焦到目的方面,如还能不能用其他生物材料?为什么冲洗的溶液用食盐、食用小苏打?为什么用刀具?能用其他工具吗?在观察现象的阶段,使用聚焦分析法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接着在现象上加个问号,就可成为聚焦现象得到的问题。
  (二)可能因素分析法,自主提问多维度
  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是基因调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可能分析法就是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从分析内外部因素入手,分类讨论激发思维,尽可能多的提出某种生命现象可能的成因,继而选取合适的的角度开展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比如,围绕“变色”这一现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头脑风暴,推测引起“变色”的各种内外因。最后学生推测出的可能性原因有外部因素:时间、温度、空气、氧气浓度、刀具的材质、清洗溶液的成分;可能的内部因素有:酶的种类、数量、果实的成熟程度、果实的不同部位等。接着就这些可能的因素提出相关的问题。借助可能因素分析法,学生对某种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在合理聚焦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思维广度上的突破并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STAR追问法,自主提问深层次
  生物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不仅仅有外显性的实验过程,还包括了严谨的内隐性思维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偶尔会存在不严谨逻辑不清晰等现象,通过追问使学生及时还原思考过程,把问题解决得更严谨更清晰更有条理。
  在探究实验中“STAR”追问法可以从现象或实验过程入手,围绕着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等要素,用多个“为什么”“怎么样”进行连续追问,并通过自问自答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引导思考不断朝纵深发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以上提到的“酶的特性”探究实验中,就可以沿着“S、T” “A” “R”的顺序进行思考。“S、T”回答的是为什么这样做;如“选择哪种酶作为实验材料?为什么选择这种酶?”“A”回答的是怎么做,如“如何设置自变量?如何设置对照组?怎样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实验中怎样检测因变量?”;“R”则回答采用这样的做法有什么结果如“如果在加酶之前设置不同溶液的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如果结果与预期不符,那么再进入新的一轮“STAR”追问法思考。
  (四)知识迁移法,问题类化能迁移
  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如“酶的特性”探究实验教学中,可以类化出这样的规律和知识结构:探究实验控制变量原则、对照实验的原则、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等。依据新问题与旧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对问题进行“类化”,有助于在新情境中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借助思维工具提升自主提问能力”教学策略的问题及改进
  思维工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期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在教学中融入使用这些工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应用。
  使用工具后,学生的提问问题的数量增多了、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实现了从“所有问题都有价值”向“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转变,问题从量变到质变。
其他文献
“教育就是教育人的思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头脑中的数学思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才能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兼顾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而教学过程的一些环节如何精心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是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知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谈到思想品德语言的运用,首先要回想一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语言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思想品德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教育性、启发性、规范性的特点。然而结合思想品德教学,我认为思想品德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思想品德教学语言的特征  (一)思想品德语言的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思想品德语言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课本上思想品德语言的规范、准确、完整性。思想品德学作为
期刊
议论文是三大文体之一,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必须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掌握议论文做题技巧。  一、议论文的基本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寻找论点的方法: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通过分析文章的论据来检验是否是中心论点;通过摘录法总结。  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
期刊
题目,文章之首也,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题好一半文”,新颖独特的题目,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作文拟题如此重要,既能体现考生的才情,又能彰显考生的个性,那么,如何才能拟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创意、具有美感、精练简洁、寓意深刻、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与话题或材料的内涵丝丝入扣的“靓题”
期刊
北京市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改革的新任务,我校以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为契机,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为着力点,开展以社会资源为载体、以教师资源为依托、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具有 “办阳光学校,让生命幸福”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的探讨  为了确保课程的有序开
期刊
从历年高考阅卷的情况看,广东省作文的均分都不甚理想,2013年全省均分为38.38,2014年全省均分为39.34,2015年略有提升,但总体来说还是略显尴尬。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作文是母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大考查,从得分比率来看,整体掌握的水平不够75%,充分显示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薄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身为一线教师,甚为目前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堪忧。佳作美文甚少,口水白话较多;真情实感的甚少,空
期刊
一、说课程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班级操作区的创设就能为幼儿提供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它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的精神,又遵循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理念。通过
期刊
所谓“乡土材料”是指有本土特色的、贴近幼儿生活,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挖掘乡土材料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幼儿园教玩具和操作材料的缺乏问题。为此,我
期刊
一、幼儿双语教育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师对双语教育的认知程度  “什么是幼儿园双语教育?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我想这应是当今幼儿专家和教师普遍关注,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就这一问题,众多的人各有各的理解,使得当今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纷繁复杂。我国学前教育专家余珍有教授认为:“双语教育是相对于单语教育提出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同一教育机构中,学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通过两种语言学习其他知识。判断一
期刊
一个政权的初建阶段,往往是百废待兴。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从西汉前期的“无为而治”到汉武帝的“大一统”,印证了这一历史规律。如果探究造成这一强盛时代的诸多因素,大力推行制度变革应该属于首选。  一、直面制度变革: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汉初的因循静默之风、休养生息政策,可以导致社会秩序的恢复,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制度建设方面乏善可陈。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继承了“文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