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分别是利用教材和有益的社会实践开展德育工作,同时建设起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并调动家长积极性加入到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管理;建议
在小学中开展道德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小学德育是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的活动,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德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开展德育需要综合考虑来自教师、学校、家长、社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影响,而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要围绕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开展,以育人为本,培养出具有道德情操的学生。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课为主,这使德育越来越课程化,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其他学科的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实践活动以及家校联通等方式也具备小学德育的功能,甚至是思想品德课都无法替代的,但这些途径的德育功能却没有能够被充分挖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探析将隐性的德育方式显性化,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一、利用教材开展德育
除了品德教育课,其他课程教材对课文的选取都体现了高尚的思想品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
例如语文课上讲授《詹天佑》时,对课文背景作介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清朝晚期我国不断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作为一名中国人,铁路工程专业出身的詹天佑带着为国雪耻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铁路,创设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从中体现詹天佑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科学钻研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
在数学课上对“圆的认识”这一课,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是中国的祖冲之,并拓展介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者通过让学生利用数学计算来统计一个人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的耗电量和耗水量,让学生通过数据感受到人类对能源的耗损,从而建立节约用电、用水的意识。
甚至在音乐课中,也能够探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因素。在《保卫黄河》中,教师向学生解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号召人们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再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歌曲,从而理解节奏鲜明的歌曲给人带来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不是光靠纸上谈兵就能达到,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中获得,小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获得积极的影响,学会进行自我管理,有助于将所见所闻和所做内化为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此,学校应该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增强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个人素养。
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除了传统的尊老敬老活动,学校还可以开展环保小卫士、社区义工之类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环保小卫士是让学生在校内外留意环境保护的一些细节,能够自觉爱护环境,阻止他人日常中乱丢垃圾的行为,甚至是学会思考如何变废为宝,从中培养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参加义工活动,能让学生在学会奉献中培养良好的品行,增强责任意识,形成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
三、建设学校德育环境
(一)增强校园德育文化氛围
除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培养,利用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可以通过学校的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的办学理念中体现,也可以体现在校园建筑、艺术景点中,甚至校歌、校报、板报、校广播电视台等也能成为德育阵地。
将德育融入办学理念中,如厚德博学、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等作为德育目标,能使学校以此作为各项活动的指导,围绕德育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校园建筑中体现德育,则是指以人文性来建设布局校园建筑,比如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等建筑的合理布局,绿化场地的精心布置,以及各个校园要素相互照应形成的文化景观艺术性,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愉悦感。将学校的德育计划和成果通过校园宣传阵地向师生进行宣扬也可以形成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平时也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会等活动扩大德育影响力。对德育氛围的营造,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完善学校德育制度
学校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个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学生的行为举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可以做,什么不正确,不能做,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达到德育目的。例如校内自行组织修订《学生成长手册》《学生道德规范》等,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入学时学习,提醒学生时刻以学校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渐培养起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也是开展小学德育的必要工作。學校推动教师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态度的提升,可以通过制订《教师工作指南》来对教师进行指导,将教师的德育能力纳入考核中,推动教师规范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四、家校联网,共建德育体系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校联系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但家校联系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讨论,学校更应该向家长多进行沟通,宣传德育对其子女健康成长的益处,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例如要求子女每天为家庭做一些小贡献,家长纠正子女的不良习惯等。学校也要创造机会让教师与家长共同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共同讨论对学生的具体德育策略。学校、教师与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三者要协同配合、共同建立起德育体系,才能增进德育的效果,培养起学生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明秋.以慧启慧以心育心:金隆小学慧心教育的办学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4(6):22-23
[2]侯俊美,王文凤,高俊云.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8):36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管理;建议
在小学中开展道德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小学德育是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的活动,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德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开展德育需要综合考虑来自教师、学校、家长、社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影响,而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要围绕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开展,以育人为本,培养出具有道德情操的学生。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课为主,这使德育越来越课程化,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其他学科的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实践活动以及家校联通等方式也具备小学德育的功能,甚至是思想品德课都无法替代的,但这些途径的德育功能却没有能够被充分挖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探析将隐性的德育方式显性化,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一、利用教材开展德育
除了品德教育课,其他课程教材对课文的选取都体现了高尚的思想品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
例如语文课上讲授《詹天佑》时,对课文背景作介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清朝晚期我国不断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作为一名中国人,铁路工程专业出身的詹天佑带着为国雪耻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铁路,创设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从中体现詹天佑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科学钻研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
在数学课上对“圆的认识”这一课,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是中国的祖冲之,并拓展介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者通过让学生利用数学计算来统计一个人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的耗电量和耗水量,让学生通过数据感受到人类对能源的耗损,从而建立节约用电、用水的意识。
甚至在音乐课中,也能够探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因素。在《保卫黄河》中,教师向学生解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号召人们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再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歌曲,从而理解节奏鲜明的歌曲给人带来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不是光靠纸上谈兵就能达到,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中获得,小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获得积极的影响,学会进行自我管理,有助于将所见所闻和所做内化为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此,学校应该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增强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个人素养。
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除了传统的尊老敬老活动,学校还可以开展环保小卫士、社区义工之类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环保小卫士是让学生在校内外留意环境保护的一些细节,能够自觉爱护环境,阻止他人日常中乱丢垃圾的行为,甚至是学会思考如何变废为宝,从中培养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参加义工活动,能让学生在学会奉献中培养良好的品行,增强责任意识,形成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
三、建设学校德育环境
(一)增强校园德育文化氛围
除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培养,利用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可以通过学校的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的办学理念中体现,也可以体现在校园建筑、艺术景点中,甚至校歌、校报、板报、校广播电视台等也能成为德育阵地。
将德育融入办学理念中,如厚德博学、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等作为德育目标,能使学校以此作为各项活动的指导,围绕德育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校园建筑中体现德育,则是指以人文性来建设布局校园建筑,比如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等建筑的合理布局,绿化场地的精心布置,以及各个校园要素相互照应形成的文化景观艺术性,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愉悦感。将学校的德育计划和成果通过校园宣传阵地向师生进行宣扬也可以形成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平时也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会等活动扩大德育影响力。对德育氛围的营造,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完善学校德育制度
学校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个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学生的行为举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可以做,什么不正确,不能做,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达到德育目的。例如校内自行组织修订《学生成长手册》《学生道德规范》等,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入学时学习,提醒学生时刻以学校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渐培养起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也是开展小学德育的必要工作。學校推动教师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态度的提升,可以通过制订《教师工作指南》来对教师进行指导,将教师的德育能力纳入考核中,推动教师规范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四、家校联网,共建德育体系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校联系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但家校联系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讨论,学校更应该向家长多进行沟通,宣传德育对其子女健康成长的益处,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例如要求子女每天为家庭做一些小贡献,家长纠正子女的不良习惯等。学校也要创造机会让教师与家长共同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共同讨论对学生的具体德育策略。学校、教师与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三者要协同配合、共同建立起德育体系,才能增进德育的效果,培养起学生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明秋.以慧启慧以心育心:金隆小学慧心教育的办学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4(6):22-23
[2]侯俊美,王文凤,高俊云.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