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三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的演奏版本对比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_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斯特三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是音乐与文学完美的结晶,更是钢琴音乐作品诗意化的典型代表之作。本文以这三首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诗乐艺术及演绎特征作研究。本文选择了三位钢琴大师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分别是:奥地利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美籍古巴钢琴家乔治·博列特(Jorge Bolet)、俄罗斯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Lazar Berman)。其中《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第104号》作品分别用的是美籍俄罗斯钢琴大师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与布伦德尔、博列特的演奏版本分析比较。
  (1)《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第47号》
  引子部分,布伦德尔在速度、力度、音乐情绪等方面处理的对比鲜明;而相比之下博列特演绎的就平缓了许多;贝尔曼的处理既没有布伦德尔那般激烈亦不似博列特的平稳,他在有休止的地方踏板放的很干净,制造出一种音断气不断的氛围。
  主题的第一次出现,三位演奏家在音乐情绪和乐句细节的处理上有些许差别:由于速度的关系,布伦德尔演绎的主题部分歌唱性十足,且有着悠然轻快之感,甚至偶尔的一些句尾会露出一丝俏皮的味道,好似诗人初见劳拉坠入爱河的甜蜜喜悦之情;博列特在该部分的音乐情绪处理显然还是秉承了之前的风格,整体都较为平稳,起伏不大,即使到了30~34小节这样的小高潮他的表现也不像布伦德尔处理的那般激动,整体透露出的是如摇篮曲般的平和温柔之感;贝尔曼把该主题旋律制造的起伏摇曳感很有特点,他把每一小乐句主旋律的开头几个同音做了层层推进感的渐强,尾部“叹息式”级进下行的两个音做了带有附点节奏感的渐弱,如向下弧线般的圆润收尾。
  主题的第二次出现,在43~52小节全曲的第二个高潮处,三位演奏家的处理截然不同。布伦德尔是一鼓作气的把音乐渐强渐快,且尤其注重左手低音的烘托效果,热情高涨;博列特则是深情款款的推向高潮;贝尔曼则在51小节开始做了渐慢渐弱,音色也渐渐柔和,似乎是在为后面的“山谷回声”做铺垫。53~57小节的“山谷回声”低音区与高音区和弦的相呼应布伦德尔的强弱及音色层次的对比更加明显,且随着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强烈;博列特对于该部分低音区的“喊话”则不像布伦德尔弹奏的那样强硬,更像是说话的语气;贝尔曼将这部分音乐处理的更错落有致,颇有委婉又深情的味道。
  接近曲子的尾声部分,85~88小节的中间布伦德尔把延音踏板及时放掉了,处理的十分干净利落,给音乐留有了足够时值的空白;博列特则没有松掉踏板,留了一点前面的余音混响在休止处;贝尔曼与布伦德尔一样也留有了空白的停顿休止,但他的处理不像布伦德尔处理的那般果断干脆。最后全曲的结束三位钢琴家对音乐的处理和表现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都是轻柔微弱的淡出人们的听觉视野。
  (2)《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第104号》
  引子部分,布伦德尔在前部分没有踩延音踏板,和声处理的很干净,渐快越发激动的,音乐感觉并不连贯而是干脆利落;博列特则恰恰相反,缓慢绵延的声音,略带暗淡的音色,听上去像是拖不动的沉重步伐;霍洛维茨把引子做了一个渐快渐强的处理,左手的低音进行线条十分清晰,正如他始终强调左手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主题部分布伦德尔弹奏的在力度、音色上大致都保持在一個层面上,并没有做细微丰富的变化,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坚毅;博列特处理的暗淡沉重;霍洛维茨相比前两位钢琴家弹奏的明显区别是,他把伴奏织体为和弦分解琶音的部分大大削弱了,使其听上去想一片模糊的音块,起到了恰到好处的烘托气氛的作用,使得上面的旋律线条格外清晰连贯。
  主题的第一次变奏布伦德尔赋予了这部分极大的歌唱性,连贯流畅且音色明亮;博列特这部分的弹奏整体上还是延续了之前的风格,缓慢而宁静,旋律的歌唱与起伏处理的很敏感细腻;霍洛维茨于这段在声音层次、明暗对比、力度对比上都做了及其丰富细腻的处理,左手分解琶音的第一个音都弹得突出且深邃,右手歌唱性的主题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做着及其细腻的明暗变化。
  变奏二从38小节起是全曲情绪的最高点,“雷神”霍洛维茨通过他强有力的左手击键,发出如惊涛骇浪般的巨响共鸣,似乎最有爆发般的高潮特质;布伦德尔和博列特相比之下在这个高潮点“爆发”的就柔和了许多。第44小节华彩部分的双音及后面双手交替的震音,布伦德尔做了由慢至快越发激烈激动的处理;博列特对这一句的处理则相对平稳;霍洛维茨在其间做了细微的渐弱渐慢的变化。61~63小节三位钢琴家的演奏区别较大,布伦德尔在61与63小节分别两次做了渐慢的处理;博列特则整体演奏的较为平稳;霍洛维茨是相比之下演奏的最为激烈激情的了,几乎是一气呵成一倾而下的宣泄出来,仅仅只在63小节末尾的几个音稍稍做了渐慢。
  尾声部分前四小节布伦德尔演奏的刚硬有力;博列特演奏的速度更慢,感觉更加绵延而深沉;霍洛维茨演奏的浑厚而决绝有力。只是在第74小节连续的三连音双音下行处,布伦德尔弹奏的缓慢且强调每一个音,仿佛是诗人心中每一个伤心痛苦的烙印;博列特弹奏的相对自然,顺势而下;霍洛维茨做了稍稍的渐快,音色由明转暗,透着丝丝苍凉和无奈。
  (3)《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第123号》
  引子开头部分,布伦德尔的演奏速度较慢,且把颤音式的双音三连音弹奏的时疏时密时轻时重,更富有流水般的灵动感;博列特弹奏的速度偏快,且把这一音型处理的更加平均;贝尔曼是三者中最慢的,在休止的地方做了渐慢的处理,整体听上去似乎更具有追忆往事的味道。11~14小节,布伦德尔做了渐强渐快的处理,似乎表达着急切;而博列特诠释的要冷静的多;贝尔曼的演奏速度依旧是三者中最慢的,只在后两小节做了较明显的渐强。
  主题部分布伦德尔把乐句的气息拉的比较长,演奏的速度、强弱、旋律的起伏都做的比较明显;博列特则不紧不慢,悠然自得;贝尔曼演奏的速度最慢,每一个音符深情饱满的像发自肺腑的在述说着故事。30~33小节布伦德尔将连接处半音下行的音型演奏的有稍微的倾向性,用的是断奏;而博列特就做了明显的渐快处理,用的是连奏;贝尔曼将这一句半音下行处理得十分细致,非常轻盈,节奏处理的相对自由,无明显的渐弱渐快,有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剔透清脆。34~40小节情绪渐渐高涨,布伦德尔做了明显的渐快渐强,把音乐发展至高潮,最后两小节并没有按谱面上所提示的做渐弱的收尾,而是以同样的力度、音色强调着同音反复消散在听觉视野中;博列特在第37小节推向高潮的双音处弹奏的与布伦德尔的渐快渐强不同,他偏向于强调每个音力度的深度饱满;贝尔曼与前两者不一样的是在39~40小节做了明显的渐弱渐慢。
  41~44小节主题的再现部分,三位钢琴家都演奏出如八音盒般晶莹剔透悦耳的音响效果。66~67小节颤音和华彩句的展示布伦德尔抑扬顿挫的分了几个小乐句进行音乐的表现;而博列特用非常快的速度将三小节的内容一气呵成了;贝尔曼在第67小节做了明显的渐慢渐弱处理,音色也跟着黯淡下来。
  尾声部分的第73~75小节布伦德尔把八度三连音弹奏的扎实而明亮;博列特弹奏的声音则更加含蓄沉淀一些;贝尔曼的音色可以听出大概和布伦德尔的触键方法相近。
  版本对比鉴赏的意义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理相通,我想这正我们需要去聆听去鉴赏对比钢琴家们所演绎的作品的意义之所在。这三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是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晶,无论从其文学内容、演奏技术以及整体的把控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像学习书法也得从临摹开始一样,聆听钢琴家的演奏,知晓他们在乐曲中多样的处理方法和风格,也有利于把它们消化吸收成为自己演奏中的“营养”,积少成多,也有助于习琴者们筑成自己的演奏风格。
其他文献
【摘要】:古筝文化历史悠久,在20世纪更是飞速的发展,不仅在调式调性上借鉴了西方的作曲理论,在演奏技法上也有了更多的革新,打破传统筝曲的固定指法模式,解放双手手指,并把更多的新音色加入到乐曲之中,给这一古老乐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借鉴;声效;技法;表现力  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承了千年之后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它那丰富的音域,圆润饱满的音色,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期刊
【摘要】:戏曲表演的“眼神”是演员内外功力的综合体现。要运用得当,必须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本文从分类与特征,作用和锻炼技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戏曲表演;眼神;技巧  一、戏曲表演中眼神的分类与特征  演员演戏演的是人物,人物有不同年龄、身份、经历、性格、习惯等,眼神表达方式也绝不是千般一眼的。戏曲行当不同,其眼神表演风格也不一样,现略介绍一下各行当眼神风
期刊
【摘要】:川端康成作为亚洲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川端以卓越的感受性,以小说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展现了日本的传统美。于是笔者从原因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来探求川端康成美丽而哀婉的创作艺术风格。  【关键词】:艺术风格;美丽;哀婉;表现形式  川端康成,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人们研究东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无法忽视的一个代表作家。在50多年的创作生
期刊
【摘要】:大众文化的高度繁荣,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热议,他们对这一文化现象形成了不同的美学立场和美学体系。在我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只是审美的一个特征——即感性,和超越性一样。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即感性;超越性;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的高度繁荣,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热议,周宪的《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陶东风《日常社会的审美化与文
期刊
【摘要】:文徵明是继王羲之、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众家之大成者。王羲之与赵孟頫可谓书法史上两座小楷的高峰,至明,文徵明再次将小楷发扬光大,得到世人的高度赞颂,后世对其小楷褒奖至极。文徵明小楷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书学路线大致上是远追晋唐,近学宋元。用笔超逸灵动,章法布白宽展舒和,温润精良,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于统一风格中又有微妙变化。文氏书艺影响绵远。本文沿着时间的脉络对文氏不同阶段的小楷书
期刊
【摘要】:照相透明水色,在当代使用的人已是相当少,在80年代活跃于绘画界,尤其在环境艺术绘画,它能快速表现层次关系,干脆清晰,色彩柔和,是当时绘画家们的宠儿。但由于它不易掌握的特性,且愈来愈多的绘画器材进入大众视野,照相透明水色即慢慢退出了手绘舞台。  【关键词】:照相透明水色;服装画;艺术;设计  一:照相透明水色的内涵和含义  1.照相透明水色的内容及使用工具  照相透明水色,它也被称为照相色
期刊
一、领导层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学校领导是学校一切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校领导对学校合唱教育事业的看法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荣誉而忽视教育  在对学校合唱教育的发展进行深入地调查后,我发现因为合唱需要众多的学生一起参与,并且需要学生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所以校领导的对于合唱团的态度则是不温不火。但是笔者同时也发现
期刊
一  吴凡从未想过怎么会和那样一个孙子成为同学。  不只因为这孙子太孙子,也正好他就姓孙。他爹给他起名“好雨”,意为“好雨知时节”,却没想到最先呈雨后春笋之势窜出来的不是他的双腿,不是他的身高,不是他舒展的腰肢,而是他的两枚凸显的门牙。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不断敦促他的门牙疯长。人们爱用“地包天”来描述一个人下嘴唇比上嘴唇突出,而他的样子可以用“牙包地”来形容。也许是牙齿的快速增长消耗了他体内太多的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二十一世纪,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民间美术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它所展现的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传承,可以说现代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民间美术,所有的艺术都是以民间美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民间美术同样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的核心,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且现代艺术追求的是情与美的艺术魅力和淳朴
期刊
【摘要】:惠民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它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以主要从惠民泥塑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的几点思考两个大方向进行阐述。  【关键词】:惠民泥塑;问题;思考  一、惠民泥塑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媒体的宣传,人们对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滨州地区的民间艺术资源非常丰富,有年画、剪纸、皮影风筝、泥塑、面塑、民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