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筝文化历史悠久,在20世纪更是飞速的发展,不仅在调式调性上借鉴了西方的作曲理论,在演奏技法上也有了更多的革新,打破传统筝曲的固定指法模式,解放双手手指,并把更多的新音色加入到乐曲之中,给这一古老乐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借鉴;声效;技法;表现力
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承了千年之后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它那丰富的音域,圆润饱满的音色,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随着时间的飞逝,人们有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得古筝的演奏方式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提高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还给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在传统筝曲中,古筝的演奏技法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技法是用來弹奏音符的,主要有:勾、托、抹等;左手技法是用来改变音高,作为一个弦乐器,古筝在一根琴弦上可以压出至少2个不同音高的音,颤、滑、点等这些都是左手的技法。它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美妙的旋律就此产生。但是,在现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旋律线条,和声丰富的音乐更受大众欢迎,所以古筝的革新势在必行。
自王中山先生率先使用了左手内带四个义甲进行古筝演奏后,古筝在演奏表演上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左手在给旋律提供伴奏的同时也加厚了古筝单旋律的和声层,大大加强了古筝的表现力。除此之外,在演奏技法上演奏家们也进行了革新,快速指序、轮指、拍板等等新技法的相继出现,使演奏者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音乐形象也有了更多的诠释方式。在我看来,现代筝曲中对于演奏技法的改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借鉴其他乐器如琵琶、钢琴等的演奏技法在原有的古筝演奏技法上加以改变发展形成的新的技法;二是模仿一些特殊音响效果,烘托气氛而产生的新型演奏技法。
一、吸收借鉴其他乐器演奏技法产生的新技法
琶音,这是借鉴了钢琴和竖琴的弹法,形成的新技法。琶音一般是4个到8个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声音,不论是在低音区还是在高音区这种连续的音给人一种流水轻灵之感,琶音主要作为伴奏出现,有左右手交替弹奏的方式,也有右手弹旋律左手琶音伴奏的方式,丰富了乐曲的和声。
快速指序,这是赵曼琴先生借鉴钢琴和小提琴的弹奏手法创造出来的。在传统筝曲中,大指、食指、中指三个指法的弹奏都是规定死的,勾托只能弹八度音,抹托只在八度以内的音程距离中使用,很多时候在弹奏密集音符时会出现指序错乱影响速度的现象。正是因为如此,赵曼琴先生在反复研究中创造出了快速指序。他解放了无名指,把它加入到了密集音符弹奏的指法中。在乐曲《井冈山上太阳红》里,四手指在近距离琴弦范围内快速轮换,不仅保持了演奏者弹奏音符的颗粒性,还提高了演奏者弹琴的速度方便他们手指交替换弦。
轮指,是王中山先生借鉴琵琶的技法创作的。古筝的轮指技法和琵琶的一样,都是在同一根弦上四个指头快速依次弹奏,不同的是古筝是从无名指开始向内轮,琵琶是从大指开始向外轮。轮指的使用不仅能使音持续不断,还具有颗粒性。这种技法在王中山创作的《夜深沉》、《春到湘江》等乐曲中被大量使用。
二、有特殊音响效果,烘托气氛的新技法
扫弦,在徐晓林创作的《黔中赋》中的第二乐章《木叶舞》的刚开头便使用了这种技法。右手多指在古筝的低音区由低到高快速扫过琴弦左手顺势盖住右手扫过的区域,这样发出的声音有种贵州少数民族在跳竹竿舞时竹竿互击打地面的声响,一下子就把整个乐章的主题呈现了出来。当然,扫弦大多数还是在低音区由高到低扫琴弦,作用便是增强气势、烘托氛围。
拍板,这种技法是用手或拍、或叩、或轮击琴头的不同部位,有时还加入有拍击琴弦的声效,是非乐音的演奏技法,以变换的节奏呈现在大众面前。在王中山的《溟山》中,拍板模仿了夏季雨水击打山石的声音;在王建明的《西域随想》中,拍板技法的加入把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舞曲节奏表现出来,让音乐风格特点更加浓郁。
扣摇,是用左手的大指和小指指肉捏住琴弦,右手用摇指摇此弦并且左手来回移动。这种技法是王昌元女士创作出来的,在她的乐曲《战台风》中,这种技法便形象的描述出台风呼啸而来的声音。
三、总结
除了我们上述介绍到的一些常见的现代技法,还有多指摇、柱音技法、琴码两侧刮奏、击掌技法等等都是现代筝曲中才能见到的新型技法,它们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新音色丰富音乐形象,还解放双手手指增强音乐的张力,丰富了和声色彩,拓宽了筝曲的演奏领域。
现代筝曲中作曲家们越来越喜欢用人工定弦,他们打破了传统五声音乐的模式加入“升、降”音,改变了和谐的音程关系,这种创作手法深受西方曲式理论的影响。也正因这种调式的变化,使乐曲中充斥着各种不稳定性,这才需要更丰富的音色来填充它。况且在现代筝曲中,每一个乐段有着鲜明的对比,不仅有速度力度的变化,还会在同一首乐曲中把原先虚无缥缈的情景逐渐转化为清晰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为了使内容主题更加具象化,新的演奏技法才能不断地诞生,古筝的艺术魅力也越加的炫彩夺目。
注释:
[1]《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贾晓莉,乐府新声2016年第一期。
[2]《现代作曲技法在筝曲新作中的运用》,程璐璐,艺术教育2006年第11期。
【关键词】:借鉴;声效;技法;表现力
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承了千年之后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它那丰富的音域,圆润饱满的音色,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随着时间的飞逝,人们有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得古筝的演奏方式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提高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还给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在传统筝曲中,古筝的演奏技法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技法是用來弹奏音符的,主要有:勾、托、抹等;左手技法是用来改变音高,作为一个弦乐器,古筝在一根琴弦上可以压出至少2个不同音高的音,颤、滑、点等这些都是左手的技法。它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美妙的旋律就此产生。但是,在现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旋律线条,和声丰富的音乐更受大众欢迎,所以古筝的革新势在必行。
自王中山先生率先使用了左手内带四个义甲进行古筝演奏后,古筝在演奏表演上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左手在给旋律提供伴奏的同时也加厚了古筝单旋律的和声层,大大加强了古筝的表现力。除此之外,在演奏技法上演奏家们也进行了革新,快速指序、轮指、拍板等等新技法的相继出现,使演奏者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音乐形象也有了更多的诠释方式。在我看来,现代筝曲中对于演奏技法的改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借鉴其他乐器如琵琶、钢琴等的演奏技法在原有的古筝演奏技法上加以改变发展形成的新的技法;二是模仿一些特殊音响效果,烘托气氛而产生的新型演奏技法。
一、吸收借鉴其他乐器演奏技法产生的新技法
琶音,这是借鉴了钢琴和竖琴的弹法,形成的新技法。琶音一般是4个到8个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声音,不论是在低音区还是在高音区这种连续的音给人一种流水轻灵之感,琶音主要作为伴奏出现,有左右手交替弹奏的方式,也有右手弹旋律左手琶音伴奏的方式,丰富了乐曲的和声。
快速指序,这是赵曼琴先生借鉴钢琴和小提琴的弹奏手法创造出来的。在传统筝曲中,大指、食指、中指三个指法的弹奏都是规定死的,勾托只能弹八度音,抹托只在八度以内的音程距离中使用,很多时候在弹奏密集音符时会出现指序错乱影响速度的现象。正是因为如此,赵曼琴先生在反复研究中创造出了快速指序。他解放了无名指,把它加入到了密集音符弹奏的指法中。在乐曲《井冈山上太阳红》里,四手指在近距离琴弦范围内快速轮换,不仅保持了演奏者弹奏音符的颗粒性,还提高了演奏者弹琴的速度方便他们手指交替换弦。
轮指,是王中山先生借鉴琵琶的技法创作的。古筝的轮指技法和琵琶的一样,都是在同一根弦上四个指头快速依次弹奏,不同的是古筝是从无名指开始向内轮,琵琶是从大指开始向外轮。轮指的使用不仅能使音持续不断,还具有颗粒性。这种技法在王中山创作的《夜深沉》、《春到湘江》等乐曲中被大量使用。
二、有特殊音响效果,烘托气氛的新技法
扫弦,在徐晓林创作的《黔中赋》中的第二乐章《木叶舞》的刚开头便使用了这种技法。右手多指在古筝的低音区由低到高快速扫过琴弦左手顺势盖住右手扫过的区域,这样发出的声音有种贵州少数民族在跳竹竿舞时竹竿互击打地面的声响,一下子就把整个乐章的主题呈现了出来。当然,扫弦大多数还是在低音区由高到低扫琴弦,作用便是增强气势、烘托氛围。
拍板,这种技法是用手或拍、或叩、或轮击琴头的不同部位,有时还加入有拍击琴弦的声效,是非乐音的演奏技法,以变换的节奏呈现在大众面前。在王中山的《溟山》中,拍板模仿了夏季雨水击打山石的声音;在王建明的《西域随想》中,拍板技法的加入把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舞曲节奏表现出来,让音乐风格特点更加浓郁。
扣摇,是用左手的大指和小指指肉捏住琴弦,右手用摇指摇此弦并且左手来回移动。这种技法是王昌元女士创作出来的,在她的乐曲《战台风》中,这种技法便形象的描述出台风呼啸而来的声音。
三、总结
除了我们上述介绍到的一些常见的现代技法,还有多指摇、柱音技法、琴码两侧刮奏、击掌技法等等都是现代筝曲中才能见到的新型技法,它们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新音色丰富音乐形象,还解放双手手指增强音乐的张力,丰富了和声色彩,拓宽了筝曲的演奏领域。
现代筝曲中作曲家们越来越喜欢用人工定弦,他们打破了传统五声音乐的模式加入“升、降”音,改变了和谐的音程关系,这种创作手法深受西方曲式理论的影响。也正因这种调式的变化,使乐曲中充斥着各种不稳定性,这才需要更丰富的音色来填充它。况且在现代筝曲中,每一个乐段有着鲜明的对比,不仅有速度力度的变化,还会在同一首乐曲中把原先虚无缥缈的情景逐渐转化为清晰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为了使内容主题更加具象化,新的演奏技法才能不断地诞生,古筝的艺术魅力也越加的炫彩夺目。
注释:
[1]《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贾晓莉,乐府新声2016年第一期。
[2]《现代作曲技法在筝曲新作中的运用》,程璐璐,艺术教育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