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古典主义艺术(Neoclassicism)是“传统美学”在19世纪的的巅峰,它实现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一美学宏愿。本文旨在探究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背景与其背后深藏的文化内涵,探究其主题与风格演变,探讨古典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新古典主义艺术为现代艺术的开端。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文化内涵;主题与风格;现代艺术
一、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历史背景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古典主义在欧洲迎来了最后一个高峰,并产生了新古典主义这一艺术流派。新古典主义艺术(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在启蒙运动的冲击下,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
新古典主义这一流派的出现和当时欧洲各国的社会与政治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新古典主义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前夜。在启蒙运动的冲击下,在法国,由于社会、政治和教会的压迫,启蒙运动表现得极为激烈。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在 18 世纪耳熟能详。新古典主义美术正是在这种社会形式中发展起来的。
18 世纪初,法国的传统封建贵族仍然把持着国家政权。他们掌控着政治、经济、艺术界,他们热衷于华美繁复的洛可可风格。资产阶级在此时逐渐壮大,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群众越来越反感贵族阶层的洛可可艺术风格,转而期望更加高尚和严肃的美术风格,新古典主义在此时顺应了民众的审美需求而迅速崛起。
18 世纪末期,法国资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封建君主制日趋衰败,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需要强大的支撑和宣传,让广大人民产生为共和国、为资产阶级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为此,资产阶级选择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英雄作为偶像,当时的艺术家在创作上将作品紧密联系法国大革命,突破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赋予其新的内容,创作出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画作。因此,新古典主义又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二、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特征
新古典主义画家反对洛可可的陈腐、繁缛画风,渴望通过重视古希腊、古罗马的简洁和庄重来传达正义、荣誉和革命情怀。他们重视传统的力量,注重历史的精确性,试图在古典题材中如戏 剧般重现当时的一幕。在画面构成上,静态构筑比动态构图受到重视;类型的姿态比有个性的相貌受到重视。在技法上,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都对造型的准确性要求严格,因此非常强调素描的主导作用,素描比色彩较被重视。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新古典主义的这些特征是基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之上的,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较古典主义而言,新古典主义亦有区别于它的革新之处。
三、大卫与安格尔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他生在洛可可艺术风靡欧洲的时代,却受老师维安的影响,认真研究了古典艺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
大卫善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来紧密配合现实斗争。我们从大卫的作品中很容易就看出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存在,从《荷拉斯兄弟之誓》到《马拉之死》再到《萨宾妇女》,他无一不在传统中注入了激情主义和对现实的关怀。
大卫强调古典艺术特有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偏爱雕刻般的造型感觉,追求素描关系下的简洁、质朴和庄严感,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把素描光影技巧在画面上运用得十分娴熟。《荷拉斯兄弟之誓》是一幅具有典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也是大卫的第一幅名作。画中空间明确而简介,站立着荷拉斯家族英勇的男子,有力的直线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纪念性气势,造型的坚实和线条的有力使这幅作品更雄强刚毅。由于对古代希腊、罗马雕刻的进行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大卫已经学会了如何塑造英雄式的强健肌体,并掌握了如何在构图中制造高度统一的节奏和秩序感。与此同时,他有效地维持着画面“高贵的单纯”,他舍弃了巴洛克绘画中的许多细枝末节,弱化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复杂的短缩透视法,使画面呈现的空间感更接近一种浮雕的效果。
而大卫的学生,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最重要接班人,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却没有像大卫那样在政治上的浓厚兴趣却,安格尔对纯艺术语言形式情有独钟。
他把大卫所推崇的古典主义理想美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并与浪漫主义相抗衡。新古典主义发展到这里表现出明显的转折:忽视政治和社会作用,重视艺术的纯粹性和观赏性;风格华丽唯美、具有东方色彩。
在安格尔所处的时代,浪漫主义(Romanticism)已经蓬勃兴起,而他坚守着古典主义法则,以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来反对浪漫主义艺术。他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理想塑造形体,并认为线条亦可造成形体和空间的实在性。作为一个古典艺术的崇拜者和实践者,安格尔不仅极为重 视素描的重要作用,而且更重视对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和永恒美的追求,这在他名作《泉》一画中充分体现出来。按照严格的古典雕刻原形设计的动态,严谨的素描和平面化的处理烘托出人体,使之具有了恬静、抒情和纯洁的永恒的美感。我们也可以从这幅画看出安格尔对素描的重视,体现了他的一贯立场:素描第一,色彩第二。
大卫和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典型代表,尽管因为各自观念上的差异,分别对新古典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在画面形式和技巧的完美上作出了不同的尝试,但是他们在创作中所遵循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却是一致的:都以严肃的神话和历史题材创作了一批作品,强调构图的完整性,强调古典艺术由理性出发而非感性的表现,强调素描和轮廓、减弱色彩的对比,强调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
四、现代美术的开端
目前美术史学界对现代美术开端尚存争议,确立现代美术的开端必须将开端的概念至于哲学的和历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成为古典美术走向现代美术分水岭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该被确立为现代美术的开端。
对历史采取吸收升华态度的新古典主义是“传统”在19世纪达到的巅峰。其吸收总结了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造型经验的结晶,融合成完美的“典范”。同时,新古典主义批判性地继承发展了17 世纪古典主义所崇尚的规则、秩序、均衡、典雅。任何流派在艺术的演变中都有它的历史使命,同时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纵览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由大卫到安格尔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内容上,由革命的、与时代相关的大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的表现;在形式上,由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唯美色彩的古典主义。同时,质疑权威、质疑规范的种子也正在新古典主义操纵的学院派中萌芽。
1830 年代,浪漫主义风靡欧洲,主张通过饱满的色彩、强烈的阴暗对比、急速的节奏来刻画现实生活中英勇豪迈而有意义的事件,从而造成动人心弦的场面。有趣的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的画家几乎都出自于新古典主义的阵营。同时,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抗极大地解放了艺术家的个性,为颠覆权威的现代美术理念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和理论的温床。
五、结语
新古典主义自诞生以来,很快成为整个西欧艺术界的主流,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流正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新古典主义特有的精准造型和高超的写实技法,那种静穆、单纯、典雅、和谐的理想美,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启发作用,会其一直影响着后世画家与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法]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M].北京:朱伯雄译.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文化内涵;主题与风格;现代艺术
一、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历史背景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古典主义在欧洲迎来了最后一个高峰,并产生了新古典主义这一艺术流派。新古典主义艺术(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在启蒙运动的冲击下,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
新古典主义这一流派的出现和当时欧洲各国的社会与政治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新古典主义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前夜。在启蒙运动的冲击下,在法国,由于社会、政治和教会的压迫,启蒙运动表现得极为激烈。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在 18 世纪耳熟能详。新古典主义美术正是在这种社会形式中发展起来的。
18 世纪初,法国的传统封建贵族仍然把持着国家政权。他们掌控着政治、经济、艺术界,他们热衷于华美繁复的洛可可风格。资产阶级在此时逐渐壮大,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群众越来越反感贵族阶层的洛可可艺术风格,转而期望更加高尚和严肃的美术风格,新古典主义在此时顺应了民众的审美需求而迅速崛起。
18 世纪末期,法国资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封建君主制日趋衰败,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需要强大的支撑和宣传,让广大人民产生为共和国、为资产阶级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为此,资产阶级选择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英雄作为偶像,当时的艺术家在创作上将作品紧密联系法国大革命,突破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赋予其新的内容,创作出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画作。因此,新古典主义又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二、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特征
新古典主义画家反对洛可可的陈腐、繁缛画风,渴望通过重视古希腊、古罗马的简洁和庄重来传达正义、荣誉和革命情怀。他们重视传统的力量,注重历史的精确性,试图在古典题材中如戏 剧般重现当时的一幕。在画面构成上,静态构筑比动态构图受到重视;类型的姿态比有个性的相貌受到重视。在技法上,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都对造型的准确性要求严格,因此非常强调素描的主导作用,素描比色彩较被重视。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新古典主义的这些特征是基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之上的,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较古典主义而言,新古典主义亦有区别于它的革新之处。
三、大卫与安格尔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他生在洛可可艺术风靡欧洲的时代,却受老师维安的影响,认真研究了古典艺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
大卫善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来紧密配合现实斗争。我们从大卫的作品中很容易就看出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存在,从《荷拉斯兄弟之誓》到《马拉之死》再到《萨宾妇女》,他无一不在传统中注入了激情主义和对现实的关怀。
大卫强调古典艺术特有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偏爱雕刻般的造型感觉,追求素描关系下的简洁、质朴和庄严感,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把素描光影技巧在画面上运用得十分娴熟。《荷拉斯兄弟之誓》是一幅具有典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也是大卫的第一幅名作。画中空间明确而简介,站立着荷拉斯家族英勇的男子,有力的直线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纪念性气势,造型的坚实和线条的有力使这幅作品更雄强刚毅。由于对古代希腊、罗马雕刻的进行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大卫已经学会了如何塑造英雄式的强健肌体,并掌握了如何在构图中制造高度统一的节奏和秩序感。与此同时,他有效地维持着画面“高贵的单纯”,他舍弃了巴洛克绘画中的许多细枝末节,弱化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复杂的短缩透视法,使画面呈现的空间感更接近一种浮雕的效果。
而大卫的学生,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最重要接班人,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却没有像大卫那样在政治上的浓厚兴趣却,安格尔对纯艺术语言形式情有独钟。
他把大卫所推崇的古典主义理想美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并与浪漫主义相抗衡。新古典主义发展到这里表现出明显的转折:忽视政治和社会作用,重视艺术的纯粹性和观赏性;风格华丽唯美、具有东方色彩。
在安格尔所处的时代,浪漫主义(Romanticism)已经蓬勃兴起,而他坚守着古典主义法则,以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来反对浪漫主义艺术。他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理想塑造形体,并认为线条亦可造成形体和空间的实在性。作为一个古典艺术的崇拜者和实践者,安格尔不仅极为重 视素描的重要作用,而且更重视对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和永恒美的追求,这在他名作《泉》一画中充分体现出来。按照严格的古典雕刻原形设计的动态,严谨的素描和平面化的处理烘托出人体,使之具有了恬静、抒情和纯洁的永恒的美感。我们也可以从这幅画看出安格尔对素描的重视,体现了他的一贯立场:素描第一,色彩第二。
大卫和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典型代表,尽管因为各自观念上的差异,分别对新古典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在画面形式和技巧的完美上作出了不同的尝试,但是他们在创作中所遵循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却是一致的:都以严肃的神话和历史题材创作了一批作品,强调构图的完整性,强调古典艺术由理性出发而非感性的表现,强调素描和轮廓、减弱色彩的对比,强调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
四、现代美术的开端
目前美术史学界对现代美术开端尚存争议,确立现代美术的开端必须将开端的概念至于哲学的和历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成为古典美术走向现代美术分水岭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该被确立为现代美术的开端。
对历史采取吸收升华态度的新古典主义是“传统”在19世纪达到的巅峰。其吸收总结了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造型经验的结晶,融合成完美的“典范”。同时,新古典主义批判性地继承发展了17 世纪古典主义所崇尚的规则、秩序、均衡、典雅。任何流派在艺术的演变中都有它的历史使命,同时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纵览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由大卫到安格尔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内容上,由革命的、与时代相关的大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的表现;在形式上,由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唯美色彩的古典主义。同时,质疑权威、质疑规范的种子也正在新古典主义操纵的学院派中萌芽。
1830 年代,浪漫主义风靡欧洲,主张通过饱满的色彩、强烈的阴暗对比、急速的节奏来刻画现实生活中英勇豪迈而有意义的事件,从而造成动人心弦的场面。有趣的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的画家几乎都出自于新古典主义的阵营。同时,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抗极大地解放了艺术家的个性,为颠覆权威的现代美术理念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和理论的温床。
五、结语
新古典主义自诞生以来,很快成为整个西欧艺术界的主流,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流正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新古典主义特有的精准造型和高超的写实技法,那种静穆、单纯、典雅、和谐的理想美,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启发作用,会其一直影响着后世画家与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法]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M].北京:朱伯雄译.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