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高等院校已经从单学科向多学科、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高校与高校之间竞争的优势已不再体现在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教学质量的高低和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是高校之间竞争的重点,而这一竞争优势的保障很大程度上归根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因此对师资队伍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成为高校管理者研究的主题。
一、情感管理的本质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感情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在高校倡导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下,情感管理作为管理的新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并促进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情感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其认识到人的感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现代公司始终将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重视与员工的对话,诺基亚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M公司强调员工主人翁精神。这些都是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注重沟通和交流,从而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加强情感管理的文化。
情感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主体以先进的管理思想、热情的服务态度、真挚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形成一种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它要求管理者能够因人而宜,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刺激人的心理需求,充分挖掘人在情感方面内在的因素,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管理的目的。情感管理不同于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情感管理的基础,情感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延伸。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人为中心地位,一切从人的需求角度去管理,它要求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有较大的柔性和弹性,尽可能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而情感管理则更多地是突出人的精神属性,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更多地强调管理者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外部环境,使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在思想上形成统一、态度上积极向上、情感上达到互动,使得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管理更加和谐、融洽,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但情感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管理领域的一种辩证统一,都是建立在柔性管理的基础之上,更多地突出人这一管理对象的中心地位。
二、情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
1.淡化行政权力,增强服务意识。淡化权力观念,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行政管理理念。高校管理部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机关,更需要管理主体淡化行政权力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当今高校都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以期取得更为显著的管理效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并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其原因是因为只注重行政权利和规章制度的以人为本,忽略了人内心的情感作用,而情感因素会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入强大的外在因素,来弥补现行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的不足,从而淡化行政权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
2.激发教师的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管理是多因素整合而成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在于它的管理对象中“人”的因素是否积极上进,能否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校管理中,以其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管理中更离不开感情的投入。管理者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来发现教师的精神需求,使教师的智慧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培养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解决了制度管理的刚性和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冲突,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益和工作效率。
3.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高校管理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职工的潜能,为高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情感管理在管理中应该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特别是减少了人对人的直接管理所带来的弊病和不确定性,它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促进管理更加凸显以人为本,从而使管理机制更具活力。这种“人”、“情”、“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会调动出人的内在动力,用“情感”和“制度”来管理人,用“情”去激励“人”,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从而使管理模式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三、情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1.情感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较好的管理艺术和领导风格。管理者必须从管理理念上认识到不能依靠权威支配人、强制人。或许这种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成既定的目标,可是完成的过程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是一直处于压抑状态,长期下去必然会使人有逆反心理,且工作效率低下。现代管理艺术以现代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英国学者罗杰·福尔克认为,整个管理活动本身就是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在管理方法上的具体表现,管理者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情感和心里进行干预,让人积极参与,双向互动。这种管理艺术需要管理者本身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管理经验,甚至是管理者的个人风格、魅力、修养、情操、品德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微妙的非正式化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主体以个人的高尚品德和热情态度去影响管理客体的心理和行为。管理艺术需要管理者能够了解和理解管理对象的个体需求,差别化对待不同的个体,满足个体的需求。特别是在稳定个体情绪方面,不仅需要管理者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较强的控制力和说服力,还需要管理者有情感融入和耐心指导。
2.情感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人这一重要资源。对人的管理其主要思想是理解人、尊重人和依靠人,努力挖掘人这一重要资源。伟大的思想家康德说“人本身就是尊严”,尊重人的核心是客观评价和充分肯定,这就需要管理者不仅尊重人格和对人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还要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工作时需求的满足度越高,人们完成这项工作的动力越大。因此管理主体应该重新定位这种管理模式,让人从内心接受并自我管理,在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很好地嵌入情感管理,使制度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高校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主要依托的是人,强调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有其特殊的模式,管理的链条始终以“人”作为主体贯穿始终,因而情感因素作为人的精神属性在管理中不容忽视。作为高校管理主体,必须高度重视人这一重要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人蕴藏的能量,让教师 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工作中,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主要职能。
在高校这个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其管理目标、管理对象与工商企业管理有着较大差别。教师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源,他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充实,期望自己的尊严、地位、名望被人赏识,他们的付出希望,得到认可,显然这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柔性管理方式更适合和满足这种知识化组织。
3.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不可否认,制度管理在长期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肯德基、麦当劳使用了严格的制度管理并效果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周密的计划,它的组织严谨、周密、有序,而且有很详细的监督和评估体系。第二,它的管理目标是--物——人——物,它所追求的是物质利益最大化,其管理对象主要是物。而在高校这一特殊组织中,更加侧重的是人的管理,管理方式要不断创新,它的管理目标是人——人——人,其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管理对象主要是人。显然,简单地以企业管理方式在高校的管理中应用是不可行的,对人实行刚性管理和约束是很难有效率的,而且在管理实践中也表明,仅仅利用规章制度管理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好的效果,但从长效管理的角度看,如果缺少一种和谐、合作、理解和尊重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氛围,严重抑制教师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高校的发展,达不到管理的目标,而这种和谐环境和氛围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情感的融入,管理者应巧妙地应用情感这一因素,让它在制度管理中发挥激励、引导和催化剂的作用。有效利用情感管理可以使管理体制更具人性化,工作环境更加和谐,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发展,高校竞争力和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但运用情感管理要注意适度性的原则,不得违背制度的严肃性和的束性,管理者应该以制度为基准,以情感为纽带,形成一种制度与情感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和长效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弥补制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4.实现情感管理还要注重平等性原则及和谐环境。情感管理的核心是沟通和交流,只有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有效地应用情感管理方式,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情感管理应通过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在组织内营造一种自由开放、信息分享、人人平等的沟通环境,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管理主体在应用情感管理时,应该与管理对象处在平等的位置之上,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理解对方的行为,坦诚地与管理对象沟通,从而使管理工作在和谐的环境中完成。
虽然情感管理在高校目前还属于非主流化的管理方式,但它有其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用制度约束人,用情感激励人,达到管理的持续良性循环。将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达到对人的高效管理。
一、情感管理的本质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感情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在高校倡导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下,情感管理作为管理的新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并促进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情感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其认识到人的感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现代公司始终将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重视与员工的对话,诺基亚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M公司强调员工主人翁精神。这些都是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注重沟通和交流,从而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加强情感管理的文化。
情感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主体以先进的管理思想、热情的服务态度、真挚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形成一种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它要求管理者能够因人而宜,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刺激人的心理需求,充分挖掘人在情感方面内在的因素,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管理的目的。情感管理不同于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情感管理的基础,情感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延伸。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人为中心地位,一切从人的需求角度去管理,它要求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有较大的柔性和弹性,尽可能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而情感管理则更多地是突出人的精神属性,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更多地强调管理者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外部环境,使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在思想上形成统一、态度上积极向上、情感上达到互动,使得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管理更加和谐、融洽,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但情感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管理领域的一种辩证统一,都是建立在柔性管理的基础之上,更多地突出人这一管理对象的中心地位。
二、情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
1.淡化行政权力,增强服务意识。淡化权力观念,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行政管理理念。高校管理部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机关,更需要管理主体淡化行政权力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当今高校都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以期取得更为显著的管理效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并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其原因是因为只注重行政权利和规章制度的以人为本,忽略了人内心的情感作用,而情感因素会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入强大的外在因素,来弥补现行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的不足,从而淡化行政权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
2.激发教师的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管理是多因素整合而成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在于它的管理对象中“人”的因素是否积极上进,能否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校管理中,以其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管理中更离不开感情的投入。管理者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来发现教师的精神需求,使教师的智慧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培养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解决了制度管理的刚性和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冲突,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益和工作效率。
3.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高校管理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职工的潜能,为高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情感管理在管理中应该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特别是减少了人对人的直接管理所带来的弊病和不确定性,它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促进管理更加凸显以人为本,从而使管理机制更具活力。这种“人”、“情”、“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会调动出人的内在动力,用“情感”和“制度”来管理人,用“情”去激励“人”,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从而使管理模式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三、情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1.情感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较好的管理艺术和领导风格。管理者必须从管理理念上认识到不能依靠权威支配人、强制人。或许这种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成既定的目标,可是完成的过程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是一直处于压抑状态,长期下去必然会使人有逆反心理,且工作效率低下。现代管理艺术以现代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英国学者罗杰·福尔克认为,整个管理活动本身就是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在管理方法上的具体表现,管理者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情感和心里进行干预,让人积极参与,双向互动。这种管理艺术需要管理者本身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管理经验,甚至是管理者的个人风格、魅力、修养、情操、品德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微妙的非正式化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主体以个人的高尚品德和热情态度去影响管理客体的心理和行为。管理艺术需要管理者能够了解和理解管理对象的个体需求,差别化对待不同的个体,满足个体的需求。特别是在稳定个体情绪方面,不仅需要管理者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较强的控制力和说服力,还需要管理者有情感融入和耐心指导。
2.情感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人这一重要资源。对人的管理其主要思想是理解人、尊重人和依靠人,努力挖掘人这一重要资源。伟大的思想家康德说“人本身就是尊严”,尊重人的核心是客观评价和充分肯定,这就需要管理者不仅尊重人格和对人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还要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工作时需求的满足度越高,人们完成这项工作的动力越大。因此管理主体应该重新定位这种管理模式,让人从内心接受并自我管理,在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很好地嵌入情感管理,使制度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高校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主要依托的是人,强调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有其特殊的模式,管理的链条始终以“人”作为主体贯穿始终,因而情感因素作为人的精神属性在管理中不容忽视。作为高校管理主体,必须高度重视人这一重要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人蕴藏的能量,让教师 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工作中,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主要职能。
在高校这个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其管理目标、管理对象与工商企业管理有着较大差别。教师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源,他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充实,期望自己的尊严、地位、名望被人赏识,他们的付出希望,得到认可,显然这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柔性管理方式更适合和满足这种知识化组织。
3.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不可否认,制度管理在长期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肯德基、麦当劳使用了严格的制度管理并效果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周密的计划,它的组织严谨、周密、有序,而且有很详细的监督和评估体系。第二,它的管理目标是--物——人——物,它所追求的是物质利益最大化,其管理对象主要是物。而在高校这一特殊组织中,更加侧重的是人的管理,管理方式要不断创新,它的管理目标是人——人——人,其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管理对象主要是人。显然,简单地以企业管理方式在高校的管理中应用是不可行的,对人实行刚性管理和约束是很难有效率的,而且在管理实践中也表明,仅仅利用规章制度管理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好的效果,但从长效管理的角度看,如果缺少一种和谐、合作、理解和尊重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氛围,严重抑制教师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高校的发展,达不到管理的目标,而这种和谐环境和氛围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情感的融入,管理者应巧妙地应用情感这一因素,让它在制度管理中发挥激励、引导和催化剂的作用。有效利用情感管理可以使管理体制更具人性化,工作环境更加和谐,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发展,高校竞争力和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但运用情感管理要注意适度性的原则,不得违背制度的严肃性和的束性,管理者应该以制度为基准,以情感为纽带,形成一种制度与情感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和长效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弥补制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4.实现情感管理还要注重平等性原则及和谐环境。情感管理的核心是沟通和交流,只有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有效地应用情感管理方式,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情感管理应通过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在组织内营造一种自由开放、信息分享、人人平等的沟通环境,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管理主体在应用情感管理时,应该与管理对象处在平等的位置之上,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理解对方的行为,坦诚地与管理对象沟通,从而使管理工作在和谐的环境中完成。
虽然情感管理在高校目前还属于非主流化的管理方式,但它有其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用制度约束人,用情感激励人,达到管理的持续良性循环。将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达到对人的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