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这应该引起学校领导、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他们走到心理健康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培养;途径
心理素质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重大事情发生时能否正确对待,就是在平时也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和身体健康。这种例子在中学生中也不乏常见。经常听到有些学生叹息“活得很累”。我们曾经问过他们,是学习累?还是参加活动累?他们回答,都不是。其实“活得很累”,多半是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可能是因为交际冲突,人际关系紧张;有的是因为过早涉足爱情领域,被早恋的烦恼所缠绕困惑;有的因为害怕考不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学业完成后找不到好工作,无法排解就业的压力等等。
多年来,我仍坚持搞心理教育讲座,坚持与同学谈心,回答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给同学回信,回电话,坚持在所任课班级和学生对话。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已坚持了十多年,并且,现在仍然不断地有学生(个别学生已毕业)找到我们,咨询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现在有心理疾患的人占20%至30%,这话总不会错。在中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这应该引起学校领导、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他们走到心理健康的轨道上来。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否健康。有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不是海洋和天空,而是人的胸怀。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7项内容,这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同样是衡量青少年是否心理健康的尺度。其主要内容是:一、智能良好;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三、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四、人际关系和谐;五、能能动的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六、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社会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大多喜欢自己的工作;有朋友且乐于与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而且很能喜欢自己;和环境有良好的接触,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国内外心理学家就如何培养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许多方法,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条要告诉学生,并以此来训练和要求学生。这几个方面包括:愉快地生活,热爱生活,无论在家里、学校或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要积极生活,生活要有意义,不仅要有生活目标,还要不断修改旧目标,创立新目标。生活目标明确,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与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当面对一种情境时,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要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要遇事不慌,着力于问题的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要知道,热情和积极的情绪总是和成功相伴的;要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兴趣、情感专注于目前的学业上和今后将从事的事业上,富有成就感,荣誉感。
一旦心理上有了障碍怎么办?我们告诉大家一个办法:赶快找老师、同学、至亲好友倾诉,或找心理医生交谈,打心理热线电话也是个好办法。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比较内向含蓄,平时不愿表现自己。在我们多年接待的来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内向性格的学生占多数。我校曾有一女生,在校时非常自卑,老是怀疑自己有病,对前途也非常悲观。我们和她交谈过多次,了解到该生小时侯父母经常吵架,其母打骂子女是家常便饭,以至于使该女生形成了“自闭症”。她缺少知心朋友,心理有了不痛快,也不愿或不敢或不会向人倾诉,处于十分苦恼之中。当然,经过多次心理咨询,该生心态不断有所调整,逐步树立了自信意识,并顺利考上了高中,最后还考上了大学,现在在工作单位中干得还比较好。这个同学的实例告诉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黄圣明,周辉.让心灵沐浴灿烂的阳光——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科学导报,2013(2).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培养;途径
心理素质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重大事情发生时能否正确对待,就是在平时也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和身体健康。这种例子在中学生中也不乏常见。经常听到有些学生叹息“活得很累”。我们曾经问过他们,是学习累?还是参加活动累?他们回答,都不是。其实“活得很累”,多半是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可能是因为交际冲突,人际关系紧张;有的是因为过早涉足爱情领域,被早恋的烦恼所缠绕困惑;有的因为害怕考不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学业完成后找不到好工作,无法排解就业的压力等等。
多年来,我仍坚持搞心理教育讲座,坚持与同学谈心,回答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给同学回信,回电话,坚持在所任课班级和学生对话。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已坚持了十多年,并且,现在仍然不断地有学生(个别学生已毕业)找到我们,咨询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现在有心理疾患的人占20%至30%,这话总不会错。在中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这应该引起学校领导、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他们走到心理健康的轨道上来。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否健康。有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不是海洋和天空,而是人的胸怀。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7项内容,这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同样是衡量青少年是否心理健康的尺度。其主要内容是:一、智能良好;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三、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四、人际关系和谐;五、能能动的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六、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社会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大多喜欢自己的工作;有朋友且乐于与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而且很能喜欢自己;和环境有良好的接触,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国内外心理学家就如何培养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许多方法,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条要告诉学生,并以此来训练和要求学生。这几个方面包括:愉快地生活,热爱生活,无论在家里、学校或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要积极生活,生活要有意义,不仅要有生活目标,还要不断修改旧目标,创立新目标。生活目标明确,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与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当面对一种情境时,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要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要遇事不慌,着力于问题的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要知道,热情和积极的情绪总是和成功相伴的;要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兴趣、情感专注于目前的学业上和今后将从事的事业上,富有成就感,荣誉感。
一旦心理上有了障碍怎么办?我们告诉大家一个办法:赶快找老师、同学、至亲好友倾诉,或找心理医生交谈,打心理热线电话也是个好办法。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比较内向含蓄,平时不愿表现自己。在我们多年接待的来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内向性格的学生占多数。我校曾有一女生,在校时非常自卑,老是怀疑自己有病,对前途也非常悲观。我们和她交谈过多次,了解到该生小时侯父母经常吵架,其母打骂子女是家常便饭,以至于使该女生形成了“自闭症”。她缺少知心朋友,心理有了不痛快,也不愿或不敢或不会向人倾诉,处于十分苦恼之中。当然,经过多次心理咨询,该生心态不断有所调整,逐步树立了自信意识,并顺利考上了高中,最后还考上了大学,现在在工作单位中干得还比较好。这个同学的实例告诉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黄圣明,周辉.让心灵沐浴灿烂的阳光——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科学导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