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域下浮士德形象的时代转换与伦理变迁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0645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士德形象自文本化以来,按照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规约,就已进入了不断修撰和反复描述的动态建构之中。通过"互文性"阐释机制对浮士德形象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伦理解读,不仅可以寻绎出浮士德形象自德国民间故事书经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到歌德的《浮士德》的发展演变轨迹,而且能够清晰地显现浮士德形象所承载的伦理观念与"当下"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复杂矛盾的意识形态动机,进而将浮士德形象作为形象系列纳入一个动态建构的有机整体。藉此,力图为今后有关浮士德形象的研究提供可资参照的研究视角及理论启示。
其他文献
提出了KNSB-6/650D型棒材打捆机液压系统温升控制方案,定位、横移改造方案,机体振动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打捆机的工作性能得到了提升,满足了生产要求。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全国各地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 (1)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能力,内部
美国内战虽早有正统的历史定论,却至今仍争议不断,美国内战小说作家对于内战的性质也各执一词,其创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种争议。在如何评价内战小说问题上,美国评论界也
<正>《桥边的老人》(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该小说并没有对社会历史作全景式的描写,只选取了一个极细微的"点"——战争时期的一位普通
教育平等应体现为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权利的平等。追求教育平等应充分考虑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正确把握其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除了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多只是满足于操作层面的研究、就事论事的研究、短期性问题的研究、局部性问题的研究,而特别缺乏超前性的研究。所谓高等教育的超前性研究就是
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社会各界和许多专家提出不少真知灼见。针对用“调整生育政策来解决性别比问题”的观点 ,作者提出了不同见解。从安徽省性别比现状分析入手 ,提出了
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公益捐赠扣除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可以起到促进疫情防控与疫后恢复所需要的公益捐赠的政策效果。我国在志愿服务支出扣除、疫后恢复公益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