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一种新兴办学模式。这种办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强,可以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等优势。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混合所有乘务学院实践探索为例,总结分析其资本构成多元化、管理模式现代化、文化融合一体化、培养模式“三全化”及社会服务品牌化等“五化”特点,为高职院校建设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证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152-02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我国高职院校也从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上对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是高职院校主动契合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本文将结合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优势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探索实践经验,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产生的背景
混合所有制原本指的是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混合,将其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形成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两种及以上的资本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办学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资本形式,而是多元资本参与办学。目前学术界将混合所有制院校分为校级层面的资本混合及二级院系或者具体项目层面的资本混合。
我国职业院校办学形式和产权构成十分复杂,各地区之间、公民办职业院校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改革的策略和方法方面欠缺理論与实践基础[2]。因法律制度层面的缺失、公办院校及企业方的各自顾虑等原因,高职院校从整个学校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实施难度相对较大,部分高职院校率先尝试,从二级学院层面与其他资本混合,联合企业共同办学,探索实践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例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混合所有办学的相关政策,与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乘务学院,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企业方投入资本、技术知识及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构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元投入机制。
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优势
(一)办学模式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各类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与其他模式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不同,它有自身独有的特点[3]。校级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产权问题。由国家法律制度的缺失、校企双方对教育等无形资产的界定评估、股权比例的分配等问题实践操作难度较大,加上公办院校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有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学校公办性质的改变、教师工资的发放等多重顾虑,所以一般公办院校不会轻易尝试。因此,高职院校以二级学院为突破口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比整个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以小带大,将二级学院的混合所有实践办学经验推广至整个学校,实现以点带面,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
(二)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学校的公益性和企业的营利性冲突,往往是校方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企业的营利性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企业多处于被动位置,未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方合作的积极性,存在校、企两张皮的现象,加上公办院校完全依赖政府投资,行政化办学色彩浓厚,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导致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不足。混合所有办学模式与其不同,一是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吸引政府、企业、行业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办学,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私有资本、外资不同形式的资本相互融合,实现办学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社会资源之间的有效组合,可以有效激发政府、行业、企业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混合所有制办学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教师管理,打破了教师传统的铁饭碗概念,教师管理模式更为高效合理,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职业院校的激励机制,较好地破除传统高校的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校企双方真正融合,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促进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4]。
(三)可以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校企共建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可以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设置企业课程,渗透企业文化,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解决了企业人才引进与储备的难题,长远来看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行业、企业参与院校合作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高职校企共建二级混合所有制学院由于企业资金、设备、技术、知识、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了实训设备的先进化,优化了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办学质量。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共用,促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共赢。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其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二级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师资的参与,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企业设备及技术的投入,可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充分对接,带动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完善了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全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推动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为现代学徒制、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校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完善了职业院校教师假期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推动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为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混合所有制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激发办学活力,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桎梏,2016年6月,与金通等公司共同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乘务学院,企业方以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行业、教育、人才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形成了“五化”一体运行模式,构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元办学机制,打开了专业建设新局面,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格局。
(一)资本构成多元化
混合所有制办学与其他办学模式不同的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在目前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产权分配是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核心关键因素。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经过多方调研,校方提供办学场地、教学资源、师资等,企业方提供资金、设备及企业师资,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各方以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的权力,调动了多方参与办学的主观能动性。乘务学院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形成了校企联合招生、培养、就业、发展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共建了民航乘务综合实训基地,并与吉祥航空、厦门航空等多家航空签订了定向培养合作协议,成立定向班,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管理模式现代化
管理模式行政化是制约公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因素之一。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因办学主体的不同,为保证各方作为办学主体的发言权,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乘务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方担任理事长,企业方担任副理事长,理事由学校与公司成员共同组成,二级学院院长由校方担任,副院长由企业方和校方共同担任。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乘务学院实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双方教师合署办公,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设立教育发展创新基金,用于乘务学院的教育發展及教科研等奖学奖教金机制,充分调动了双方教师的积极性。实行校企教师“身份互认、角色互通”,教师共同研培,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组建开发课程,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了管理效能,完善了现代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
(三)文化融合一体化
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内,各种生产性实践活动与人才培养的融合,促进了校园环境和企业环境的融合,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职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创建了适合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优良文化环境[5],有效促进了优秀企业文化与育人过程的融合。
(四)培养模式“三全化”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混合所有制乘务学院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新机制,将学校、企业、行业、社会资源有效组合,充分利用校企教师互聘互通的载体,实施理事会、校企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联合多家航空公司成立订单班,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就业发展等环节实施校企协同“全过程”育人;以培养“四好”(思想品德好、专业技能好、体质仪态好、文化素养好)、“四强”(服务意识强、职业精神强、心理素质强、国际意识强)民航乘务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全人教育”活动、艺术风采讲堂等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方位”育人。
(五)社会服务品牌化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和应用性等诸多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尤为重要[6]。乘务学院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专门成立了社会服务中心。
目前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为高职院校建设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了一定实证参考。探索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一定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无论是何种出资方式,何种管理体制,最终目的是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明.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46-50.
[2]阙明坤,潘奇,朱俊.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30-32.
[3]周小青,陈刚.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9(5):24-30.
[4]霍艳杰,曹娅丽.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5):41-44.
[5]赵东明,赵景晖.高职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6):43-46.
[6]黄玲青,苏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24):102-106.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152-02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我国高职院校也从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上对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是高职院校主动契合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本文将结合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优势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探索实践经验,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产生的背景
混合所有制原本指的是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混合,将其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形成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两种及以上的资本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办学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资本形式,而是多元资本参与办学。目前学术界将混合所有制院校分为校级层面的资本混合及二级院系或者具体项目层面的资本混合。
我国职业院校办学形式和产权构成十分复杂,各地区之间、公民办职业院校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改革的策略和方法方面欠缺理論与实践基础[2]。因法律制度层面的缺失、公办院校及企业方的各自顾虑等原因,高职院校从整个学校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实施难度相对较大,部分高职院校率先尝试,从二级学院层面与其他资本混合,联合企业共同办学,探索实践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例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混合所有办学的相关政策,与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乘务学院,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企业方投入资本、技术知识及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构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元投入机制。
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优势
(一)办学模式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各类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与其他模式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不同,它有自身独有的特点[3]。校级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产权问题。由国家法律制度的缺失、校企双方对教育等无形资产的界定评估、股权比例的分配等问题实践操作难度较大,加上公办院校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有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学校公办性质的改变、教师工资的发放等多重顾虑,所以一般公办院校不会轻易尝试。因此,高职院校以二级学院为突破口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比整个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以小带大,将二级学院的混合所有实践办学经验推广至整个学校,实现以点带面,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
(二)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学校的公益性和企业的营利性冲突,往往是校方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企业的营利性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企业多处于被动位置,未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方合作的积极性,存在校、企两张皮的现象,加上公办院校完全依赖政府投资,行政化办学色彩浓厚,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导致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不足。混合所有办学模式与其不同,一是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吸引政府、企业、行业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办学,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私有资本、外资不同形式的资本相互融合,实现办学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社会资源之间的有效组合,可以有效激发政府、行业、企业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混合所有制办学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教师管理,打破了教师传统的铁饭碗概念,教师管理模式更为高效合理,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职业院校的激励机制,较好地破除传统高校的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校企双方真正融合,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促进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4]。
(三)可以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校企共建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可以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设置企业课程,渗透企业文化,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解决了企业人才引进与储备的难题,长远来看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行业、企业参与院校合作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高职校企共建二级混合所有制学院由于企业资金、设备、技术、知识、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了实训设备的先进化,优化了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办学质量。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共用,促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共赢。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其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二级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师资的参与,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企业设备及技术的投入,可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充分对接,带动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完善了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全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推动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为现代学徒制、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校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完善了职业院校教师假期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推动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为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混合所有制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激发办学活力,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桎梏,2016年6月,与金通等公司共同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乘务学院,企业方以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行业、教育、人才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形成了“五化”一体运行模式,构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元办学机制,打开了专业建设新局面,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格局。
(一)资本构成多元化
混合所有制办学与其他办学模式不同的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在目前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产权分配是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核心关键因素。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经过多方调研,校方提供办学场地、教学资源、师资等,企业方提供资金、设备及企业师资,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各方以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的权力,调动了多方参与办学的主观能动性。乘务学院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形成了校企联合招生、培养、就业、发展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共建了民航乘务综合实训基地,并与吉祥航空、厦门航空等多家航空签订了定向培养合作协议,成立定向班,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管理模式现代化
管理模式行政化是制约公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因素之一。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因办学主体的不同,为保证各方作为办学主体的发言权,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乘务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方担任理事长,企业方担任副理事长,理事由学校与公司成员共同组成,二级学院院长由校方担任,副院长由企业方和校方共同担任。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乘务学院实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双方教师合署办公,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设立教育发展创新基金,用于乘务学院的教育發展及教科研等奖学奖教金机制,充分调动了双方教师的积极性。实行校企教师“身份互认、角色互通”,教师共同研培,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组建开发课程,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了管理效能,完善了现代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
(三)文化融合一体化
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内,各种生产性实践活动与人才培养的融合,促进了校园环境和企业环境的融合,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职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创建了适合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优良文化环境[5],有效促进了优秀企业文化与育人过程的融合。
(四)培养模式“三全化”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混合所有制乘务学院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新机制,将学校、企业、行业、社会资源有效组合,充分利用校企教师互聘互通的载体,实施理事会、校企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联合多家航空公司成立订单班,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就业发展等环节实施校企协同“全过程”育人;以培养“四好”(思想品德好、专业技能好、体质仪态好、文化素养好)、“四强”(服务意识强、职业精神强、心理素质强、国际意识强)民航乘务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全人教育”活动、艺术风采讲堂等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方位”育人。
(五)社会服务品牌化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和应用性等诸多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尤为重要[6]。乘务学院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专门成立了社会服务中心。
目前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为高职院校建设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了一定实证参考。探索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一定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无论是何种出资方式,何种管理体制,最终目的是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明.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46-50.
[2]阙明坤,潘奇,朱俊.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30-32.
[3]周小青,陈刚.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9(5):24-30.
[4]霍艳杰,曹娅丽.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5):41-44.
[5]赵东明,赵景晖.高职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6):43-46.
[6]黄玲青,苏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24):102-10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