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医学专业可以通过PDCA模式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动手能力有效提高。
关键词: PDCA模式 实验教学 过程管理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该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受到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方面至关重要,实验教学环节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影响重大。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我们提出基于PDCA模式构建基础医学专业实验过程管理体系。
PDCA又叫循环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Shewhtar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广泛运用于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其中P(plan)是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订;D(Do)是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是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引起重视,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
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还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在基础医学实验管理过程中同样有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过程管理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过程性监控,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直接关系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PDCA循环工作程序,我们提出“三环节”管理模式。
准备环节。了解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要求和考核方法;介绍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书;介绍实验室须知事项,注意生物安全、水电防火安全等;介绍实验报告与任务书的统一格式和要求。
中期检查环节。实行三级管理模式,由系部领导、指导教师、班级干部组成,构成全过程监管。系部成立领导小组,教研室成立指导小组,对实践教学进行考勤、进度控制等,处理突发情况和疑难问题。指导教师接到任务后,先根据课程大纲和教材,准备好教学计划和列出实践教学项目,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并检查实验仪器,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在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得随意离开,应认真指导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定期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仔细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做好实验课程的考核工作。
成果认定环节。课程实验教学成绩认定由指导教师、专家组答辩两部分构成,指导教师给出平时成绩,提供实验总结报告交专家组审核,审核通过组织学生现场答辩,经横向比较后确定该成果综合成绩。
三环节质量管理控制模式旨在强调教学实施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明确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在规范操作和严格要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成绩评定
在PDCA模式的A阶段,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执行和推广。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是教学环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自觉性,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PDCA模式,在实验课开始前,指导教师向学生公布实验课成绩评定指标,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将实验成绩评定渗透到每个实验项目中,针对实验项目的具体特点,教师对学生实验准备、实验情况进行认真记载、观察、指导,对照全过程评定相应指标体系和权重予以记分和建档。当每一个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实验平时成绩就出来了。因为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能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室工作能力。
建立学生实验成绩全过程评定指标体系,课程成绩评定从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全面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改革这一根本宗旨出发,考核范围包括对待实验课程的态度、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室工作习惯、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测能力、查阅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合理评定学生实验课程成绩必须建立全过程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准备、技能操作、实验报告、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四个方面。其中综合应用能力考察指标包括综合实验能力、独立设计能力、创新实验能力三部分。该指标体系覆盖基础医学各课程实验,侧重课程基本方法的了解、基本技能掌握,通过实验掌握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帅,高宇.过程方法与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黄健.加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6).
[3]汪华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
关键词: PDCA模式 实验教学 过程管理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该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受到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方面至关重要,实验教学环节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影响重大。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我们提出基于PDCA模式构建基础医学专业实验过程管理体系。
PDCA又叫循环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Shewhtar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广泛运用于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其中P(plan)是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订;D(Do)是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是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引起重视,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
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还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在基础医学实验管理过程中同样有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过程管理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过程性监控,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直接关系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PDCA循环工作程序,我们提出“三环节”管理模式。
准备环节。了解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要求和考核方法;介绍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书;介绍实验室须知事项,注意生物安全、水电防火安全等;介绍实验报告与任务书的统一格式和要求。
中期检查环节。实行三级管理模式,由系部领导、指导教师、班级干部组成,构成全过程监管。系部成立领导小组,教研室成立指导小组,对实践教学进行考勤、进度控制等,处理突发情况和疑难问题。指导教师接到任务后,先根据课程大纲和教材,准备好教学计划和列出实践教学项目,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并检查实验仪器,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在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得随意离开,应认真指导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定期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仔细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做好实验课程的考核工作。
成果认定环节。课程实验教学成绩认定由指导教师、专家组答辩两部分构成,指导教师给出平时成绩,提供实验总结报告交专家组审核,审核通过组织学生现场答辩,经横向比较后确定该成果综合成绩。
三环节质量管理控制模式旨在强调教学实施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明确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在规范操作和严格要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成绩评定
在PDCA模式的A阶段,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执行和推广。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是教学环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自觉性,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PDCA模式,在实验课开始前,指导教师向学生公布实验课成绩评定指标,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将实验成绩评定渗透到每个实验项目中,针对实验项目的具体特点,教师对学生实验准备、实验情况进行认真记载、观察、指导,对照全过程评定相应指标体系和权重予以记分和建档。当每一个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实验平时成绩就出来了。因为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能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室工作能力。
建立学生实验成绩全过程评定指标体系,课程成绩评定从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全面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改革这一根本宗旨出发,考核范围包括对待实验课程的态度、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室工作习惯、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测能力、查阅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合理评定学生实验课程成绩必须建立全过程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准备、技能操作、实验报告、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四个方面。其中综合应用能力考察指标包括综合实验能力、独立设计能力、创新实验能力三部分。该指标体系覆盖基础医学各课程实验,侧重课程基本方法的了解、基本技能掌握,通过实验掌握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帅,高宇.过程方法与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黄健.加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6).
[3]汪华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