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素质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语言的五大要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历史教学语言的思想教育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历史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以便于与各位同仁共同商讨。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当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应如何把握自身的语言运用呢?或者说,素质教育對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哪些要求呢?本文试图对这方面问题作一探讨,以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思想教育性
  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都必须有意识地注意教学语言的思想教育作用。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崇高的敬业精神。言为心声,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提出教师必须有崇高的品质,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克己奉公、无私无畏,诚实奉献、兢兢业业。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以身作则,威信就高,思想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就没有威性,效果就差。有不少历史教师,借口历史是副科,于是,备课马马虎虎,上课照本宣科,无精打彩,其结果学生对其印象轻差,评价很低。这样素质的教师,不用说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恐怕连基础的历史知识也很难掌握。
  其次,历史教学语言的表达要客观辨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做到尊重客观历史史实,切忌信口开河,无限夸张;更不能凭借个人主观想象和好恶,给某些历史事件或某类人加以定性。倒如,有一教师在讲授世界历史《德国史》一章节时,就公开在课堂上说:“希特勒是德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德国历史上卓越的领导人。”试想,这样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评价希特勒不是一个误导吗?学生怎么能认识希特勒思想和行为上的反动性、反人民性和反人类性?这样的教学语言,怎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只能说,类似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但达不到思想教育目的,相反,其危害性还是不容忽视的。
  二、科学性
  科学的教学语言是使历史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正确地使用、解释名词术语。历史学科的一些名词术语都有其确切的内涵和外延,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科学性错误。有些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在这方面表现较轻率。举例来说,讲授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时谈到“总理衙门”这一历史名名词,有位老师就简单地说:“总理衙门就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其实,考察一下总理衙门的职权,很明显,它与今天的外交部不可同日而语,这位教师对其解释是不确切的,犯了科学性错误。
  2、用语准确,语句合乎逻辑。用词不准确,词语修饰搭配不恰当,语言就会失去准确性;语句不合乎逻辑,就会使教师的教学语言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也起不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让我们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表述的一句话:“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仔细推敲这句话,发现此句缺少“逐步”两字。为什么这样讲呢?近代史上,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只是开始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的签定则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则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见,这位教师将修饰词“逐步”去掉,是不准确的。
  三、简明性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育、教学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历史教学具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表现在,教学内容繁杂,信息量大,而相对的课时量却有限,领导、学生重视不够,可以说任务重,时间紧,给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说,如果教师的语言不简明,势必给学生吸收教学信息带来不便;另外,教学语言冗长也使学生难以理解和回忆。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对繁杂的内容要尽量用简明的语言来表达。
  四、启发性
  历史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其技巧手段而言,多使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层递等修辞方法,致力于点拨、引导、引发。举例来说,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教师指出中国近代史一部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那么中国人民是如何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定感到很大,无从着手回答。这时,教师就要用启发性语言,化大为小,层层引导。如问:“在中国近代史上存在哪些阶级?”生答:“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师又问:“面对列强侵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又分哪几派?”生答:“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开明派,以奕訢、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他们都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和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师最后问:“这些阶级和派别为了抵抗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有哪些具体行为和措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步步诱导启发下,就能一一作出回答,然后再通过分析、对比、归纳和演绎,就得出这一大题的具体答案。由此可见,启发性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兴趣,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及综合比较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五、感染性
  历史教学语言的感染性,是指教师的话语要鲜明、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在思想深处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以难以忘怀的印象。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中国导弹之父”是钱学钱,而当初他决定离开美国,返回祖国的心境如何呢?试比较下列两位历史教师对此情况的讲解:
  A这样讲:“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位在美国的著名科学家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去。他,就是钱学森。”
  B这样讲:“1949年10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位中国科学家面对祖国的方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仿佛听到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那震撼世界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作出了立即回国的决定。他就是世界第一流的火箭专家、力学家、控制论、系统论工程专家钱学森。”
  A、B两位历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都是正确的,但是A的语言给人以平淡无味的感觉,有如学生在答试卷,看不出有何感染性。而B的语言生动激昂,能瞬间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这样看来,A、B两位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就不难想象了。
  以上是素质教育对历史学科教师教学语言的五大要求。总之,本文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遵循上述要求。在历史教学中用尽善尽美好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唯有此,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达到历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古诗词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光盘、投影仪等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将古诗词欣赏资料在荧幕上显示,伴随着文字、画面和声乐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思绪也随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天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诗
[摘要]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想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在古诗教学要做到: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探讨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章。从教学顺序而言,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承前启后的一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章,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伸,体现为初中与小学数学衔接;同时从知识结构来说,它又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有理数教学带领学生从小学数学走向更高级的数学学习,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数学世界,拓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有理数教学中,做好初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衔接至关重要。那如何利用有理数的教学,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新课标》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确定为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一新生难免在各方面存在着不成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追求、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且趣味盎然,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变成让学生头痛的课。因此,老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摘要]情感教育是全面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品质,培养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和养成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教师必须用情感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效课堂 愉悦学习  情感
情商(EQ)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来相对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的非智力活动的重要指标。主要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竞争,不仅仅是智商的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情商的竞争。由此可见,情商对于一个人的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不断地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的魅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趣味
[关键词]遵循学科特点 激求知欲 转变学习方式 开发潜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能力 凭借学法减轻学习负担  统观现代教育教学论,其主要思想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自学方面的方法,更是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攻坚战,也是新课改核心——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通过两年多的语文学科学法指导实验、探索。笔者深感,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科学法指导,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遵
[摘要]告别语文课堂“闷课”,已经成为了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广大师生的共同呼声。本文就新课改语文课堂“闷课”这一现象问题,从什么是语文课堂“闷课”、语文课堂“闷课”的表现、原因、怎样告别语文课堂“闷课”四个方面作简单阐述,探讨如何使语文课堂“闷课”成为“活课”。  [关键词]语文课堂 闷课 表现 原因 出路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