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空上下难以言喻的非常之景
飞机在机场的鹅黄色中翘首而起,云在视感中涌现,繁琐的上机检查和候机带来的烦躁在机体的微微震动中抖落,慢慢有些金色的光如纱丝般时断时续,云雾在百折千回之后堆叠得绵软而蓬松,它们自由而闲逸潇洒。想着铁鸟在蓝天任我行的完全自由,实为多重规则下的随时改变,不由得感叹水云之中一厢情愿的众多日常参照。
等着上机就睡觉的计划被高空中光芒的质感终止,飞机抬升,红黄色的光线穿过云层义无反顾地包裹着眼睛,无法裸眼直视的金黄喷散过来,美丽的光环在机翼的金属外壳上翻滚出凉意,眯着眼睛纠缠在云与光的燃烧之中,那种前所未有的强烈把眼前的视野撕扯成血光。风云流动,飞机在运动中送走云朵,一群群的云团被挤压在机身之下,像草原一样一望无际。云端的线条像设计过的一样精巧,拿捏着各种不规则的连接和凝聚,分不清是增多还是减少,云团之上依旧是水洗般的蓝天。只是,这纯粹的蓝厚实得有些深邃,不禁感慨蓝天的神秘在于不可丈量的高度。坐在机舱尾部最后的位置,静止地看着空中不能触摸的景象速速而过,动与静之间的遥远是那样沉闷和新鲜。浓云翻滚时飞机的震动不禁让毛孔收紧,在高空中人是无可依靠的,收紧的毛孔是身体不安宁的遐想,升降起伏,机舱外的自然秘密被耳鸣泄露,诚实的宣言从来都是由身体悄悄说出。
此行的终点玉树机场位于平广的巴塘草原,在第四次走向它的时候,意料之外的延迟盘旋让我开始从空中寻找它的踪影。欣慰于落座在这靠窗的位置且成功躲开巨大的机翼,这是多次乘机少有的幸运和宽松,自然会掏出飞行模式下的手机贴到机窗上,拍下难得的高空景象以填满日后的回忆。
天空消失的线索在机翼下地平线的变化中找到破绽,夏日的阳光挥放得太快,云层边线疏朗的空间缠绕出连绵起伏的山群,绿色在山峦之间肆无忌惮地铺开,河流是自然状态下的荡荡悠悠。仅有的地理知识提醒自己已经身处青藏高原腹地,这些山峦是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和唐古拉山系的各个分支,这些河流属于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飞机在涡旋时的倾斜提供微妙的看见,太阳、蓝天、白云、山峰均是伸手可得的亲密,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光影变换,不由得在脑海中合成很久以前天地人神共欢的古老故事。看,不远处裸露山体的那座峰峦顶着夏日的雪白,有诗句说“你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来”,这样的山峰似乎保持着行走的姿态,包藏着这个地区文化历史的深刻渊源;看,蜿蜒迈向远处的径流,在弧形与曲线间不急不慌地把江源故事演示得淋漓尽致,将高山的绿色缠绕得细密优雅;看,暗沉下来的天色有些风雨欲来的味道,却丝毫不惊动散落在绿地上的黑色斑点—牦牛—高原久远的主人可能向来就是如此气定神闲……纷至沓来的物景紧贴着眼球,却像是羞涩的脸庞一笑而过,在空中行走是个遥远的遐想,瞬间相遇而后错过是缥缈风景的移动,这样的动向同样适用于人生的诸多境遇,在天与地之间偶然摩擦出的感悟刈落之前的幽怨。
飞机真正降落前五十多分钟的延宕,终究把太阳遗落在一圈圈的徘徊中,与太阳和云朵分别的时候,呼啸着的铁鸟被大地稳稳地接纳。被预支时间的同伴们说着无故的埋怨,现代人关于等待的弊病突显无遗,好在紧绷的感官终于可以慢慢回归原位。翻看手机上留下的影像,它们早就写在先人的羊皮卷上,传唱在祖辈生活的大地上,刻画在山川间的岩石峭壁上。是的,我们的行走不可能带走风景,我们会被风景和有关风景的记忆彻底地淹没。
古雅的颜色从歌者的目光中升起
零星小雨中我们寒暄着熟悉和陌生,暮色公平地将我们每一个人揽入怀中。同样的热情来自朋友们献上的哈达,虽然早已习惯这高贵的礼遇,却也不由自主地抚摸着脖颈间的这一抹洁白,然后取下折叠整齐,放在书包中最为干净的隔层袋中,这是从小接受的待物礼节,尤其是对待哈达、友人馈赠的精巧之物,必须这般对待不由申述和辩解。
坦荡的机场公路有些湿漉漉,中巴车透露的些许凉意将心事引向窗外。漆黑的大多数并不影响点点灯光从眼前簌簌而过,想起之前几次阳光正暖时路过的巴塘草原、禅古寺、巨大的黑帐篷、飘飞的五彩经幡,一系列色彩鲜明的图画连续而清晰地在眼前闪烁放映,它们仿佛是想象中的画面或梦境中的美妙风景,与转瞬即逝的美好吻合,似乎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地去占有它、记录它。相比较见异思迁式的回忆,在飞机上的俯视是一种奇怪的移动,路过是阳光、黑暗和行走共同的根本,它们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改变不为我们所知的精准,留下那一道道光和影讲述自己的无常。
街灯隔着黑暗绰约朦胧,青石板铺就的人行道在雨后稍有泥泞,一个惊醒的寒战下不禁捏紧衣角缩起脖子,寒气让人在神思抛锚的时候看见之前的等待,富有意味的问候到来,熟悉的声响追逐之前的延续。人是寻找新鲜的动物,黑色桃心的白底袜子在原木色的楼梯上留下异样的动感,闪出一个水钻样式的鹦鹉模样,乖张的爱好和情调似乎从未被外界阻隔。人生的相遇美其名曰有缘,胶合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彻底和柔软,每一个理性的疑问都被现实的不可说有力驳回,如果友情缺少预言的耳语,必然会落入往复不断的孽缘。
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固定不住推开又滚回来的闪烁记忆,还好被推门而进的长发男子吸引。沉甸甸的银质绿松石耳坠点缀在左耳,脖颈间南红材质的念珠泛着年代久远的油光,白色棉麻质地的藏式衬衫袖口宽松——这是康区男子典型的扮相,他们特别懂得如何将自己收拾得端庄得体。清亮的歌声从古铜色的面庞飘出,他的目光微微向上,自我陶醉中有些寻找的意味,缩回用手撑着的下巴,和着歌者口中的旋律打着节拍,那些隐伏的情绪在长长短短的调子中皱起涟漪。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情歌是一种神奇的牵带,挣脱出更有意味的暧昧和特别的想象,悠扬的调子拆散时间,绵延拓展着已经发生的细枝末节。同样是不动声色的等待,在白天刻意制造的幽暗被记录成特有的密语,是的,他滑出人群的优秀被众人关注,却也在影子站起来的时候紧裹一身孤单。如今,故事成为歌声,饱满的沙粒感确保了不是幻觉,可传说的热烈不也是在蛰伏后烟消云散吗? 玉树是暮色中的故事。不厌其烦地追赶着自己的寓言,这个被称为结古朵的地方有我错落无序的热情——原来,除了人以外,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由的。
把自然的神秘禀赋供奉向万物
七八月的高原极目之处层次丰富,静默在嘉洛草原远望雪线上下截然不同的景致,太阳在这里挤干了它所有的热能和焰质,懒懒地等待云来云去,那些山尖如同天边的雕刻,裸露的青褐色上盖着雪白,白螺湖的清澈接收了来自天空和远山的一切信息,静静地延长着它们组合的更大画面,蓝天白云绿草清水葬在眼中不能动弹。徜徉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草甸,视觉总是在瞬间与零散的空间完成某种虚幻的组合,呼吸在有节律的抖动中封住意欲感叹的双唇,不远处珠姆的雕像像一处幽兰而神圣的空间向我敞开,我的思绪朝着她的四面八方奔涌而去,意欲拾起关于它的每一个微尘。是的,这里是格萨尔王王后森姜珠姆的洗发池,我们在这里等待盛大的“水祭祀”仪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十全福地等待《格萨尔》说唱艺人们吟唱这位英勇的王。
有锋无芒的阳光被阴云封锁在了上一刻,天空飘起细雨,煨桑台上桑烟袅袅升起,镶嵌白银的右旋白海螺被吹响,身着史诗说唱服饰的艺人们依次走进人群围成的圆圈,雨中闪烁着嘉洛草原浩荡的魔力。在高海拔地区特有的眩晕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打起精神,跏趺坐适合观看即将开始的肃穆和庄严,艺人们手捧哈达,用转着弯儿的元音开始了吟唱:
“哦……扎西那达秀……”
“呀……扎西达嘉嘉……”
“哦……扎西萨角嘎拉拉……”
“鲁阿拉拉姆阿拉林……”
“鲁塔拉拉姆塔拉林……”
鱼贯而出的言说气势和喷涌而出的说唱语流,丝毫不给大脑感受和反应的机会。本就是藏语文盲的我其实早就做好了听不懂的准备,我不知道人在自然中到底能掌握什么,但是我清楚语言能把自然的声音、气息、色彩布满我们所有的器官。所以,在听不懂内容的时候,就听声音吧!听声音的能量在天空发散,听声音的明净在草原消隐。
索性来得更畅快些,闭上眼睛,听藏语中特有的软腭鼻音的共鸣与回音,调动所有的知觉去捕捉声音走过的所有事物的纹路,以及在细线密纹里刻下的踪迹。想象藏语的音节携带色彩,把各种颜色撒在高原的万千事物之间;藏语复杂的音变,把绚丽染在山水草木的肢体上,它们便会散发各种各样的气味,点滴入怀地把那些香透了的味道传输、搬送,披肝沥胆地融入倾听者的毛孔。迎着雨珠,你看那纤纤细细的汗毛上有流动的三十个字母和四个元音,它们在自然的空隙里运行组合,经艺人之口吐出。我似乎憧憬到一种攒集的温暖,它真实而安全,淳善而可靠。
一个常识:任何声音状态都要归结到意义。那有义无形的声音,传递所有事物的密码,包括藏地久远的历史;那有形无义的声音,分辨历史进程中的蹑踪收迹。当蓝天白云、草原雪山、僧侣信众、艺人学者同时聚集在《格萨尔》史诗传唱之地时,一份开始于声音的质料复杂的神秘落入我记忆深处。
向着天性播种靓丽韵律
歌者有变化,情绪开朗而眉头紧锁,一瞬间的爱恋之后挣扎与惦念并存,冗长的对白像极了酒后略显真诚的唠叨式表白,可以追忆的年华已流水般不可复返,他们必须平静地面对曾经和现在。美丽被严酷和繁杂代替,他们似乎已经没有耐性去绘制一个人与事的暗示,他们注视的对象必须提前获得结果,注定不持久的人儿会飘荡在脑后,丢失是成人世界荒唐的门槛,可是谁又能阻挡事情出现的开头呢?没拉严实的窗帘缝隙间可看到水汽笼罩的山体,云雾缭绕光影涂过,飘动的感觉适合讲述那些可以跳出普遍来看待的故事。
是的,特别容易把自己带进别人的故事就像讲述自己的故事,痴迷于自我的人儿都知晓命运的半径大抵如此。
清晨的水汽将花瓣压弯,草尖儿上落下的水珠把鞋面打湿,心里不禁有些戚然,好在果青村草滩的开阔特别适合情绪的回流。在城市圈了一个春和半个夏,走在山野里,气息在变绿,身体也是轻慢的舒展,我确信高山反应是由心绪和意志控制的。索性盘腿而坐,在这有阳光的地方慵懒着放松,隔着墨镜仰望太阳,心中的情绪被自然照得透亮,所谓两难选擇也不过是想多迎合点萌动的想象;看远山中缓慢滑动在天空的云朵,没有翅膀却时时做出飞翔的姿态……换着角度拍下照片,发给远方正在经历酷暑的友人,无心透露具体的信息,只附上一句“我的此刻”,媒介时代所有的景象都得到了极致的清晰表达,无需多言就可维持搭配好的平衡。
隔着同伴行走在小河对岸,山间的流水是不容易被看到的,一不小心就先让脚丫子品尝了山间流水的清洌,且不说世事复杂难料,这天地间的自由都是自然制定的规则,只一念疏忽就有意外收获。伴着流水站在山腰看远处山顶风云集合列阵,看云静心也只是观察它们的一种状态,花儿栽在心中而流散需要时间,所有的开合闭启都由内心把守,可是这个心又有多少可靠?想起那些身心都格外忙碌的日子,心智凝固在那一个个细碎的棱角上不得平缓,偏爱野力十足的空旷景致,在这雪线上下的高地,想放空一切来填满城市中矫情的空格,这里可能会有战胜自己的力量。山底下帐篷中传出的声音穿过日光,剥离花草流水表面的光芒,在这样的地方,理性和清醒是一种错误,好友们在一起只有酒神气质才符合草尖上滚动的水珠的自由,高于云层的心情如轮回交叠,在这个迷宫般的世界,我们都是探索者,可惜我无缘在这里充分地生活。
一只泰迪小狗偶然跑出让我笑出了声,它在这里显得特别不合时宜。高原的动物和植物向来有它独特的借助时间创造生长的轨迹,这只宠物小狗的出现有些消减草原野性的味道。帐篷里热气腾腾的牧人气息是我一直的热爱,牧人的手质感温暖有力,一种终了的感觉。预设的碰巧应验,踪迹却在不寻找的时候出现,天空蓝得没有一丝牵挂,真实的情绪是不能被放过的,至于那些纷纭的感受,早就在作出的姿态中芦花一般飘散。镜片被零星的雨点淋花,水纹中的景致像自己的梦,堵住那现实中的清晰。
城市上空的幽兰是生命独自的操守 只是路而已,蜿蜒缠绕在巨大的山脉上,它们似乎绕过了理性的把捉,把全部力量直接倾注在大地上,去往嘉塘草原的路从一片高山之巅延伸到塬上的草地,绿色的地锦上牦牛群像凝固或移动的雕像。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在我们不太能够构想出超越游牧文化本身的风景理想,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含有缺氧的眩晕,同步迟缓的感官不太确定我们应该把眼睛聚焦在哪里,或许这就是自然提供的关于感受的可能性。照片中的它们已经是作为媒介的土地,是经过美学加工的土地,是已经被自己重新整理过或被艺术视线整理过的土地。高原的风景把自己刻在岩石上,成为将来的文物。
纯正的牧区包含着视觉上被感知为风景的景象,已经没有什么是未被标识的,草原向有秩序的可居住的领地转变。进山放牧换季转场,畜群从一个气候区穿经一个中间过渡地带向另一个气候区迁徙,渐次过渡的山体改变着风和雨的状况,植被则是气候作用的原因和结果,这是特定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下意味深长的组织方式。朋友说现在年轻一代的牧人已经不太能够准确地判断草原的气候了,自然与生物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物,它是来自自然的神秘能源,能源的利用却取决于人。环境的影响最终不会让步,而自然的传统在当下被改变,包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悖论,悖论是常态,哪怕有太多的佳美之处和壮观之景,被划分在中亚大区中的青藏高原也不是理想的飞地。
康区这样的古老称谓是自然的创造赋予,又是历史和文化的再塑造,我们从演化的角度认识着它,但理想的定义在当今渐渐淡去曾经的涛声和波纹,太多的人参与找寻,用剧烈的感情回馈着这个地方,顺从一切临空的坚持,历史的幻影在泥土下結晶凝成符号,亘古的草绿在原野布置梦的家园。看到一些文字和图片提供的记忆,过去的世界已经被缩减成占有式的风景和文化体验,那地域上的遥远相当于年代的遥远,一切涉及人的事物都受到偶然性的强烈影响,恰如那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
玉树市的年龄得从破碎开始算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重新融会的时候,重塑或再造似乎都不符合它内涵的气质,很多人称它为高原新城,我是拒绝的。若作为新城,它和绝大多数高原城市并无二致,我不想提起它的苦难,人的生死存亡都因此而变成一种对黑暗的讲述,苦难是某种断层和不完美,即使苦难本身成就着某些感悟的均衡化。“新城”是在等级组织的意义上而言,新永远是时间维度的考量,文化与地理并不受其影响,新旧也是变化中的交替与自然,交织着现今的社会现实和往事的模糊回忆。
一切都是过程性的。地震的确以压倒人类的巨大力量在经历者的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似乎需要一种额外的保障来对抗那微妙的脆弱感。我们不可以去复制一个过去,对,是不可以不是不可能,您说,这是一座新城,对不起,我一定会反驳您,说话的理念无可辩驳,这是一座站立的城,站立就是生命,这座城站立在阳光下,落日的余晖涂出长长的影子,拼贴它各种站立的姿态。
作者简介:祁发慧,又名邦吉梅朵,文艺学博士,就职于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偶有诗歌、散文散见于杂志。
飞机在机场的鹅黄色中翘首而起,云在视感中涌现,繁琐的上机检查和候机带来的烦躁在机体的微微震动中抖落,慢慢有些金色的光如纱丝般时断时续,云雾在百折千回之后堆叠得绵软而蓬松,它们自由而闲逸潇洒。想着铁鸟在蓝天任我行的完全自由,实为多重规则下的随时改变,不由得感叹水云之中一厢情愿的众多日常参照。
等着上机就睡觉的计划被高空中光芒的质感终止,飞机抬升,红黄色的光线穿过云层义无反顾地包裹着眼睛,无法裸眼直视的金黄喷散过来,美丽的光环在机翼的金属外壳上翻滚出凉意,眯着眼睛纠缠在云与光的燃烧之中,那种前所未有的强烈把眼前的视野撕扯成血光。风云流动,飞机在运动中送走云朵,一群群的云团被挤压在机身之下,像草原一样一望无际。云端的线条像设计过的一样精巧,拿捏着各种不规则的连接和凝聚,分不清是增多还是减少,云团之上依旧是水洗般的蓝天。只是,这纯粹的蓝厚实得有些深邃,不禁感慨蓝天的神秘在于不可丈量的高度。坐在机舱尾部最后的位置,静止地看着空中不能触摸的景象速速而过,动与静之间的遥远是那样沉闷和新鲜。浓云翻滚时飞机的震动不禁让毛孔收紧,在高空中人是无可依靠的,收紧的毛孔是身体不安宁的遐想,升降起伏,机舱外的自然秘密被耳鸣泄露,诚实的宣言从来都是由身体悄悄说出。
此行的终点玉树机场位于平广的巴塘草原,在第四次走向它的时候,意料之外的延迟盘旋让我开始从空中寻找它的踪影。欣慰于落座在这靠窗的位置且成功躲开巨大的机翼,这是多次乘机少有的幸运和宽松,自然会掏出飞行模式下的手机贴到机窗上,拍下难得的高空景象以填满日后的回忆。
天空消失的线索在机翼下地平线的变化中找到破绽,夏日的阳光挥放得太快,云层边线疏朗的空间缠绕出连绵起伏的山群,绿色在山峦之间肆无忌惮地铺开,河流是自然状态下的荡荡悠悠。仅有的地理知识提醒自己已经身处青藏高原腹地,这些山峦是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和唐古拉山系的各个分支,这些河流属于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飞机在涡旋时的倾斜提供微妙的看见,太阳、蓝天、白云、山峰均是伸手可得的亲密,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光影变换,不由得在脑海中合成很久以前天地人神共欢的古老故事。看,不远处裸露山体的那座峰峦顶着夏日的雪白,有诗句说“你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来”,这样的山峰似乎保持着行走的姿态,包藏着这个地区文化历史的深刻渊源;看,蜿蜒迈向远处的径流,在弧形与曲线间不急不慌地把江源故事演示得淋漓尽致,将高山的绿色缠绕得细密优雅;看,暗沉下来的天色有些风雨欲来的味道,却丝毫不惊动散落在绿地上的黑色斑点—牦牛—高原久远的主人可能向来就是如此气定神闲……纷至沓来的物景紧贴着眼球,却像是羞涩的脸庞一笑而过,在空中行走是个遥远的遐想,瞬间相遇而后错过是缥缈风景的移动,这样的动向同样适用于人生的诸多境遇,在天与地之间偶然摩擦出的感悟刈落之前的幽怨。
飞机真正降落前五十多分钟的延宕,终究把太阳遗落在一圈圈的徘徊中,与太阳和云朵分别的时候,呼啸着的铁鸟被大地稳稳地接纳。被预支时间的同伴们说着无故的埋怨,现代人关于等待的弊病突显无遗,好在紧绷的感官终于可以慢慢回归原位。翻看手机上留下的影像,它们早就写在先人的羊皮卷上,传唱在祖辈生活的大地上,刻画在山川间的岩石峭壁上。是的,我们的行走不可能带走风景,我们会被风景和有关风景的记忆彻底地淹没。
古雅的颜色从歌者的目光中升起
零星小雨中我们寒暄着熟悉和陌生,暮色公平地将我们每一个人揽入怀中。同样的热情来自朋友们献上的哈达,虽然早已习惯这高贵的礼遇,却也不由自主地抚摸着脖颈间的这一抹洁白,然后取下折叠整齐,放在书包中最为干净的隔层袋中,这是从小接受的待物礼节,尤其是对待哈达、友人馈赠的精巧之物,必须这般对待不由申述和辩解。
坦荡的机场公路有些湿漉漉,中巴车透露的些许凉意将心事引向窗外。漆黑的大多数并不影响点点灯光从眼前簌簌而过,想起之前几次阳光正暖时路过的巴塘草原、禅古寺、巨大的黑帐篷、飘飞的五彩经幡,一系列色彩鲜明的图画连续而清晰地在眼前闪烁放映,它们仿佛是想象中的画面或梦境中的美妙风景,与转瞬即逝的美好吻合,似乎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地去占有它、记录它。相比较见异思迁式的回忆,在飞机上的俯视是一种奇怪的移动,路过是阳光、黑暗和行走共同的根本,它们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改变不为我们所知的精准,留下那一道道光和影讲述自己的无常。
街灯隔着黑暗绰约朦胧,青石板铺就的人行道在雨后稍有泥泞,一个惊醒的寒战下不禁捏紧衣角缩起脖子,寒气让人在神思抛锚的时候看见之前的等待,富有意味的问候到来,熟悉的声响追逐之前的延续。人是寻找新鲜的动物,黑色桃心的白底袜子在原木色的楼梯上留下异样的动感,闪出一个水钻样式的鹦鹉模样,乖张的爱好和情调似乎从未被外界阻隔。人生的相遇美其名曰有缘,胶合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彻底和柔软,每一个理性的疑问都被现实的不可说有力驳回,如果友情缺少预言的耳语,必然会落入往复不断的孽缘。
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固定不住推开又滚回来的闪烁记忆,还好被推门而进的长发男子吸引。沉甸甸的银质绿松石耳坠点缀在左耳,脖颈间南红材质的念珠泛着年代久远的油光,白色棉麻质地的藏式衬衫袖口宽松——这是康区男子典型的扮相,他们特别懂得如何将自己收拾得端庄得体。清亮的歌声从古铜色的面庞飘出,他的目光微微向上,自我陶醉中有些寻找的意味,缩回用手撑着的下巴,和着歌者口中的旋律打着节拍,那些隐伏的情绪在长长短短的调子中皱起涟漪。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情歌是一种神奇的牵带,挣脱出更有意味的暧昧和特别的想象,悠扬的调子拆散时间,绵延拓展着已经发生的细枝末节。同样是不动声色的等待,在白天刻意制造的幽暗被记录成特有的密语,是的,他滑出人群的优秀被众人关注,却也在影子站起来的时候紧裹一身孤单。如今,故事成为歌声,饱满的沙粒感确保了不是幻觉,可传说的热烈不也是在蛰伏后烟消云散吗? 玉树是暮色中的故事。不厌其烦地追赶着自己的寓言,这个被称为结古朵的地方有我错落无序的热情——原来,除了人以外,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由的。
把自然的神秘禀赋供奉向万物
七八月的高原极目之处层次丰富,静默在嘉洛草原远望雪线上下截然不同的景致,太阳在这里挤干了它所有的热能和焰质,懒懒地等待云来云去,那些山尖如同天边的雕刻,裸露的青褐色上盖着雪白,白螺湖的清澈接收了来自天空和远山的一切信息,静静地延长着它们组合的更大画面,蓝天白云绿草清水葬在眼中不能动弹。徜徉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草甸,视觉总是在瞬间与零散的空间完成某种虚幻的组合,呼吸在有节律的抖动中封住意欲感叹的双唇,不远处珠姆的雕像像一处幽兰而神圣的空间向我敞开,我的思绪朝着她的四面八方奔涌而去,意欲拾起关于它的每一个微尘。是的,这里是格萨尔王王后森姜珠姆的洗发池,我们在这里等待盛大的“水祭祀”仪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十全福地等待《格萨尔》说唱艺人们吟唱这位英勇的王。
有锋无芒的阳光被阴云封锁在了上一刻,天空飘起细雨,煨桑台上桑烟袅袅升起,镶嵌白银的右旋白海螺被吹响,身着史诗说唱服饰的艺人们依次走进人群围成的圆圈,雨中闪烁着嘉洛草原浩荡的魔力。在高海拔地区特有的眩晕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打起精神,跏趺坐适合观看即将开始的肃穆和庄严,艺人们手捧哈达,用转着弯儿的元音开始了吟唱:
“哦……扎西那达秀……”
“呀……扎西达嘉嘉……”
“哦……扎西萨角嘎拉拉……”
“鲁阿拉拉姆阿拉林……”
“鲁塔拉拉姆塔拉林……”
鱼贯而出的言说气势和喷涌而出的说唱语流,丝毫不给大脑感受和反应的机会。本就是藏语文盲的我其实早就做好了听不懂的准备,我不知道人在自然中到底能掌握什么,但是我清楚语言能把自然的声音、气息、色彩布满我们所有的器官。所以,在听不懂内容的时候,就听声音吧!听声音的能量在天空发散,听声音的明净在草原消隐。
索性来得更畅快些,闭上眼睛,听藏语中特有的软腭鼻音的共鸣与回音,调动所有的知觉去捕捉声音走过的所有事物的纹路,以及在细线密纹里刻下的踪迹。想象藏语的音节携带色彩,把各种颜色撒在高原的万千事物之间;藏语复杂的音变,把绚丽染在山水草木的肢体上,它们便会散发各种各样的气味,点滴入怀地把那些香透了的味道传输、搬送,披肝沥胆地融入倾听者的毛孔。迎着雨珠,你看那纤纤细细的汗毛上有流动的三十个字母和四个元音,它们在自然的空隙里运行组合,经艺人之口吐出。我似乎憧憬到一种攒集的温暖,它真实而安全,淳善而可靠。
一个常识:任何声音状态都要归结到意义。那有义无形的声音,传递所有事物的密码,包括藏地久远的历史;那有形无义的声音,分辨历史进程中的蹑踪收迹。当蓝天白云、草原雪山、僧侣信众、艺人学者同时聚集在《格萨尔》史诗传唱之地时,一份开始于声音的质料复杂的神秘落入我记忆深处。
向着天性播种靓丽韵律
歌者有变化,情绪开朗而眉头紧锁,一瞬间的爱恋之后挣扎与惦念并存,冗长的对白像极了酒后略显真诚的唠叨式表白,可以追忆的年华已流水般不可复返,他们必须平静地面对曾经和现在。美丽被严酷和繁杂代替,他们似乎已经没有耐性去绘制一个人与事的暗示,他们注视的对象必须提前获得结果,注定不持久的人儿会飘荡在脑后,丢失是成人世界荒唐的门槛,可是谁又能阻挡事情出现的开头呢?没拉严实的窗帘缝隙间可看到水汽笼罩的山体,云雾缭绕光影涂过,飘动的感觉适合讲述那些可以跳出普遍来看待的故事。
是的,特别容易把自己带进别人的故事就像讲述自己的故事,痴迷于自我的人儿都知晓命运的半径大抵如此。
清晨的水汽将花瓣压弯,草尖儿上落下的水珠把鞋面打湿,心里不禁有些戚然,好在果青村草滩的开阔特别适合情绪的回流。在城市圈了一个春和半个夏,走在山野里,气息在变绿,身体也是轻慢的舒展,我确信高山反应是由心绪和意志控制的。索性盘腿而坐,在这有阳光的地方慵懒着放松,隔着墨镜仰望太阳,心中的情绪被自然照得透亮,所谓两难选擇也不过是想多迎合点萌动的想象;看远山中缓慢滑动在天空的云朵,没有翅膀却时时做出飞翔的姿态……换着角度拍下照片,发给远方正在经历酷暑的友人,无心透露具体的信息,只附上一句“我的此刻”,媒介时代所有的景象都得到了极致的清晰表达,无需多言就可维持搭配好的平衡。
隔着同伴行走在小河对岸,山间的流水是不容易被看到的,一不小心就先让脚丫子品尝了山间流水的清洌,且不说世事复杂难料,这天地间的自由都是自然制定的规则,只一念疏忽就有意外收获。伴着流水站在山腰看远处山顶风云集合列阵,看云静心也只是观察它们的一种状态,花儿栽在心中而流散需要时间,所有的开合闭启都由内心把守,可是这个心又有多少可靠?想起那些身心都格外忙碌的日子,心智凝固在那一个个细碎的棱角上不得平缓,偏爱野力十足的空旷景致,在这雪线上下的高地,想放空一切来填满城市中矫情的空格,这里可能会有战胜自己的力量。山底下帐篷中传出的声音穿过日光,剥离花草流水表面的光芒,在这样的地方,理性和清醒是一种错误,好友们在一起只有酒神气质才符合草尖上滚动的水珠的自由,高于云层的心情如轮回交叠,在这个迷宫般的世界,我们都是探索者,可惜我无缘在这里充分地生活。
一只泰迪小狗偶然跑出让我笑出了声,它在这里显得特别不合时宜。高原的动物和植物向来有它独特的借助时间创造生长的轨迹,这只宠物小狗的出现有些消减草原野性的味道。帐篷里热气腾腾的牧人气息是我一直的热爱,牧人的手质感温暖有力,一种终了的感觉。预设的碰巧应验,踪迹却在不寻找的时候出现,天空蓝得没有一丝牵挂,真实的情绪是不能被放过的,至于那些纷纭的感受,早就在作出的姿态中芦花一般飘散。镜片被零星的雨点淋花,水纹中的景致像自己的梦,堵住那现实中的清晰。
城市上空的幽兰是生命独自的操守 只是路而已,蜿蜒缠绕在巨大的山脉上,它们似乎绕过了理性的把捉,把全部力量直接倾注在大地上,去往嘉塘草原的路从一片高山之巅延伸到塬上的草地,绿色的地锦上牦牛群像凝固或移动的雕像。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在我们不太能够构想出超越游牧文化本身的风景理想,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含有缺氧的眩晕,同步迟缓的感官不太确定我们应该把眼睛聚焦在哪里,或许这就是自然提供的关于感受的可能性。照片中的它们已经是作为媒介的土地,是经过美学加工的土地,是已经被自己重新整理过或被艺术视线整理过的土地。高原的风景把自己刻在岩石上,成为将来的文物。
纯正的牧区包含着视觉上被感知为风景的景象,已经没有什么是未被标识的,草原向有秩序的可居住的领地转变。进山放牧换季转场,畜群从一个气候区穿经一个中间过渡地带向另一个气候区迁徙,渐次过渡的山体改变着风和雨的状况,植被则是气候作用的原因和结果,这是特定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下意味深长的组织方式。朋友说现在年轻一代的牧人已经不太能够准确地判断草原的气候了,自然与生物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物,它是来自自然的神秘能源,能源的利用却取决于人。环境的影响最终不会让步,而自然的传统在当下被改变,包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悖论,悖论是常态,哪怕有太多的佳美之处和壮观之景,被划分在中亚大区中的青藏高原也不是理想的飞地。
康区这样的古老称谓是自然的创造赋予,又是历史和文化的再塑造,我们从演化的角度认识着它,但理想的定义在当今渐渐淡去曾经的涛声和波纹,太多的人参与找寻,用剧烈的感情回馈着这个地方,顺从一切临空的坚持,历史的幻影在泥土下結晶凝成符号,亘古的草绿在原野布置梦的家园。看到一些文字和图片提供的记忆,过去的世界已经被缩减成占有式的风景和文化体验,那地域上的遥远相当于年代的遥远,一切涉及人的事物都受到偶然性的强烈影响,恰如那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
玉树市的年龄得从破碎开始算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重新融会的时候,重塑或再造似乎都不符合它内涵的气质,很多人称它为高原新城,我是拒绝的。若作为新城,它和绝大多数高原城市并无二致,我不想提起它的苦难,人的生死存亡都因此而变成一种对黑暗的讲述,苦难是某种断层和不完美,即使苦难本身成就着某些感悟的均衡化。“新城”是在等级组织的意义上而言,新永远是时间维度的考量,文化与地理并不受其影响,新旧也是变化中的交替与自然,交织着现今的社会现实和往事的模糊回忆。
一切都是过程性的。地震的确以压倒人类的巨大力量在经历者的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似乎需要一种额外的保障来对抗那微妙的脆弱感。我们不可以去复制一个过去,对,是不可以不是不可能,您说,这是一座新城,对不起,我一定会反驳您,说话的理念无可辩驳,这是一座站立的城,站立就是生命,这座城站立在阳光下,落日的余晖涂出长长的影子,拼贴它各种站立的姿态。
作者简介:祁发慧,又名邦吉梅朵,文艺学博士,就职于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偶有诗歌、散文散见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