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则至关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个学科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因而我们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景创设;课堂实验;信息技术;有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的探究。初中物理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门槛,教学活动自然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而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在提问中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组织好教学活动,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按照教学目的要求,设置一些颇具趣味性的提问,师生共同探究。例如:熟透的果实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用鸡蛋打石头,挨打的是石头,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又如在讲“动能”一节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科学解释却有一定困难。这样,教师把学生熟悉的一些现象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在学习探究中自然诱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试验教学中抓住契机,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物理的质量最关键的一环。新编九义教材,每节都设置有学生实验,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可以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能很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结果记录,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大小和方向,并探究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的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消除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时设置如下问题: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厘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物理的许多概念、公式、规律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究出来的。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因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更加彰显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特点,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完成的内容,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探究其结论和规律。如:两球碰撞时先压缩,后恢复过程中两球速度、加速度的变化以及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整合,将变化过程在课件上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我们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浮力》这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万吨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潜水艇在水中潜行,热气球腾空而起,飞艇在空中遨游等动画,色彩鲜艳,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适时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浮沉?它的条件是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思维就被激活,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接着又以潜水艇为例,把上浮、下潜、悬浮、漂浮四种情况用慢动作展示给学生观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万吨巨轮、潜水艇、热气球、飞艇等就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具体应用。这种创设的教学新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轻轻松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诱发、培养和激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一定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景创设;课堂实验;信息技术;有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的探究。初中物理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门槛,教学活动自然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而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在提问中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组织好教学活动,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按照教学目的要求,设置一些颇具趣味性的提问,师生共同探究。例如:熟透的果实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用鸡蛋打石头,挨打的是石头,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又如在讲“动能”一节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科学解释却有一定困难。这样,教师把学生熟悉的一些现象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在学习探究中自然诱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试验教学中抓住契机,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物理的质量最关键的一环。新编九义教材,每节都设置有学生实验,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可以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能很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结果记录,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大小和方向,并探究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的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消除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时设置如下问题: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厘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物理的许多概念、公式、规律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究出来的。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因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更加彰显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特点,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完成的内容,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探究其结论和规律。如:两球碰撞时先压缩,后恢复过程中两球速度、加速度的变化以及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整合,将变化过程在课件上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我们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浮力》这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万吨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潜水艇在水中潜行,热气球腾空而起,飞艇在空中遨游等动画,色彩鲜艳,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适时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浮沉?它的条件是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思维就被激活,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接着又以潜水艇为例,把上浮、下潜、悬浮、漂浮四种情况用慢动作展示给学生观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万吨巨轮、潜水艇、热气球、飞艇等就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具体应用。这种创设的教学新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轻轻松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诱发、培养和激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一定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