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品德课堂真正充满快乐,教师应有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多样的表演艺术、幽默生动的语言、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表情,刺激快乐神经
根据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实情的基础上,教师想方设法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找准教学的结合点,精心创设学习活动的情境,以“情”入境——渲染真实的情境;以“趣”入境——创设有童趣的情境;以“疑”入境——创设有疑惑的情境。让学生真实地表现,自由地发挥,自主地体悟,让课堂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的重要途径。教学《品德与生活》《当好小主人》时,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1.爸爸的同事打电话过来找爸爸,可爸爸出去买东西不在家。2.星期天,妈妈的小姐妹李阿姨来做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我该怎么做”,接着就在演一演、做一做的模拟情境中体验做好小主人。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训练了当好小主人的待客礼仪。只有创设合情合理的问题情景,才能使学生快乐、积极地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使教学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也才真正符合思品课程新教改的目的和要求。
二、创设活动情景,激活学生主体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比如,在教学《学做消费者》时,适逢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学生需要买食品,我便抓住良机,让学生学做消费者,学会勤俭节约。我叫学生跟随父母到超市调查自己喜欢的部分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课上讨论:在超市是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当学生明白消费时要注意物美价廉后,让学生真正当一回消费者,为自己一天的外出春游做购买计划。最终,学生都能把钱控制在10元左右,明白摆阔是一种浪费的行为,这也达到了教育孩子从小要注意勤俭节约的目的。
三、创设生活情景,享受学习快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在新课程中,我们要努力寻求学生喜爱的情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体验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使设置的情景达到预想效果。
我是这样做的:1.组织调查。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教师利用学生课前对图书资料、历史文献、网络信息等进行调查统计,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如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课前通过填写表格“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让学生体会到塑料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个个积极行动,开动脑筋思考,提供设计方案。在“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教学环节,课前安排学生调查“在自己及亲人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产生白色污染”,然后在课堂展示并讨论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方案。2.收集资料。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也是学生成人后施展才智的天地。教师要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从小养成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让学生利用数据、图表、场景描写,充分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图片展示、网络浏览,了解我国是个贫水国,发现我国用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之后,会很自然地形成要节约用水的意识。3.角色体验。角色体验就是指创设与文本相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人、事、物的特点。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从而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比如,我在教《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时,就让他们扮演其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无生命的东西,让他们体验自己被别人糟蹋时的感受。通过这一环节的处理后,学生很容易就受到了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可见,学生通过体验获得了感受,这些才是他们最真实的道德感悟。
四、创设实践机会,延续学习愉快
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师应巧设思品作业,把机械单调的作业变成学生自己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心中有规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性作业:
标题:《熟悉身边的交通规则》
目标:认识交通标识,注意交通安全,理解规则的意义。
内容:1.通过实地调查,画出较为常见的交通标志。2.通过查找资料、询问等方式注明所画交通标志的含义。
效果分析:作业结束后,学生们交上来了一份份图文结合、栩栩如生的答卷。从卷面上看,学生字迹清楚,这说明学生态度认真,作业兴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内容上看,学生能熟练地了解身边多种多样的交通标志,并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且加深了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显然,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智慧。
(责编 侯艳星)
一、创设课堂表情,刺激快乐神经
根据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实情的基础上,教师想方设法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找准教学的结合点,精心创设学习活动的情境,以“情”入境——渲染真实的情境;以“趣”入境——创设有童趣的情境;以“疑”入境——创设有疑惑的情境。让学生真实地表现,自由地发挥,自主地体悟,让课堂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的重要途径。教学《品德与生活》《当好小主人》时,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1.爸爸的同事打电话过来找爸爸,可爸爸出去买东西不在家。2.星期天,妈妈的小姐妹李阿姨来做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我该怎么做”,接着就在演一演、做一做的模拟情境中体验做好小主人。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训练了当好小主人的待客礼仪。只有创设合情合理的问题情景,才能使学生快乐、积极地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使教学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也才真正符合思品课程新教改的目的和要求。
二、创设活动情景,激活学生主体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比如,在教学《学做消费者》时,适逢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学生需要买食品,我便抓住良机,让学生学做消费者,学会勤俭节约。我叫学生跟随父母到超市调查自己喜欢的部分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课上讨论:在超市是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当学生明白消费时要注意物美价廉后,让学生真正当一回消费者,为自己一天的外出春游做购买计划。最终,学生都能把钱控制在10元左右,明白摆阔是一种浪费的行为,这也达到了教育孩子从小要注意勤俭节约的目的。
三、创设生活情景,享受学习快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在新课程中,我们要努力寻求学生喜爱的情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体验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使设置的情景达到预想效果。
我是这样做的:1.组织调查。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教师利用学生课前对图书资料、历史文献、网络信息等进行调查统计,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如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课前通过填写表格“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让学生体会到塑料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个个积极行动,开动脑筋思考,提供设计方案。在“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教学环节,课前安排学生调查“在自己及亲人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产生白色污染”,然后在课堂展示并讨论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方案。2.收集资料。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也是学生成人后施展才智的天地。教师要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从小养成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让学生利用数据、图表、场景描写,充分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图片展示、网络浏览,了解我国是个贫水国,发现我国用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之后,会很自然地形成要节约用水的意识。3.角色体验。角色体验就是指创设与文本相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人、事、物的特点。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从而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比如,我在教《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时,就让他们扮演其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无生命的东西,让他们体验自己被别人糟蹋时的感受。通过这一环节的处理后,学生很容易就受到了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可见,学生通过体验获得了感受,这些才是他们最真实的道德感悟。
四、创设实践机会,延续学习愉快
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师应巧设思品作业,把机械单调的作业变成学生自己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心中有规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性作业:
标题:《熟悉身边的交通规则》
目标:认识交通标识,注意交通安全,理解规则的意义。
内容:1.通过实地调查,画出较为常见的交通标志。2.通过查找资料、询问等方式注明所画交通标志的含义。
效果分析:作业结束后,学生们交上来了一份份图文结合、栩栩如生的答卷。从卷面上看,学生字迹清楚,这说明学生态度认真,作业兴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内容上看,学生能熟练地了解身边多种多样的交通标志,并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且加深了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显然,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智慧。
(责编 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