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案例:绳子的“诱惑”
我执教的是自编美术教材《有趣的绳子拼贴》,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课前十分钟:做各种绳子游戏(玩陀螺、跳皮筋等)
一、谈话导入:绳子从生活中来
师:生活中的绳子能带给我们许多快乐。它们不仅可以绑东西、扎辫子、打毛衣,还可以玩贴画的游戏。
(让学生欣赏一些绳子拼贴画)
师:找找绳子拼贴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欣赏工艺大师的绳子拼贴画)
【让学生惊诧于绳子拼贴成的美丽画面中。普通绳子一下子变成了如此难以想象的画面源泉,这峰回路转的引导完全成功吸引了他们求知的眼球,正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源动力”。】
二、线描画欣赏:知识迁移
师:工艺大师的贴画正是借鉴了美术大师画中的简洁、流畅、曲直变化等线条美感创作而成的。
(欣赏美术大师和学生的线描画)
师:线有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的变化,其实我们手中的绳子也是一些很美的线条,也有各种变化。
【线描画是学生熟悉的知识,从他们熟知的线描画中线条的特色变化,折射出绳子也似线条一样有各种不同的变化,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渡自然,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绳子的特点,为下面的贴画做好了铺垫。】
三、欣赏感知:探索发现
(一)欣赏同龄人的绳子拼贴画
师:1.画中贴了什么内容?你还想贴什么内容?2.这个花瓣很漂亮,是用什么方法贴的,叶子的材料是什么?3.你用什么方法表现小兔子毛茸茸的感觉?4.除了这里的方法你还想到了什么方法?5.你觉得这些画里最有创意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与其同龄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作品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激发学生们的思维,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原来绳子拼贴画也是不难的。】
(二)出示步骤图,教师示范
我用剪碎的细毛线和毛线编的绳子贴了一个太阳,阳光四射,传来阵阵喝彩声。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斗志昂扬。
这样,我成功地诱惑了他们的制作欲望。我自认为我的教学预设是天衣无缝的。可谁知道,预想不到的事情在无意中掀起了波澜。
绳子“祸”起
一切似乎都按我预设的流程向前发展着,我暗暗得意。当我宣布作业的要求后,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创作状态。
正在我自以为是的时候,有学生说:“从生活中来的绳子,也可以重新去装扮生活中的物品呀!”真是个绝妙的主意,说不定还可以成为本堂课的“亮点”呢!可惜来不及了,因为我没进行这样的预设,也没让学生准备可用绳子来装饰的物品。我寻声望去,美术兴趣小组的金康平时就特别有创意,这会儿正拿着一张没什么立体感的色卡纸,皱着眉头不服气地嘀咕着。
“轻声点,快别说了,不然我的公开课还怎么上”,我心里焦急地想着,同时走过去拍拍他的头,示意他安静下来赶紧做,又不安地偷看了一眼下面来自绍兴各地听课的老师。可小家伙却不理睬我,还要执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却已急不可耐地轻轻怒吼了一声:“安静,做下去。”虽说一堂课在我的强行压制下还是“顺利”结束了,可这样的“顺利”让我懊恼,让我课后一直郁郁寡欢。都是绳子惹的“祸”呀!
以下是公开课中学生的一部分绳子拼贴作品:
绳子“平冤”
在这样的情绪下,我安排了第二课时的《有趣的绳子拼贴》。我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立体的物品,用绳子拼贴的方法装扮它们。当学生们拿出他们准备的生活物品时,我被震撼了:盘子、T恤、纸袋子、扇子、蛋糕盒……甚至有的还提出了“地板”这个“物品”。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我惭愧,让我深思,更让我欣喜……
不一会,一件件富有童趣并注入了学生纯真梦想的作品诞生了。其中一组完全以一个学生做模特,用绳子拼贴画的方法把他装扮成洋娃娃,令课堂登临到一个新的制高点。笑声洋溢在整个教室。
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绳子平了“冤”,终于回归了美化生活的本位,这就是学以致用。这也让我对新课程中“生活提炼艺术、艺术回归生活”的理念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公开课,我不得不赞成这样的说法:“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智慧行为,表现对儿童心灵活动的关注、理解、把握、号召。在开发性的聆听和对话中,给儿童以智慧、希望和力量。它更多的是即兴创造,而不是预定的表演。”虽然我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失去了一次机遇,但我到底还是觉醒了。
一、关注独特感悟——点亮思维
要是没有那位学生的“生活中来的绳子也可以重新去装扮生活中的物品”的创新,要是我当时没有跟着“灵光一闪”,《有趣的绳子拼贴》的教学内容也将流于平淡。因此,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鼓励学生独特的发现,包容学生的不同见解,他们的独特理解和新发现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公众套话”中解放出来,敢于用自己的话语来阐述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方法来诠释自己的创造潜能。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象力得到了无限延伸,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创造性得到了最大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精辟的观点来点亮大家的思维。
二、借助“触发点”——辐射新的创想
由于“绳子是从生活中来的”这个“触发点”,使金康通过联系生活想到了也可以让绳子回归生活、美化生活的“妙招”,这样的“妙招”又引出了用绳子拼贴的方法装扮生活物品的创想。其实,仔细想想,只要我们动动手、大脑开窍,这些“触发点”不知能辐射出多少数不胜数的新创想。只要善于抓住“触发点”,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和创想,就能像科学家一样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美术课堂成为多彩的课堂。
三、尊重+善引=不曾预约的精彩
学生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创造者、研究者。事后,我在懊恼自己在公开课中对学生的思维强行压制的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醒悟及时,没按教材按部就班地上课。学生给了我这样的“亮点”,给了我这样的“另辟蹊径”,给了我这样的“惊奇”,使我找到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触发点”。给作品取个体现自己感受的名称更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理解的舞台,如《会唱歌的凳子》、《更像蛋糕的蛋糕盒》……一个个鲜明的标题让作为老师的我惊叹不已。如果没有尊重他们的随心创想,没有引导他们走向这条看似违背我教学设计的教学新路,哪来这不曾预约的精彩?
对于这样的结果,有些教师会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轨”,我很是赞同。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不等式“预设≠生成”。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用在此处可能并不合适,但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虑”后的“失”。一边迎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边在迂回中前进,再前进,我相信另一个不等式:生成>预设。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的一部分绳子拼贴作品: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在课堂上,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正是学生的这种创想的冲动,才使美术课堂洋溢着创新的乐趣,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学生,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的快乐。
(责编侯艳星)
我执教的是自编美术教材《有趣的绳子拼贴》,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课前十分钟:做各种绳子游戏(玩陀螺、跳皮筋等)
一、谈话导入:绳子从生活中来
师:生活中的绳子能带给我们许多快乐。它们不仅可以绑东西、扎辫子、打毛衣,还可以玩贴画的游戏。
(让学生欣赏一些绳子拼贴画)
师:找找绳子拼贴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欣赏工艺大师的绳子拼贴画)
【让学生惊诧于绳子拼贴成的美丽画面中。普通绳子一下子变成了如此难以想象的画面源泉,这峰回路转的引导完全成功吸引了他们求知的眼球,正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源动力”。】
二、线描画欣赏:知识迁移
师:工艺大师的贴画正是借鉴了美术大师画中的简洁、流畅、曲直变化等线条美感创作而成的。
(欣赏美术大师和学生的线描画)
师:线有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的变化,其实我们手中的绳子也是一些很美的线条,也有各种变化。
【线描画是学生熟悉的知识,从他们熟知的线描画中线条的特色变化,折射出绳子也似线条一样有各种不同的变化,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渡自然,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绳子的特点,为下面的贴画做好了铺垫。】
三、欣赏感知:探索发现
(一)欣赏同龄人的绳子拼贴画
师:1.画中贴了什么内容?你还想贴什么内容?2.这个花瓣很漂亮,是用什么方法贴的,叶子的材料是什么?3.你用什么方法表现小兔子毛茸茸的感觉?4.除了这里的方法你还想到了什么方法?5.你觉得这些画里最有创意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与其同龄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作品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激发学生们的思维,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原来绳子拼贴画也是不难的。】
(二)出示步骤图,教师示范
我用剪碎的细毛线和毛线编的绳子贴了一个太阳,阳光四射,传来阵阵喝彩声。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斗志昂扬。
这样,我成功地诱惑了他们的制作欲望。我自认为我的教学预设是天衣无缝的。可谁知道,预想不到的事情在无意中掀起了波澜。
绳子“祸”起
一切似乎都按我预设的流程向前发展着,我暗暗得意。当我宣布作业的要求后,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创作状态。
正在我自以为是的时候,有学生说:“从生活中来的绳子,也可以重新去装扮生活中的物品呀!”真是个绝妙的主意,说不定还可以成为本堂课的“亮点”呢!可惜来不及了,因为我没进行这样的预设,也没让学生准备可用绳子来装饰的物品。我寻声望去,美术兴趣小组的金康平时就特别有创意,这会儿正拿着一张没什么立体感的色卡纸,皱着眉头不服气地嘀咕着。
“轻声点,快别说了,不然我的公开课还怎么上”,我心里焦急地想着,同时走过去拍拍他的头,示意他安静下来赶紧做,又不安地偷看了一眼下面来自绍兴各地听课的老师。可小家伙却不理睬我,还要执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却已急不可耐地轻轻怒吼了一声:“安静,做下去。”虽说一堂课在我的强行压制下还是“顺利”结束了,可这样的“顺利”让我懊恼,让我课后一直郁郁寡欢。都是绳子惹的“祸”呀!
以下是公开课中学生的一部分绳子拼贴作品:
绳子“平冤”
在这样的情绪下,我安排了第二课时的《有趣的绳子拼贴》。我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立体的物品,用绳子拼贴的方法装扮它们。当学生们拿出他们准备的生活物品时,我被震撼了:盘子、T恤、纸袋子、扇子、蛋糕盒……甚至有的还提出了“地板”这个“物品”。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我惭愧,让我深思,更让我欣喜……
不一会,一件件富有童趣并注入了学生纯真梦想的作品诞生了。其中一组完全以一个学生做模特,用绳子拼贴画的方法把他装扮成洋娃娃,令课堂登临到一个新的制高点。笑声洋溢在整个教室。
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绳子平了“冤”,终于回归了美化生活的本位,这就是学以致用。这也让我对新课程中“生活提炼艺术、艺术回归生活”的理念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公开课,我不得不赞成这样的说法:“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智慧行为,表现对儿童心灵活动的关注、理解、把握、号召。在开发性的聆听和对话中,给儿童以智慧、希望和力量。它更多的是即兴创造,而不是预定的表演。”虽然我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失去了一次机遇,但我到底还是觉醒了。
一、关注独特感悟——点亮思维
要是没有那位学生的“生活中来的绳子也可以重新去装扮生活中的物品”的创新,要是我当时没有跟着“灵光一闪”,《有趣的绳子拼贴》的教学内容也将流于平淡。因此,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鼓励学生独特的发现,包容学生的不同见解,他们的独特理解和新发现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公众套话”中解放出来,敢于用自己的话语来阐述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方法来诠释自己的创造潜能。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象力得到了无限延伸,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创造性得到了最大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精辟的观点来点亮大家的思维。
二、借助“触发点”——辐射新的创想
由于“绳子是从生活中来的”这个“触发点”,使金康通过联系生活想到了也可以让绳子回归生活、美化生活的“妙招”,这样的“妙招”又引出了用绳子拼贴的方法装扮生活物品的创想。其实,仔细想想,只要我们动动手、大脑开窍,这些“触发点”不知能辐射出多少数不胜数的新创想。只要善于抓住“触发点”,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和创想,就能像科学家一样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美术课堂成为多彩的课堂。
三、尊重+善引=不曾预约的精彩
学生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创造者、研究者。事后,我在懊恼自己在公开课中对学生的思维强行压制的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醒悟及时,没按教材按部就班地上课。学生给了我这样的“亮点”,给了我这样的“另辟蹊径”,给了我这样的“惊奇”,使我找到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触发点”。给作品取个体现自己感受的名称更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理解的舞台,如《会唱歌的凳子》、《更像蛋糕的蛋糕盒》……一个个鲜明的标题让作为老师的我惊叹不已。如果没有尊重他们的随心创想,没有引导他们走向这条看似违背我教学设计的教学新路,哪来这不曾预约的精彩?
对于这样的结果,有些教师会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轨”,我很是赞同。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不等式“预设≠生成”。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用在此处可能并不合适,但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虑”后的“失”。一边迎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边在迂回中前进,再前进,我相信另一个不等式:生成>预设。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的一部分绳子拼贴作品: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在课堂上,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正是学生的这种创想的冲动,才使美术课堂洋溢着创新的乐趣,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学生,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的快乐。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