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张掖旅游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30%以上。2018年10月,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这对张掖来讲有两个方面重大意义:一方面,提前两年实现了旅游产业预定的目标。2013年,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旅游人次达到3000万,旅游收入突破200亿,旅游直接税收达到20亿以上,旅游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0%”的目标。2018年10月份,张掖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人次,提前两年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另一方面,从过去的投资拉动消费转变到消费带动投资的新阶段。旅游人次3000万,意味着2018年来张掖旅游的人数已超过500万,相关产业都会有很可观的收益,规模效应已经产生、形成。因为有3000万人次的消费市场和规模,很多投资是有收益、有效的,这就吸引着更多投资者对张掖的旅游文化项目包括景区景点、宾馆酒店的建设及餐饮服务、新的旅游业态等方面产生强烈的投资愿望。现在,张掖的旅游业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未来还将是乘势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张掖旅游能有今天的明显成效和强劲发展势头,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三方面的做法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第一,把准了大局大势。大局和大势决定了发展方向,张掖在这方面占领了先机。所谓大局,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连续40年保持在70%以上的增速,创造了世界经济体增长的奇迹。但是,这个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靠劳动力的红利来实现的。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已经达到了极限,土壤、水体、空气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环境质量已经严重恶化。现在中央对环保问题如此重视,就是因为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如果再不重视,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灾难性问题。在劳动力红利方面,改革开放40年间,珠三角、长三角财富积累增加超过100倍,但是工人工资只增加了10到20倍,红利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所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就成了全国的大局。在这个大局下,就需要我们选择一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而旅游文化产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优势主导产业,是张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和主攻方向,我们把准了这个大局,并且坚定不移地向这个方向迈进,才有了今天张掖旅游的蓬勃发展。
所谓大势,就是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转型升级。近几年,中国的GDP和人均GDP连续跨过了几个重要的台阶,2001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2013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2017年达到8800多美元。人民收入增加了,消费也相应增大,从原来追求温饱型的吃、穿到房子、汽车,到现在逐步升级到旅游文化,变成了高层次和引领性的消费。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体育运动,是这几年的三大消费热潮,旅游文化产业恰好是顺应了消费升级转型的趋势。据相关资料表明,2000年到2009年,10年内中国的旅游人次从8.7亿增加到20亿;2010年到2015年,5年内从20亿增加到40亿,2017年超过了44亿人次。而且从旅游发展的规律上讲,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旅游就进入了大众旅游消费时代;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就进入旅游快速增长的阶段。有人曾经预言,2010到2020年是中国旅游的黄金十年,而张掖恰恰抓住了黄金十年的前几年,最早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明确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的区域首位产业来培育,实现了借势而兴、乘势而上。
第二,定准了战略策略。找到了方向,用什么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要靠战略和策略来实现。对张掖来讲,有三大战略、四大策略。
三大战略:一是融合发展战略。即“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医养为本”的融合发展战略。文化为魂,就是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激发公众的向往,因为文化是有持久影响力的要素。比如,张掖的大佛寺,按照现在的财政能力和技术水平,一年能建这样十个寺院,但不具有文化价值。文化是历史积淀出来的,不是堆砌出来的,真正能吸引入的是有灵魂、有传承的文化。旅游为体,就是把旅游作为游客学习文化、体验文化的载体,又通过旅游让文化播得更广泛、更久远。体育为用,就是以体育为功能,让游客到张掖来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医养为本,就是要满足人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这个根本需求,用张掖的优质资源把旅游与医养,特别是养生养老有机融合起来,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在融合发展上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推动”,所有旅游规划都突出融合发展的理念,又以项目为载体来推进融合、体现融合。丹霞七彩镇就是一个体现融合的项目,以前在七彩丹霞周边,基本没有可提供住宿的宾馆、旅店,2013年10月确定建七彩镇,2014年国庆节当天第一家客栈开门营业。今天的七彩镇,已经在丹霞景区周边形成了几条商业街、几十家客栈、6000多张床位的旅游服务设施,有2000名以上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文化融合方面,七彩镇是以摄影为主题的小镇;旅游融合方面,它是为旅游业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体育融合方面,把所有道路全部做成人行步道,又具备了健身功能。所以,丹霞七彩镇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融合的理念。只有把旅游融合的文章做好,才可以放大资源支撑。如果单独比较文化、旅游资源,张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若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就有了很大优势。在融合发展中把户外运动作为旅游的核心产品来打造,张掖现在已经有10多家户外俱乐部、全国顶尖的山地户外救援队等一整套健全的户外运动服务体系,吸引着全国各地大批量户外运动爱好者源源不断来张掖旅游、运动、健身,这就是融合发展带来的效应。二是全域旅游战略。张掖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域旅游体现在几个方面。一,全领域挖掘旅游资源。张掖现在在全领域挖掘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乡村旅游等资源。二,全方位渗透旅游标准。各类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都要渗透旅游的标准。张掖现有人口130万,但旅游人次已超过3000多万,有500万以上的人到张掖。如果服务设施仅盯住张掖的130万人配套,就无法满足现在这么大的游客需求。所以,本着满足游客需求的标准,统筹考虑道路、床位、厕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提升。只要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就一定能让本地居民得到更高水准的满足。三,全民维护旅游形象。只有当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自觉地维护旅游形象,都能自觉地成为宣传和代言人的时候,我们的旅游才有真正扎实的群众基础。这不仅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而且能够提高张掖人自己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素质,这些都能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随着旅游业发展,每个张掖人都自觉地开始维护起自家的形象,城市面貌、卫生条件、群众的言谈举止都焕然一新,全域旅游的基础也逐渐变得雄厚起来。旅游不仅壮大了张掖的经济实力,而且改变着张掖的城乡面貌和张掖人的精神气质。三是低门票价格战略。就是低门票价格倒逼企业开发选择性服务,这是张掖旅游独树一帜的做法,也是成功的经验。我国可能是全世界门票价格最贵的地方,但是门票又是游客最不愿意承担的一种强制性消費。当旅游企业有足够门票收入的时候,就没有动力去开发选择性服务,服务质量、标准都会随之降低。省上核准审批张掖丹霞景区门票价格为84元,但我们一直执行54元的价格。在严控门票价格的同时,放开了服务性项目的价格,丹霞景区内观光直升机、驼队、热气球等游客可自主选择的服务项目,其价格是由企业自主定价,所以到张掖来的游客都能很舒心、很愉快。如果政府只盯着涨门票价格,高质量、高标准的旅游产业是做不起来的。 四大策略。一是大景区晋等升级行动。景区是旅游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名山大川、宗教寺院可以是景区,新建的文化产业园区也可以是景区。但有景区没有服务也不行,所以旅游景区要晋等升级。2018年,丹霞晋升5A景区工作已进入终评阶段,而且又成功晋升了3个4A级景区。张掖的4A级景区现在已经达到19家,A级以上景区达到35家;未来张掖5A景区将要达到2家以上,4A景区将要达到20家以上。二是全产业链打造。旅游一定要紧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如果只盯在门票、收费等某一个环节,就会演变成竭泽而渔的衰败式旅游。张掖3000万人次的旅游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提升住宿、饮食、娱乐、消费服务质量,就是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三是管理服务提升行动。旅游快速增长的时候,也是旅游品质最容易下降的时候。旅游行业也是最容易形成黑色和灰色利益链的产业,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这几年持续对景区宾馆饭店、租赁车辆和商品销售集中整治,而且有“一次违规终身出局”的严厉惩戒,有效防止了旅游黑色利益链的形成。要把旅游形象做好需要千难万险、千方百计,但要把旅游形象毁掉只要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绝不能让少数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毁掉大家千难万险、千方百计才培育起来的旅游形象。四是全民旅游宣传行动。张掖做全民旅游宣传,就是要让“人人做代言人,个个当宣传员”。政府设立百万元的全民旅游宣传行动奖,充分发挥微信、微博、通信网络等新型媒体、自媒体的作用,每年春节过后向全国征稿并评选优秀作品颁奖鼓励。这样既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激发了全民宣传旅游的热情,而且还提高旅游宣传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旅游的低成本扩张。
第三,厘清了主导和主体。旅游是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但合一也不行,必须厘清边界。在这方面,按“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主导三件事:一是主导规划。旅游规划一定要政府来做,而且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二是主导资源配置。旅游资源配置要由政府来主导,才能统筹得集中高效。三是主导市场监管。做好旅游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不能形成黑色利益链。企业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主体。企业要作为发展旅游的投资主体。二是建设主体。企业是旅游项目的建设主体,特别是景区的一些经营性项目的主体。三是经营服务主体。企业做好景区景点、配套服务、娱乐项目等各类旅游服务的经营和运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一件事: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单靠政府缺乏时效性、单靠企业没有公信度,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成功的营销。企业要在张掖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地区投资旅游,回收周期很长,企业一般都缺乏信心。为坚定企业投资的信心,政府必须先建设再招商,边建设边招商,建成后再转让,这样做才能更加有效。比如,张掖的山丹县焉支山景区就是建成后转让给了公航旅集团经营,甘州区的沙漠体育公园也是建成后把经营权转让给企业来做,张掖宾馆现在已带动周边形成很多旅游项目,这就是边建设边招商的成功案例。
在看到张掖旅游发展的巨大成效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张掖的旅游还存在许多短板,距离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思考失误的教训,有许多心得体会,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旅游的本质特点。无论是企业投资旅游、还是政府抓旅游,都要搞清楚旅游的本质特点。只有抓住了本质特点,工作才能抓到关键处。旅游工作涉及宣传营销、招商推荐、景区建设、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千头万绪,但怎么才能抓到要害处,就要认识它的本质规律。旅游的本质特点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是旅游是精神与物质享受高度融合的活动。它具有既不同于纯粹的精神文化生产、也不同于纯粹的物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物质生产是先有需求,然后通过生产来满足需求。但旅游和文化是先创造需求,然后再满足需求,这是旅游的本质特点。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在项目建设、管理组织等各个环节上统筹考虑旅游该怎么搞。二是旅游是自觉追求最大差距化的活动。人们为什么要去旅游,就是因为想看到、领略到身边没有的东西,所以旅游实际上是追求最大差异化的活动。任何地方都可以搞旅游,是因为每个地方都可以找到和别的地方的差异,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个差异放大甚至做到极致,变成别人的需求。
第二,必须精准分析区域比较优势。旅游如果找不到差异化,找不到比较优势,就找不到着力重点。就甘肃区域旅游特点来看,优势与不足并存:一是甘肃旅游资源富集,但点散线长。资源富集是我们的优势,但点散线长,造成旅游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太高。二是甘肃旅游空间容量大,但有效需求少。甘肃辖区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容量空间非常大,但区域内人口太少,有效需求少,这是我们的劣势。三是区域欠发达,但市场中高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讲.甘肃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但甘肃的旅游市场是中高端市场。因为普通老百姓要旅游,一定会去“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北上广”逛腻了的人,或者有户外运动需求、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才会选择到甘肃旅游。所以,甘肃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游客市场是中高端市场。正因为甘肃旅游市场定位是以中高端市场为主的人群,所以我们要按照这个定位来考虑旅游体系和旅游产品。同样的道理,我们分析张掖的乡村旅游,也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三点优势:一是大旅游已有规模。景区旅游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规模,已可以辐射和带动乡村旅游。二是大交通已成网络。张掖境内公路、铁路、高铁、机场都有,交通非常便捷,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三是大投资已有意愿。张掖2018年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有人消费就会有人愿意投资。三点不足:一是生态大环境和生活小環境都不优。张掖全市绿洲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 0%,生态大环境和有些地方不可同日而语。生活小环境方面,张掖的农民普遍不重视盖房子,坐在高铁上看沿线,房子破破烂烂,与“金张掖”的美誉不符。二是村镇风貌和民居特色不鲜。村镇基本没什么风貌,民居都是土坯房,特色不鲜明。三是区域人口和有效需求不大。以张掖甘州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500万人口,500公里范围内1000万人口,而江浙一带,200公里范围内三千五千万人口,500公里范围内2亿人口。我们搞乡村旅游,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行。所以,做旅游一定要把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准,把差异化最大限度彰显出来,这样才能做好。
第三,必须用好信息网络技术。对于旅游来讲,当前的信息网络技术有三个重要功能:一是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把区域性的资源迅速地推向全世界。只要某个资源做得足够有特色,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推到全世界,这是以前任何时代任何手段都做不到的。二是信息网络能够把碎片化需求整合成大市场。过去旅游要跟团走,就几条经典线路,但现在旅游的个眭化色彩越来越浓厚,以前整合不起来的许多碎片化需求,现在都可以在网上得到满足。比如徒步达人雷殿生做沙漠旅游,每个家庭收费三五万,每次就带着五六个家庭。这种旅游是小众旅游,很有市场潜力,以前没法实现,但现在有了网络就能整合成大的市场需求,做成非常好的产品。三是信息网络能够用一项技术创新创造无限可能。比如微信,创造了多少过去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再比如,过去旅游主要是赏景,下一步完全有可能实现私人定制。中国人的技术发明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一定会引领世界潮流,也一定会对整个旅游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掖旅游能有今天的明显成效和强劲发展势头,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三方面的做法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第一,把准了大局大势。大局和大势决定了发展方向,张掖在这方面占领了先机。所谓大局,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连续40年保持在70%以上的增速,创造了世界经济体增长的奇迹。但是,这个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靠劳动力的红利来实现的。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已经达到了极限,土壤、水体、空气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环境质量已经严重恶化。现在中央对环保问题如此重视,就是因为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如果再不重视,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灾难性问题。在劳动力红利方面,改革开放40年间,珠三角、长三角财富积累增加超过100倍,但是工人工资只增加了10到20倍,红利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所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就成了全国的大局。在这个大局下,就需要我们选择一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而旅游文化产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优势主导产业,是张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和主攻方向,我们把准了这个大局,并且坚定不移地向这个方向迈进,才有了今天张掖旅游的蓬勃发展。
所谓大势,就是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转型升级。近几年,中国的GDP和人均GDP连续跨过了几个重要的台阶,2001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2013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2017年达到8800多美元。人民收入增加了,消费也相应增大,从原来追求温饱型的吃、穿到房子、汽车,到现在逐步升级到旅游文化,变成了高层次和引领性的消费。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体育运动,是这几年的三大消费热潮,旅游文化产业恰好是顺应了消费升级转型的趋势。据相关资料表明,2000年到2009年,10年内中国的旅游人次从8.7亿增加到20亿;2010年到2015年,5年内从20亿增加到40亿,2017年超过了44亿人次。而且从旅游发展的规律上讲,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旅游就进入了大众旅游消费时代;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就进入旅游快速增长的阶段。有人曾经预言,2010到2020年是中国旅游的黄金十年,而张掖恰恰抓住了黄金十年的前几年,最早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明确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的区域首位产业来培育,实现了借势而兴、乘势而上。
第二,定准了战略策略。找到了方向,用什么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要靠战略和策略来实现。对张掖来讲,有三大战略、四大策略。
三大战略:一是融合发展战略。即“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医养为本”的融合发展战略。文化为魂,就是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激发公众的向往,因为文化是有持久影响力的要素。比如,张掖的大佛寺,按照现在的财政能力和技术水平,一年能建这样十个寺院,但不具有文化价值。文化是历史积淀出来的,不是堆砌出来的,真正能吸引入的是有灵魂、有传承的文化。旅游为体,就是把旅游作为游客学习文化、体验文化的载体,又通过旅游让文化播得更广泛、更久远。体育为用,就是以体育为功能,让游客到张掖来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医养为本,就是要满足人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这个根本需求,用张掖的优质资源把旅游与医养,特别是养生养老有机融合起来,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在融合发展上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推动”,所有旅游规划都突出融合发展的理念,又以项目为载体来推进融合、体现融合。丹霞七彩镇就是一个体现融合的项目,以前在七彩丹霞周边,基本没有可提供住宿的宾馆、旅店,2013年10月确定建七彩镇,2014年国庆节当天第一家客栈开门营业。今天的七彩镇,已经在丹霞景区周边形成了几条商业街、几十家客栈、6000多张床位的旅游服务设施,有2000名以上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文化融合方面,七彩镇是以摄影为主题的小镇;旅游融合方面,它是为旅游业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体育融合方面,把所有道路全部做成人行步道,又具备了健身功能。所以,丹霞七彩镇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融合的理念。只有把旅游融合的文章做好,才可以放大资源支撑。如果单独比较文化、旅游资源,张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若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就有了很大优势。在融合发展中把户外运动作为旅游的核心产品来打造,张掖现在已经有10多家户外俱乐部、全国顶尖的山地户外救援队等一整套健全的户外运动服务体系,吸引着全国各地大批量户外运动爱好者源源不断来张掖旅游、运动、健身,这就是融合发展带来的效应。二是全域旅游战略。张掖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域旅游体现在几个方面。一,全领域挖掘旅游资源。张掖现在在全领域挖掘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乡村旅游等资源。二,全方位渗透旅游标准。各类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都要渗透旅游的标准。张掖现有人口130万,但旅游人次已超过3000多万,有500万以上的人到张掖。如果服务设施仅盯住张掖的130万人配套,就无法满足现在这么大的游客需求。所以,本着满足游客需求的标准,统筹考虑道路、床位、厕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提升。只要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就一定能让本地居民得到更高水准的满足。三,全民维护旅游形象。只有当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自觉地维护旅游形象,都能自觉地成为宣传和代言人的时候,我们的旅游才有真正扎实的群众基础。这不仅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而且能够提高张掖人自己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素质,这些都能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随着旅游业发展,每个张掖人都自觉地开始维护起自家的形象,城市面貌、卫生条件、群众的言谈举止都焕然一新,全域旅游的基础也逐渐变得雄厚起来。旅游不仅壮大了张掖的经济实力,而且改变着张掖的城乡面貌和张掖人的精神气质。三是低门票价格战略。就是低门票价格倒逼企业开发选择性服务,这是张掖旅游独树一帜的做法,也是成功的经验。我国可能是全世界门票价格最贵的地方,但是门票又是游客最不愿意承担的一种强制性消費。当旅游企业有足够门票收入的时候,就没有动力去开发选择性服务,服务质量、标准都会随之降低。省上核准审批张掖丹霞景区门票价格为84元,但我们一直执行54元的价格。在严控门票价格的同时,放开了服务性项目的价格,丹霞景区内观光直升机、驼队、热气球等游客可自主选择的服务项目,其价格是由企业自主定价,所以到张掖来的游客都能很舒心、很愉快。如果政府只盯着涨门票价格,高质量、高标准的旅游产业是做不起来的。 四大策略。一是大景区晋等升级行动。景区是旅游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名山大川、宗教寺院可以是景区,新建的文化产业园区也可以是景区。但有景区没有服务也不行,所以旅游景区要晋等升级。2018年,丹霞晋升5A景区工作已进入终评阶段,而且又成功晋升了3个4A级景区。张掖的4A级景区现在已经达到19家,A级以上景区达到35家;未来张掖5A景区将要达到2家以上,4A景区将要达到20家以上。二是全产业链打造。旅游一定要紧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如果只盯在门票、收费等某一个环节,就会演变成竭泽而渔的衰败式旅游。张掖3000万人次的旅游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提升住宿、饮食、娱乐、消费服务质量,就是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三是管理服务提升行动。旅游快速增长的时候,也是旅游品质最容易下降的时候。旅游行业也是最容易形成黑色和灰色利益链的产业,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这几年持续对景区宾馆饭店、租赁车辆和商品销售集中整治,而且有“一次违规终身出局”的严厉惩戒,有效防止了旅游黑色利益链的形成。要把旅游形象做好需要千难万险、千方百计,但要把旅游形象毁掉只要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绝不能让少数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毁掉大家千难万险、千方百计才培育起来的旅游形象。四是全民旅游宣传行动。张掖做全民旅游宣传,就是要让“人人做代言人,个个当宣传员”。政府设立百万元的全民旅游宣传行动奖,充分发挥微信、微博、通信网络等新型媒体、自媒体的作用,每年春节过后向全国征稿并评选优秀作品颁奖鼓励。这样既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激发了全民宣传旅游的热情,而且还提高旅游宣传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旅游的低成本扩张。
第三,厘清了主导和主体。旅游是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但合一也不行,必须厘清边界。在这方面,按“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主导三件事:一是主导规划。旅游规划一定要政府来做,而且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二是主导资源配置。旅游资源配置要由政府来主导,才能统筹得集中高效。三是主导市场监管。做好旅游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不能形成黑色利益链。企业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主体。企业要作为发展旅游的投资主体。二是建设主体。企业是旅游项目的建设主体,特别是景区的一些经营性项目的主体。三是经营服务主体。企业做好景区景点、配套服务、娱乐项目等各类旅游服务的经营和运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一件事: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单靠政府缺乏时效性、单靠企业没有公信度,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成功的营销。企业要在张掖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地区投资旅游,回收周期很长,企业一般都缺乏信心。为坚定企业投资的信心,政府必须先建设再招商,边建设边招商,建成后再转让,这样做才能更加有效。比如,张掖的山丹县焉支山景区就是建成后转让给了公航旅集团经营,甘州区的沙漠体育公园也是建成后把经营权转让给企业来做,张掖宾馆现在已带动周边形成很多旅游项目,这就是边建设边招商的成功案例。
在看到张掖旅游发展的巨大成效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张掖的旅游还存在许多短板,距离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思考失误的教训,有许多心得体会,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旅游的本质特点。无论是企业投资旅游、还是政府抓旅游,都要搞清楚旅游的本质特点。只有抓住了本质特点,工作才能抓到关键处。旅游工作涉及宣传营销、招商推荐、景区建设、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千头万绪,但怎么才能抓到要害处,就要认识它的本质规律。旅游的本质特点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是旅游是精神与物质享受高度融合的活动。它具有既不同于纯粹的精神文化生产、也不同于纯粹的物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物质生产是先有需求,然后通过生产来满足需求。但旅游和文化是先创造需求,然后再满足需求,这是旅游的本质特点。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在项目建设、管理组织等各个环节上统筹考虑旅游该怎么搞。二是旅游是自觉追求最大差距化的活动。人们为什么要去旅游,就是因为想看到、领略到身边没有的东西,所以旅游实际上是追求最大差异化的活动。任何地方都可以搞旅游,是因为每个地方都可以找到和别的地方的差异,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个差异放大甚至做到极致,变成别人的需求。
第二,必须精准分析区域比较优势。旅游如果找不到差异化,找不到比较优势,就找不到着力重点。就甘肃区域旅游特点来看,优势与不足并存:一是甘肃旅游资源富集,但点散线长。资源富集是我们的优势,但点散线长,造成旅游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太高。二是甘肃旅游空间容量大,但有效需求少。甘肃辖区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容量空间非常大,但区域内人口太少,有效需求少,这是我们的劣势。三是区域欠发达,但市场中高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讲.甘肃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但甘肃的旅游市场是中高端市场。因为普通老百姓要旅游,一定会去“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北上广”逛腻了的人,或者有户外运动需求、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才会选择到甘肃旅游。所以,甘肃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游客市场是中高端市场。正因为甘肃旅游市场定位是以中高端市场为主的人群,所以我们要按照这个定位来考虑旅游体系和旅游产品。同样的道理,我们分析张掖的乡村旅游,也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三点优势:一是大旅游已有规模。景区旅游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规模,已可以辐射和带动乡村旅游。二是大交通已成网络。张掖境内公路、铁路、高铁、机场都有,交通非常便捷,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三是大投资已有意愿。张掖2018年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有人消费就会有人愿意投资。三点不足:一是生态大环境和生活小環境都不优。张掖全市绿洲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 0%,生态大环境和有些地方不可同日而语。生活小环境方面,张掖的农民普遍不重视盖房子,坐在高铁上看沿线,房子破破烂烂,与“金张掖”的美誉不符。二是村镇风貌和民居特色不鲜。村镇基本没什么风貌,民居都是土坯房,特色不鲜明。三是区域人口和有效需求不大。以张掖甘州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500万人口,500公里范围内1000万人口,而江浙一带,200公里范围内三千五千万人口,500公里范围内2亿人口。我们搞乡村旅游,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行。所以,做旅游一定要把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准,把差异化最大限度彰显出来,这样才能做好。
第三,必须用好信息网络技术。对于旅游来讲,当前的信息网络技术有三个重要功能:一是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把区域性的资源迅速地推向全世界。只要某个资源做得足够有特色,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推到全世界,这是以前任何时代任何手段都做不到的。二是信息网络能够把碎片化需求整合成大市场。过去旅游要跟团走,就几条经典线路,但现在旅游的个眭化色彩越来越浓厚,以前整合不起来的许多碎片化需求,现在都可以在网上得到满足。比如徒步达人雷殿生做沙漠旅游,每个家庭收费三五万,每次就带着五六个家庭。这种旅游是小众旅游,很有市场潜力,以前没法实现,但现在有了网络就能整合成大的市场需求,做成非常好的产品。三是信息网络能够用一项技术创新创造无限可能。比如微信,创造了多少过去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再比如,过去旅游主要是赏景,下一步完全有可能实现私人定制。中国人的技术发明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一定会引领世界潮流,也一定会对整个旅游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