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定西紧跟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单位GDP税收贡献突出,经濟增长规模更大
改革开放40年,全市税收从1978年的0.27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9.2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45倍,累计增长38.93亿元,相当于2018年全年税收规模;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43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52亿元,是改革之初的103倍,累计增长348.57亿元,相当于2017年全年GDP规模。税收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11.17%,每百万元GDP税收贡献平均值为7万元,GDP每增加百万元,税收增加11.2万元。特别是2012年以来每百万元GDP税收贡献平均值挺高到10.6万元,GDP每增加百万元,税收增加14.2万元。充分表明十八大以来定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税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二、税收经济同步协调增长,经济发展质量更高
改革开放40年,全市税收年均增长13.2%,全市GDP年均增长12.6%,税收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05,税收与经济发展正向相关、互相印证,表明定西经济税收发展同步性较好。40年全市宏观税负从1993年前的5%-6%到1994年分税制后的7%-8%,再到2013年以后的11%,总体呈趋稳上升态势。特别是自2012年以后,税收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38,宏观税负提高3至4个百分点,且保持相对稳定。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说明在国家加大减税降负力度的大环境下,税收增长更加富有质量,经济税收的“含金量”提高,反映出经济与税收的增长质量更高,更有利于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三、税收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基础更稳
改革开放40年,全市累计组织税收收入318.11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384.91亿元)的82.65%,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0.3亿元,其中工商税收0.18亿元,占到同期财政收入的60%,到1994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超过70%,达到73.2%;2018年超过80%,达到81.7%。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税收年均增长11.30-/0,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2018年税收年均增长16.4%。特别是进入2010年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呈现加快态势,2010年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2012年突破20亿元,2014年突破30亿元,2018年接近40亿元,年均增长18.2%。而全市GDP,2007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150亿元,2012年突破200亿元,2013年突破250亿元,2015年突破300亿元,2018年突破350亿元。从40年的经济税收走势看,每次税收重大突破前,经济往往已经提前破关,为税收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说明税收的快速增长来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四、传统行业税收持续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改革开放40年,以农、林、牧、渔为主导的农业,以电力、冶金、建筑材料、制药、纺织为主导的工业,以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生活服务等为主导的商业一直是全市税收经济支柱。1984年电力、冶金、建材、制药、商业零售、交通、服务、金融8个传统行业完成税收0.16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7.7%,至2018年这8个行业税收规模达到18.11亿元,增长了115倍,年均增长15%。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先进制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新兴产业实现税收8.94亿元,占全市税收的22.8%。1984年,全市工业实现生产总值为1.4亿元,税收0.15亿元,商业实现商品零售总额3.1亿元,税收0.08亿元,工业和商业生产总值为1:2.2,税收为1:0.5。历经25年,2018年工业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8亿元,年均增长12.6%,实现税收15.5亿元,年均增长13.6%,商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年均增长13.1%,实现税收23.6亿元,年均增长18.2%,工业和商业生产总值为1:2.7,税收为1:1.5。全市工业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前进,工业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全市商业兴旺繁荣蓬勃发展,经济税源结构不断优化。
五、市场主体非公经济壮大,经济发展活力更强
2018年全市登记的纳税主体达到5.4万户(其中内资企业14857户,个体经营38547户),是1981年的14.2倍,是1993年的4.6倍。在纳税人数量增加的同时,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纳税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户均纳税从1981年的0.4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7.26万元。改革开放40年,非公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跨越,这些都能够从实际税收收入中得到印证。1984年公有经济(当时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制)仅有1659户,实现税收占到全市税收总量的93.6%,而个体经营和其他仅占到税收总量的6.4%。2018年公有经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6.3%,而非公经济税收占到全市税收总量的43.7%。从税收规模看,公有经济税收从1984年的0.2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2.09亿元,增长了101倍。而非公经济税收从1984年的0.1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7.14亿元,增长了1318倍。
六、税收改革红利加速释放,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1994年-2018年,全市为纳税人累计减免各项税收收入43.76亿元,年均受惠达1.75亿元,其中1994年减税规模仅占税收的0.57%,2018年达到20.7%。特别是2012年以来,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减税降税规模进一步加大,为纳税人减免各项税收38.05亿元,年均增长32.7%,年均受惠达5.44亿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政策红利,说明了定西减税降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幅度进一步提升,不仅涵养了税源,释放了政策红利,更有效增强了整体经济税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单位GDP税收贡献突出,经濟增长规模更大
改革开放40年,全市税收从1978年的0.27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9.2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45倍,累计增长38.93亿元,相当于2018年全年税收规模;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43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52亿元,是改革之初的103倍,累计增长348.57亿元,相当于2017年全年GDP规模。税收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11.17%,每百万元GDP税收贡献平均值为7万元,GDP每增加百万元,税收增加11.2万元。特别是2012年以来每百万元GDP税收贡献平均值挺高到10.6万元,GDP每增加百万元,税收增加14.2万元。充分表明十八大以来定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税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二、税收经济同步协调增长,经济发展质量更高
改革开放40年,全市税收年均增长13.2%,全市GDP年均增长12.6%,税收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05,税收与经济发展正向相关、互相印证,表明定西经济税收发展同步性较好。40年全市宏观税负从1993年前的5%-6%到1994年分税制后的7%-8%,再到2013年以后的11%,总体呈趋稳上升态势。特别是自2012年以后,税收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38,宏观税负提高3至4个百分点,且保持相对稳定。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说明在国家加大减税降负力度的大环境下,税收增长更加富有质量,经济税收的“含金量”提高,反映出经济与税收的增长质量更高,更有利于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三、税收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基础更稳
改革开放40年,全市累计组织税收收入318.11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384.91亿元)的82.65%,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0.3亿元,其中工商税收0.18亿元,占到同期财政收入的60%,到1994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超过70%,达到73.2%;2018年超过80%,达到81.7%。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税收年均增长11.30-/0,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2018年税收年均增长16.4%。特别是进入2010年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呈现加快态势,2010年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2012年突破20亿元,2014年突破30亿元,2018年接近40亿元,年均增长18.2%。而全市GDP,2007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150亿元,2012年突破200亿元,2013年突破250亿元,2015年突破300亿元,2018年突破350亿元。从40年的经济税收走势看,每次税收重大突破前,经济往往已经提前破关,为税收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说明税收的快速增长来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四、传统行业税收持续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改革开放40年,以农、林、牧、渔为主导的农业,以电力、冶金、建筑材料、制药、纺织为主导的工业,以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生活服务等为主导的商业一直是全市税收经济支柱。1984年电力、冶金、建材、制药、商业零售、交通、服务、金融8个传统行业完成税收0.16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7.7%,至2018年这8个行业税收规模达到18.11亿元,增长了115倍,年均增长15%。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先进制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新兴产业实现税收8.94亿元,占全市税收的22.8%。1984年,全市工业实现生产总值为1.4亿元,税收0.15亿元,商业实现商品零售总额3.1亿元,税收0.08亿元,工业和商业生产总值为1:2.2,税收为1:0.5。历经25年,2018年工业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8亿元,年均增长12.6%,实现税收15.5亿元,年均增长13.6%,商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年均增长13.1%,实现税收23.6亿元,年均增长18.2%,工业和商业生产总值为1:2.7,税收为1:1.5。全市工业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前进,工业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全市商业兴旺繁荣蓬勃发展,经济税源结构不断优化。
五、市场主体非公经济壮大,经济发展活力更强
2018年全市登记的纳税主体达到5.4万户(其中内资企业14857户,个体经营38547户),是1981年的14.2倍,是1993年的4.6倍。在纳税人数量增加的同时,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纳税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户均纳税从1981年的0.4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7.26万元。改革开放40年,非公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跨越,这些都能够从实际税收收入中得到印证。1984年公有经济(当时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制)仅有1659户,实现税收占到全市税收总量的93.6%,而个体经营和其他仅占到税收总量的6.4%。2018年公有经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6.3%,而非公经济税收占到全市税收总量的43.7%。从税收规模看,公有经济税收从1984年的0.2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2.09亿元,增长了101倍。而非公经济税收从1984年的0.1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7.14亿元,增长了1318倍。
六、税收改革红利加速释放,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1994年-2018年,全市为纳税人累计减免各项税收收入43.76亿元,年均受惠达1.75亿元,其中1994年减税规模仅占税收的0.57%,2018年达到20.7%。特别是2012年以来,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减税降税规模进一步加大,为纳税人减免各项税收38.05亿元,年均增长32.7%,年均受惠达5.44亿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政策红利,说明了定西减税降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幅度进一步提升,不仅涵养了税源,释放了政策红利,更有效增强了整体经济税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