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对情境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一些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等,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 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运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等,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情境教学
  
  化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如果化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就会觉得学不学都可,就会觉得没有用,学习也就会缺乏积极性。因此,需要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教学情境,教师应从学生的自身感受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让化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深到我们很难理解和接受的程度。比如,在初中刚开始学习化学元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用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介绍来创设教学情境。而在学习酸碱盐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水壶中的水垢如何除去,夏天被蚊虫叮咬后涂抹些什么可止痒,蒸馒头和面前要放些碱面的作用是什么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情境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化学实验的教学情境。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创设实验现象情境,也就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验材料、物质的应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包括学生)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只单纯靠化学实验本身具有的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自然地去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不重视甚至忽视实验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没有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好地去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实验为载体,在实验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问题,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处于“愤”和“悱”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情境中,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在挖掘素材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
  
  在挖掘素材的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起到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兴趣的效果。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做一个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按照书上所写的实验过程进行正确的操作。在一个事先装好少量水的氧气瓶中,教师将绑上点燃的火柴的铁丝伸入其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再让学生观察集气瓶底部,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但是这样做的结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刻。教师可以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故意不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进行实验,而是先让学生观察集气瓶底部炸裂,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分析炸裂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印象非常深刻。再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内容时,涉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讲碱这部分内容,涉及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表面看差不多,那么是否也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呢?教师先提出这个问题后,然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并没有像氢氧化钙那样出现白色浑浊,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就会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化学史进行情境教学
  
  对化学发展的规律,化学概念、学说、理论的提出、发展和演变,化学家的业绩等化学史的讲述,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史展开情境教学。例如在学习有关盐的知识时,教师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故事。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各国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空气的组成的;拉瓦锡怎样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在讲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带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等等,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情境教学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接近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从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把所学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课件,也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使用。特别是对一些危险的或对空气有污染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中的感觉。如在做“黑面包”的实验中,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气体,为了避免这种污染,教师可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比如,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发生危险。但对于如何危险,学生不能亲自体会。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将水注入浓硫酸的实验录象。学生就会对此有较深的印象,错误操作出现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另外,对一些微观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概念和原理,教师也可以多媒体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质量守衡定律,分子和原子等。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克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 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把握程度。在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概念的建立和科学方法的建立结合起来。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分析了如何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 针对目前中专生物理学习上缺乏内在动力的现实,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培养、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一、优化学习内容的结构,二、创设问题情境,三、运用情感因素。  关键词: 中专生物理教学学习动机培养激发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学好这门课程是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形成科学世界观、进行理性思考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而在实际的物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技术综合运用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价值观。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注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样化学习思维和模式,帮助他们实现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和发展创新。
目的探讨昼夜不同时辰应用雷公藤多苷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CIA)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同时观察其对CIA大鼠关节影像学的治疗作用,为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时间治疗提供时间毒理学证据。方法Wistar大鼠96只,雌性,体重180±20g。将Wistar大鼠置于时间生物学实验室,固定光照(L)∶黑暗(D)时间(L:D=12:12,明期为07:00~19:00,暗期为19:00~07:00),室
目的:探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智慧家医签约服务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来北京市丰台区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80例,对患者采用智慧家医
动量、能量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难点之一,而“子弹打木块”模型则是该部分一个很典型的物理模型,它涵盖了动量、能量,以及动力学与运动学等知识点。因此,若教师能将该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对于突破动量、能量的教学难点,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该模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初速度为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但子弹未穿出,设该过程中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为f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新理念逐步深入的今天,物理教学中教师仍易走入“实验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和操作测量工具、仪器设备以验证定律”的误区。为实现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特点,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力工具,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实验、讨论讲述,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运用好教学规律及相关手段外,优良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运用好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就这一问题作简单探讨。    一、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达物理定律、定理、概念、定义、现象、过程等必须是准确的,不能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歧义。一些表述一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自我学习等方面进行反思,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以期推动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
一、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    化学课程改革新理念的不断推进,深化了化学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科学探究的本质、实施策略等问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以致在探究教学中不能整合多样化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不免会出现以下误区,从而无法有效地实现科学探究的目标。  1.科学探究的“僵化”性。  持这种倾向的人认为:科学探究就是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