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引用西方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语专业人才。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应用ISEC教学模式,将ISEC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应用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提高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ISEC项目;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28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76
Abstract ISEC program used western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aimed to cultivate bilingual professional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pplied ISEC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applied the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 of ISEC in the teaching of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course,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this course,and proposed some solving measures,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ISEC;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曝光,逐渐唤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1]。为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树立食品法律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被列为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争议[2]。因此,如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简称ISEC)项目是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知名高校和国际教育专家,遵循国家2010—202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通过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共同研发并面向国内部分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3]。ISEC集明辨性思维、主观能动性激励、过程性评价与趣味性互动于一体,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专业人才[4]。笔者将ISEC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特点应用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以期提高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进而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1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及ISEC教学体系
1.1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食品生产过程相关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综合性学科[5]。法规方面主要研究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法律法规的来源、制定以及实施,以保障食品相关标准的可行性[6];标准方面主要研究标准的制定、实施,促进完整、可行的食品标准体系成型[7]。深入学习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从法律层面评估食品加工和食品产业化发展利弊的能力。
1.2 ISEC教学理念
ISEC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专业人才,落实我国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指导思想。其教学理念区别于普通教学,集明辨性思维、主观能动性激励、过程性评价与趣味性互动于一体[3]。其中明辨性思维又称审辩性思维,是ISEC教学最核心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指怀疑的、分析的、推断性的、反思性的思考方式[8],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能对外界信息给予批判性思考,做出积极、正确的选择,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条文晦涩、内容乏味
食品标准与法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法律条目往往晦涩难懂[9],枯燥的内容更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剖析的能力。
2.2 学习积极性不高
食品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涉及内容大多为法律知识,对专业课的学习起不到辅助作用,因此将更多的学习时间专注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与食品毒理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中;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与未来就业没有必然联系。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79名学生进行毕业去向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未来不会从事食品相关的法律工作,1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2%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认为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为教学工作提供了难度。
2.3 内容多、学时少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食品标准与法律基本知识、食品生产流程相关法律、食品生产流程相关标准。系统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但是,由于学时安排少,教师往往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加以讲解。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是该课程教学的一大难题。 2.4 考核方式单一
法律类知识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科目一样,主要通过试卷成绩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方式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常见的考试题目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仅通过一次考试就判定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显然不够客观,一些学习不认真、不思考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考前背诵复习知识点来应付考试,甚至还能拿到优秀的成绩。
3 解决措施
3.1 课前充分引导,激发求知欲望
在ISEC教学中学生是主导者,但教师的引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必要条件[10]。就该课程而言,最常见的引导方式有2种:①食品工厂考察;②利用多媒体,播放食品安全事件。第1种方式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引导作用最明显,但成本高、耗时长,相对较难实施;第2种方式较为简单,根据课时规划收集相关视频资料,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以第一个Learning outcome(LO)——食品加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例,教师提前收集视频资料,播放视频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带着问题进入课程主题。
3.2 查阅相关资料,学会主动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布置与这节课有关的讨论题,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以第3个LO——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例,小论文题目为“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与安全性评估”。学生往往通过以下方式收集相关资料:①查阅书籍,列举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蛋白水平上的检测方法,进而消除通过肉眼判断转基因食品的错误观念;②在百度学术上检索学术文献,阐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如过敏源、抗性基因的基因漂移等,并查阅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科学依据。③制作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受到人们关注的程度。因此,运用明辨性思维学习该课程,有利于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做出客观的评价。
3.3 开展课堂活动,打破思维局限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组内讨论、组间辩论、情景剧出演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弥补自身知识盲区。根据提出的案例,学生可以出演情景剧,小组成员均饰演角色(如摊贩、城管等)。最后,利用食品安全法的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因此,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枯燥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4 公开考核制度,汇报学习成果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引入ISEC考核方式。ISEC考核分为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其中闭卷考试分值仅占总分值的30%,平时成绩分值占总分值的70%。平时成绩分为课堂表现与成果汇报2个部分,考核过程要求双语表达。其中,课堂表现分占总分值的30%,即上述文献收集、课堂讨论与小组总结;成果汇报占总分值的40%,该分值综合评估小组成员的语言表述、逻辑分析、成果汇总与团队合作等情况。成果汇报可以通过海报展览、PPT展示等方式进行,要求必须分工明确且团队合作完成。分值评定方式为小组互评,当某一组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对该小组进行打分,并将汇总分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小组的最终分值。通过这种考核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错误学习态度。
4 结语
ISEC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与思维转换均起到明显的效果。①对于某一知识点,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在ISEC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主动思考学习,并且通过相互讨论弥补知识盲区、打破思维局限。②思维模式是导致学生成绩不佳的潜在因素之一,在长期被动认知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存在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久经考验的,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应该被质疑”,缺少批判与怀疑的精神,这种观点是被ISEC教学所摒弃的。
丰富的课堂活动是打破思维定式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可以使某一问题的答案更加客观。同样,ISEC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教师应该具备引导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明辨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对于多重结果的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动大脑,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耐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对于错误答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分析。②教师应该具备反思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获得知识的局限性,需要不间断地进行补充和学习,这更有利于设计出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思辨能力的问题。同时,应该对每一次的教学效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够及时做出调整。③教师应该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变化及参与度往往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容易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旋涡。总而言之,只有教师和学生同时具有明辨性思维时,才能真正将ISEC的明辨性思维教学理念贯穿于该课程教学中,最终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行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陳玥颖,郭丽萍,孙庆杰,等.《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难点及改革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7):139-141.
[2] 吕春茂,程顺昌,张佰清,等.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707-710.
[3] 刘勃然.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2015(33):176-178.
[4] 景志铮.基于ISEC理念的社会工作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8(4):30-32.
[5] 高文宏.互动式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95-14796.
[6] 党美珠,付丽,申晓琳,等.高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101-102.
[7] 王勤志.《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2(6):170-171.
[8]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维[M].朱素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9] 王清,刘涛.“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5(5):87-88.
[10] 包丽坤.基于ISEC教学理念对食品毒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交际,2017(1):168,167.
关键词 ISEC项目;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28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76
Abstract ISEC program used western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aimed to cultivate bilingual professional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pplied ISEC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applied the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 of ISEC in the teaching of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course,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this course,and proposed some solving measures,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ISEC;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曝光,逐渐唤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1]。为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树立食品法律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被列为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争议[2]。因此,如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简称ISEC)项目是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知名高校和国际教育专家,遵循国家2010—202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通过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共同研发并面向国内部分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3]。ISEC集明辨性思维、主观能动性激励、过程性评价与趣味性互动于一体,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专业人才[4]。笔者将ISEC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特点应用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以期提高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进而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1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及ISEC教学体系
1.1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食品生产过程相关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综合性学科[5]。法规方面主要研究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法律法规的来源、制定以及实施,以保障食品相关标准的可行性[6];标准方面主要研究标准的制定、实施,促进完整、可行的食品标准体系成型[7]。深入学习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从法律层面评估食品加工和食品产业化发展利弊的能力。
1.2 ISEC教学理念
ISEC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专业人才,落实我国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指导思想。其教学理念区别于普通教学,集明辨性思维、主观能动性激励、过程性评价与趣味性互动于一体[3]。其中明辨性思维又称审辩性思维,是ISEC教学最核心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指怀疑的、分析的、推断性的、反思性的思考方式[8],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能对外界信息给予批判性思考,做出积极、正确的选择,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条文晦涩、内容乏味
食品标准与法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法律条目往往晦涩难懂[9],枯燥的内容更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剖析的能力。
2.2 学习积极性不高
食品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涉及内容大多为法律知识,对专业课的学习起不到辅助作用,因此将更多的学习时间专注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与食品毒理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中;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与未来就业没有必然联系。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79名学生进行毕业去向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未来不会从事食品相关的法律工作,1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2%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认为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为教学工作提供了难度。
2.3 内容多、学时少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食品标准与法律基本知识、食品生产流程相关法律、食品生产流程相关标准。系统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但是,由于学时安排少,教师往往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加以讲解。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是该课程教学的一大难题。 2.4 考核方式单一
法律类知识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科目一样,主要通过试卷成绩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方式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常见的考试题目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仅通过一次考试就判定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显然不够客观,一些学习不认真、不思考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考前背诵复习知识点来应付考试,甚至还能拿到优秀的成绩。
3 解决措施
3.1 课前充分引导,激发求知欲望
在ISEC教学中学生是主导者,但教师的引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必要条件[10]。就该课程而言,最常见的引导方式有2种:①食品工厂考察;②利用多媒体,播放食品安全事件。第1种方式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引导作用最明显,但成本高、耗时长,相对较难实施;第2种方式较为简单,根据课时规划收集相关视频资料,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以第一个Learning outcome(LO)——食品加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例,教师提前收集视频资料,播放视频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带着问题进入课程主题。
3.2 查阅相关资料,学会主动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布置与这节课有关的讨论题,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以第3个LO——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例,小论文题目为“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与安全性评估”。学生往往通过以下方式收集相关资料:①查阅书籍,列举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蛋白水平上的检测方法,进而消除通过肉眼判断转基因食品的错误观念;②在百度学术上检索学术文献,阐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如过敏源、抗性基因的基因漂移等,并查阅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科学依据。③制作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受到人们关注的程度。因此,运用明辨性思维学习该课程,有利于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做出客观的评价。
3.3 开展课堂活动,打破思维局限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组内讨论、组间辩论、情景剧出演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弥补自身知识盲区。根据提出的案例,学生可以出演情景剧,小组成员均饰演角色(如摊贩、城管等)。最后,利用食品安全法的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因此,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枯燥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4 公开考核制度,汇报学习成果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引入ISEC考核方式。ISEC考核分为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其中闭卷考试分值仅占总分值的30%,平时成绩分值占总分值的70%。平时成绩分为课堂表现与成果汇报2个部分,考核过程要求双语表达。其中,课堂表现分占总分值的30%,即上述文献收集、课堂讨论与小组总结;成果汇报占总分值的40%,该分值综合评估小组成员的语言表述、逻辑分析、成果汇总与团队合作等情况。成果汇报可以通过海报展览、PPT展示等方式进行,要求必须分工明确且团队合作完成。分值评定方式为小组互评,当某一组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对该小组进行打分,并将汇总分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小组的最终分值。通过这种考核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错误学习态度。
4 结语
ISEC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与思维转换均起到明显的效果。①对于某一知识点,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在ISEC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主动思考学习,并且通过相互讨论弥补知识盲区、打破思维局限。②思维模式是导致学生成绩不佳的潜在因素之一,在长期被动认知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存在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久经考验的,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应该被质疑”,缺少批判与怀疑的精神,这种观点是被ISEC教学所摒弃的。
丰富的课堂活动是打破思维定式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可以使某一问题的答案更加客观。同样,ISEC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教师应该具备引导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明辨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对于多重结果的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动大脑,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耐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对于错误答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分析。②教师应该具备反思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获得知识的局限性,需要不间断地进行补充和学习,这更有利于设计出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思辨能力的问题。同时,应该对每一次的教学效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够及时做出调整。③教师应该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变化及参与度往往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容易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旋涡。总而言之,只有教师和学生同时具有明辨性思维时,才能真正将ISEC的明辨性思维教学理念贯穿于该课程教学中,最终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行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陳玥颖,郭丽萍,孙庆杰,等.《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难点及改革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7):139-141.
[2] 吕春茂,程顺昌,张佰清,等.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707-710.
[3] 刘勃然.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2015(33):176-178.
[4] 景志铮.基于ISEC理念的社会工作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8(4):30-32.
[5] 高文宏.互动式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95-14796.
[6] 党美珠,付丽,申晓琳,等.高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101-102.
[7] 王勤志.《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2(6):170-171.
[8]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维[M].朱素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9] 王清,刘涛.“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5(5):87-88.
[10] 包丽坤.基于ISEC教学理念对食品毒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交际,2017(1):16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