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思路下的乡村旅游升级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乡村生活深度体验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才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实施步骤。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升级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乡村资源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形成集“观光、游览、娱乐、体验、度假和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开始向第四阶段——乡村生活深度体验时代迈进。该阶段游客与居民不再是相互分离的个体,而是成为有机统一体,将“游客思维”与“居民思维”结合形成“系统思维”才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
  一、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及开发导向
  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在向第四个阶段迈进。
  第一阶段,是乡村观光时代(乡村旅游1.0),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旅游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应运而生,主要以农业观光为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趣”为其主要特征,本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理论尚不成熟,旅游行为也多为自发组织。
  第二阶段是乡村休闲时代(乡村旅游2.0),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城市人逃离都市、亲近自然田园的需求凸显,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中国旅游主题定位“2006中国乡村游”,并随之发布系列促进型政策),乡村旅游迈入快速发展轨道,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主要以休闲为主题,操作主体主要以企业和政府为主,代表项目如“成都三圣花乡、江西婺源油菜花节”及各地兴建的休闲农庄等;该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理论系统逐渐形成,但主要从传统旅游层面关注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展开(纯“游客思维”),忽视了乡村发展及当地居民的诉求。
  第三阶段是乡村度假时代(乡村旅游3.0),近年来随着国民休闲度假需求的不断提升,部分知名开发商(主要为地产开发商及专业旅游投资机构)将乡村独特的资源进行延伸挖掘并配套精品度假地产,打造乡村综合体项目,至此,乡村旅游开始朝着精品化方向迈进,代表项目如“无锡田园东方、唐乡”等。同时,随着国家相关农业及旅游政策(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等)的不断推进,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开发也逐渐从“游客思维”(游客需求第一)向“居民思维”(旅游助推乡村发展、兴业富民)转变。
  第四阶段是乡村生活深度体验时代(乡村旅游4.0),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有典型成功案例,该阶段游客与居民不再是相互分离的个体,而成为有机统一体,游客逃离城市融入到乡村、住在乡村并建设乡村,乡村成为目的地,游客不再是短暂的停留而是生活在鄉村,发展为一个休闲生活的圈子,当地居民不再单纯的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而是在“贩卖”自己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在这个阶段,乡村旅游不再是生活的调剂品,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该阶段对乡村旅游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以“游客思维”考虑到游客的体验过程,更要以“居民思维”发展乡村经济、美化乡村环境,实现乡村的复兴,两种思维模式的结合形成“系统思维”才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
  二、“游客思维”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导向
  “游客思维”下的乡村旅游,是从游客离开常住地开始至完成乡村旅游体验这一过程,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获得愉悦感,主要取决于乡村资源的附加价值(现有资源向旅游的延伸:如“从农业种植到大地景观”、“从荒废民宅到精品民宿”、“从农耕劳作到农事体验”等),为外向型价值延伸,其开发立足点在于对时间过程的体验。
  旅游者对于旅游全过程的体验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其中“游”是决定游客是否选择该地作为目的地的核心因素,对游客旅游动机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首要任务即是要解决核心吸引力(即分布于乡村中的特色景点)的问题,依据地域特色,深度挖掘景区内可用资源,通过创意转换及线路串联,实现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的构建,做好、做精“游”这一环节。
  解决景区(点)核心吸引力之后,并不等于旅游设计的完结,还要做好配套吸引力的构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逐渐从“看名山大川、观道馆寺庙”的观光式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游转变,这一重要转变直接导致“餐饮、住宿、娱乐”在整个旅游体验环节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现代化交通的高速发展,旅游出行也变得十分便利,交通的“主题化、专线化、景观化”也日益成为旅游者的新诉求。
  乡村旅游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景区,它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囊括旅游体验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尤其是休闲度假已成为旅游大背景的条件下,除了景区(点)的核心吸引力设计之外,更要非常重视“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其他环节的系统设计,让每个环节都能成为吸引力,共同为游客构建一场愉悦的旅游体验。
  三、“居民思维”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导向
  “居民思维”下的乡村旅游,是“乡村环境美化、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居民增收”等多方面对旅游发展的要求,本质在于借助旅游实现乡村发展,通过乡村资源的价值释放与延伸,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居民思维”下的乡村旅游更关注于乡村资源本身价值(现有资源的产业价值挖掘:如“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现有资源的产品转化:如乡村体验性游乐项目;现有资源的优化提升:乡村环境的改善),为内向型价值挖掘。其开发立足点在于空间,重在对各种空间要素的系统整合。在“居民思维”引导下,乡村旅游的开发从“居民生活空间”、“居民休闲空间”、“居民生产空间”入手,实现乡村目的地社会生态圈的重构与创新发展。
  居民生活空间的再造。“生活空间”是乡村居民最基础的生存空间,“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及乡村旅游的基建投资,为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提供利好,外来游客的价值观及所带来的信息流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仍需保持其“原生性、私密性”,将旅游空间与居民生活空间做适度分离。   居民休闲空间的重塑。“休闲空间”是乡村居民生活的延伸空间,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产品体系要遵循“主客共享”的原则,在居民休闲空间重塑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任务即为乡村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旅游环境的美化。
  居民生产空间的构建。“生产空间”是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发展空间,在居民“传统农业产业、延伸产业”两个层面上,将传统的农业产业可以向“现代农业、有机农业”转型,向“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展,延伸产业为由旅游而带来的新产业形态,如基于当地民俗或者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基于当地草药种植或体育赛事的大健康产业、基于当地旅游业发展居民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农户个体经营;农户+企业;农户+社区+政府)等。让乡村居民从单一的农业产业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加多元的收入渠道。
  四、实现“三农”现代化
  我们把新农村改造叫作“乡村2.0”,美丽乡村建设叫作“乡村3.0”,特色小镇叫作乡村“3.5”,那就把田园综合体是“乡村3.X”还是“乡村4.0”呢?认识这个问题要从市场规律、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进行乡村建设时,从乡村发展的规律。
  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乡村发展要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将发挥主要带动作用。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要把新型农业主体吸引到乡村中来,要让农民参与进去。只有农民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相结合,才是实现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农民、农村、农业协同发展的乡村现代化道路,可称为“乡村4.0”。通过打造“乡村4.0”,解决乡村建设过程中主体不清晰、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此,可从如下路径入手:
  1、优化乡村结构
  目前,我国很多乡村的建造和改造实际上都以城市的思路在进行,是以城市的角度研究乡村,从而忽略了乡村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落叶归根”“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解甲归田”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的精神归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乡绅乡贤始终是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管理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中国古代的乡村就曾经实行过“县政绅治”,即由乡绅来替国家征收各种赋税和摊派,同时他们还负责管理地方的公共事务。他们以半耕半读的耕读生活为价值取向,追求理想的栖居环境,又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为当时社会安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很多名村名镇都是出自他们之手,如温州的楠溪江古村落。这个古村的村民耕读结合、诗礼传家,可谓是中国耕读社会文化形态的活标本。
  国外很多知名乡村的共同特征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农业景观化,休闲产业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注重历史文化保留与延续,实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等。比如,素有“法国农场”之称的普罗旺斯就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良好互动的典范;美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纳帕打造了以葡萄酒产业为主的主题庄园,并围绕葡萄的种植与酿造,形成了制造业、医药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全产业链的集合。
  由物质中产阶级——乡绅、精神中产阶级——乡贤为主体,来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在乡村开发过程中,应实行统筹运营,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入驻,并注意保护传统文化,集合新老村民的力量,一起打造理想的栖居环境。
  2、创意乡村的设计
  创意乡村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涵盖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三大方面。培养农业新时代的“知本式”农业人才,有技术、有知识、有资本的新农民。新农民是一种职业,并不代表身份与阶级,是市场经济契约下的自由选择,无异于任何一种职业。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乡村,新农村即休闲化农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崭新途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房屋建筑,而是庄园集群、风景区与风情村镇“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它通过庄园、农场等载体,因地制宜地来承载服务业与农业,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娱乐、度假等需求。要把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新农业即“三产”型农业,即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融合的农业,包括附着型与延伸型两种类型。附着型新农业是指高端“三产”与田园相结合,包括休闲农庄、度假庄园、森林学校等形式。美国“第一乡村休闲圣地”黑莓牧场就是这种形式。延伸型新农业是指把原本就在农村的第一产业进行“三产”化,包括观光农庄、创意农园与市民农园等形式。日本的 MOKUMOKU农场就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题,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网络购物于一体的延伸型新农业。在未来的乡村中,创意将无处不在,主导产业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农业只是景观。
  3、构建乡村综合体系
  建立“乡村4.0”体系,包含了4个目标:引导保护、激活乡村、生态战略、提升品质。目前,我们已经从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构建了一个综合体系。
  “乡村4.0”社会体系构建。通过复兴文化加以引导,并通过乡村中产阶级来构建农业生产职业化、生活方式休闲化、基础设施生态化、服务管理专业化、居住环境野奢化的乡村新文化体系,实现田园梦。
  “乡村4.0”经济体系构建。制定七大田园产业标准:一是庄园经济,包括生产专业化、生活休闲化、文化多元化、生态单元化、产业复合化、运营品牌化的精品庄园与规模农场等“六产”集群;二是农创经济,即农业技术与生活艺术相结合的有机创意经济;三是生态经济,包括生物质与能源自立、自然农法与循环经济、流域管理之中医法则与栖居营造之风水万象等乡村基础设施生态化的路径;四是归隐经济,即禅修养生、书院私塾、宗教宗祠等精神载体;五是户外经济,包括海、陆、空户外与风景体验经济;六是村市经济,即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业嘉年华等村镇经济体;七是野奢经济,包括環保、智能、移动、模块集成式野奢化建构筑物集群与相关景观体系。
  五、小结
  乡村旅游,归根到底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本质仍是“以人为本”。一方面需要通过系列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及其他旅游环节的配套以满足旅游者的体验感、愉悦感,实现旅游者享受型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乡村生态环境,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当地居民生活型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综合运用游客与居民两种思维模式,立足“游客思维”做好旅游产品体验设计,实现旅游全时间链的高品质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立足“居民思维”做好乡村环境提升及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空间要素的系统优化,真正让当地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与经营中来,并充分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为农业现代化终极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亮,乡村旅游的升级与趋势研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
  [3]刘溪,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年员工是推动企业生产运营的主力军,尤其是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青年员工的培养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就以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研究重点,分析了这项工作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对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企业文化  一、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分析  青年员工指的是在企业中,无论是在智力、体力,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较为占据优
期刊
摘 要:在新形势下,我国国情与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研究中从企业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现状出发,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缺陷归纳为思想观念消极转变、业务素养较低、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指的是我国
期刊
摘 要:作为车队来讲,其管理能力的提升对整个车队的效益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车队管理过程中,做好车辆调度的优化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构成。可以结合车队的实际情况分析找寻当前车辆调度上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改善与革新的策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强化;车队;管理;优化;汽车;调度  当今社会的交通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加之公车改革工作的开展,使得车队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期刊
摘 要:伴随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医院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医院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发展,便需要增强思政教育工作,创建起更加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加大对于医院员工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融合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在不断发展环节,以产生具备医院特点、较为平稳的价值取向、理想观念、行为守则以及道德规范等,是社会文化最为关键的构成内容,
期刊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党建工作非常重要,它担负着指导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发展,在新时期下,农村党建工作应当做到格局和思路方面上的创新,突破传统束缚,将实现农村经济增长作为工作目标,对各项国家政策方针进行落实,更好地跟上新时期的时代发展潮流,全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对目前在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党建工作发展新格局和新思想,为日后的农村党建工
期刊
摘 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为我党的发展增添了较为浓重的一笔。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应该关注运营生产工作,更应该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十九大精神,通过党建来提高企业的生命力。本文就从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现状入手,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分析了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企业;党建  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
期刊
摘 要: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府对于农业领域的发展也更加重视起来。但是因为农业会展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了多样化的问题,比如人才短缺、供求失衡、竞争力较低的问题,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较大的障碍。这就是本文深入研究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会展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策略,望对业界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会展;行业发展;现状;政策建议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已然有效融入了妇联组织成分。新时代到来后我国有了崭新的现代化任务,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妇联组织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妇联组织发展展开全面分析,分别提出妇联组织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妇联组织发展、群团改革与推动妇联组织功能实现三块内容,为妇联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妇联组织  我
期刊
摘 要:针对教育生态中青年教师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提出高校必须秉承人文关怀理念,坚持以德为先,加强青年教师思想引领,注重综合施治,消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顽疾,打造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新生态。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高等院校  1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協同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
期刊
摘 要:就文化馆而言,这是我国社会最基础的群众文化机构,而文化馆怎样开展活动,以传播群众文化、社会主义文明、发扬新时代精神就成为当前文化馆的重要工作。而本文就是对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探讨其活动开展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需要以文化馆为基础,文化馆是目前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重要阵地和途径,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培养中发挥着自身重要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