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中“信任困局”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hijkl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园共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着重提倡的一种模式,也是每位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但是当前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信任困局”,为家园共育的良好开展带来了不小阻碍。本文就从“信任困局”的出现原因开始详细分析,并给出了三点通过全方位的沟通与家长建立起稳固信任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信任;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6-0175-02
  【Abstract】Home education is a model that is currently advocated by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job for every preschool teacher. However, there is an inevitable "trust dilemma" when teachers and parents communicate, which has brought a lot of obstacles to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homeland co-educ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trust dilemma" and gives three strategies to establish a solid trust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through all-round communication.
  【Keywords】Homeland co-education; Trust; Communication
  家園共育是我们每位幼教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但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一定信任基础上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的局限性,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园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严重影响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家园共育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信任困局”从何而生
  (一)公众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知误区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和教师对事件描述不一致时,更倾向于相信孩子的描述,理由往往是“孩子怎么可能说谎”。但随着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5岁的幼儿就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说谎能力,4岁的幼儿就已经会采用如“虚构证据”“破坏证据”等欺骗策略,3~6岁的幼儿都是有可能会在一定情况下说谎的。而对于儿童说谎原因的形成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3~6岁的幼儿既存在因自身认知水平导致的无意说谎,也存在出于满足自身优越感、满足虚荣心或是逃避惩罚等目的的有意说谎。
  下面就举两个常见的案例:①康康与洋洋闹起了矛盾,康康推了洋洋一下,让洋洋差点摔倒在地,教师见状及时将两人分开。第二天洋洋的妈妈怒气冲冲地来找教师,说洋洋告诉她昨天被康康打了一顿,牙齿都被打松了。教师则将昨天的情况如实地反馈给家长,家长不相信,并更坚信孩子这么小是不会说谎的。过了几天,洋洋的新牙齿长了出来,家长这才知道洋洋牙齿松动的真正原因。
  ②一天晚上小花的家长打电话给教师,说小花的手臂上有一道口子,孩子说这是在剪纸课时划伤的,家长便认为教师不够尽责。对此,教师表示当天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家长则不相信教师的说法。第二天,教师仔细调查了小花的伤口,并不像剪刀造成的痕迹,并且幼儿园中的剪刀都有良好的安全防护,教师便继续询问调查当天和小花坐在一起的幼儿,最后发现小花的伤口是由于自己抓挠造成的,因为害怕被家长责难,便撒了谎。
  从上述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幼儿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的情况都是客观存在且较为普遍的。在大众看来,幼儿都是作为天真无邪的象征,公众也缺乏对幼儿说谎心理研究全面、科学的认识。因此,当教师与孩子对一件事情描述不一致时,家长就惯性地质疑教师所言的真实性。
  (二)师幼关系不平衡引发的关切效应
  在公众的一般认知中,3~6岁的幼儿对外界事物都缺乏一定的认识,自我保护能力极差,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教师则是身心健全的成年人,人们便很正常地会产生“孩子很弱小”“教师很强势”的判断。而在得知幼儿园中发生了一些意外后,家长也很容易因为过于关切孩子,丧失了一定正确的判断能力,进而对“处于强势地位”的教师产生怀疑。加之近年来媒体行业的发展,在一些真真假假的“幼师虐童”报道冲击下,家长的这种担忧心理便会进一步加剧。
  但事实上,各行各业都存在极少部分职业素质低下、缺乏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幼师领域当然也不例外。但这些极少部分人一旦被曝光,却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声誉,这也导致了当孩子在幼儿园中发生意外时,家长的判断就很容易被这些极少部分的事件带偏,直接从媒体宣传的这种“刻板印象”先入为主,导致了家长对幼师的过度质疑。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也提醒了我们每位幼师从业者,在如今这样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先完善好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通过媒体渠道主动发声,让家长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塑造起自身的正面形象。
  (三)家园之间的前期信任建立不足
  在园中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教师面对家长们的猜疑和不信任,往往会感到很无奈。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两种因素,这种不信任其实还来自前期家园之间的信任度积淀不足。信任感的建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尤其是幼儿园这种家长将自家孩子托付到陌生环境的机构。如果在前期家长就对教师的工作感到不满,而教师又不主动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就很容易产生教师不够尽责的观念。而后续一旦发生了意外事件,家长的这种观念就会越发膨胀,将问题的所有原因归咎于教师的不够负责。反之,如果教师平时就足够认真尽责,有事主动及时沟通,家长就会逐渐与教师建立起信任,这种信任会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家长更倾向于倾听和理解教师的言行。   二、“信任困局”如何解决
  (一)提前开展沟通,做好入园心理建设
  入园对孩子来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空,物质上有着与家庭截然不同的环境,精神上也是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集体。如果孩子在入园后发生了意外情况,家长很容易将其原因归咎于孩子受到了不良对待。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在入园前对家长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这样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心态就能更平和,也更理性。
  从教学实际来看,孩子在园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都具有偶然性和个别性,但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大多数孩子在入园初期出现的分离焦虑症,同伴之间偶尔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户外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受伤等情况。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教师要提前对家长进行足够的引导,让其能对孩子在入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和准备。此外,我们还要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给予家长一些专业性的教养意见。这样充足的入园前期心理建设,就能有效帮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在发生突发情况时也就避免了家长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教师的情况发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让家园共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二)日常保持沟通,积极互动建立信任
  家长是否会相信教师的说法,从短期来看是仅针对当前发生的事件,但其反映出的确是平日里对教师信任度建立的高低程度。而信任建立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起稳定的互动关系,就能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任是日积月累而来的,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都能尽职尽责,那么家长就会逐步对教师产生高度的信任,即使在日后发生了一些小矛盾,也会很容易解决。在入园初期做好互动的基础上,我们再在日后的工作中利用电话、微信等现代通信工具,及时与家长保持持续的沟通,让家长能了解自家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就能让家长保持一种临场感,也对教师产生更多的亲切感,这样在入园初期建立起的信任就能得到保持和稳步积累。在一段时间的积累过后,这种信任就会变得更加牢固,在意外发生后家长就能保持一定的理智,避免矛盾激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任是家园共育良好开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家园之间建立起坚固的信任关系,并持续对其维持加固,才能在突发事件到来时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让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开展得更顺利,也让幼儿的身心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倩.实现家园有效沟通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01).
  [2]廖丽娟.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3]胡馨婕.家园共育不能一蹴而就[J].教育家,2020(47).
  [4]宋欢.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事半功倍[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
  [5]周裕芳.家园共育有妙招[J].清风,2020(22).
  [6]朱晓云,黄琳怡,龚慧.携手同行,构建家园共育机制[J].教育家,2020(43).
  (责编  侯  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效课堂与核心素养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中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度认识,以及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中的各项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形成一种基本的工作能力,这更是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本文以核心素养为研究切入点,结合高效课堂构建的相关要求,探讨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先分析了影响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原因,然后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视野下的政治认同培育策略,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的同时,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视野;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新课改教学目标。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教学,主要是奠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成两点,一是数学意识,二是数学能力。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要认真思考,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小学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习得的方式。隐性知识的价值在于难以被人表述和传播,且不易于被人驾驭和运用。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隐性知识习得途径,以完善学生自身的显性知识。本文就隐性知识的习得途径与支持策略展开叙述,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习得隐性知识,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隐性知识;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新教育顺应中国当代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群热爱教育的教育人对教育的贡献。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的实践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为师生生命成长搭建了生长的空间,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教育追求。缔造完美教室,既充分发挥和施展了班主任的风格,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同时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教育;完美教室;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
期刊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社会认可度、工作负荷、教师人格、职业认同等。本文首先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即强化社会正面宣传,树立幼儿教师正面形象;严控师幼比例,减轻幼儿教师工作负荷;强化幼儿教师人格磨砺,提高人格品质;增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学校与家长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综合素养的提高。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将教育的场所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是不行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也是教育的重要场所,而组织社团活动正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社团活动并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创造无负担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课改对初中写作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针对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立为教学的中心,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构建科学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以便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另外,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对素材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从而使学生追随教师的授课节奏,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
期刊
【摘 要】幼儿处于人生的萌芽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幼儿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要保证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都是正向、积极的。本文就如何通过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6-01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回族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回族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回族学生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和主动、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够合理、教师对回族学生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并提出了做好“两门功课”,解决回族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关注学习过程,采用“传帮带”和“点穴式”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等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