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针对“如何理解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观点”、“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存在哪些异同”及“如何看待青海省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等问题,《创新时代》记者一行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吴达成。
“两头在外”是对光伏产业的描述
《创新时代》:你怎样看待光伏业界流行的“两头在外”的说法?最近国务院整顿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不是意味着原材料在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呢?
吴达成:“两头在外”这一说法是近年来业界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描述。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针对我国光伏产业链“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均衡发展特点而言的:“中间大”指的是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迅猛得益于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两头小”其中的一头是指市场在外。虽然全球的光伏装机地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中国的光伏产能却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约有93%—98%的光伏产品需要出口,国内应用只占2%—6%。
另外一头是指原材料在外。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以及一些核心技术还要依赖国外,大量的设备仍需要从欧洲进口。尤其随着我国光伏市场的持续增长,对多晶硅材料的需求也在扩大,目前我国多晶硅的需求预计至少有40%—50%的比例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所以针对最近国务院整顿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做法,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多晶硅原材料在外的问题已经解决。
至于国家针对多晶硅生产方面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我认为这是政府主管部门做出的预警,政府部门的意图是,通过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来避免盲目投资,这项举措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期,由于上游供应短缺和市场价格很高,上游企业可以不计投资成本地开展大规模建设。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早已发生了变化,光伏产能增长较快,利润空间持续缩小,市场竞争机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时,落后的产能必将被淘汰,而且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就被证实属于落后的产能和技术,预计此类企业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此外,出台多晶硅的准入条件,设定相应的技术指标,对节能环保也是非常有利的。由于光伏发电从整体上看,仍处于消耗能源的产业,能源消耗越少对环境的贡献率越大,而反映在发电成本上就是电费降低、成本减少。因此,政府设定多晶硅准入条件,也是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能耗及保护环境的有力之举。
光热互补,资源充分利用
《创新时代》:光热发电作为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后起之秀,它与光伏发电有哪些异同?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吴达成: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它的获取可采取多种手段。常规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可以采取很多方式。目前来说,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电力生产的主力军,它可以细分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两大类。下面我从技术成熟度、经济性以及普及性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异同:
我国有关光热发电的历史周期也不算短,确切地说,它不属于太阳能发电的后起之秀,只是目前市场应用规模略小于光伏发电而已。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作为利用太阳能产生电力的两项不同的技术途径,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从技术进步和外部条件来讲,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之间存在着一种技术互补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技术路线上的不同,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热发电是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两种发电技术路线完全可以和平共存。但从目前太阳能发电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光伏发电在安装与转换方面更具便利性,确实在市场应用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它的储电成本高,且难以保证连续发电,由此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目前远远不如光热发电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强。
除此之外,光热发电还有一些光伏发电不具备的优点:由于光热发电有一个储热的过程,发电相对比较连续、平稳,不会由于光线的突然变化而产生波动,因此在太阳落山后,光热发电仍可延续一段发电时间。
众所周知,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具有资源上的互补性,风、光两种能量的有机结合,可使发电的曲线更加平缓。从目前发电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光伏发电已进入了规模化生产阶段。它不仅市场利润可观,在技术上也相对成熟。相反,光热发电目前仍处于示范试验阶段,在技术成熟度上与光伏发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尚不能过早断定的是,究竟哪种发电方式更适合我国发电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个人的观点是,两者都不可偏废,政府都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看好青海省光伏发电项目
《创新时代》:你曾多次赴青海省考察青海光伏发电情况,你认为青海省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有哪些优势?
吴达成:201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超过了2GW,仅青海省的光伏装机量就占据了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50%。诚然,光伏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范围,对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促进西部大开发等都大有好处。此外,它对全球环境的贡献率也堪称巨大。
尽管目前青海省的光伏产业,尚需要国家的多项政策扶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它对改变能源结构,促进新技术进步将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我通过几次赴青海考察光伏发电情况,非常看好青海省的太阳能发电前景。青海省不仅具备光伏应用的三大基本条件,而且堪称为国内发展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场的最好地区。
首先是先天条件,青海省拥有全国范围内最充足的太阳能辐射条件,资源优势在全国位居第一,它在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地区也拥有大范围的可供使用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其次是投资商也普遍看好青海省的资源条件,较早就已开始筹划在青海省投资兴建光伏发电厂等各项事宜,目前投资商在青海省投建的若干个大型光伏电站运转情况良好;最后是青海省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光伏发电事业较大的政策支持,积极出台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在青海省刚刚兴起光伏发电的初期,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且能让投资者放心投入的政策出台,再加上一直没有上网电价法,所以曾一度使青海省整体光伏发电进程进展缓慢。
更为可喜的是,2011年青海省政府率先承诺在当地实施“930”项目(向2011年9月30日前并网的光伏电站提供1.1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补贴),最终使投资项目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预期。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全国比较统一的上网电价,这一切利好政策都使青海省光伏发电企业坚定了投资的信心和勇气,保证了投资的效益,光伏发电的发展脚步也不断加快。
然而,青海省光伏发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青海省尚且存在电网吸纳能力、电网输送、基本设施建设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将电发好、用好、管好,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做到更科学、更合理、更连续的电力使用,也是青海省有关部门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两头在外”是对光伏产业的描述
《创新时代》:你怎样看待光伏业界流行的“两头在外”的说法?最近国务院整顿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不是意味着原材料在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呢?
吴达成:“两头在外”这一说法是近年来业界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描述。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针对我国光伏产业链“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均衡发展特点而言的:“中间大”指的是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迅猛得益于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两头小”其中的一头是指市场在外。虽然全球的光伏装机地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中国的光伏产能却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约有93%—98%的光伏产品需要出口,国内应用只占2%—6%。
另外一头是指原材料在外。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以及一些核心技术还要依赖国外,大量的设备仍需要从欧洲进口。尤其随着我国光伏市场的持续增长,对多晶硅材料的需求也在扩大,目前我国多晶硅的需求预计至少有40%—50%的比例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所以针对最近国务院整顿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做法,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多晶硅原材料在外的问题已经解决。
至于国家针对多晶硅生产方面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我认为这是政府主管部门做出的预警,政府部门的意图是,通过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来避免盲目投资,这项举措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期,由于上游供应短缺和市场价格很高,上游企业可以不计投资成本地开展大规模建设。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早已发生了变化,光伏产能增长较快,利润空间持续缩小,市场竞争机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时,落后的产能必将被淘汰,而且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就被证实属于落后的产能和技术,预计此类企业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此外,出台多晶硅的准入条件,设定相应的技术指标,对节能环保也是非常有利的。由于光伏发电从整体上看,仍处于消耗能源的产业,能源消耗越少对环境的贡献率越大,而反映在发电成本上就是电费降低、成本减少。因此,政府设定多晶硅准入条件,也是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能耗及保护环境的有力之举。
光热互补,资源充分利用
《创新时代》:光热发电作为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后起之秀,它与光伏发电有哪些异同?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吴达成: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它的获取可采取多种手段。常规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可以采取很多方式。目前来说,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电力生产的主力军,它可以细分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两大类。下面我从技术成熟度、经济性以及普及性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异同:
我国有关光热发电的历史周期也不算短,确切地说,它不属于太阳能发电的后起之秀,只是目前市场应用规模略小于光伏发电而已。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作为利用太阳能产生电力的两项不同的技术途径,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从技术进步和外部条件来讲,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之间存在着一种技术互补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技术路线上的不同,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热发电是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两种发电技术路线完全可以和平共存。但从目前太阳能发电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光伏发电在安装与转换方面更具便利性,确实在市场应用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它的储电成本高,且难以保证连续发电,由此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目前远远不如光热发电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强。
除此之外,光热发电还有一些光伏发电不具备的优点:由于光热发电有一个储热的过程,发电相对比较连续、平稳,不会由于光线的突然变化而产生波动,因此在太阳落山后,光热发电仍可延续一段发电时间。
众所周知,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具有资源上的互补性,风、光两种能量的有机结合,可使发电的曲线更加平缓。从目前发电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光伏发电已进入了规模化生产阶段。它不仅市场利润可观,在技术上也相对成熟。相反,光热发电目前仍处于示范试验阶段,在技术成熟度上与光伏发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尚不能过早断定的是,究竟哪种发电方式更适合我国发电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个人的观点是,两者都不可偏废,政府都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看好青海省光伏发电项目
《创新时代》:你曾多次赴青海省考察青海光伏发电情况,你认为青海省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有哪些优势?
吴达成:201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超过了2GW,仅青海省的光伏装机量就占据了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50%。诚然,光伏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范围,对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促进西部大开发等都大有好处。此外,它对全球环境的贡献率也堪称巨大。
尽管目前青海省的光伏产业,尚需要国家的多项政策扶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它对改变能源结构,促进新技术进步将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我通过几次赴青海考察光伏发电情况,非常看好青海省的太阳能发电前景。青海省不仅具备光伏应用的三大基本条件,而且堪称为国内发展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场的最好地区。
首先是先天条件,青海省拥有全国范围内最充足的太阳能辐射条件,资源优势在全国位居第一,它在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地区也拥有大范围的可供使用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其次是投资商也普遍看好青海省的资源条件,较早就已开始筹划在青海省投资兴建光伏发电厂等各项事宜,目前投资商在青海省投建的若干个大型光伏电站运转情况良好;最后是青海省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光伏发电事业较大的政策支持,积极出台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在青海省刚刚兴起光伏发电的初期,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且能让投资者放心投入的政策出台,再加上一直没有上网电价法,所以曾一度使青海省整体光伏发电进程进展缓慢。
更为可喜的是,2011年青海省政府率先承诺在当地实施“930”项目(向2011年9月30日前并网的光伏电站提供1.1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补贴),最终使投资项目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预期。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全国比较统一的上网电价,这一切利好政策都使青海省光伏发电企业坚定了投资的信心和勇气,保证了投资的效益,光伏发电的发展脚步也不断加快。
然而,青海省光伏发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青海省尚且存在电网吸纳能力、电网输送、基本设施建设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将电发好、用好、管好,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做到更科学、更合理、更连续的电力使用,也是青海省有关部门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