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22日,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召开两会提案新闻通气会,介绍了首批15份提案的相关-情况,其中多个提案内容涉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提案建议,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推进资本市场扩容,尽快启动“新三板”扩容,不断壮大创业板规模。
目前,“新三板”的扩容已进入倒计时,据最新报道,关于新三板扩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相关部委征求意见,预计在两会后正式公布,首批扩容园区在15~20家。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很多“三板”企业的主办券商正在加班加点,积极准备企业申报。
那么,“新三板”扩容,究竟会成为何人的“盛宴”?
扩容扩在哪儿
要了解“新三板”扩容,必须先弄清何谓“新三板”。“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NET系统(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开发设计,并于1993年4月28日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国家人民银行批准投入试运行的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新三板”与“老三板”的最大不同是配对成交,现在设N30%幅度,超过此幅度要公开双方信息。
相对于“老三板”,“新三板”的确实现了突破,但不容否认的是,“新三板”的现状仍难以让人满意,其影响力尚有限,甚至股市中许多投资者根本就不知道市场体系中还有“新三板”的存在。
据介绍,“新三板”挂牌条件大致如下:合法存续3年;主营业务突出,有持续经营的记录,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运作规范;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则须改制后方可挂牌。目前只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获准试点。中国证监会、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已要求扩大试点范围,上海张江、西安、武汉等高科技园区可能获得第二批试点资格。
“新三板”企业挂牌后还须持续开展的工作有:持续信息披露,包括临时公告和经过审计的年报;接受主办报价券商的监管,接受公众投资者的咨询。
“新三板”市场已经开始扩容。2010年6月前,“新三板”开始扩大试点,并酝酿向个人投资者开放。未来“新三板”市场的监管将由证券业协会上升至证监会层面,发行拟采取注册制。
据悉,目前,国家级高新区总数已增至70个。首批扩容试点园区入围评审办法或将主要考量两方面:一是园区经济总量,二是拟挂牌企业以及后备企业资源情况。今年将酝酿允许合格个人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但将对投资者进行适当管理,在资金量、交易经验等方面会有相关的要求。
又一造富基地
2011年伊始,当新股“三高”发行导致的破发潮扰动着市场的神经时,“新三板”的增资热潮亦在悄然地进行中。来自深交所披露的关于“新三板”的相关信息显示,包括凯英信业、诺思兰德、中海阳等7家“新三板”公司纷纷发布了定向增资方案。而据Wind(万点资讯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自2006年“新三板”开板到2010年底的5年时间内,仅有11家挂牌公司完成增发。
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热衷于“新三板”市场,其实并非没有原因。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意即首次公开募股)新政推出之后,中小板、创业板离谱的“三高”发行,挂牌后的高估值所产生的巨额财富效应,是创投基金与自然人股东跻身“新三板”的最大动力与催化剂。不可否认,如果成功转板,投入与产出比例将出现严重不对等的格局。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在博客中指出,其实,无论是此前的“三板”,还是目前的“新三板”,转板成功的不乏其例。如2007年7月,其时的“三板”公司粤传媒IPO申请获通过,并于当年11月在深市中小板挂牌,粤传媒亦因此成为首家实现“三板”转板的公司。2009年7月,“新三板”公司久其软件招股后顺利在中小板上市,久其软件成为首家“新三板”成功转板的公司。继久其软件之后,北陆药业从被誉为创业板“孵化器”的“新三板”跳槽至创业板,无疑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创业板变成了亿万富翁的制造基地,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此前挂牌的158家创业板公司中,居然批量制造了504个亿万富翁,平均每家产生3.19个。
有了创业板造富的前车之鉴,更因为创业板某些公司存在“突击入股”的教训,“新三板”所出现的增资潮更应该引起警惕。实际上,“新三板”亏损公司诺思兰德的增资就很能说明问题。去年上半年,诺思兰德亏损111.68万元,每股亏损0.12元。就是这家诺思兰德,每股21元的增发价格居然还招来哄抢,有15家机构前往谈投资合作,意向资金高达8000万元,背后的真实意图不言而喻。
曹中铭认为,即使其中的某些“新三板”公司今后能够成功转板,但对于突击入股所形成的股份亦应该额外增加其锁定期。一来可以增加这些财务投资者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二来也可以减缓其所持股份解禁后对股价形成的冲击力,三来亦是对其他后来者的一种变相警示。
管理层欲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就应该打破地方利益割据的局面,将各地诸如柜台交易等集中起来加强管理。就增资本身而言,“新三板”出现的增资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其中的投机利益链与腐败利益链。
能否成为散户的“天堂”
“新三板”对企业没有盈利要求,但要求企业必须是高新企业,具有高新认证。这些企业一旦转板成功,登陆中小板或者创业板,股价暴涨、投资者暴富是意料之中的。
但是,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后,“新三板”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呢?实际上,“新三板”转板预期并非那么美好。据统计,自2009年7月证监会受理创业板IPO申请以来,创业板上会的“新三板”公司共4家,过会两家,通过率仅50%。目前,处于待审状态的“新三板”公司有合纵科技、双杰电气等6家。从这个视角看,“新三板”转板成功率并不理想,前路绝非一马平川。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撰文指出,鉴于目前创业板、中小板的高市盈率发行,以及更高的上市价格,目前“新三板”公司远低于创业板及中小板公司的股票价格,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具有吸引力。一旦“新三板”公司成功转板上市,其财富效应将非常明显。但尽管如此,“新三板”也不会成为散户的天堂。一旦“新三板”真的向散户开放,那么,等待散户的就不是财富,而是风险了。对于散户而言,“新三板”的风险不容小视。
皮海洲强调,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交易风险。目前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交易的公司都是正式的上市公司,即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股票交易采取的是在每周五个交易日规定的交易时间段里连续交易,因此,除了出现涨停跌停这种特殊情况外,不会出现买不到股票或卖不出股票的情况。但“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其股票交易并不是连续交易,而是集合竞价方式进行集中配对成交,投资者买卖股票很不方便。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这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风险。
其次是公司上不了市的风险。“新三板”对于投资者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股票转板上市。但对于扩容后的“新三板”来说,投资者要捕捉到可以成功转板的公司无疑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就如要在目前的创业板、中小板中捕捉到未来的微软一样。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推算,未来将有约1.2万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届时“新三板”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板”,在垃圾里淘金,这显然不是一般的投资者能够做到的。而且即便投资者淘到了“东土科技”这样上会公司,但由于最终上会被否决,投资者还是要承担股价大幅下跌带来的风险。
其三是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新三板”公司原本就是非上市公司,其管理不规范是可以想象的。信息不对称,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有利好消息,知情人提前买进;有利空消息,知情者提前卖出。作为散户来说,始终都是受害者。其实即便是像世纪瑞尔这种成功转板的公司,在成功登陆创业板前夕,也是让一些利益中人以低廉的价格突击入股。因此,“新三板”公司即使真的有什么利益,也很难让散户来分享的。
其四是企业破产的风险。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并非是上市公司,它们的命运与大海中的小船一样,随时都面临着船毁人亡的命运。破产或倒闭将是“新三板”公司不可回避的事情。加上这些公司本身又缺少透明度,因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散户无疑将会是“新三板”公司破产或倒闭的买单人。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对“新三板”扩容可能带来的造富效应,应持理智态度。
目前,“新三板”的扩容已进入倒计时,据最新报道,关于新三板扩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相关部委征求意见,预计在两会后正式公布,首批扩容园区在15~20家。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很多“三板”企业的主办券商正在加班加点,积极准备企业申报。
那么,“新三板”扩容,究竟会成为何人的“盛宴”?
扩容扩在哪儿
要了解“新三板”扩容,必须先弄清何谓“新三板”。“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NET系统(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开发设计,并于1993年4月28日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国家人民银行批准投入试运行的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新三板”与“老三板”的最大不同是配对成交,现在设N30%幅度,超过此幅度要公开双方信息。
相对于“老三板”,“新三板”的确实现了突破,但不容否认的是,“新三板”的现状仍难以让人满意,其影响力尚有限,甚至股市中许多投资者根本就不知道市场体系中还有“新三板”的存在。
据介绍,“新三板”挂牌条件大致如下:合法存续3年;主营业务突出,有持续经营的记录,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运作规范;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则须改制后方可挂牌。目前只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获准试点。中国证监会、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已要求扩大试点范围,上海张江、西安、武汉等高科技园区可能获得第二批试点资格。
“新三板”企业挂牌后还须持续开展的工作有:持续信息披露,包括临时公告和经过审计的年报;接受主办报价券商的监管,接受公众投资者的咨询。
“新三板”市场已经开始扩容。2010年6月前,“新三板”开始扩大试点,并酝酿向个人投资者开放。未来“新三板”市场的监管将由证券业协会上升至证监会层面,发行拟采取注册制。
据悉,目前,国家级高新区总数已增至70个。首批扩容试点园区入围评审办法或将主要考量两方面:一是园区经济总量,二是拟挂牌企业以及后备企业资源情况。今年将酝酿允许合格个人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但将对投资者进行适当管理,在资金量、交易经验等方面会有相关的要求。
又一造富基地
2011年伊始,当新股“三高”发行导致的破发潮扰动着市场的神经时,“新三板”的增资热潮亦在悄然地进行中。来自深交所披露的关于“新三板”的相关信息显示,包括凯英信业、诺思兰德、中海阳等7家“新三板”公司纷纷发布了定向增资方案。而据Wind(万点资讯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自2006年“新三板”开板到2010年底的5年时间内,仅有11家挂牌公司完成增发。
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热衷于“新三板”市场,其实并非没有原因。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意即首次公开募股)新政推出之后,中小板、创业板离谱的“三高”发行,挂牌后的高估值所产生的巨额财富效应,是创投基金与自然人股东跻身“新三板”的最大动力与催化剂。不可否认,如果成功转板,投入与产出比例将出现严重不对等的格局。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在博客中指出,其实,无论是此前的“三板”,还是目前的“新三板”,转板成功的不乏其例。如2007年7月,其时的“三板”公司粤传媒IPO申请获通过,并于当年11月在深市中小板挂牌,粤传媒亦因此成为首家实现“三板”转板的公司。2009年7月,“新三板”公司久其软件招股后顺利在中小板上市,久其软件成为首家“新三板”成功转板的公司。继久其软件之后,北陆药业从被誉为创业板“孵化器”的“新三板”跳槽至创业板,无疑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创业板变成了亿万富翁的制造基地,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此前挂牌的158家创业板公司中,居然批量制造了504个亿万富翁,平均每家产生3.19个。
有了创业板造富的前车之鉴,更因为创业板某些公司存在“突击入股”的教训,“新三板”所出现的增资潮更应该引起警惕。实际上,“新三板”亏损公司诺思兰德的增资就很能说明问题。去年上半年,诺思兰德亏损111.68万元,每股亏损0.12元。就是这家诺思兰德,每股21元的增发价格居然还招来哄抢,有15家机构前往谈投资合作,意向资金高达8000万元,背后的真实意图不言而喻。
曹中铭认为,即使其中的某些“新三板”公司今后能够成功转板,但对于突击入股所形成的股份亦应该额外增加其锁定期。一来可以增加这些财务投资者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二来也可以减缓其所持股份解禁后对股价形成的冲击力,三来亦是对其他后来者的一种变相警示。
管理层欲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就应该打破地方利益割据的局面,将各地诸如柜台交易等集中起来加强管理。就增资本身而言,“新三板”出现的增资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其中的投机利益链与腐败利益链。
能否成为散户的“天堂”
“新三板”对企业没有盈利要求,但要求企业必须是高新企业,具有高新认证。这些企业一旦转板成功,登陆中小板或者创业板,股价暴涨、投资者暴富是意料之中的。
但是,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后,“新三板”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呢?实际上,“新三板”转板预期并非那么美好。据统计,自2009年7月证监会受理创业板IPO申请以来,创业板上会的“新三板”公司共4家,过会两家,通过率仅50%。目前,处于待审状态的“新三板”公司有合纵科技、双杰电气等6家。从这个视角看,“新三板”转板成功率并不理想,前路绝非一马平川。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撰文指出,鉴于目前创业板、中小板的高市盈率发行,以及更高的上市价格,目前“新三板”公司远低于创业板及中小板公司的股票价格,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具有吸引力。一旦“新三板”公司成功转板上市,其财富效应将非常明显。但尽管如此,“新三板”也不会成为散户的天堂。一旦“新三板”真的向散户开放,那么,等待散户的就不是财富,而是风险了。对于散户而言,“新三板”的风险不容小视。
皮海洲强调,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交易风险。目前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交易的公司都是正式的上市公司,即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股票交易采取的是在每周五个交易日规定的交易时间段里连续交易,因此,除了出现涨停跌停这种特殊情况外,不会出现买不到股票或卖不出股票的情况。但“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其股票交易并不是连续交易,而是集合竞价方式进行集中配对成交,投资者买卖股票很不方便。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这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风险。
其次是公司上不了市的风险。“新三板”对于投资者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股票转板上市。但对于扩容后的“新三板”来说,投资者要捕捉到可以成功转板的公司无疑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就如要在目前的创业板、中小板中捕捉到未来的微软一样。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推算,未来将有约1.2万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届时“新三板”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板”,在垃圾里淘金,这显然不是一般的投资者能够做到的。而且即便投资者淘到了“东土科技”这样上会公司,但由于最终上会被否决,投资者还是要承担股价大幅下跌带来的风险。
其三是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新三板”公司原本就是非上市公司,其管理不规范是可以想象的。信息不对称,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有利好消息,知情人提前买进;有利空消息,知情者提前卖出。作为散户来说,始终都是受害者。其实即便是像世纪瑞尔这种成功转板的公司,在成功登陆创业板前夕,也是让一些利益中人以低廉的价格突击入股。因此,“新三板”公司即使真的有什么利益,也很难让散户来分享的。
其四是企业破产的风险。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并非是上市公司,它们的命运与大海中的小船一样,随时都面临着船毁人亡的命运。破产或倒闭将是“新三板”公司不可回避的事情。加上这些公司本身又缺少透明度,因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散户无疑将会是“新三板”公司破产或倒闭的买单人。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对“新三板”扩容可能带来的造富效应,应持理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