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对其分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及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后,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评估并探寻64排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结果: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出47例,诊断准确度94%,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该诊断方法诊断敏感性91.3%、特异性95.8%、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94.3%。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诊断便捷,结果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加之属于无创诊断,患者接受及认可程度良好,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是当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直径明显变窄、局部血管发生阻塞、亦或是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造成心肌组织无法正常运转,最终所引发的一种心脏病[1]。由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由冠心病所导致的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已经被公认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针对该病症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科学而准确的影像资料基础上予以有效治疗。因而,其诊断检查成为当前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为此,本次研究针对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的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5岁~75岁,平均年龄(55.5±2.5)岁。临床表现:间歇性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纳入标准:①疑似冠状动脉狭窄者;②临床依从性好者;③无冠状动脉造影剂过敏史或禁忌症者;④无肝肾器官、神经系统合并症者;⑤无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及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后,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评估并探寻64排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首先,实施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的患者应在检查前两小时禁饮食,叮嘱患者身心放松,保证其生理各项指标能够保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心率控制在64/分以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多层螺旋(Optim660)CT实施冠状动脉强化扫描,扫描范围应自气管隆突下10mm至膈面下10mm,左右各大于心缘两侧10-20mm所有空间,具体扫描参数如下:准直器宽度64x0.625mm、螺距0.2、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电压120kV、管电流535mA、旋转时间0.25s、扫描时间10s~15s。取患者右侧肘静脉作为溶液注入点。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小剂量造影剂检测峰值时间方式扫描,将350mg/ml的碘海淳20ml缓慢注入,测出峰值时间后计算出延迟时间,之后以相同速率向其静脉注入60-70ml碘海淳及50ml生理盐水[2]进行冠状动脉强化扫描。患者实施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后,由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临床医师依照Judkins技术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右冠状动脉均采用正位头、左前斜45°、右前斜30°体位实施投照[3]。
1.3 冠状动脉狭窄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疑似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管径进行测量,之后采用自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血管段;<50%的管腔狭窄不计入本次研究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评估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2 结果
所有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以及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后者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者47例,诊断准确率94%,误诊漏诊3例、误诊漏诊率6%。之后共计纳入200条支血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筛选出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支血管78支: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出73支,敏感性91.3%、特异性95.8%、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94.3%。
3 讨论
冠心病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术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适合PCI介入治疗。所以,快速、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议题之一。
在目前临床中,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诊断出患者病症进展程度,并且基于该影像资料,临床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因而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取得了比较瞩目的诊断效果,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4]。然而,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诊断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的对患者生理机能及组织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因而尽管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却并没有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此外,造影剂的使用成为该诊断方法推广应用的另一大限制性因素。由于造影剂属于化学制品,在注入患者心血管之后将会因个体生物兼容性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1)轻度反应。腹部热感、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皮肤潮红、皮肤瘙痒或者荨麻疹;(2)中度反应。低血压、支气管痉挛等;(3)重度反应。喉头水肿,重度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心动过缓、心室纤颤、心肌损伤,甚者心跳骤停[5]。所以,探寻患者接受程度更高、诊断结果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成为临床的当务之急。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为清晰的体现出冠状动脉主干以及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并且在診断方式上并没有侵入患者机体内部,无创的诊断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更高。同时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高昂的费用,多层螺旋CT诊断费用更为低廉,患者能够普遍接受及认可,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64排多层螺旋CT陆续投入到诊断工作中,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诊断工作的发展。因而,李丹鸿[6]等(2015)通过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患者普遍对该诊断方式及结果表示满意,加之整个诊断过程耗时较短,所以该学者在其文章最后着重强调了多层螺旋CT应被当前临床诊断工作所广泛使用。
本次研究中,在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出47例,诊断准确度94%,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该诊断方法诊断敏感性91.3%、特异性95.8%、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94.3%。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较为接近,并且患者身体机能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因此,最终本次研究认定,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诊断便捷,结果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加之属于无创诊断,患者接受及认可程度良好,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燕.64排以上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05):96-97.
[2]陈焱汉.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2(08):1051-1052.
[3]郝凯,陈勇,杨文魁.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4,15(04):191-193.
[4]边芳.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14):28-29.
[5]刘向东.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18):95-96.
[6]李丹鸿,郭志芳,张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3(03):20-22.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是当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直径明显变窄、局部血管发生阻塞、亦或是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造成心肌组织无法正常运转,最终所引发的一种心脏病[1]。由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由冠心病所导致的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已经被公认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针对该病症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科学而准确的影像资料基础上予以有效治疗。因而,其诊断检查成为当前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为此,本次研究针对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的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5岁~75岁,平均年龄(55.5±2.5)岁。临床表现:间歇性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纳入标准:①疑似冠状动脉狭窄者;②临床依从性好者;③无冠状动脉造影剂过敏史或禁忌症者;④无肝肾器官、神经系统合并症者;⑤无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及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后,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评估并探寻64排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首先,实施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的患者应在检查前两小时禁饮食,叮嘱患者身心放松,保证其生理各项指标能够保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心率控制在64/分以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多层螺旋(Optim660)CT实施冠状动脉强化扫描,扫描范围应自气管隆突下10mm至膈面下10mm,左右各大于心缘两侧10-20mm所有空间,具体扫描参数如下:准直器宽度64x0.625mm、螺距0.2、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电压120kV、管电流535mA、旋转时间0.25s、扫描时间10s~15s。取患者右侧肘静脉作为溶液注入点。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小剂量造影剂检测峰值时间方式扫描,将350mg/ml的碘海淳20ml缓慢注入,测出峰值时间后计算出延迟时间,之后以相同速率向其静脉注入60-70ml碘海淳及50ml生理盐水[2]进行冠状动脉强化扫描。患者实施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后,由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临床医师依照Judkins技术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右冠状动脉均采用正位头、左前斜45°、右前斜30°体位实施投照[3]。
1.3 冠状动脉狭窄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疑似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管径进行测量,之后采用自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血管段;<50%的管腔狭窄不计入本次研究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评估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2 结果
所有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以及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后者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者47例,诊断准确率94%,误诊漏诊3例、误诊漏诊率6%。之后共计纳入200条支血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筛选出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支血管78支: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出73支,敏感性91.3%、特异性95.8%、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94.3%。
3 讨论
冠心病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术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适合PCI介入治疗。所以,快速、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议题之一。
在目前临床中,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诊断出患者病症进展程度,并且基于该影像资料,临床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因而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取得了比较瞩目的诊断效果,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4]。然而,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诊断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的对患者生理机能及组织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因而尽管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却并没有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此外,造影剂的使用成为该诊断方法推广应用的另一大限制性因素。由于造影剂属于化学制品,在注入患者心血管之后将会因个体生物兼容性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1)轻度反应。腹部热感、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皮肤潮红、皮肤瘙痒或者荨麻疹;(2)中度反应。低血压、支气管痉挛等;(3)重度反应。喉头水肿,重度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心动过缓、心室纤颤、心肌损伤,甚者心跳骤停[5]。所以,探寻患者接受程度更高、诊断结果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成为临床的当务之急。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为清晰的体现出冠状动脉主干以及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并且在診断方式上并没有侵入患者机体内部,无创的诊断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更高。同时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高昂的费用,多层螺旋CT诊断费用更为低廉,患者能够普遍接受及认可,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64排多层螺旋CT陆续投入到诊断工作中,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诊断工作的发展。因而,李丹鸿[6]等(2015)通过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患者普遍对该诊断方式及结果表示满意,加之整个诊断过程耗时较短,所以该学者在其文章最后着重强调了多层螺旋CT应被当前临床诊断工作所广泛使用。
本次研究中,在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5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出47例,诊断准确度94%,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该诊断方法诊断敏感性91.3%、特异性95.8%、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94.3%。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较为接近,并且患者身体机能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因此,最终本次研究认定,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诊断便捷,结果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加之属于无创诊断,患者接受及认可程度良好,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燕.64排以上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05):96-97.
[2]陈焱汉.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2(08):1051-1052.
[3]郝凯,陈勇,杨文魁.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4,15(04):191-193.
[4]边芳.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14):28-29.
[5]刘向东.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18):95-96.
[6]李丹鸿,郭志芳,张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3(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