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茶一叶香两岸
闽台茶叶同根生,两岸茶香飘万里。11月16日上午,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在武夷山市崇阳溪畔新建成的茶博园开幕。本届茶博会通过茶产品展览展销和旅游活动的有机整合,以及高层次的国际性论坛和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全国一流的茶叶信息交流和产品交易平台,推动海峡两岸及大陆各产茶区的茶业交流、贸易与合作。
本届茶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总社、台盟中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台湾省农会、台湾茶协会、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由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展位达到600余个,展出内容包括铁观音、岩茶、白茶、普洱茶、绿茶、黑茶等各大茶叶品种以及茶具、茶叶加工机械、生产加工新技术、传统制茶工艺、与茶文化有关的艺术品等。
茶博会客商踊跃、规模空前、成果丰硕。2.3万平方米的茶展馆人流如潮,到会来宾超万人;来自港澳台地区、浙江、广东、云南及省内茶企业共519家参展,660个标准展位供不应求。据悉,展会已成交订货合同或意向320个,签约金额25.6亿元。其规模创下了全国专业茶展会的历史新高。
茶博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先后举办的山水实景茶歌舞演出、茶叶国际高峰论坛、海峡民俗文化风情街、万人品茗等活动亮点纷呈,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九曲溪畔茶飘香
走进九曲溪畔星村镇,时时处处都可以闻到茶香。星村镇有茶山5.3万亩,茶产量达3000多吨,大小茶厂200多家,其中有机茶种植面积10000亩,有“中国岩茶第一镇”之称。
然而30年前,星村镇却空有“茶乡”虚名,很多茶山每亩仅产十几斤干茶,效益更是低下,偏远山场的茶园则大片荒芜。从1980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悄然变化。首先就是茶厂成了各村的标志性建筑,到了茶叶下山时,大批大批的采茶姑娘入住村里,听说是从江西来的,当地人都称她们为“茶婆子”,人数有上百人,她们分几批跟着领班到各个山头采茶去。茶叶做成毛茶后就是村里上百位老老少少到茶厂挑拣茶叶,挑黄片拣茶梗大眼瞪小眼,做好的精茶则用编织袋装上,满满当当装上几卡车拉走。我有位邻居叫钱厚发当时在茶厂里当制茶师傅,据他说,做好的精茶都是由乡茶叶站统购统销的,村里只管种茶做茶,不管销售。茶叶的种类只有水仙和肉桂两种。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来武夷山的游客越来越多,星村和旅游相关的招待所、商店、饭店都十分红火,茶叶也不例外。那时村集体茶山、茶厂多数被个体承包,接着又是政府鼓励开荒种茶,邻居钱厚发再也按捺不住,不在茶厂帮人做茶,自己去开辟荒山种茶,他每年都要种个五六亩,除了种田其它时间都花在茶山护理上。
在武夷山双世遗申报成功后,钱厚发已不再种田了,他把田都承租给其他农民种,自已把祖上留下的1500平方米的宅基地盖起了大厂房,购进最先进的制茶机械设备,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精茶。还添置封口机、打包机,成批定做锡泊袋、纸罐等。他的茶山面积已有100多亩,已能生产出精茶10000来斤,品种涉及十多种:白鸡冠、梅占、奇兰、丹桂等。全家五口人全部在厂里帮忙,平常还雇了三五位小工和一位做茶师傅,春茶下山,帮忙做茶的人就达到20余人。钱厚发本人也经常不在家,常到北京、深圳等地推销茶叶,经常带几千斤茶叶出去,一个多月才回家一趟。
现在路好了,就连机耕道也修到村民茶山上了,茶叶可直接从茶山运到家里。2003年以后钱厚发又去承包了100亩茶山,扩大生产。为了运茶方便,他还买了人货两用的小汽车。眼下他又开始筹划明年的事,他告诉我,明年在春茶采摘前将斥资100万元买一部茶叶色选机,还打算到北京、哈尔滨两地开设茶叶直销门市部,选派星村人去管理呢。更令他高兴的是,随着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花大力气在各地举办茶事活动,推介营销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知名度大大提升,他现在再也不需要往返于全国各地推销茶叶了,坐在家里外地客商都会主动来联系,还可以通过电脑在互联网上签定单呢!
茶旅联合品铸品牌
武夷山运作大红袍品牌从正本清源开始。一直以来,在市场上流传着“大红袍只有6棵,市面上卖的大红袍都是假的”之说。事实上,大红袍母树有350多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经过科技人员攻关,大红袍母树无性繁殖成功,并保持了母树原本的品质特征,经过发展,武夷山已拥有4万多亩可制作大红袍的茶园。但能知道这些情况的外地人很少很少。为彻底消除人们对大红袍认识上的误区,2006年5月1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做出惊人之举,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对其实行科学管护。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报纸、电视、网络纷纷刊登转载。武夷山人说,这一决定撬开了大红袍历史被尘封的板块,迈出运作大红袍品牌的关键一步。
山水和茶是武夷山的两张名片,旅游这张名片经过武夷山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打响,而今要打响茶这张名片,两者捆在一起联合营销,让武夷山水成为大红袍的导游,让大红袍成为武夷山旅游的名片,这是极富智慧的举措。随后,武夷山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走进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境内外城市,掀开大红袍神秘面纱,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大红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茶旅联合营销三进北京活动,终于在北京这口“京锅”中炒热大红袍。第一次进北京是在2006年的国庆、中秋,武夷山把九曲竹筏、武夷山泉运进北京,把大红袍品茗会办到了钓鱼台、马连道、王府井、老舍茶馆,让大红袍与京城百姓来了个亲密接触,在京城上演了整整一周的大红袍嘉年华。2007年国庆,武夷山参加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大红袍茶苗落户京城市民家。今年4月则是第三次进京,不仅北京市民追着大红袍茶香走,许多名人雅士也来到现场,品茗作画舞墨,把大红袍在京城氛围渲染的异常浓厚。有数据显示,2006年茶旅联合营销到北京时,马连道销售大红袍的门店不到20家,如今已超过100家,大红袍价格每年递增超过30%,销量更是成倍增长,最重要的是喜欢喝大红袍的北京市民越来越多了,知道大红袍的人更多了。
今年的一大突破是武夷山茶旅联合营销走进台湾。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台湾冻顶乌龙源自武夷山,两地血脉相连的茶缘,使得武夷山此行受益颇丰,除了开展茶旅交流交往外,最直接的收获是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许正清将亲自率团参加第二届海峡茶博会,而台湾区茶叶输出同业公会理事长王端铠则将在本届茶博会高峰论坛上讲座。
连续的茶旅联合营销终于迎来了大红袍市场的暖春,2008年11月16日-1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武夷山举办,武夷山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向世界推介大红袍的梦想,届时海内外宾朋云集,在游览武夷山水中品上滋味醇厚的大红袍。
一次次联动,一场场推介,武夷山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今年来永生岩茶厂考察的外国茶商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范围从亚洲扩大到欧洲、美洲。作为武夷山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凯捷公司,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异国的茶商,不仅有来自日本、韩国的原有客户,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英国、德国、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茶商也大大增加,大红袍在许多国家的茶市场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如今,武夷山茶产业延伸链条上,已有茶饮料生产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利用茶剩余物生产的茶枕、茶垫、茶袋等茶制品;还有茶食品,以及演化出的茶宴等等,而茶农增收更是产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武夷山茶产业终于在“大红袍”品牌的引领下,全速前行。
闽台茶叶同根生,两岸茶香飘万里。11月16日上午,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在武夷山市崇阳溪畔新建成的茶博园开幕。本届茶博会通过茶产品展览展销和旅游活动的有机整合,以及高层次的国际性论坛和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全国一流的茶叶信息交流和产品交易平台,推动海峡两岸及大陆各产茶区的茶业交流、贸易与合作。
本届茶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总社、台盟中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台湾省农会、台湾茶协会、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由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展位达到600余个,展出内容包括铁观音、岩茶、白茶、普洱茶、绿茶、黑茶等各大茶叶品种以及茶具、茶叶加工机械、生产加工新技术、传统制茶工艺、与茶文化有关的艺术品等。
茶博会客商踊跃、规模空前、成果丰硕。2.3万平方米的茶展馆人流如潮,到会来宾超万人;来自港澳台地区、浙江、广东、云南及省内茶企业共519家参展,660个标准展位供不应求。据悉,展会已成交订货合同或意向320个,签约金额25.6亿元。其规模创下了全国专业茶展会的历史新高。
茶博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先后举办的山水实景茶歌舞演出、茶叶国际高峰论坛、海峡民俗文化风情街、万人品茗等活动亮点纷呈,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九曲溪畔茶飘香
走进九曲溪畔星村镇,时时处处都可以闻到茶香。星村镇有茶山5.3万亩,茶产量达3000多吨,大小茶厂200多家,其中有机茶种植面积10000亩,有“中国岩茶第一镇”之称。
然而30年前,星村镇却空有“茶乡”虚名,很多茶山每亩仅产十几斤干茶,效益更是低下,偏远山场的茶园则大片荒芜。从1980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悄然变化。首先就是茶厂成了各村的标志性建筑,到了茶叶下山时,大批大批的采茶姑娘入住村里,听说是从江西来的,当地人都称她们为“茶婆子”,人数有上百人,她们分几批跟着领班到各个山头采茶去。茶叶做成毛茶后就是村里上百位老老少少到茶厂挑拣茶叶,挑黄片拣茶梗大眼瞪小眼,做好的精茶则用编织袋装上,满满当当装上几卡车拉走。我有位邻居叫钱厚发当时在茶厂里当制茶师傅,据他说,做好的精茶都是由乡茶叶站统购统销的,村里只管种茶做茶,不管销售。茶叶的种类只有水仙和肉桂两种。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来武夷山的游客越来越多,星村和旅游相关的招待所、商店、饭店都十分红火,茶叶也不例外。那时村集体茶山、茶厂多数被个体承包,接着又是政府鼓励开荒种茶,邻居钱厚发再也按捺不住,不在茶厂帮人做茶,自己去开辟荒山种茶,他每年都要种个五六亩,除了种田其它时间都花在茶山护理上。
在武夷山双世遗申报成功后,钱厚发已不再种田了,他把田都承租给其他农民种,自已把祖上留下的1500平方米的宅基地盖起了大厂房,购进最先进的制茶机械设备,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精茶。还添置封口机、打包机,成批定做锡泊袋、纸罐等。他的茶山面积已有100多亩,已能生产出精茶10000来斤,品种涉及十多种:白鸡冠、梅占、奇兰、丹桂等。全家五口人全部在厂里帮忙,平常还雇了三五位小工和一位做茶师傅,春茶下山,帮忙做茶的人就达到20余人。钱厚发本人也经常不在家,常到北京、深圳等地推销茶叶,经常带几千斤茶叶出去,一个多月才回家一趟。
现在路好了,就连机耕道也修到村民茶山上了,茶叶可直接从茶山运到家里。2003年以后钱厚发又去承包了100亩茶山,扩大生产。为了运茶方便,他还买了人货两用的小汽车。眼下他又开始筹划明年的事,他告诉我,明年在春茶采摘前将斥资100万元买一部茶叶色选机,还打算到北京、哈尔滨两地开设茶叶直销门市部,选派星村人去管理呢。更令他高兴的是,随着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花大力气在各地举办茶事活动,推介营销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知名度大大提升,他现在再也不需要往返于全国各地推销茶叶了,坐在家里外地客商都会主动来联系,还可以通过电脑在互联网上签定单呢!
茶旅联合品铸品牌
武夷山运作大红袍品牌从正本清源开始。一直以来,在市场上流传着“大红袍只有6棵,市面上卖的大红袍都是假的”之说。事实上,大红袍母树有350多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经过科技人员攻关,大红袍母树无性繁殖成功,并保持了母树原本的品质特征,经过发展,武夷山已拥有4万多亩可制作大红袍的茶园。但能知道这些情况的外地人很少很少。为彻底消除人们对大红袍认识上的误区,2006年5月1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做出惊人之举,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对其实行科学管护。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报纸、电视、网络纷纷刊登转载。武夷山人说,这一决定撬开了大红袍历史被尘封的板块,迈出运作大红袍品牌的关键一步。
山水和茶是武夷山的两张名片,旅游这张名片经过武夷山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打响,而今要打响茶这张名片,两者捆在一起联合营销,让武夷山水成为大红袍的导游,让大红袍成为武夷山旅游的名片,这是极富智慧的举措。随后,武夷山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走进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境内外城市,掀开大红袍神秘面纱,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大红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茶旅联合营销三进北京活动,终于在北京这口“京锅”中炒热大红袍。第一次进北京是在2006年的国庆、中秋,武夷山把九曲竹筏、武夷山泉运进北京,把大红袍品茗会办到了钓鱼台、马连道、王府井、老舍茶馆,让大红袍与京城百姓来了个亲密接触,在京城上演了整整一周的大红袍嘉年华。2007年国庆,武夷山参加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大红袍茶苗落户京城市民家。今年4月则是第三次进京,不仅北京市民追着大红袍茶香走,许多名人雅士也来到现场,品茗作画舞墨,把大红袍在京城氛围渲染的异常浓厚。有数据显示,2006年茶旅联合营销到北京时,马连道销售大红袍的门店不到20家,如今已超过100家,大红袍价格每年递增超过30%,销量更是成倍增长,最重要的是喜欢喝大红袍的北京市民越来越多了,知道大红袍的人更多了。
今年的一大突破是武夷山茶旅联合营销走进台湾。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台湾冻顶乌龙源自武夷山,两地血脉相连的茶缘,使得武夷山此行受益颇丰,除了开展茶旅交流交往外,最直接的收获是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许正清将亲自率团参加第二届海峡茶博会,而台湾区茶叶输出同业公会理事长王端铠则将在本届茶博会高峰论坛上讲座。
连续的茶旅联合营销终于迎来了大红袍市场的暖春,2008年11月16日-1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武夷山举办,武夷山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向世界推介大红袍的梦想,届时海内外宾朋云集,在游览武夷山水中品上滋味醇厚的大红袍。
一次次联动,一场场推介,武夷山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今年来永生岩茶厂考察的外国茶商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范围从亚洲扩大到欧洲、美洲。作为武夷山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凯捷公司,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异国的茶商,不仅有来自日本、韩国的原有客户,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英国、德国、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茶商也大大增加,大红袍在许多国家的茶市场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如今,武夷山茶产业延伸链条上,已有茶饮料生产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利用茶剩余物生产的茶枕、茶垫、茶袋等茶制品;还有茶食品,以及演化出的茶宴等等,而茶农增收更是产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武夷山茶产业终于在“大红袍”品牌的引领下,全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