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关键词:连贯 衔接一致
语言连贯题非常灵活,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套,一定要根据具体题目做具体分析,才能比较好地作出答案。这种题目能够很好地检测出应考者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综合能力,是一种比较难的题目。
新《考纲》(语文)中第⑦点明确要求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因为语言连贯题考得比较多,这里我就重点谈谈这类的解答方法吧。
什么是语言表达连贯呢?所谓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作表达,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气上下贯通。语言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旬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和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四个大的方面。
解答连贯题目简明扼要的解题操作方法是:
一、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前后话题的统一性。出题者设置此类语言连贯题目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把前后的话题暗换了,或者说前后的主语不一致了,这是判断一段话是否连贯的最重要的方法。例如:
他万万没有想到为了完成这庄严的使命,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 )经历了那么严酷的斗争。
A、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
B、竟然让他遭受那么残酷的迫害
非常明显,只有A项填入空时,前后的语言才是贯通的,因为A项是承前省略了主语“他”,前后的主语保持一致。若选填B项,则改变了主语。
二、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统一性。具体说来,如果它前面给出的句子是明朗的、欢快的,你的接句就不宜出现暗淡的、低沉的感情或语体色彩,必须保持前后一致,否则,就是不连贯。例如:
“仁兄,惠书收悉,承蒙赐教,愚弟( )。”
A、不胜感激
B、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
很显然,原句子是个古雅的文言文句子,从语体色彩上看,就必须是A项与之一致了。
三、看其是否保证了语序合理,衔接自然严密,前后呼应,句式衔接一致。这一点主要是看其句式的对应性,也就是说,如果它上句是偏正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是偏正句式,如果它是主谓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是主谓句式。例如:
他( ),少年时候在财东的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混过日子。
A.童年时候在关内塞外讨过饭
B.在关内塞外度过了讨饭的童年
显然,A项与后文衔接要顺畅得多了。因为A项中的“童年时候”与后文的“少年时候”、
“青年时候”在形式上是对称的句子。
四、看上下旬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其上下旬出现一些明显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上、中、下句能构成排比句的话,那无疑是连贯的。例如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的第4题第①句中有“辉映着”这样的词语与接句中的“承载着”这样的词语是很一致的,这就是它们的衔接信号。
五、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事理的逻辑性。所谓“事理的逻辑性”,就是说无论叙事或是说理,都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自然的规律或思维的逻辑。比方说,“发现、收集、整理”这个叙述事物的过程,你就是不能任意地颠倒,否则,就是不合逻辑。例如:
这是一个很好的鱼种,( )。现在“丰鲤”也在北京引进推广成功了。
A.因为这种杂交鲤鱼生长快、产量高,所以群众给它取名叫“丰鲤”。
B.因为这种杂交鲤鱼产量高、生长快,所以群众给它取名叫“丰鲤”。
按照生活的逻辑来说,当然应该是“生长快、产量高”,只有“生长快”,才能“产量高”嘛;如果你说成“产量高、生长快”,那就违背一般的生活逻辑了。
其实语言的连贯,就是上下衔接,前后呼应排列有序,语意贯通。语言的连贯题一直是高考的重头戏,年年都考,是考题中的重点之一。如2008年全国高考就有6省市考查,2007年有5省市考查。
总之,要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语段说的是什么:叙事的,要搞清陈述对象或表意重点是什么;描写的,要抓住它的特点,弄清情和境的和谐点在哪里。其次要仔细分析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弄清怎么说的。要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组合形式,按照句式和文气要自然连贯,指代要按前后对应的要求来选择接句,选出续句等等。
[最新设计的提升训练题]
1、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3年9月揭晓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②④③⑤①
D.④①⑤③②
[提升训练题参考答案]
1.A(这五个分句,依上下语境应先表现地域属性,即“中国的”、“世界的”,这便形成了④②的序列;再表现时代属性,即“传统的”、“现代的”(“创新的”),这便形成了①⑤③的序列;最后与下文的“庄严”、“浪漫”相承,表意连贯。)
(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
语言连贯题非常灵活,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套,一定要根据具体题目做具体分析,才能比较好地作出答案。这种题目能够很好地检测出应考者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综合能力,是一种比较难的题目。
新《考纲》(语文)中第⑦点明确要求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因为语言连贯题考得比较多,这里我就重点谈谈这类的解答方法吧。
什么是语言表达连贯呢?所谓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作表达,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气上下贯通。语言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旬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和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四个大的方面。
解答连贯题目简明扼要的解题操作方法是:
一、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前后话题的统一性。出题者设置此类语言连贯题目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把前后的话题暗换了,或者说前后的主语不一致了,这是判断一段话是否连贯的最重要的方法。例如:
他万万没有想到为了完成这庄严的使命,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 )经历了那么严酷的斗争。
A、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
B、竟然让他遭受那么残酷的迫害
非常明显,只有A项填入空时,前后的语言才是贯通的,因为A项是承前省略了主语“他”,前后的主语保持一致。若选填B项,则改变了主语。
二、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统一性。具体说来,如果它前面给出的句子是明朗的、欢快的,你的接句就不宜出现暗淡的、低沉的感情或语体色彩,必须保持前后一致,否则,就是不连贯。例如:
“仁兄,惠书收悉,承蒙赐教,愚弟( )。”
A、不胜感激
B、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
很显然,原句子是个古雅的文言文句子,从语体色彩上看,就必须是A项与之一致了。
三、看其是否保证了语序合理,衔接自然严密,前后呼应,句式衔接一致。这一点主要是看其句式的对应性,也就是说,如果它上句是偏正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是偏正句式,如果它是主谓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是主谓句式。例如:
他( ),少年时候在财东的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混过日子。
A.童年时候在关内塞外讨过饭
B.在关内塞外度过了讨饭的童年
显然,A项与后文衔接要顺畅得多了。因为A项中的“童年时候”与后文的“少年时候”、
“青年时候”在形式上是对称的句子。
四、看上下旬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其上下旬出现一些明显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上、中、下句能构成排比句的话,那无疑是连贯的。例如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的第4题第①句中有“辉映着”这样的词语与接句中的“承载着”这样的词语是很一致的,这就是它们的衔接信号。
五、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事理的逻辑性。所谓“事理的逻辑性”,就是说无论叙事或是说理,都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自然的规律或思维的逻辑。比方说,“发现、收集、整理”这个叙述事物的过程,你就是不能任意地颠倒,否则,就是不合逻辑。例如:
这是一个很好的鱼种,( )。现在“丰鲤”也在北京引进推广成功了。
A.因为这种杂交鲤鱼生长快、产量高,所以群众给它取名叫“丰鲤”。
B.因为这种杂交鲤鱼产量高、生长快,所以群众给它取名叫“丰鲤”。
按照生活的逻辑来说,当然应该是“生长快、产量高”,只有“生长快”,才能“产量高”嘛;如果你说成“产量高、生长快”,那就违背一般的生活逻辑了。
其实语言的连贯,就是上下衔接,前后呼应排列有序,语意贯通。语言的连贯题一直是高考的重头戏,年年都考,是考题中的重点之一。如2008年全国高考就有6省市考查,2007年有5省市考查。
总之,要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语段说的是什么:叙事的,要搞清陈述对象或表意重点是什么;描写的,要抓住它的特点,弄清情和境的和谐点在哪里。其次要仔细分析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弄清怎么说的。要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组合形式,按照句式和文气要自然连贯,指代要按前后对应的要求来选择接句,选出续句等等。
[最新设计的提升训练题]
1、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3年9月揭晓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②④③⑤①
D.④①⑤③②
[提升训练题参考答案]
1.A(这五个分句,依上下语境应先表现地域属性,即“中国的”、“世界的”,这便形成了④②的序列;再表现时代属性,即“传统的”、“现代的”(“创新的”),这便形成了①⑤③的序列;最后与下文的“庄严”、“浪漫”相承,表意连贯。)
(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