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学校德育实践的过程中更需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为此,我校提出“可持续教育”的理念,倡导四大课程和九大素養统领下的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实施“可持续教育”必须注重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凭老经验、旧模式做事,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新德育工作是为了推进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当前德育教育的三个普遍问题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教育肩负着开启道德智慧的使命。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观察总结发现,作为当前德育教育三大元素——学校、家庭、学生分别存在不少普遍问题。
1. 学校德育囿于程式,偏重说教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青少年的成长进步起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严重问题。如传统的德育教育脱离实际、说教过多、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分离等现象普遍。尽管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学生没有明晰的人生目标、责任感不强、缺乏感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甚至品行、学习上出现偏差,但不能就此断定他们没有内在的发展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常规的德育教育活动囿于程式与偏重说教,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缺乏感化、引领的机械程式,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素养水平得不到快速提升。此外,在德育途径上过于强调学校的德育主阵地作用,而忽略了家庭、社会的辅助作用。
2. 家庭教育感情用事,缺乏理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些家庭往往把孩子的成功限制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家长来说,孩子考高分就是标准。家庭教育 “管、卡、压”现象普遍,常以灌输式、说教式、压制式为主,忽略了德育是在体验践行中发展的规律。家长虽爱子心切,但遇到教育问题多以本能应对,容易气急败坏,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见,家庭教育缺乏理性和教育智慧。
3. 学生个体被动外塑,缺乏内化
作为德育的主体——学生,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被教育”的对象。在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中,所受到德育教育多以外塑为主,强调标准模式,缺乏衷心认可、自觉践行的内化与自律。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也使德育过程中学生不断认识、完善自身的过程变得举步维艰。
二、德育“三成”的探索
华英学校德育始终坚持“三成”教育理念,把初一“成型”、初二“成人”、初三“成才”理念贯彻到学校德育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明确德育目标、内容并切实执行。
初一成型教育:重在培养良好习惯。除培养计划、阅读、锻炼三大习惯外,引导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团结同学、互爱互助;遵守校纪班规,初步养成自律意识;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初二成人教育:重在培养友善、担当意识。让学生明辨是非,自控自律,团结友爱,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强化学生的担当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培养积极情感。
初三成才教育:重在培养勤奋成才、奋斗成才的信念,落实思维、表达、实践三大能力。让学生明确目标,落实行动,为实现理想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耐受挫折能力,树立强烈的进取心。
为了实现有效德育,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整体谋划,思考、探索、实践“三齐”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打造德育特色和风格,实现“三成”教育目标。
三、德育“三齐”的实践
1.“三齐”模式
“三齐”模式中的“三”,首先是指三种力量:教师、学生、家长组成三个德育主体。“三齐”是指以班级为单位,构建三个德育共同体,共同成长,齐头并进,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其积极的德育作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从而实现1 1 1
一、当前德育教育的三个普遍问题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教育肩负着开启道德智慧的使命。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观察总结发现,作为当前德育教育三大元素——学校、家庭、学生分别存在不少普遍问题。
1. 学校德育囿于程式,偏重说教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青少年的成长进步起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严重问题。如传统的德育教育脱离实际、说教过多、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分离等现象普遍。尽管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学生没有明晰的人生目标、责任感不强、缺乏感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甚至品行、学习上出现偏差,但不能就此断定他们没有内在的发展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常规的德育教育活动囿于程式与偏重说教,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缺乏感化、引领的机械程式,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素养水平得不到快速提升。此外,在德育途径上过于强调学校的德育主阵地作用,而忽略了家庭、社会的辅助作用。
2. 家庭教育感情用事,缺乏理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些家庭往往把孩子的成功限制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家长来说,孩子考高分就是标准。家庭教育 “管、卡、压”现象普遍,常以灌输式、说教式、压制式为主,忽略了德育是在体验践行中发展的规律。家长虽爱子心切,但遇到教育问题多以本能应对,容易气急败坏,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见,家庭教育缺乏理性和教育智慧。
3. 学生个体被动外塑,缺乏内化
作为德育的主体——学生,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被教育”的对象。在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中,所受到德育教育多以外塑为主,强调标准模式,缺乏衷心认可、自觉践行的内化与自律。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也使德育过程中学生不断认识、完善自身的过程变得举步维艰。
二、德育“三成”的探索
华英学校德育始终坚持“三成”教育理念,把初一“成型”、初二“成人”、初三“成才”理念贯彻到学校德育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明确德育目标、内容并切实执行。
初一成型教育:重在培养良好习惯。除培养计划、阅读、锻炼三大习惯外,引导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团结同学、互爱互助;遵守校纪班规,初步养成自律意识;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初二成人教育:重在培养友善、担当意识。让学生明辨是非,自控自律,团结友爱,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强化学生的担当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培养积极情感。
初三成才教育:重在培养勤奋成才、奋斗成才的信念,落实思维、表达、实践三大能力。让学生明确目标,落实行动,为实现理想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耐受挫折能力,树立强烈的进取心。
为了实现有效德育,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整体谋划,思考、探索、实践“三齐”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打造德育特色和风格,实现“三成”教育目标。
三、德育“三齐”的实践
1.“三齐”模式
“三齐”模式中的“三”,首先是指三种力量:教师、学生、家长组成三个德育主体。“三齐”是指以班级为单位,构建三个德育共同体,共同成长,齐头并进,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其积极的德育作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从而实现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