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u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象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更加认识到读书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可以开展“专题性阅读”。所谓“专题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个性的最优发展。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进行所谓的“专题趣味研究”。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花钟》一课,学生对花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如《火烧云》一课,由于身处城市的学生一般没有仔细观察过见过火烧云,课上就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四、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再次,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凝。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学了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我请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只要是自己想到的,就可以毫无限制地说出来。学生沉默数分钟后,便跃跃欲试,纷纷展示自己的想象才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桃花开放的各种姿态,有的含苞未放,有的只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露出黄的花蕊。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快乐地采着香甜的花蜜。”有的说:“我仿佛听到鸭子们呷呷地叫着,在招呼同伴们‘快到水里来呀,水比冬天暖和多啦!快来找小鱼小虾吃呀!’”有的说:“我仿佛看到那鲜美的河豚在向我招手,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老师,为什么现在吃不到河豚呀?”听到这里,教室里一片笑声。还有学生继续要发言,我趁机表扬学生个个都是幻想家,请他们以《春来了》为题,将自己想象的内容用笔写下来,学生愉快地接受了。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写”的训练重视不够。加之不少试题被大量的单项选择、完形填空所充斥。学生的写作能力被大大削弱了,常常表现出提笔忘字,遇到需要文字表达的地方,不是无从下手就是不知所云,而且错误百出,使“写”成为考试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 我认为写作训练需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合自己从教低年级教学十年,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建立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音乐课应有别于其他课,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音乐课学生小组合作创
期刊
摘 要:在日常训练中,很多教练员不注意放松训练,忽视了放松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随着短跑技术、战术水平和体能训练的不断发展,在高强度的比赛中,能保持高速跑动中的放松能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短跑中的放松技术体现在运动员能在跑动中通过对心理、生理因素的合理调节,以保持快速运动中机体的协调放松,促进体能合理消耗,优化速度结构,以取得最佳成绩。  关键词:短跑 放松 作用  一、体育运动中放松的含义  体育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观念,营造创新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
期刊
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因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在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原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学生习作水平相对较低,这无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该如何改进,作为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在此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拓宽视野,写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利用“小笔头”培养孩子们的写话习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孩子们写话交流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让写话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学会用手中的笔,自己的心,记录自己的生活,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孩子们爱观察、勤思考的良好写作态度,让学生真正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在此期间得到提高,逐步成长起来。  关键词:成长 融入生活 观察与思考 写作态度  两年多来,孩子们
期刊
《诗经》中一首叫《静女》的诗歌写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些优美的句子使我联想到:语文就应该像这彤管花一样芬芳而美丽。其实,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美妙如诗、浓淡如画”来形容。作为语文老师,除了自己认识语文之美外,更应该做好“静女”的角色,把语文这棵美丽的彤管花献给学生,让他欣赏。  一、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美的内涵
期刊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课堂教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都充分地展示开了。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
期刊
书法是一首无言的诗,无声的歌。中国书法,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书法基础教育,是造就人,培养人,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书法作为一种技能,一种艺术,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性。通过书法基础教育,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智力,促进青少年的修养,培养人的个性,人的审美能力,从而能促进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进
期刊
摘 要: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广西沿海地区中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初中阶段心理发展特点,针对他们的心理偏差,积极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对策,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广西沿海城市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