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经济发展已经品牌化的今天,精品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直接关联。文章从精品、精品城市的内涵谈起,首先介绍了常州“精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与已经取得建设成就,进而结合规划工作,提出了未来几年“精品城市”建设的重点,介绍自身经验的同时,以期能对同类城市带来启发。
【关键词】 常州;精品城市;建设
一、精品城市的提出
1、精品城市的内涵
所谓精品,是指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简言之,就是在优中遴优中脱颖而出的超出常规的出类拔萃者。
精品城市,展现的是精明的增长、精当的布局、精深的文化、精致的环境、精心的策划,体现在物质空间上是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形象鲜明、特色突出。
在经济发展已经品牌化的今天,精品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直接关联。精品建设代表着城市建设的本质、方向和动力,精品的产生和形成,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一座精品荟萃的城市,既体现了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也反映了城市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
2、常州“精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
常州史称“龙城”,是一座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六十余年文字记载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我国沿海与沿江“T”字型战略发展轴线的结合部附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北翼发展轴上,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近几年来,常州市在“民本、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紧紧围绕“南北一体、三城联动、东西协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城市建设,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在城市逐步变大的过程中,常州也逐渐认识到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在当前金融日益紧缩、环境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常州要在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把城市建设的重点由“拉框架、筑形态”向“提功能、优品质”转变,倾力打造精品城市。
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运河边上一个精致名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小区建设典范之城、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工业明星城市,再到今天的“精品城市”,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既定工作方针,“精品城市”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应和了数代常州人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精致艺术品的愿望,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是时代的呼唤,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
二、“精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有了“精品城市”这个建设目标后,常州城市景观更加精致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围绕“精品城市”建设,常州在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便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
1、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一个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与经济实力相一致、与民生需求相适应,体现现代、国际、实用、高效的城市功能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商业功能快速提升,建成市级中心商业板块、花园街商业板块及通江路商业板块三大核心商圈,尤其是随着商业地产的兴起,城市综合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心城与南北新城的商业商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功能快速提升,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建成投入运营,深入市民欢迎,新建现代传媒中心、常州报业中心等第二批重大文化设施,“三馆一中心”规划完成国际招投标;体育功能快速提升,奥体中心建成投运,成功承办2010年江苏省第17届省运会及其他国家级赛事等重大活动;城市卫生功能快速提升,完成了全市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形成了城区“东南西北”均有三级医院的新格局,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公用功能快速提升,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公用服务能力均提升达三成以上。
2、生態环境不断改善
城市绿化环境不断完善,实施“八路八口”绿化工程,基本实现了“不管是国道省道,条条都是绿色通道”和“不论道口路口,处处都是绿色窗口”的目标,城乡绿化和立体绿化工程实施效果良好,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公园绿地建设步伐加快,并实现所有公园免费向市民敞开;“清水工程”实施效果良好,河道水质大幅提升,河道重新成为市民休闲和亲水的场所。
3、民生工程卓有成效
以人为本,关注百姓生活问题、居住问题、出行问题,公共保障房、市容整治及“三公一场”(公园、公厕、公交、菜市场)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斐然,解决了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问题。
三、精品城市建设未来需关注的重点
随着城市建设硬件设施逐步到位,历史古迹、特色文化、生态环境、人文精神等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新的源泉。未来的城市建设不再是讲城市扩展了多少用地、拉通了多少条大街之类。而更加注重软实力与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
具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常州“精品城市”建设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与“优化”,以创建“国家人居环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围绕充实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弘扬城市精神开展相关工作。
1、传承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性。在各地的城市建设中,为自己的城市文化定位,似乎已成时尚。“创新之城,中华之窗”、“六朝古都”、“吴文化起源地”、“中国近代第一城”等等,不一而足。
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本质内涵,精品建设必须体现艺术和文化品位,城市精品建设,必须源于城市的特有文化,同时又要弘扬、丰富和发展这一文化。通过精品建设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如常州的季子文化、季子像等。 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为契机,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实现文化现代化,具体做到:
(1)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完善升级。继续推进古镇、古村、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将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纳入整体的保护框架,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与所在环境、历史格局、名城整体风貌格局的关联保护,建立历史城区—古镇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第三批全国文物普查点—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体系,加强详规法规、规范制定。
(2)加强文旅一体化发展。将文化保护利用与旅游相结合,将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有机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与特色,以旅游宣传弘扬常州文化,如结合古运河保护建设沿运河风光带,春秋淹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
(3)发展文化产业,深化各级各类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继续鼓励、大力扶持以动漫、创意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2、彰显特色,塑造特色城市空间
特色城市空间是“精品城市”建设的最为直接的空间载体,是精品规划、精品设计的空间展现。围绕建设传承历史、面向国际、宜居宜业的现代精品城市,城市特色空间设计、建设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引导老城厢风貌区。挖掘常州特色景观资源、文化资源,提炼城市特色网络结构,引导老城厢风貌区合理开发与保护;
(2)精致打造窗口枢纽区。重点围绕高铁站、城际站、高速道口等地区,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门户,展示现代常州风貌;
(3)精心设计滨水景观区。作为运河边上的典型江南水乡,水是常州的特色,在清水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未来常州应围绕发挥水的休闲、景观作用,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滨水空间,突显江南水乡风貌,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
3、生态宜居,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建成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是最大的城市精品和最根本的城市特色。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是否搞出了精品,城市是不是有特色,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适合人居的城市。
常州人居环境提升,应以创建“国家人居环境城市”为抓手,做足“枕江面湖生态城”的城市特色文章,提升全市生态环境品质,打造生态宜居高地。
(1)构建四角生态开敞空间。构建城市外围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生态绿楔,保护生态空间,由外围向中心城区延伸,控制城市蔓延,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
(2)推进外围湿地公园建设。围绕由沪蓉、常泰、常合高速公路围合的城市高速环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构筑生态屏障,优化主城区生态环境;
(3)优化主城公园绿地选址。新建一批主城公园,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覆盖率及品质打造,并完善公园绿地科普文化、健身娱乐等配套功能。
(4)和谐人本,倾力打造幸福城市
精品城市建设目标具有“人本属性”,它必须适宜于普通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适宜于普通人的身心愉快与幸福,常州市在民生工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未来应该着眼于民生建设发展的新思路,着力提升民生工程为幸福工程。
具体做到:以创建“四有四好”幸福常州为目标,按照“精致化、体系化、特色化”的原则,着眼“大”体系、关注“微”工程,按照“民居、民生、民行、民享”四大方面,践行“保障工程、安居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安全工程、智慧工程、畅通工程、环境工程、健康工程、德育工程”十大幸福工程。近期继续加快对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三旧地区改造规划、免费自行车租赁系统布局等规划建设。
(1)民居——由安居到宜居(家家有住房、人人好心情)。关注旧城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环境。
(2)民生——由均匀到均衡(面面有支撑、条条好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服务水平。
(3)民行——由可达到畅达(路路有保障、时时好出行)。保障出行安全、便捷,提升慢行出行品质,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慢生活,建设行人的城市。
(4)民享——由拥有到享有(个个有追求、处处好品质)。持续优化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推动公众体育运动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人人健康、天天愉悦的幸福城市。
四、结语
建设精品城市需要有精品战略。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实施精品战略的核心是构建理念新、视野宽、起点高、水平高的精品规划体系。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讲,精品战略应该包括精品规划、精品设计、精品工程,在“精品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要立足于创品牌、出精品,通过精品工程落实精品规划、精品设计,从精品规划、精品设计到精品工程,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參考文献:
[1]本刊记者.盘活资源,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访中共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J],群众.2011(10).
[2]田强,覃道明.打造城市精品,建设精品城市——宜昌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开发.2002(12).
[3]高云.“精品城市”:个旧人能否圆梦[J],创造.2001(1).
【关键词】 常州;精品城市;建设
一、精品城市的提出
1、精品城市的内涵
所谓精品,是指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简言之,就是在优中遴优中脱颖而出的超出常规的出类拔萃者。
精品城市,展现的是精明的增长、精当的布局、精深的文化、精致的环境、精心的策划,体现在物质空间上是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形象鲜明、特色突出。
在经济发展已经品牌化的今天,精品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直接关联。精品建设代表着城市建设的本质、方向和动力,精品的产生和形成,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一座精品荟萃的城市,既体现了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也反映了城市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
2、常州“精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
常州史称“龙城”,是一座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六十余年文字记载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我国沿海与沿江“T”字型战略发展轴线的结合部附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北翼发展轴上,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近几年来,常州市在“民本、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紧紧围绕“南北一体、三城联动、东西协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城市建设,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在城市逐步变大的过程中,常州也逐渐认识到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在当前金融日益紧缩、环境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常州要在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把城市建设的重点由“拉框架、筑形态”向“提功能、优品质”转变,倾力打造精品城市。
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运河边上一个精致名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小区建设典范之城、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工业明星城市,再到今天的“精品城市”,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既定工作方针,“精品城市”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应和了数代常州人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精致艺术品的愿望,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是时代的呼唤,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
二、“精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有了“精品城市”这个建设目标后,常州城市景观更加精致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围绕“精品城市”建设,常州在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便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
1、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一个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与经济实力相一致、与民生需求相适应,体现现代、国际、实用、高效的城市功能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商业功能快速提升,建成市级中心商业板块、花园街商业板块及通江路商业板块三大核心商圈,尤其是随着商业地产的兴起,城市综合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心城与南北新城的商业商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功能快速提升,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建成投入运营,深入市民欢迎,新建现代传媒中心、常州报业中心等第二批重大文化设施,“三馆一中心”规划完成国际招投标;体育功能快速提升,奥体中心建成投运,成功承办2010年江苏省第17届省运会及其他国家级赛事等重大活动;城市卫生功能快速提升,完成了全市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形成了城区“东南西北”均有三级医院的新格局,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公用功能快速提升,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公用服务能力均提升达三成以上。
2、生態环境不断改善
城市绿化环境不断完善,实施“八路八口”绿化工程,基本实现了“不管是国道省道,条条都是绿色通道”和“不论道口路口,处处都是绿色窗口”的目标,城乡绿化和立体绿化工程实施效果良好,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公园绿地建设步伐加快,并实现所有公园免费向市民敞开;“清水工程”实施效果良好,河道水质大幅提升,河道重新成为市民休闲和亲水的场所。
3、民生工程卓有成效
以人为本,关注百姓生活问题、居住问题、出行问题,公共保障房、市容整治及“三公一场”(公园、公厕、公交、菜市场)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斐然,解决了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问题。
三、精品城市建设未来需关注的重点
随着城市建设硬件设施逐步到位,历史古迹、特色文化、生态环境、人文精神等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新的源泉。未来的城市建设不再是讲城市扩展了多少用地、拉通了多少条大街之类。而更加注重软实力与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
具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常州“精品城市”建设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与“优化”,以创建“国家人居环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围绕充实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弘扬城市精神开展相关工作。
1、传承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性。在各地的城市建设中,为自己的城市文化定位,似乎已成时尚。“创新之城,中华之窗”、“六朝古都”、“吴文化起源地”、“中国近代第一城”等等,不一而足。
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本质内涵,精品建设必须体现艺术和文化品位,城市精品建设,必须源于城市的特有文化,同时又要弘扬、丰富和发展这一文化。通过精品建设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如常州的季子文化、季子像等。 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为契机,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实现文化现代化,具体做到:
(1)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完善升级。继续推进古镇、古村、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将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纳入整体的保护框架,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与所在环境、历史格局、名城整体风貌格局的关联保护,建立历史城区—古镇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第三批全国文物普查点—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体系,加强详规法规、规范制定。
(2)加强文旅一体化发展。将文化保护利用与旅游相结合,将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有机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与特色,以旅游宣传弘扬常州文化,如结合古运河保护建设沿运河风光带,春秋淹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
(3)发展文化产业,深化各级各类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继续鼓励、大力扶持以动漫、创意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2、彰显特色,塑造特色城市空间
特色城市空间是“精品城市”建设的最为直接的空间载体,是精品规划、精品设计的空间展现。围绕建设传承历史、面向国际、宜居宜业的现代精品城市,城市特色空间设计、建设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引导老城厢风貌区。挖掘常州特色景观资源、文化资源,提炼城市特色网络结构,引导老城厢风貌区合理开发与保护;
(2)精致打造窗口枢纽区。重点围绕高铁站、城际站、高速道口等地区,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门户,展示现代常州风貌;
(3)精心设计滨水景观区。作为运河边上的典型江南水乡,水是常州的特色,在清水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未来常州应围绕发挥水的休闲、景观作用,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滨水空间,突显江南水乡风貌,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
3、生态宜居,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建成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是最大的城市精品和最根本的城市特色。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是否搞出了精品,城市是不是有特色,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适合人居的城市。
常州人居环境提升,应以创建“国家人居环境城市”为抓手,做足“枕江面湖生态城”的城市特色文章,提升全市生态环境品质,打造生态宜居高地。
(1)构建四角生态开敞空间。构建城市外围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生态绿楔,保护生态空间,由外围向中心城区延伸,控制城市蔓延,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
(2)推进外围湿地公园建设。围绕由沪蓉、常泰、常合高速公路围合的城市高速环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构筑生态屏障,优化主城区生态环境;
(3)优化主城公园绿地选址。新建一批主城公园,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覆盖率及品质打造,并完善公园绿地科普文化、健身娱乐等配套功能。
(4)和谐人本,倾力打造幸福城市
精品城市建设目标具有“人本属性”,它必须适宜于普通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适宜于普通人的身心愉快与幸福,常州市在民生工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未来应该着眼于民生建设发展的新思路,着力提升民生工程为幸福工程。
具体做到:以创建“四有四好”幸福常州为目标,按照“精致化、体系化、特色化”的原则,着眼“大”体系、关注“微”工程,按照“民居、民生、民行、民享”四大方面,践行“保障工程、安居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安全工程、智慧工程、畅通工程、环境工程、健康工程、德育工程”十大幸福工程。近期继续加快对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三旧地区改造规划、免费自行车租赁系统布局等规划建设。
(1)民居——由安居到宜居(家家有住房、人人好心情)。关注旧城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环境。
(2)民生——由均匀到均衡(面面有支撑、条条好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服务水平。
(3)民行——由可达到畅达(路路有保障、时时好出行)。保障出行安全、便捷,提升慢行出行品质,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慢生活,建设行人的城市。
(4)民享——由拥有到享有(个个有追求、处处好品质)。持续优化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推动公众体育运动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人人健康、天天愉悦的幸福城市。
四、结语
建设精品城市需要有精品战略。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实施精品战略的核心是构建理念新、视野宽、起点高、水平高的精品规划体系。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讲,精品战略应该包括精品规划、精品设计、精品工程,在“精品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要立足于创品牌、出精品,通过精品工程落实精品规划、精品设计,从精品规划、精品设计到精品工程,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參考文献:
[1]本刊记者.盘活资源,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访中共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J],群众.2011(10).
[2]田强,覃道明.打造城市精品,建设精品城市——宜昌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开发.2002(12).
[3]高云.“精品城市”:个旧人能否圆梦[J],创造.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