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它的提炼、概括与总结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的公忠思想、诚信思想、清廉思想及其他文明结晶为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择优吸收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进行现代化的阐释与改造。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而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成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共产党人价值观
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标准,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价值观建设高度重视,不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大力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当前,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力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把党建设得更坚强更有力,是我们赢得主动与未来的不二法门。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期,也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局面更加复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之间的交锋愈加激烈,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与侵蚀,面对是非、公私、义利、正邪、苦乐等矛盾选择时出现迷失甚至扭曲。只有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坚定立场,才能在面对风浪考验时所向披靡,才能在面对大是大非时旗帜鲜明,才能时刻校对行为的准星,才能始终把控人生的方向,才能筑牢党的事业的根基。
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在共产党人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提炼、概括、总结出来的,在铸就共产党人风骨的同时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党的精神之钙。共产党人价值观决定于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与最终评价者,回顾我党97年的奋斗历程,共产党人始终未改人民公仆的本色,并将永葆下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涵极其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为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一)中华文化的公忠思想为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公忠思想始终贯穿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诗经》中就有“夙夜在公”的记载,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更是把它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之后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夫之“以身任天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是对公而忘私、忠于国家社稷精神的生动体现,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而不衰,艰苦奋斗造辉煌的内在基因。正如清末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的那样:“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仁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今天的中國共产党,正是这种公众思想的践行人。
(二)中华文化的诚信思想为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中,诚与信是一对思辨范畴,“诚”侧重的是内在自觉,“信”侧重的是外在实践,“诚信”是合乎内圣外王的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诚”首先是一种修养方法——《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等反复论说。“诚”还是一种道德境界——《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另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人道源于天道,“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人合一是历代先贤孜孜以求的境界。
古人认为,“诚”与“信”可以互训,《说文解字》指出“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也。从言从成。”《法言义疏·修身》认为“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诚信是“天下之结也”,“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举足轻重,“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三)中华文化的清廉思想为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行之美,以孝为第一;细行之美,以廉为第一。”司马光以“昔者圣人遗子孙以德以礼,贤人遗子孙以廉以俭”教导子孙,更是在其《训俭示康》中以“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开篇,以“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警示收尾,清廉不仅是司马光的持家本色,也是中国历代贤者的为人本色。
清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一种价值操守,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评判官员的“六廉”标准,“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而“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善,善其事,有词誉也;能,政令行也;敬,不懈于位也;正,行无倾斜也;法,守法不失也;辨,辨然不疑惑也。”
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思想,关于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思想,关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思想等等,都是五千年的文明结晶,这些深刻的思想不仅为共产党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而且是涵养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态度与方法
任何一种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都离不开既有的文化传统。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建构与提炼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艰难过程,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涵养与践行更是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艰难过程,在此过程中,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方法尤为重要。
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择优吸收。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与积淀,精华与糟粕并存,有些甚至杂糅在一起。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传统文化这个巨大宝库中汲取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丰富营养,首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和仔细剥离,不能一锅煮也不能一刀切,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使其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阐释与改造。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才是方向,是生命,两者不能偏废,一方面传承一方面创新,就是把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今天的新文化衔接起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与改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为培育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而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成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共产党人价值观
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标准,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价值观建设高度重视,不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大力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当前,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力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把党建设得更坚强更有力,是我们赢得主动与未来的不二法门。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期,也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局面更加复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之间的交锋愈加激烈,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与侵蚀,面对是非、公私、义利、正邪、苦乐等矛盾选择时出现迷失甚至扭曲。只有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坚定立场,才能在面对风浪考验时所向披靡,才能在面对大是大非时旗帜鲜明,才能时刻校对行为的准星,才能始终把控人生的方向,才能筑牢党的事业的根基。
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在共产党人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提炼、概括、总结出来的,在铸就共产党人风骨的同时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党的精神之钙。共产党人价值观决定于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与最终评价者,回顾我党97年的奋斗历程,共产党人始终未改人民公仆的本色,并将永葆下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涵极其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为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一)中华文化的公忠思想为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公忠思想始终贯穿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诗经》中就有“夙夜在公”的记载,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更是把它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之后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夫之“以身任天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是对公而忘私、忠于国家社稷精神的生动体现,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而不衰,艰苦奋斗造辉煌的内在基因。正如清末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的那样:“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仁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今天的中國共产党,正是这种公众思想的践行人。
(二)中华文化的诚信思想为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中,诚与信是一对思辨范畴,“诚”侧重的是内在自觉,“信”侧重的是外在实践,“诚信”是合乎内圣外王的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诚”首先是一种修养方法——《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等反复论说。“诚”还是一种道德境界——《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另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人道源于天道,“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人合一是历代先贤孜孜以求的境界。
古人认为,“诚”与“信”可以互训,《说文解字》指出“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也。从言从成。”《法言义疏·修身》认为“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诚信是“天下之结也”,“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举足轻重,“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三)中华文化的清廉思想为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益借鉴
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行之美,以孝为第一;细行之美,以廉为第一。”司马光以“昔者圣人遗子孙以德以礼,贤人遗子孙以廉以俭”教导子孙,更是在其《训俭示康》中以“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开篇,以“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警示收尾,清廉不仅是司马光的持家本色,也是中国历代贤者的为人本色。
清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一种价值操守,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评判官员的“六廉”标准,“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而“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善,善其事,有词誉也;能,政令行也;敬,不懈于位也;正,行无倾斜也;法,守法不失也;辨,辨然不疑惑也。”
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思想,关于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思想,关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思想等等,都是五千年的文明结晶,这些深刻的思想不仅为共产党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而且是涵养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态度与方法
任何一种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都离不开既有的文化传统。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建构与提炼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艰难过程,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涵养与践行更是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艰难过程,在此过程中,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方法尤为重要。
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择优吸收。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与积淀,精华与糟粕并存,有些甚至杂糅在一起。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传统文化这个巨大宝库中汲取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丰富营养,首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和仔细剥离,不能一锅煮也不能一刀切,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使其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阐释与改造。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才是方向,是生命,两者不能偏废,一方面传承一方面创新,就是把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今天的新文化衔接起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与改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为培育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