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第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句似乎得之偶然的广告语,竟然不胫而走,广传四方,对湖南出版的形象起到很大的宣传提升作用。从广告学的角度来看,这句广告语有其成功的诸多要素,但它成功实质性的基础并不在此,而在于湖南出版人实实在在的“会出书”,湖南出版有实力。俗话说得好,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此时湖南好书如夏日繁花,美不胜收,这样才有了“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这句广告语产生的基础。
“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这是1992年第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湖南展团亮出的广告语,在全国出版同仁和广大读者中影响很大。好些人问我,
“听说这句广告语出自于你?”也是也不是。它产生的机缘由我引发,也是我第一个说出来。这不假;然而,从产生的过程看,它得之于众人,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作为分管图书出版的副局长,那年的博览会,由我负责筹备工作。大会开幕前三天,我去北京。飞机落地后先到展馆检查筹备工作,给我的感觉,咱们的宣传工作还缺乏力度、缺乏气势——在市场竞争中,好酒也怕巷子深吶,要吆喝。当晚我召集图书处及出版社有关同志开会,就提出了这一问题。“湖南人和湖南出版到底有什么特质呢?”我问自己,也问大家,提议为湖南出版勾勒出一个“概念”,一个“形象”。
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就像日本丰田企业管理中的“头脑风暴”。也像美国BBDO广告公司奥斯本先生创造的头脑激荡思考法,依靠众人集思广益。
“湖南人会读书,年年高考湖南的分数线多高。”有人开了第一炮。“湖南人会喂猪,宁乡肥猪有美名嘛。”有人跟着说,大家哄地笑了。“这话倒没听说,只说湖南人会打仗。”有人反驳。另一个人说:“你们别争,湖南人吃辣椒天下公认。有人不怕辣。有人辣不怕,我们湖南人是怕不辣,层次最高。”
我听了怦然心动。马上击掌说:“有了,就是‘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接着我分析了这句话的本质意义和可能产生的广告效应,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句广告语就此诞生。
接下来就商量载体。有人建议用巨幅标语或者是红色充气大拱门,我认为广告衫更好,广告衫在九十年代还是稀罕事,它的宣传时效性更持久、传播区域更大。事情决定了。大家连夜行动,美编贺旭同志设计字体图案。其他人联系购买汗衫、寻找制作厂家等等事宜。第三天一早,博览会开门迎客,湖南展台的工作人员们穿着这件广告衫就登堂入室了。
就像是把烧得通红的铬铁骤然淬入水中。所发出的声响。冒出的热气——这句似乎得之偶然的广告语,竟然不胫而走。广传四方。对湖南出版的形象起到很大的宣传提升作用。当时我们的展台活力四射,不少人驻足观看广告衫。更多的人涌入展区看湘版书。“这招厉害!”同行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并索要广告衫,有读者见了也跟着说“可以送我一件吗”,我们都慨然相送。
上午,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李祖泽先生到了湖南展区看书,我连忙迎了上去——因为我曾带团去香港举办湖南书展,和他相识。他看见广告衫,兴味盎然。我送了他一件,他很开心地拎着,和我合影。照相时特地把这句广告语展示出来。
很久之后,我们出差到外地,接待者听说我们是湖南出版界的。竟热情地连连点头,说:“知道,知道,‘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嘛!”
这句广告语的成功固然有其广告学上的原因,但它成功实质性的基础,还是在于湖南出版人实实在在的“会出书”,湖南出版有实力。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前,地方出版执行的是“通俗化、地方化、群众化”的方针。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个方针显露出它的局限性。湖南省出版以胡真同志为党组书记、局长的第一届局党组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应该突破思想禁锢,走出狭窄天地。1978年8月,胡真同志发表文章《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争取更多的图书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改革的先声。1979年,国家出版局在长沙举行出版工作会议,湖南率先提出自己的思想,确立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地方出版方针,后又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1983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之中。湖南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具有全国性的历史性的意义的。胡真及一些第一届党组的老同志已经辞世,但我们永远记住从他们开始的出版历史的拐点。
接下来几届党组后续发力。在确定正确的方针后,与时俱进,适时制定战略目标。作出战略性部署,湖南出版事业像江河冲出狭口,奔腾向前,一泻千里。湖南出版终于赢得广泛的声誉。1985年12月香港书展期间《星岛日报》刊登了以“洛阳纸贵潇湘书”为题的长篇报导,首次称湖南出版为“出版湘军”,为湖南出版点赞。提出“海内书林。湘版出众”,“书香万里芙蓉园”等说法。俗话说得好。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此时湖南好书如夏日繁花。美不胜收。这样才有了“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这句广告语产生的基础。
后来湖南的书越出越好,宣传口号也越来越漂亮。1996年,中国出版成就展,湖南展团广告语是“湘书书香”,就是本人用顶针修辞法撰制的广告语,婉约温馨。书香氤氲。1998年第九届书市广告语也很精妙:“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既讲了全国出版群雄并立的局面,又讲了湖南出版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为什么说湖南人会出书?首先,湖南出版人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那就是:有文化定力,坚守责任,不逐利而忘义;有文化理想,坚守本职,不断积累和创新文化。这样,立住了,站稳了,登高了。同时,湖南出版人有自己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具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不固步自封;具有谋大事干实事的超人气度和求实作风;有决策能力,勤思敏悟,能抓住战机发展自己;有实施能力,不流于空谈,沉着坚韧,谋一事,成一事。
湖南出版人有着经世致用的传统,总是在两条线上作战。既有经几代人接力而成的具有厚重文化积淀意义的出版物,又有根据市场需求而纵横驰骋的“轻骑”;既坚守自己的文化土址,不断挖掘、展示湖湘文化的魅力,又广纳百川,网络各路英才,广涉各个领域,拓展出版空间,培植锻造有影响力的版块;既坚持传统出版,又积极地接受新的载体和出版方式。所以,出版湘军永远在前进中,历史和当下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从一个普通编辑入职。在出版界工作三十多年,能拎得起的事情就那么三件:一、先后任两个出版社的社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兼任过一段时间的集团副董事长),扪心自问,自我要求是尽职尽责,可惜许多事没做好。二、2000年前后中央提出教育改革,作为分管图书出版的副局长,敏感到教育改革必然带来教材改革,于是抓住机遇,组织并参与教材编写工作,使我们编辑出版的教材跻身“国家队”,由“租型。(制造)到编写(创造),成为教材新一轮竞争中战绩斐然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为湖南出版夯实了“基石”。三、参与大型图书《大中华文库》和《湖湘文库》的工作。前者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巨大历史文化工程。本人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积极参与早期的启动、准备事宜。后全力投入《湖湘文库》的筹备和实施工作,任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参与领导组织和具体的编辑出版工作。该套书共701册。是湖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聊起“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的广告语。倒觉得这是可心的第四件事情。从出版史来说。它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但二十多年了。这十个字尚有余温。实在悦人心境。最近听原图书处的杨春丽同志说。她保留了一件26年前的这种广告衫。准备献给北京湖南品牌展示馆。这件旧物竟能为人提供湖南出版史脉络的见证,值了。
“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这是1992年第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湖南展团亮出的广告语,在全国出版同仁和广大读者中影响很大。好些人问我,
“听说这句广告语出自于你?”也是也不是。它产生的机缘由我引发,也是我第一个说出来。这不假;然而,从产生的过程看,它得之于众人,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作为分管图书出版的副局长,那年的博览会,由我负责筹备工作。大会开幕前三天,我去北京。飞机落地后先到展馆检查筹备工作,给我的感觉,咱们的宣传工作还缺乏力度、缺乏气势——在市场竞争中,好酒也怕巷子深吶,要吆喝。当晚我召集图书处及出版社有关同志开会,就提出了这一问题。“湖南人和湖南出版到底有什么特质呢?”我问自己,也问大家,提议为湖南出版勾勒出一个“概念”,一个“形象”。
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就像日本丰田企业管理中的“头脑风暴”。也像美国BBDO广告公司奥斯本先生创造的头脑激荡思考法,依靠众人集思广益。
“湖南人会读书,年年高考湖南的分数线多高。”有人开了第一炮。“湖南人会喂猪,宁乡肥猪有美名嘛。”有人跟着说,大家哄地笑了。“这话倒没听说,只说湖南人会打仗。”有人反驳。另一个人说:“你们别争,湖南人吃辣椒天下公认。有人不怕辣。有人辣不怕,我们湖南人是怕不辣,层次最高。”
我听了怦然心动。马上击掌说:“有了,就是‘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接着我分析了这句话的本质意义和可能产生的广告效应,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句广告语就此诞生。
接下来就商量载体。有人建议用巨幅标语或者是红色充气大拱门,我认为广告衫更好,广告衫在九十年代还是稀罕事,它的宣传时效性更持久、传播区域更大。事情决定了。大家连夜行动,美编贺旭同志设计字体图案。其他人联系购买汗衫、寻找制作厂家等等事宜。第三天一早,博览会开门迎客,湖南展台的工作人员们穿着这件广告衫就登堂入室了。
就像是把烧得通红的铬铁骤然淬入水中。所发出的声响。冒出的热气——这句似乎得之偶然的广告语,竟然不胫而走。广传四方。对湖南出版的形象起到很大的宣传提升作用。当时我们的展台活力四射,不少人驻足观看广告衫。更多的人涌入展区看湘版书。“这招厉害!”同行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并索要广告衫,有读者见了也跟着说“可以送我一件吗”,我们都慨然相送。
上午,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李祖泽先生到了湖南展区看书,我连忙迎了上去——因为我曾带团去香港举办湖南书展,和他相识。他看见广告衫,兴味盎然。我送了他一件,他很开心地拎着,和我合影。照相时特地把这句广告语展示出来。
很久之后,我们出差到外地,接待者听说我们是湖南出版界的。竟热情地连连点头,说:“知道,知道,‘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嘛!”
这句广告语的成功固然有其广告学上的原因,但它成功实质性的基础,还是在于湖南出版人实实在在的“会出书”,湖南出版有实力。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前,地方出版执行的是“通俗化、地方化、群众化”的方针。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个方针显露出它的局限性。湖南省出版以胡真同志为党组书记、局长的第一届局党组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应该突破思想禁锢,走出狭窄天地。1978年8月,胡真同志发表文章《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争取更多的图书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改革的先声。1979年,国家出版局在长沙举行出版工作会议,湖南率先提出自己的思想,确立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地方出版方针,后又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1983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之中。湖南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具有全国性的历史性的意义的。胡真及一些第一届党组的老同志已经辞世,但我们永远记住从他们开始的出版历史的拐点。
接下来几届党组后续发力。在确定正确的方针后,与时俱进,适时制定战略目标。作出战略性部署,湖南出版事业像江河冲出狭口,奔腾向前,一泻千里。湖南出版终于赢得广泛的声誉。1985年12月香港书展期间《星岛日报》刊登了以“洛阳纸贵潇湘书”为题的长篇报导,首次称湖南出版为“出版湘军”,为湖南出版点赞。提出“海内书林。湘版出众”,“书香万里芙蓉园”等说法。俗话说得好。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此时湖南好书如夏日繁花。美不胜收。这样才有了“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这句广告语产生的基础。
后来湖南的书越出越好,宣传口号也越来越漂亮。1996年,中国出版成就展,湖南展团广告语是“湘书书香”,就是本人用顶针修辞法撰制的广告语,婉约温馨。书香氤氲。1998年第九届书市广告语也很精妙:“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既讲了全国出版群雄并立的局面,又讲了湖南出版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为什么说湖南人会出书?首先,湖南出版人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那就是:有文化定力,坚守责任,不逐利而忘义;有文化理想,坚守本职,不断积累和创新文化。这样,立住了,站稳了,登高了。同时,湖南出版人有自己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具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不固步自封;具有谋大事干实事的超人气度和求实作风;有决策能力,勤思敏悟,能抓住战机发展自己;有实施能力,不流于空谈,沉着坚韧,谋一事,成一事。
湖南出版人有着经世致用的传统,总是在两条线上作战。既有经几代人接力而成的具有厚重文化积淀意义的出版物,又有根据市场需求而纵横驰骋的“轻骑”;既坚守自己的文化土址,不断挖掘、展示湖湘文化的魅力,又广纳百川,网络各路英才,广涉各个领域,拓展出版空间,培植锻造有影响力的版块;既坚持传统出版,又积极地接受新的载体和出版方式。所以,出版湘军永远在前进中,历史和当下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从一个普通编辑入职。在出版界工作三十多年,能拎得起的事情就那么三件:一、先后任两个出版社的社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兼任过一段时间的集团副董事长),扪心自问,自我要求是尽职尽责,可惜许多事没做好。二、2000年前后中央提出教育改革,作为分管图书出版的副局长,敏感到教育改革必然带来教材改革,于是抓住机遇,组织并参与教材编写工作,使我们编辑出版的教材跻身“国家队”,由“租型。(制造)到编写(创造),成为教材新一轮竞争中战绩斐然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为湖南出版夯实了“基石”。三、参与大型图书《大中华文库》和《湖湘文库》的工作。前者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巨大历史文化工程。本人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积极参与早期的启动、准备事宜。后全力投入《湖湘文库》的筹备和实施工作,任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参与领导组织和具体的编辑出版工作。该套书共701册。是湖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聊起“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的广告语。倒觉得这是可心的第四件事情。从出版史来说。它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但二十多年了。这十个字尚有余温。实在悦人心境。最近听原图书处的杨春丽同志说。她保留了一件26年前的这种广告衫。准备献给北京湖南品牌展示馆。这件旧物竟能为人提供湖南出版史脉络的见证,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