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分天下到大一统

来源 :微型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水火不能相容,如果谁能将二者兼而得之,那这个人肯定是“太极高手”。在与IT相关的技术领域,水火不能相容的事情有很多,但如果说到声势最大、受关注程度最高的非蓝光DVD(Blu-Ray Disk,后文简称BD和DHD DVD(后文简称HD)之间的竞争莫属。从诞生之初,BD阵营和HD阵营的;中突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双方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技术战和口水仗,而在技术差异的背后隐藏的是各厂商利益集团之间的直接;中突,因此双方谁也不肯后退半步。厂商之间的竞争本无可厚非,但我们消费者却被置于一个绝对劣势的位置,我们不得不面对选择BD还是选择HD的尴尬境地。但新式全兼容光驱的出现,也许可以帮我们解开这个“死结”。今天,我们就邀请到LG这方面的专家祖鹏先生来谈一下“Super Multi Blue”的话题。
  
  鱼和熊掌,为何不能得兼?
  
  Q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古汉语中有这么一句,就是说如果两样东西都想要,但是条件只允许你得到一样的饿时候,就必须要从中取舍。那现在就有同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祖先生,为什么BD和HD不能兼得?如果想两样都要,能不能实现?
  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抛开专利和软件的问题不谈,只是想实现BD和HD在硬件结构上的“2合1”都很困难。BD和HD有着完全不同的光盘结构,这就对光学元件的设计以及结构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我们可以发现,HD DVD基本上沿用了现有DVD的技术标准,这也是HDDVD的优势所在——在原有DVD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就可以实现对HD DVD的支持,相似的物理结构上是HD DVD播放器/光驱可以实现对DVD良好支持的关键因素;在生产碟片的时候,现有的设备可以完全保留下来,实现DVD到HD DVD的平滑过渡。
  反观BD方面,我们发现不管是光盘的物理结构,还是光驱的物镜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新的BD光盘就没有办法实现与原有DVD的兼容。在技术上我们就要推翻在DVD时代积累下来的很多东西,然后重新构建新的光学结构(设计新的物镜系统)。
  
  Q2:刚才说到BD与现有的DVD结构有很大的出入,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祖先生——既然BD与现有的DVD结构相差甚多,那为什么在很多新上市的BD光驱上都可支持DVD和CD的读写操作呢?
  祖:这并不矛盾。举个例子来说,在CD时代,光驱一般都是单物镜的,因为大家都只需要使用到780nm的红外激光;发展到DVD时代之后,早期有些光驱就开始采用双物镜的设计,即在光驱中同时存在一个CD用的物镜和DVD用的物镜。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双物镜的设计在成本上没有了优势,再加上复杂的光路以及散热等问题,大家又回到单物镜的设计中。在单物镜系统中,两种波长的激光器是独立工作的,但光路的透镜和反射镜是部分公用的,这样就可以让单物镜系统也可以读取两种盘片。
  在后来的蓝紫激光时代,包括BD和HD,很多厂商早期的产品也使用双物镜的设计:其中传统的DVD和CD使用一个物镜,而BD或者HD使用一个物镜,这样就可以实现对BD(或HD)、DVD以及CD的兼容。不过双物镜毕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方案,现在业内很多企业都在使用更为先进的单物镜系统。
  
  背景导读:Blu-Ray Disk与HD DVD的恩恩怨怨
  光存储领域向来都不缺乏吸引人们眼球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DVD R和DVD-R的DVD刻录标准之争就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而如今DVD领域早已“天下一统”,只不过功臣不是光盘标准的统一。而是刻录机厂商全兼容刻录机型的出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着。几年之后的CES 2003上,索尼展示,基于蓝紫激光技术的新一代蓝光光盘,即后来的Blu-Ray Disk;与此同时,东芝和NEC则高举高级光盘技术(AOD)大旗,成为当时展会的另一大亮点。在稍后的DVD论坛(会议)上,DVD论坛正式接纳AOD作为下一代DVD的官方授权标准,正式命名为HD DVD。以索尼为首的蓝光阵营和以东芝为首的HD阵营之间的角力正式拉开了序幕……
  光盘标准之争的背后世纪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在BD阵营和HD阵营大打出手的同时,电影的片源提供商也加入了这场混战当中——20世纪福克斯公司,索尼娱乐等公司站在了BD阵营这边,而环球电影等则成了HD DVD的生力军……
  电彩公司的大力支持支持为双方的竞争增加了筹码,但事情还没有结束。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站出来表示要与HD DVD共进退,以后的游戏机产品(xBox 360)和操作系统将支持HD DVD,而索尼这边也不甘示弱,利用自家的PS3游戏机平台全力推广Blu-Ray Disk……
  时至今日,BD阵营和HD阵营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据国外的调查显示,BD播放器的销售数量现在数倍于HD DVD播放器,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索尼强势在Ps3中捆绑BD播放器并进行推广而在电影的销售情况上来看,二者几乎打了一个平手,不过在片源供应商上面(仅局限于美国好莱坞数据),49.1%的电影制造商排它性支持BD,12%的电影商排它性支持HD,而剩下的38.9%的电影商则计划同时提供对两个阵营的支持。
  具体到在国内市场上。虽然EVD标准已经出台,但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很难与BD和HD相抗衡。在国内某媒体的调查中,约有7成的消费者更看好BD和HD。
  
  “混合式光驱”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呢?
  
  Q3:我们在今年的CES 2007电子展上看到LG公司展出了两款“特殊”的产品BD 100和GGW-H10N,前者是BD和HD二合一的播放器,而后者则是面对台式计算机的光驱产品,也实现了BD和HD“统一”,我们现在关心的问题是LG如何将其合二为一的呢?
  祖:将BD和HD合二为一是一次巨大的尝试和突破,不光是在技术上,在人们的心理上也是一样的。
  这次我们展示的两款新产品都采用了双物镜的设计,即BD使用一个物镜,而HDDVD、DVD以及CD公用一个物镜,这样一来就实现了BD/DVD/CD的读写以及HD的读取功能(参考表2)。其中我们又把GGW-10N称作是“Super Multi Blue”光驱。
  
  Q4:相对以往的双物镜结构,那么新的混合式光驱“Super Multi Blue”在技术上都遇到了那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呢?
  祖: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因为以前业界普遍的观点是很难将BD和HD整合在一起,不仅因为二者的差异太大,对物镜结构的要求不同;而且机械控制部分,乃至主控芯片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的光驱。
  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很庆幸我 们第一个拿出了产品,BD和HD的整合成功与很多上游厂商的帮助也有莫大的关系,包括物镜、控制电路以及主控芯片等方方面面。由于是整合型的光驱,我们看到实际的产品上DVD以及CD的某些参数并不是尽如人意,这是在综合各方面的平衡之后,不得不做出的一些取合;不过新光驱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端的BD和HD,对DVD以及CD的支持用户使用到的机会相对要少很多。
  
  Q5:我们看到GGW-H10N这款产品只能够实现HD DVD的读取功能,而不支持写入。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祖:我们的工程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成本控制的要求。我们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用户只会用到一种记录方式:比方说如果需要记录大容量的数据,用户会偏向选择容量更大的BD-RE;如果我们实现了BD-RE的写入功能,那么用户就很少用到HD的写入功能。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就去掉了对HD写入的支持。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也有可能开发支持HD写入的“Super MultiBlue”,到那时才是真正的“All in 0ne”!(笑)
  
  Q6:在现在的产品上使用了双物镜的结构;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将来实现单物镜呢?这样对成本控制不是更有利?
  祖: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双物镜确实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从近期来看,想用一个物镜就实现BD和HD的全兼容,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BD与HD的另一个区别还在于二者所需的NA值相差太大,BD的NA值要求为0.85,而HD的要求为0.65。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BD用物镜的生产难度远远大于HD的物镜。如果说想实现单物镜系统,那么NA值就是最大的一只“拦路虎”。
  
  什么是NA?
  NA是“Numerical Aperture(数值孔径)”的缩写,表示物镜聚集激光的能力。根据物理学原理,激光在光盘上的照射光斑(形成数据记录点)的直径=光学衍射极限(0.61)乘以激光波长(λ)除以NA,光斑大小与激光波长成正比,与NA值成反比。所以激光波长越小、NA数值越大,越有利于缩小信息坑宽度,提高存储密度。虽然BD和HD DVD采用了相同波长的激光束,但是使用了不同NA值的物镜,所以造成了容量的差别。物镜的NA值越高,所允许的光轴与记录面的倾斜角允许范围(Tilt margin)也会变小,因此BD的数据层在靠近读取面一侧,仅有0.1mm的保护层,以获得更大的倾斜角允许范围。
  
  “混合式光驱”的未来
  
  Q7:从技术上来说已经扫清了障碍,那么下一步就是普及,这时候成本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据我们所知,LG的这两款产品都不是很便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异常高昂的成本呢?
  祖:GGW-H10N这款产品在近期就可能出现在国内市场上(笔者预计为五月份前后),售价方面会比GBW-H10N略贵一些(目前GBW-H10N在国内的售价为7999元),增加的价格会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
  所有新产品在上市初期都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一方面是研发费用的分摊,就好像开发商要收回自己先期投入的成本;另一方面,生产工艺的不成熟,导致良品率不高,特别是现在BD用物镜系统的成品率确实令人堪忧,造成价格居高不下。这两方面的因素是现在新一代光驱产品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不过我们换一种角度考虑,这些东西都不是用黄金做的,所以只要有需求,数量能够上去,那成本和价格就能很快降下来(笑)。
  
  Q8:我们的热心读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祖先生:现在BD阵营和HD阵营可以说是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那么开发混合式光驱会不会遇到专利授权的门槛限制呢?
  祖: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在这里只能简单解释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日立LG数据存储公司是BD的创始会员单位,所以在BD方面不存在专利授权的问题;至于HD方面,国际上有很多交叉授权的惯例,所以我们研发“混合式光驱”并没有专利门槛的限制。
  
  Q9:我这里还有一位热心读者的来信。他说不仅BD和HD的主导者们忙得不可开交,连光盘的生产企业也没有闲着,最近有消息称一家光盘制造商(美国时代华纳)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种兼容BD和HD的“混合式光盘”,请问祖先生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祖:不知道这位读者说的是不是那种一面HDDVD、一面BD的混合式光盘,以前也出现过HD/DVD的混合光盘。从技术角度来说,这种光盘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生产HD/DVD的光盘需要一种设备,但是如果生产BD/HD就需要更新设备,所以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上也不会有很多优势。当你已经有了“混合式光驱”的时候,你还会在意使用哪种载体的盘片么?(笑)
  从我们这方面来讲,BD和HD的融合将会是大势所趋。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当初统一DVD市场的是全兼容的DVD刻录机,而不是DVD-R和DVD R的“混合光盘”。
  
  Q10。在国内市场上,LG的光存储部门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其它存储厂商会不会跟进?针对国内用户群所面临的片源问题,祖先生又是怎么看到的呢?
  祖:Super Multi Blue的GGW-H10N很快就要在国内市场上发布了,我们非常看好这款产品,并将作为后续工作的重点来力推这款产品。至于你说的片源问题,我觉得并不是障碍,因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高清数字电视,再加上明年北京奥运会,很多用户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在价格问题上,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蓝光光盘并不是金子做的,只要用户有需求,在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成本会很快降下来,毕竟国内用户的基数是不可忽略的。至于推广方面,我们今年的目标依然是做好市场的铺垫工作,明年会是蓝光产品(BD/HD)开始发力的一年;等到2010年左右时,我们相信混合式光驱会成为市场上的绝对主力。其它厂商会不会跟进,这个问题现在我不好说,但既然国内存在这个市场,相信他们也会有所准备吧!
  
  写在最后
  
  掐指算来,BD和HD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年有余,其间两大阵营使出浑身解数拉拢盟友,同时在技术和声势上打压对方。两边的对台戏使“主角们”赚够了眼球,但与此同时,也正是这种竞争无形中也妨碍了下一代光存储技术的普及速度——用户的苦等却等不到标准统一的那一天。既然竞争不可避免,而且双方也没有讲和的“诚意”和耐心,推出混合式光驱就成了一个再明智不过的选择。用合理的成本投入,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LG的混合式光驱为大家开一个好头,我们希望会有更多的厂商及时跟进,让消费者早日用上BD/HD的产品。
其他文献
河流阶地是古河道存在和河流地貌演化的直接证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河流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中就出现了关于河流阶地的试题,但不少学生乃至教师对于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成因、分类、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不是很清楚,笔者以一组关于河流阶地的试题为例,力图帮助大家了解河流阶地的“前世今生”。  【例题】河流阶地主要分为基岩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等。完全由基
为什么手湿的时候触控板就会变得“不灵光”呢?    现在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触控板都使用电容式的结构,当我们的手指靠近触控板时,原来的电荷分布就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变化信号的强弱以及连续变化的情况,控制芯片就知道哪块区域被按下了(或者手指在向哪个方向移动)。这种结构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方刚才我们说手指头比较湿的时候,触动触控板就会感到非常生涩(当然光标的移动也
Core 2 Duo E4300低调上市  要评选目前最受关注的处理器,相信不会少了Intel的Core 2 Duo E6300处理器,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征服了不少DIYer。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Core 2 Duo E6300上市之后并没有迅速普及,价格太贵是主要原因之一。毕竟对于大多数DIYer来说,为处理器掏出1500多元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于是,同为双核心但价格相对便宜的Pentium D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如何选择一款CPU散热器已经是颇有心得了,不过现在的电脑可不只是cPu会发热,高性能的显卡也是一个重要的“热量来源”。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显卡散热器的技术含量可是一点也不低哦。不信?下面就让我们去看几个实例。      ●Silent Pipe:极致静音    热管散热器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但与普通热管散热方案不同,Silent Pipe使用的是非常独特的前导散热模块。其核心结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十年前,你可曾想到今天的硬件和技术会有如此大的发展与变迁?这些曾经的新技术,改变了应用的方式、为业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甚至影响着我们生活。它们当中,有的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有的不停在进化并引领着未来的趋势,有的不再辉煌,有的只留存于记忆中……不过在这里,只要它们曾在我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切切实实对IT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变,我们就有理由把它们视为最具革命性的关
时装发布会可引领一季潮流,天气预报能获知三日风雨,但相信没有人能够精确把握未来电脑应用的变化。应用的压力、竞争的残酷,正促使各个电脑硬件厂商不断推陈出新、日益精进,以至于让人难以摸清其脉络走向。在这里,《微型计算机》将10年来的“经典流行配置”逐一翻出,唏嘘过后不仅感怀那些曾经让你我狂热不已的硬件时代,让当年的那份激动、欢笑和无奈重现眼前……    1997~1998年  VCD播放热火朝天  星
在整个市场热点被导向了蓝光,HD DVD以及光雕技术的时候,成熟稳定的DVD刻录机市场被一次又一次的提速。而且此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DVD的刻录速度已经高于了读取速度。更让人意外的是去年年底开始,一些DVD刻录机厂商将刻录速度提高到了惊人的20X!这项“技术更新”的用处在哪里?    我们知道,理论上DVD驱动器的数据速率是以倍率为单位的,1倍速(记为1x)为11.08Mbps,相当于1.32M
“英特尔高性能双核处理器、1GB大容量内存、200GB海量硬盘、GeForce 7300高性能独立显卡……”看到这样的产品宣传以及配套的产品标牌,你是否能够了解这台电脑的具体情况呢?  相比几年前高频处理器盛行时仅以处理器划分产品层次的情况,如今电脑城中的整机市场已经越来越透明,以往“秘而不宣”的配置开始出现在各类宣传广告中。不过为了保持最大利润,触及到敏感硬件的细节规格时,大多数整机厂商仍然采用
前一段时间,LG的L226WTQ一度是大家非常关注的22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不过,虽然现在L226WTQ的价格已经跌到2499元,但相对于更普及的2100元左右价位的22英寸液晶显示器来说,毕竟还是有些偏贵。在这种情况下,LG又推出了一款面向主流用户的21.6英寸液晶显示器新品——LG L222WT。  那么LG为何要选择推出21.6英寸的显示器呢?其实,归根到底这是利润最大化与成本的问题。我们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复习课已经成为基本课型。常见的复习课形式往往是先“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脉络,然后再“练习与运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应用意识。中考复习课在教学中担负着查漏补缺、巩固发展的重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历史基础知识繁杂,常常沦为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练习,形式单一。如何让复习课摆脱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局,让复习课像新课般绽放光彩?笔者在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从国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