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还有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多数老师却认为,教学成绩的好坏就能证明班级管理的优劣,只要成绩好了,自然管理就好。孰不知一个管理混乱的班级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一、纵观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班主任管理方式武断,要求他人绝对服从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这导致了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班主任一直在做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和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在此情况下,班主任成了应试教育的传声筒,帮凶,以权威者的形象来管理班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班委积极性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很多中学的班干部相对固定,是一些学生形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多数学生却缺少机会,不能得到锻炼机会。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至上,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不赞成子女多花心思在班级管理上,因此很多班委只是老师的传声筒,缺乏自主和创新能力,极大影响了班级管理和学生将来的发展。
3、班级管理中不注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受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多人已经不把读书作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了,厌学情绪逐渐弥漫校园,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学校迫于教育部门压力,把这种责任推卸到老师身上,让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巩固入学率,防止学生流失,否则影响教学成绩不说,还要追究老师责任,不得评优晋级等等。在此压力下,很多老师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把上级部门对待自己的那一套加在学生身上,用政策来留住学生,而不是用情感来留住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学习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老师学。
二、要解决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个人的素质培养,尤其是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班级管理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经常对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生不光要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如果乐于助人,品德优良,我会大张旗鼓地对他进行表扬,热情鼓励他,结果成绩也逐渐提高了。相反,如果成绩很好,而品德很差,我会找出他人际交往中的缺点,督促其改正。对于偶尔犯错的学生,不做简单处理,而是让他自己认识错误,主动进行改正。
2、树立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们有了美好的学习愿望以后,我就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每次竞赛之前,我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当然,这种引导既是积极的也是具体细致的。我还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成长袋,收藏自己学习中的成果。教师的功夫贵在循循善诱,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只要我们服务周到,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获取新知,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改变班委终身制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要“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耳,让他们去听;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写;解放学生的脚,让他们去走。”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一定要打破陈旧落后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途径,不但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而且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4、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群体凝聚力,改变学生的自私心理
在这个个性被高度关注的时代,很多中学生盲目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严重,而更多的独生子女内心又有着强烈的孤独感,迫切需要与人交往,却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中学生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就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要消除掉中学生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和习惯,作为班主任是责无旁贷的。而改变中学生的自私心理是消除掉其自私自利的行为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酸甜苦辣样样皆在其中,尽管工作不能尽善尽美。但是,只要你真正做到热爱教育,尽职尽责的,用自己的爱和热情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
一、纵观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班主任管理方式武断,要求他人绝对服从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这导致了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班主任一直在做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和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在此情况下,班主任成了应试教育的传声筒,帮凶,以权威者的形象来管理班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班委积极性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很多中学的班干部相对固定,是一些学生形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多数学生却缺少机会,不能得到锻炼机会。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至上,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不赞成子女多花心思在班级管理上,因此很多班委只是老师的传声筒,缺乏自主和创新能力,极大影响了班级管理和学生将来的发展。
3、班级管理中不注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受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多人已经不把读书作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了,厌学情绪逐渐弥漫校园,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学校迫于教育部门压力,把这种责任推卸到老师身上,让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巩固入学率,防止学生流失,否则影响教学成绩不说,还要追究老师责任,不得评优晋级等等。在此压力下,很多老师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把上级部门对待自己的那一套加在学生身上,用政策来留住学生,而不是用情感来留住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学习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老师学。
二、要解决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个人的素质培养,尤其是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班级管理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经常对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生不光要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如果乐于助人,品德优良,我会大张旗鼓地对他进行表扬,热情鼓励他,结果成绩也逐渐提高了。相反,如果成绩很好,而品德很差,我会找出他人际交往中的缺点,督促其改正。对于偶尔犯错的学生,不做简单处理,而是让他自己认识错误,主动进行改正。
2、树立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们有了美好的学习愿望以后,我就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每次竞赛之前,我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当然,这种引导既是积极的也是具体细致的。我还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成长袋,收藏自己学习中的成果。教师的功夫贵在循循善诱,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只要我们服务周到,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获取新知,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改变班委终身制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要“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耳,让他们去听;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写;解放学生的脚,让他们去走。”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一定要打破陈旧落后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途径,不但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而且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4、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群体凝聚力,改变学生的自私心理
在这个个性被高度关注的时代,很多中学生盲目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严重,而更多的独生子女内心又有着强烈的孤独感,迫切需要与人交往,却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中学生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就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要消除掉中学生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和习惯,作为班主任是责无旁贷的。而改变中学生的自私心理是消除掉其自私自利的行为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酸甜苦辣样样皆在其中,尽管工作不能尽善尽美。但是,只要你真正做到热爱教育,尽职尽责的,用自己的爱和热情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