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聘任、培训、考核和激励等方面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鉴于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应系统化地建构基于“多元性、前瞻性、务实性和适应性”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体系,规范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作者简介:马瑞贤(1982-),女,河北安新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赵永新(1970-),男,河北献县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副教授。(河北 保定 071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1012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046-02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对师资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已成为继续发展河北省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相较于河北省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滞后状态。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不足,既具有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又有实践技能和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资源更是匮乏。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职院校都大量聘请行业和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以期有效地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弥补“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从而达到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的目的。
事实上,在发展高职教育方面经验丰富的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把兼职教师作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国家的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的数量多,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也较大。如在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通常只占20%~40%,兼职教师占到60%~80%。在美国的公立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到2007年,兼职教师已占到了教师总数的69.4%。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机构,TAFE学院(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兼职教师的比重就不断上升,有的已达到全体教师的60%~70%。
在我国,近年来,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的做法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推广。2006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由此可见兼职教师以其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大量引进兼职教师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对这支在高职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队伍加以足够的关注,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尚缺乏规范化的制度和方法。此外,政府对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兼职教师的来源单位,即企业也普遍缺乏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以上诸多因素导致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极大地桎梏了高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掌握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现状,笔者采用资料搜集、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河北省的三所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通过整理调查结果,梳理出了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严格的兼职教师准入机制,聘任管理不规范
通过对河北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笔者发现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高职院校往往难以从企业聘请到优秀的兼职教师,在招聘兼职教师的过程中学校常会降低准入标准,对于兼职教师的聘任也缺乏规范的程序。
高职院校希望能聘请到的兼职教师往往也是企业的主要力量。这些人员的本职工作繁重、精力有限,企业大多也不太支持其在外兼职。此外,高职院校所能支付的课酬标准较低,对于这些企业骨干的吸引力也不大,因此高职院校在聘请优秀兼职教师方面困难重重。面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往往会降低对兼职教师的要求,在兼职教师的准入管理方面较为松散。另外,在招聘过程中,高职院校也缺乏对于应聘者的资格审查和正规的选拔测试,有些兼职教师只是通过熟人介绍进入的高职院校。这种较为随意的聘任方法,可能致使部分不具备教学资格和教学能力的人进入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工作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兼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
笔者调研的三所高职院校对于大多兼职教师的聘任都是短期的,授课任务持续时间不长,兼职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此外,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学校对于兼职教师缺乏掌控力。这就导致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请假,串课,甚至中途辞去兼职工作的情况都时有发生。以上这些情况为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制造了很多困难,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忽视兼职教师继续发展的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注意到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教学事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方面不够重视。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大多来自于企业,缺乏必要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兼职教师的相关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既不利于兼职教师的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兼职教师往往是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或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他们的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往往日新月异。但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针对兼职教师进行旨在更新其专业知识的培训,结果导致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落伍,授课内容陈旧。
4.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往往强调其教学任务安排,而忽视了对其教学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缺乏对兼职教师的激励与关怀。
在考核方面,大部分学校仅仅制定了针对兼职教师重大教学事故的处理规定,而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督导、检查与评估,学校却并未过多关注。考核机制的缺失往往会使得部分责任感不强的兼职教师脱离了监督与约束,教学纪律松散,教学效果下滑。
在激励机制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出台了兼职教师的薪酬标准,并未制定任何其他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无疑会极大地挫伤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使其丧失对兼职教学工作的兴趣与责任感。
二、规范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对策
以上提到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阻碍了河北省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建构基于“多元性、前瞻性、务实性和适应性”的科学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
1.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多元性
对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多元性是指政府、学校和兼职教师的来源单位,即企业要共同参与到兼职教师管理工作中去,促进形成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应出台有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为高职院校管理兼职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政府还要从政策、资金、税收减免、资源分配等方面采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使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协商,形成对兼职人员的共同管理模式,就兼职人员的本、兼职工作的薪酬、工作量、工作时间等问题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使兼职教师的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
2.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前瞻性
兼职教师管理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兼职教师的聘用方面,在制定聘用计划前,要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资历、专业方向做一个前期规划,做到科学、有序地引进优秀的兼职教师,完善学校的师资结构。此外,对于兼职教师的聘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聘用工作更为规范。对于聘用的兼职教师,还应统计其相关信息,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为今后的继续聘任提供参考和依据,以避免频繁更换兼职教师引发的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等不良后果。二是在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方面,引进兼职教师之前,要拟定一个系统化的兼职教师培训计划。如对于来自企业单位,缺乏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在其走上教学岗位前就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教学理论与技能培训;在兼职教师开始教学工作后,还应分阶段,适时为其提供后续专业知识培训,以促进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
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务实性
对于兼职教师管理的务实性是指在兼职教师授课的时间与地点、对其工作任务分配等方面不能拘泥于对专职教师的要求,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措施。兼职教师多来自企业,高职院校应根据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其工作时间,使其教学工作不与本职工作相冲突。同时学校也可以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使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其所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对兼职教师的工作分配上可根据兼职教师的实际特点,扬长避短,加大其实践教学的比重,减少毕业论文答辩、论文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4.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适应性
对兼职教师管理的适应性是指高职院校应针对兼职教师建立具体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同时加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交流,从而一方面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其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兼职教师对任教学校的适应,使其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工作潜力。
在对兼职教师的考核方面,应形成以学生、督导、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兼职教师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考核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兼职教师,以促使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在对兼职教师的激励方面,学校除了发放薪酬外,还应建立制度、规定,对教学效果好,表现突出的兼职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以提升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学校还应通过教学交流会、科研讨论会、讲座等形式为专、兼职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兼职教师更好地融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
围绕以上“四性”建构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为解决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兼职教师管理提供了方法与途径。将新型的管理体系应用于河北省高职院校,必将极大地促进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有效地提升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嵩,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
[2]毛盛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3]王振洪.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5).
[4]朱登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8).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作者简介:马瑞贤(1982-),女,河北安新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赵永新(1970-),男,河北献县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副教授。(河北 保定 071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1012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046-02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对师资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已成为继续发展河北省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相较于河北省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滞后状态。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不足,既具有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又有实践技能和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资源更是匮乏。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职院校都大量聘请行业和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以期有效地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弥补“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从而达到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的目的。
事实上,在发展高职教育方面经验丰富的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把兼职教师作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国家的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的数量多,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也较大。如在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通常只占20%~40%,兼职教师占到60%~80%。在美国的公立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到2007年,兼职教师已占到了教师总数的69.4%。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机构,TAFE学院(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兼职教师的比重就不断上升,有的已达到全体教师的60%~70%。
在我国,近年来,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的做法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推广。2006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由此可见兼职教师以其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大量引进兼职教师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对这支在高职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队伍加以足够的关注,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尚缺乏规范化的制度和方法。此外,政府对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兼职教师的来源单位,即企业也普遍缺乏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以上诸多因素导致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极大地桎梏了高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掌握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现状,笔者采用资料搜集、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河北省的三所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通过整理调查结果,梳理出了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严格的兼职教师准入机制,聘任管理不规范
通过对河北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笔者发现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高职院校往往难以从企业聘请到优秀的兼职教师,在招聘兼职教师的过程中学校常会降低准入标准,对于兼职教师的聘任也缺乏规范的程序。
高职院校希望能聘请到的兼职教师往往也是企业的主要力量。这些人员的本职工作繁重、精力有限,企业大多也不太支持其在外兼职。此外,高职院校所能支付的课酬标准较低,对于这些企业骨干的吸引力也不大,因此高职院校在聘请优秀兼职教师方面困难重重。面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往往会降低对兼职教师的要求,在兼职教师的准入管理方面较为松散。另外,在招聘过程中,高职院校也缺乏对于应聘者的资格审查和正规的选拔测试,有些兼职教师只是通过熟人介绍进入的高职院校。这种较为随意的聘任方法,可能致使部分不具备教学资格和教学能力的人进入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工作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兼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
笔者调研的三所高职院校对于大多兼职教师的聘任都是短期的,授课任务持续时间不长,兼职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此外,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学校对于兼职教师缺乏掌控力。这就导致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请假,串课,甚至中途辞去兼职工作的情况都时有发生。以上这些情况为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制造了很多困难,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忽视兼职教师继续发展的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注意到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教学事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方面不够重视。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大多来自于企业,缺乏必要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兼职教师的相关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既不利于兼职教师的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兼职教师往往是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或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他们的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往往日新月异。但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针对兼职教师进行旨在更新其专业知识的培训,结果导致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落伍,授课内容陈旧。
4.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往往强调其教学任务安排,而忽视了对其教学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缺乏对兼职教师的激励与关怀。
在考核方面,大部分学校仅仅制定了针对兼职教师重大教学事故的处理规定,而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督导、检查与评估,学校却并未过多关注。考核机制的缺失往往会使得部分责任感不强的兼职教师脱离了监督与约束,教学纪律松散,教学效果下滑。
在激励机制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出台了兼职教师的薪酬标准,并未制定任何其他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无疑会极大地挫伤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使其丧失对兼职教学工作的兴趣与责任感。
二、规范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对策
以上提到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阻碍了河北省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建构基于“多元性、前瞻性、务实性和适应性”的科学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
1.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多元性
对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多元性是指政府、学校和兼职教师的来源单位,即企业要共同参与到兼职教师管理工作中去,促进形成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应出台有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为高职院校管理兼职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政府还要从政策、资金、税收减免、资源分配等方面采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使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协商,形成对兼职人员的共同管理模式,就兼职人员的本、兼职工作的薪酬、工作量、工作时间等问题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使兼职教师的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
2.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前瞻性
兼职教师管理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兼职教师的聘用方面,在制定聘用计划前,要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资历、专业方向做一个前期规划,做到科学、有序地引进优秀的兼职教师,完善学校的师资结构。此外,对于兼职教师的聘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聘用工作更为规范。对于聘用的兼职教师,还应统计其相关信息,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为今后的继续聘任提供参考和依据,以避免频繁更换兼职教师引发的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等不良后果。二是在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方面,引进兼职教师之前,要拟定一个系统化的兼职教师培训计划。如对于来自企业单位,缺乏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在其走上教学岗位前就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教学理论与技能培训;在兼职教师开始教学工作后,还应分阶段,适时为其提供后续专业知识培训,以促进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
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务实性
对于兼职教师管理的务实性是指在兼职教师授课的时间与地点、对其工作任务分配等方面不能拘泥于对专职教师的要求,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措施。兼职教师多来自企业,高职院校应根据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其工作时间,使其教学工作不与本职工作相冲突。同时学校也可以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使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其所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对兼职教师的工作分配上可根据兼职教师的实际特点,扬长避短,加大其实践教学的比重,减少毕业论文答辩、论文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4.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适应性
对兼职教师管理的适应性是指高职院校应针对兼职教师建立具体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同时加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交流,从而一方面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其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兼职教师对任教学校的适应,使其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工作潜力。
在对兼职教师的考核方面,应形成以学生、督导、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兼职教师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考核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兼职教师,以促使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在对兼职教师的激励方面,学校除了发放薪酬外,还应建立制度、规定,对教学效果好,表现突出的兼职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以提升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学校还应通过教学交流会、科研讨论会、讲座等形式为专、兼职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兼职教师更好地融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
围绕以上“四性”建构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为解决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兼职教师管理提供了方法与途径。将新型的管理体系应用于河北省高职院校,必将极大地促进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有效地提升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嵩,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
[2]毛盛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3]王振洪.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5).
[4]朱登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8).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