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来有人指出,人要成功,必须有智商、情商外,还要再加一乐商。且看《论语》,孔子开宗明义第一章,正好从学习中见智商,从交友中见情商,从不愠中见乐商,穿越时空,与此遥相呼应。本文结合易学,分析阐述了孔子成功学的三动力:乐学勤习以养学问永动力;广交学友以养见识互动力;不愠不火以养气质定力。
【关键词】 乐学勤习;广交学友;不愠不火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57-0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本章句排在《论语》首篇首章,这既是孔子对自己过去做出的实事求是的归纳总结,又是对弟子们未来的高标准严要求。孔子说话的内在逻辑关系非常讲究,深思熟虑后才说出口。
孔子的徒孙们把本章编排在全书最显赫的数一位置,意味着最重要的人生经验。《论语》“为君子谋, 不为小人谋”,《易经》“为君子易,不为小人易”。为首第一章就是乾乾、健健、谦谦开篇,道出了孔子治学乾乾、交友健健、修己谦谦的人生三大乐趣。可谓孔学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
人生的第一大命题,人的最大快乐是什么?孔子用一生来践行,所以有信心而且有资格如实归纳介绍给弟子们。三句话,三个排比设问句开门见山,扑面而来,春风化雨,龙行虎步。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成功学的三大乐趣:学习乃恒乐之道,交友乃同乐之道,君子不愠乃大气的至乐之德。两道一德三乐,既是孔子过去的一生自强不息的经验之谈,也是未来首先要传授给学子学孙们的经典教导。
本章是人生大起点,从下卦起,要踏踏实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日积月累得来的;大智慧是在中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互教互学切磋交流集思广益得来的;大格局是上卦君子之德,这是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修身养性中持之以恒提升得来的。心无功利,别无他求,达观淡定,这是古之君子好学乐学者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最有利于乾卦“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主题的实现。孔子生前并不“行时”,但留下“三不朽”的业绩,实至名归成为炎黄子孙的万世师表。
易学分析,先出现排下,前两章句纯正面说,乾爻;第三章句一分为二正反两面说,后出现排上,坤爻。三画卦形体念“乾乾坤”,取象歌“兑上缺”,兑泽卦 。两个兑经卦相叠,64别挂中排下经总第58卦位。
一、乐学勤习以养学问永动力
子曰,是孔子说的意思。“子”,本是对大(古音tài太)夫的尊称,孔子当过大夫,所以弟子们这样称呼他。后来泛化为对有学问、有道德、有影响力的师长辈的统称,如“诸子百家”,皆以“子”相尊称。后衍化为对先生、老师的泛称。
夫子:古之尊称,卿大夫以上皆可称夫子,后发展成也可称老师。孔子当过鲁国司寇,所以是双重意义上的夫子。儒家徒子徒孙习称孔子为夫子,后代沿袭下来,以示亲切,约定俗成,成为孔子的专利。其他诸子百家,则必须冠之以姓加以区别,如老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唯鲁班(公输班)有别,木匠们称其“班师爷”,成为行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yuè,月,古代“悦”字,后以悦字取代,下同)。这一句话宜结合“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来读。用今语说,就是“集结令”。
现在学习是一个词,古时是两个概念。繁写的“习”,说文解字“鸟数飞状”,象形如鸟无数次试飞练习才能学会飞。现代汉语的“习”包括复习、练习、实习、演习等。学习是个“双子座”,须臾不可分开。人生从零开始,从不会到会,就要学,小孩学说话、学走路,是本能模仿。上学识字、读书,则是有意识的教与学。学而不习,或可成为书虫、书呆子甚至腐儒。
易学分析,第一乾爻,人者天字第一号的入门之道。字面很好理解,作为一个人,既要好学,要勤于实习实践,这个习惯养成了,是多么愉悦的事情呵。
展开来说,源远流长,《诗经 · 周颂 · 敬之》:“日就(成就)月将(前进),学有缉熙于光明。”毛主席新中国成立后给小学生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华国学的含金量很高,直接化过来的。
人降生到地球上来不容易,光荣而幸运,一切从零开始。动物只会自然自发学习;而人可以自觉自动学习。不爱不善学习的人,或会动物性地混一生。所以孔子苦口婆心鼓励人们学而时习之,好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任重道远,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要有出息,莘莘学子首先要养成终生好学习好的意志品质。人之优劣,全在于学不学,习不习。学业有成,这是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本篇及全书的主旋律。
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还要加进善于思考,做到事业自强不息,家业厚德载物,都需要在“学与习”中不断运用知识,获取经验,活学活用。
任何一个人,必须边学边习,从而强调学与习相结合的重要性。随时隨地运用练习,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才能产生内心满满的快感喜悦,树立乐学好习良性循环的学习态度,凝聚成持之以恒的好学精神。中华民族有好学、劝学的光荣传统。开宗明义这一条,是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首先具备的能力。孔子一生的经历证明,他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自觉有恒地勤学、奋进、勇行。
从人类发展史看,上古时代本能地表现在对天地既敬畏,又抗争,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优胜劣汰中求生存,战天斗地中“自强不息”,不然人类早就被豺狼虎豹吃光了。到中古周公时,才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完善了国家“礼仪制度”,不妨称之为“文明的自强不息”,不然人类必然在自相残杀中走向灭亡。
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子弟能受教育,把教书育人限制在上层,无法普及到民间。
春秋争霸,礼崩乐坏,上层随心所欲,中层无所适从,下层随波逐流,每况愈下。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旗号,创办“平民教育”,姑且称之为“人学的自强不息时代”到来了,从根本上普及并强化了周公的政治理想。 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从做人讲起,每个受教育者,怎样发奋做一个大写的人?这是个重大课题,最下的一乾爻,地道,“千里之程,始于足下”。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以学习做个好人为大前提,才可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尚书 · 说命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学以致用是最难的。学而不习,不行动,就是纸上谈兵。深层次讲,实践出真知,经验教训的积累,思考研究习惯的养成,举一反三,发明创造,才是学习的完整流程。学而不习,就成了书呆子;习而不学,永远只能停留在非理性的表层浮面上。
颜元在《性理评 · 第三十四条》中说:“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支持发挥了孔子这一看法。
刘向《说苑 · 攻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显然支持“学与习”的不可或缺。
白居易《续座右铭 · 并序》:“千里始(于)足下,高山起(于)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他是中国史上少有的聪明人,一生当官平安无事,文学成就也大得惊人。
唐朝颜正卿将军是舍生忘死的大英雄,也是大书法家,诗也写得好,有《劝学》诗流传至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南宋大儒朱熹有诗呤:“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是在告诫后学,人生苦短,必须争分夺秒,方有望学而有成。
梁启超在《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一文中说:“盖人之机能愈用而愈发达,如专在纸的学问上用功夫,则耗费脑力而已。”学与习,就是要在实践运用中巩固提高和创新。
季羡林说过“成才与社会无关”。但也与个人是否“学而时习之”有关。
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 · 罗杰斯说“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言外之意,每个人的成就都不是别人教给你的现成东西,而是自己学习中举一反三思考、实践、创造出来的新学问。
不爱读书、不会自学、不立志刻苦钻研、不善于总结创新,就进不了学问名列前茅的行列,这是一条古今中外不变的铁律!学习可以使人打开心窍,学习是累并开心着的快乐事,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可以使人成功,可以让人得到长久的进步。
二、广交学友以养见识互动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说文解字:“辅也。”金文中有单人旁。后废,更形象,像两个月亮,互相照应,才能为朋。
孔子那样学而有成的人,闻名遐迩,自有慧眼识珠的人远道而来拜访,切磋交流,孔子认为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现在随时可以在电脑QQ上或手机微信上交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变成了很方便的事。
本句讲第二乾爻:1+1,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汉字左右结构,很有讲究,二“月”为“朋”。二“人”为“从”,两人如果谁也不服从谁,就成不了朋友。《易经》规定左大右小,左主右辅,方能成为友好相处的“朋友”。
中国儿歌“月亮哥,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篓……”,从小就要知道,人有兄弟之分,把自己放低点,不就是“辅”吗?西人发明的交谊舞,也是这样,必须男为领舞,女为舞伴,才和谐美丽,不然就只有各跳各的迪斯科,无法前进。
交朋友,是人的本能之一,小孩子走在一起就成了“小朋友”;学生时代,有共同爱好的才是朋友;参加工作后,有私下交往的才算朋友。反正要互相瞧得起,有吸引力。如果像公牛一见面就抵牾挖架,势不两立,就成不了朋友。
文友交流,是读书人的至乐,是长学问的最好途径。朱熹《朱子语类》中说:“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这一章的发展,成为中国读书人的口头禅。
中国古人关于交友的箴言很多,值得记取。《礼记 · 表记》中说:“君子之接(交往)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甜酒);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始浓终坏)。”成语“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等,由此而来。
屈原《九歌 · 少司命》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是献给“少司命”(主牢儿童命运之神)的祭歌,先说生离死别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然后对比来说,结交新的知己朋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汉 · 王符《潜夫论 · 交际》中说:“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亲兄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大胆把友情排在亲情之上。史传黄帝有25个儿子,只有两兄弟能友好到最后,其他都各不来往了,可见亲情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曹操也是25个儿子,发妻卞氏生的4个儿子为争权,闹得你死我活。亲情是靠得住的吗?其根源不难理解,血缘是先天派定的,不由自主的,而友情是自己主观能动性挑选的。
《容斋随笔》录古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即所谓人生四喜。“红双囍”和“四喜丸子”,典出于此。“有朋自远方来”,是与这“四喜”有一比的乐趣。
三、不慍不火以养气质定力
第三句从反面说:“人不知而不愠(yùn 运,恼怒),不亦君子乎?”君子,其原始意义,或为君王的好子民。孔子君子的原意就是好(去声)学习,学问好,品德高尚,“成德之名”的人。
古之君子“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要靠学问和实力。后来被神圣化,搞得高不可攀。现代人求前途,也一样要靠学问和实力,战略战术的总原则没有变,但方式方法与时俱变,要考虑人际关系而已。
与之相对立的是“小人”,专门与君子过不去,但开始还并不是坏人,只是气局器量狭小,俗话说的爱“使小心眼”的人。如不加以自克修养,容易变成阴险狡诈毒辣的厚黑之人。
愠,(yùn,运)计较,生气,发火,愤怒。人有七情六欲,不被理解,就要生愠。遭到非议,就不快乐,此乃人之常情。古之君子爱玉,以玉做配饰,喜欢它的温润婉若,象征君子文质彬彬不愠不火的气质。君子要超越普通人的情绪局限,方显气宇轩昂。 此句可视为坤爻,检验是否君子的首要标准,就是对待“人不知” 的反应,人家不了解或不承认你为人有多好,学问有多高,甚至误解诋毁你是另有所图,也不气恼,这不就是很有修养的君子才能做到的吗?
“人不知”几乎是君子的共同宿命,人生的大悲哀之一。身边的人不一定了解和认可你。有“矩离美”的人,反而很欣赏甚至佩服你。怎么办?孔子给了个从自我修养做起的标答,别在乎它,更不要生气,保持自己心灵的坦然和悦,干自己的事,就行了。
孔子很注意分寸,并没把“小人”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求君子不要被小人的无事生非所干扰,以及如何坚守君子之德,并摆脱小人的纠缠,不愠不火而处之。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生就是选择,孔子“大成”的三大动力,以不变应万变,可战胜成千上万的“变易”。
老子还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三十四章),所以圣人自始至终都不自以为大,结果众人反而愿意众星捧月成全其大。可视与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最好呼应。
明代陈眉公借题发挥:“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有朋友来和无朋友来,都是“不亦悦乎”,有人知和无人知都是“不亦君子乎”,这就是儒家世代相传的大学问大胸怀。
《列宁与卫兵》:“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天,列宁走进克里姆林宫,被卫兵挡驾,要他出示证件。随从生气地说:“这是列宁同志……”卫兵很尴尬。
列宁解围说:“小同志这种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很好。”这是苏俄版的“人不知而不愠”。
现在武汉才华路万科润园朗苑社区门房,还贴着列宁与卫兵的宣传画。说明仍然有人记得列宁,或许包括他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1984年9月初,中国发生了一个《新生与校长》的故事。
北大新生来校报名的一天,天气很热,从农村来的方敏,全部行里就是一个家制的大布袋子,人生地不熟的,站在校园路边犯愁。
正好一个老人走过来,穿一身深蓝色中山装。他以为是个普通校工,就开口请这位师傅帮他看看行里。老人满口答应说:“行,你去报到,我在这里等你。”
方敏忙了一大圈,已是正午,他回到原地,老人还站在那里,阳光照在身上,满头大汗。
开学典礼会上,方敏见老人坐在主席台上,向身边同学打听,才知道帮他看行里的是季羡林教授,副校长。他专程到办公室去道歉,检讨自己那天太冒失。
季老安慰他说:“你有什么错?我那么做是应该的。”这是当代版的“人不知而不愠”。
当下体育竞技场上有一标语:“对手,促进你成功的另一只手”,与本章意思正好相合。
园丁卮言:每个家庭,小孩出生就像一轮太阳升起。现在男女平等了,望子成龍与望女成凤是一回事,其中的佼佼者,或成长为大大小小的王者。小孩是学习阶段,不思进取没想法的人,可能滞留在社会底层。当隐士行不行呢?
这是很幼稚的误解,须知像老子那样有大学问的人,才配当“隐士”,他们是精神层面的高士,或能成圣、成仙、成佛的人(不知所终),不好学的底层人士,岂可攀比妄想。
本章就是一组“三画卦”,先出现排下,从下往上念,三画卦形体为“乾乾坤”,得坤上爻,分宫八卦歌取象 “兑上缺”。先出现排最下面的是一乾爻,“学而时习之”,主地道,奠基阶段,要脚踏实地;中间也是一乾爻,主人道,“有朋自远方来”,上下都有朋友,有利进步,要勇敢向上,乾乾,健健;然后一坤爻,主天道,一分为二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愠不火,顺应天变,与时俱进,方能大成。从下往上数,一爻中爻,再加上三爻,谦谦君子,保持快乐心态,取象歌“兑上缺”,显然是兑卦。兑8少女(乾乾坤),得坤卦有智慧的上爻,人人喜欢,没有不成功的。
伏羲八卦,把兑卦放在乾之后的第二位,未来人类的繁衍就有靠了。兑泽,即现代汉语说的“沼泽湿地”。《彖传》曰:“兑,说(悦)也, 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此第三爻,不是以刚对刚,而是以柔克刚,乃快乐之道,有利于坚贞而吉者。可谓最能取悦于人情物理。用现代汉语解读,即孔子成功学的三大动力。为人有好学、善交、退让的三大优秀品质和合升华,有利于自强不息、集思广益、团结互助。时至现在,为什么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经一代努力就能大获成功?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自觉或不自觉把这三条都做好做到位了。
综上,孔子以一个大辉煌大快乐的人生观成功学开篇,学习、交友、不愠都做好了,内功修好了,即使不得天时,也有道德、有学问在,能收获三个“不亦”,获得人生最大的充实和幸福。
孔子这个三画卦乾画得太漂亮了。近来有人指出,人要成功,必须有智商、情商外,还要再加一乐商。
且看孔子开宗明义第一章,正好从学习中见智商,从交友中见情商,从不愠中见乐商,穿越时空,遥相呼应,令人恍然大悟。
试想,两千数百年前孔子就意识到了人的智慧、意志、心态三者的密不可分,以利坚贞不屈,视为快乐的事业或者苦尽甘来的过程才可能干到底,准不准?
《论语》开宗明义,首篇首章首先赫赫然把孔子成功的三大战略要素公布于众。
如果把《论语》比做一艘孔学自强不息、人生乾坤的航母,那么首章就是指南针和领航员。天道酬勤,做到这三条的人,总会取得一定的成就,起码晚年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时也、命也、运也,智者不会有怨天尤人自我折磨的痛苦。有机会则显,没机会则隐。说白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所失则亦有所得,不被时用,无非是没官没钱,“无为”于名利罢了。
然而“无用”于官场商场者,往往多寿,此乃“天命”对被生活亏待过的人最大的补偿和安慰。
圣人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学习,这是内驱力;善于交友,这是互动力;善于自克,这推动力。这三级火箭发动,就能进入“宇宙太空”。
作者简介:
邓艳芬,女,汉族,湖北老河口人,中学语文一级,大学本科,中学语文教学,湖北省武汉市红钢城中学。
【关键词】 乐学勤习;广交学友;不愠不火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57-0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本章句排在《论语》首篇首章,这既是孔子对自己过去做出的实事求是的归纳总结,又是对弟子们未来的高标准严要求。孔子说话的内在逻辑关系非常讲究,深思熟虑后才说出口。
孔子的徒孙们把本章编排在全书最显赫的数一位置,意味着最重要的人生经验。《论语》“为君子谋, 不为小人谋”,《易经》“为君子易,不为小人易”。为首第一章就是乾乾、健健、谦谦开篇,道出了孔子治学乾乾、交友健健、修己谦谦的人生三大乐趣。可谓孔学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
人生的第一大命题,人的最大快乐是什么?孔子用一生来践行,所以有信心而且有资格如实归纳介绍给弟子们。三句话,三个排比设问句开门见山,扑面而来,春风化雨,龙行虎步。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成功学的三大乐趣:学习乃恒乐之道,交友乃同乐之道,君子不愠乃大气的至乐之德。两道一德三乐,既是孔子过去的一生自强不息的经验之谈,也是未来首先要传授给学子学孙们的经典教导。
本章是人生大起点,从下卦起,要踏踏实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日积月累得来的;大智慧是在中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互教互学切磋交流集思广益得来的;大格局是上卦君子之德,这是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修身养性中持之以恒提升得来的。心无功利,别无他求,达观淡定,这是古之君子好学乐学者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最有利于乾卦“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主题的实现。孔子生前并不“行时”,但留下“三不朽”的业绩,实至名归成为炎黄子孙的万世师表。
易学分析,先出现排下,前两章句纯正面说,乾爻;第三章句一分为二正反两面说,后出现排上,坤爻。三画卦形体念“乾乾坤”,取象歌“兑上缺”,兑泽卦 。两个兑经卦相叠,64别挂中排下经总第58卦位。
一、乐学勤习以养学问永动力
子曰,是孔子说的意思。“子”,本是对大(古音tài太)夫的尊称,孔子当过大夫,所以弟子们这样称呼他。后来泛化为对有学问、有道德、有影响力的师长辈的统称,如“诸子百家”,皆以“子”相尊称。后衍化为对先生、老师的泛称。
夫子:古之尊称,卿大夫以上皆可称夫子,后发展成也可称老师。孔子当过鲁国司寇,所以是双重意义上的夫子。儒家徒子徒孙习称孔子为夫子,后代沿袭下来,以示亲切,约定俗成,成为孔子的专利。其他诸子百家,则必须冠之以姓加以区别,如老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唯鲁班(公输班)有别,木匠们称其“班师爷”,成为行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yuè,月,古代“悦”字,后以悦字取代,下同)。这一句话宜结合“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来读。用今语说,就是“集结令”。
现在学习是一个词,古时是两个概念。繁写的“习”,说文解字“鸟数飞状”,象形如鸟无数次试飞练习才能学会飞。现代汉语的“习”包括复习、练习、实习、演习等。学习是个“双子座”,须臾不可分开。人生从零开始,从不会到会,就要学,小孩学说话、学走路,是本能模仿。上学识字、读书,则是有意识的教与学。学而不习,或可成为书虫、书呆子甚至腐儒。
易学分析,第一乾爻,人者天字第一号的入门之道。字面很好理解,作为一个人,既要好学,要勤于实习实践,这个习惯养成了,是多么愉悦的事情呵。
展开来说,源远流长,《诗经 · 周颂 · 敬之》:“日就(成就)月将(前进),学有缉熙于光明。”毛主席新中国成立后给小学生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华国学的含金量很高,直接化过来的。
人降生到地球上来不容易,光荣而幸运,一切从零开始。动物只会自然自发学习;而人可以自觉自动学习。不爱不善学习的人,或会动物性地混一生。所以孔子苦口婆心鼓励人们学而时习之,好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任重道远,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要有出息,莘莘学子首先要养成终生好学习好的意志品质。人之优劣,全在于学不学,习不习。学业有成,这是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本篇及全书的主旋律。
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还要加进善于思考,做到事业自强不息,家业厚德载物,都需要在“学与习”中不断运用知识,获取经验,活学活用。
任何一个人,必须边学边习,从而强调学与习相结合的重要性。随时隨地运用练习,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才能产生内心满满的快感喜悦,树立乐学好习良性循环的学习态度,凝聚成持之以恒的好学精神。中华民族有好学、劝学的光荣传统。开宗明义这一条,是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首先具备的能力。孔子一生的经历证明,他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自觉有恒地勤学、奋进、勇行。
从人类发展史看,上古时代本能地表现在对天地既敬畏,又抗争,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优胜劣汰中求生存,战天斗地中“自强不息”,不然人类早就被豺狼虎豹吃光了。到中古周公时,才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完善了国家“礼仪制度”,不妨称之为“文明的自强不息”,不然人类必然在自相残杀中走向灭亡。
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子弟能受教育,把教书育人限制在上层,无法普及到民间。
春秋争霸,礼崩乐坏,上层随心所欲,中层无所适从,下层随波逐流,每况愈下。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旗号,创办“平民教育”,姑且称之为“人学的自强不息时代”到来了,从根本上普及并强化了周公的政治理想。 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从做人讲起,每个受教育者,怎样发奋做一个大写的人?这是个重大课题,最下的一乾爻,地道,“千里之程,始于足下”。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以学习做个好人为大前提,才可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尚书 · 说命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学以致用是最难的。学而不习,不行动,就是纸上谈兵。深层次讲,实践出真知,经验教训的积累,思考研究习惯的养成,举一反三,发明创造,才是学习的完整流程。学而不习,就成了书呆子;习而不学,永远只能停留在非理性的表层浮面上。
颜元在《性理评 · 第三十四条》中说:“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支持发挥了孔子这一看法。
刘向《说苑 · 攻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显然支持“学与习”的不可或缺。
白居易《续座右铭 · 并序》:“千里始(于)足下,高山起(于)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他是中国史上少有的聪明人,一生当官平安无事,文学成就也大得惊人。
唐朝颜正卿将军是舍生忘死的大英雄,也是大书法家,诗也写得好,有《劝学》诗流传至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南宋大儒朱熹有诗呤:“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是在告诫后学,人生苦短,必须争分夺秒,方有望学而有成。
梁启超在《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一文中说:“盖人之机能愈用而愈发达,如专在纸的学问上用功夫,则耗费脑力而已。”学与习,就是要在实践运用中巩固提高和创新。
季羡林说过“成才与社会无关”。但也与个人是否“学而时习之”有关。
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 · 罗杰斯说“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言外之意,每个人的成就都不是别人教给你的现成东西,而是自己学习中举一反三思考、实践、创造出来的新学问。
不爱读书、不会自学、不立志刻苦钻研、不善于总结创新,就进不了学问名列前茅的行列,这是一条古今中外不变的铁律!学习可以使人打开心窍,学习是累并开心着的快乐事,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可以使人成功,可以让人得到长久的进步。
二、广交学友以养见识互动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说文解字:“辅也。”金文中有单人旁。后废,更形象,像两个月亮,互相照应,才能为朋。
孔子那样学而有成的人,闻名遐迩,自有慧眼识珠的人远道而来拜访,切磋交流,孔子认为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现在随时可以在电脑QQ上或手机微信上交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变成了很方便的事。
本句讲第二乾爻:1+1,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汉字左右结构,很有讲究,二“月”为“朋”。二“人”为“从”,两人如果谁也不服从谁,就成不了朋友。《易经》规定左大右小,左主右辅,方能成为友好相处的“朋友”。
中国儿歌“月亮哥,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篓……”,从小就要知道,人有兄弟之分,把自己放低点,不就是“辅”吗?西人发明的交谊舞,也是这样,必须男为领舞,女为舞伴,才和谐美丽,不然就只有各跳各的迪斯科,无法前进。
交朋友,是人的本能之一,小孩子走在一起就成了“小朋友”;学生时代,有共同爱好的才是朋友;参加工作后,有私下交往的才算朋友。反正要互相瞧得起,有吸引力。如果像公牛一见面就抵牾挖架,势不两立,就成不了朋友。
文友交流,是读书人的至乐,是长学问的最好途径。朱熹《朱子语类》中说:“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这一章的发展,成为中国读书人的口头禅。
中国古人关于交友的箴言很多,值得记取。《礼记 · 表记》中说:“君子之接(交往)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甜酒);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始浓终坏)。”成语“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等,由此而来。
屈原《九歌 · 少司命》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是献给“少司命”(主牢儿童命运之神)的祭歌,先说生离死别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然后对比来说,结交新的知己朋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汉 · 王符《潜夫论 · 交际》中说:“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亲兄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大胆把友情排在亲情之上。史传黄帝有25个儿子,只有两兄弟能友好到最后,其他都各不来往了,可见亲情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曹操也是25个儿子,发妻卞氏生的4个儿子为争权,闹得你死我活。亲情是靠得住的吗?其根源不难理解,血缘是先天派定的,不由自主的,而友情是自己主观能动性挑选的。
《容斋随笔》录古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即所谓人生四喜。“红双囍”和“四喜丸子”,典出于此。“有朋自远方来”,是与这“四喜”有一比的乐趣。
三、不慍不火以养气质定力
第三句从反面说:“人不知而不愠(yùn 运,恼怒),不亦君子乎?”君子,其原始意义,或为君王的好子民。孔子君子的原意就是好(去声)学习,学问好,品德高尚,“成德之名”的人。
古之君子“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要靠学问和实力。后来被神圣化,搞得高不可攀。现代人求前途,也一样要靠学问和实力,战略战术的总原则没有变,但方式方法与时俱变,要考虑人际关系而已。
与之相对立的是“小人”,专门与君子过不去,但开始还并不是坏人,只是气局器量狭小,俗话说的爱“使小心眼”的人。如不加以自克修养,容易变成阴险狡诈毒辣的厚黑之人。
愠,(yùn,运)计较,生气,发火,愤怒。人有七情六欲,不被理解,就要生愠。遭到非议,就不快乐,此乃人之常情。古之君子爱玉,以玉做配饰,喜欢它的温润婉若,象征君子文质彬彬不愠不火的气质。君子要超越普通人的情绪局限,方显气宇轩昂。 此句可视为坤爻,检验是否君子的首要标准,就是对待“人不知” 的反应,人家不了解或不承认你为人有多好,学问有多高,甚至误解诋毁你是另有所图,也不气恼,这不就是很有修养的君子才能做到的吗?
“人不知”几乎是君子的共同宿命,人生的大悲哀之一。身边的人不一定了解和认可你。有“矩离美”的人,反而很欣赏甚至佩服你。怎么办?孔子给了个从自我修养做起的标答,别在乎它,更不要生气,保持自己心灵的坦然和悦,干自己的事,就行了。
孔子很注意分寸,并没把“小人”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求君子不要被小人的无事生非所干扰,以及如何坚守君子之德,并摆脱小人的纠缠,不愠不火而处之。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生就是选择,孔子“大成”的三大动力,以不变应万变,可战胜成千上万的“变易”。
老子还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三十四章),所以圣人自始至终都不自以为大,结果众人反而愿意众星捧月成全其大。可视与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最好呼应。
明代陈眉公借题发挥:“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有朋友来和无朋友来,都是“不亦悦乎”,有人知和无人知都是“不亦君子乎”,这就是儒家世代相传的大学问大胸怀。
《列宁与卫兵》:“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天,列宁走进克里姆林宫,被卫兵挡驾,要他出示证件。随从生气地说:“这是列宁同志……”卫兵很尴尬。
列宁解围说:“小同志这种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很好。”这是苏俄版的“人不知而不愠”。
现在武汉才华路万科润园朗苑社区门房,还贴着列宁与卫兵的宣传画。说明仍然有人记得列宁,或许包括他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1984年9月初,中国发生了一个《新生与校长》的故事。
北大新生来校报名的一天,天气很热,从农村来的方敏,全部行里就是一个家制的大布袋子,人生地不熟的,站在校园路边犯愁。
正好一个老人走过来,穿一身深蓝色中山装。他以为是个普通校工,就开口请这位师傅帮他看看行里。老人满口答应说:“行,你去报到,我在这里等你。”
方敏忙了一大圈,已是正午,他回到原地,老人还站在那里,阳光照在身上,满头大汗。
开学典礼会上,方敏见老人坐在主席台上,向身边同学打听,才知道帮他看行里的是季羡林教授,副校长。他专程到办公室去道歉,检讨自己那天太冒失。
季老安慰他说:“你有什么错?我那么做是应该的。”这是当代版的“人不知而不愠”。
当下体育竞技场上有一标语:“对手,促进你成功的另一只手”,与本章意思正好相合。
园丁卮言:每个家庭,小孩出生就像一轮太阳升起。现在男女平等了,望子成龍与望女成凤是一回事,其中的佼佼者,或成长为大大小小的王者。小孩是学习阶段,不思进取没想法的人,可能滞留在社会底层。当隐士行不行呢?
这是很幼稚的误解,须知像老子那样有大学问的人,才配当“隐士”,他们是精神层面的高士,或能成圣、成仙、成佛的人(不知所终),不好学的底层人士,岂可攀比妄想。
本章就是一组“三画卦”,先出现排下,从下往上念,三画卦形体为“乾乾坤”,得坤上爻,分宫八卦歌取象 “兑上缺”。先出现排最下面的是一乾爻,“学而时习之”,主地道,奠基阶段,要脚踏实地;中间也是一乾爻,主人道,“有朋自远方来”,上下都有朋友,有利进步,要勇敢向上,乾乾,健健;然后一坤爻,主天道,一分为二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愠不火,顺应天变,与时俱进,方能大成。从下往上数,一爻中爻,再加上三爻,谦谦君子,保持快乐心态,取象歌“兑上缺”,显然是兑卦。兑8少女(乾乾坤),得坤卦有智慧的上爻,人人喜欢,没有不成功的。
伏羲八卦,把兑卦放在乾之后的第二位,未来人类的繁衍就有靠了。兑泽,即现代汉语说的“沼泽湿地”。《彖传》曰:“兑,说(悦)也, 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此第三爻,不是以刚对刚,而是以柔克刚,乃快乐之道,有利于坚贞而吉者。可谓最能取悦于人情物理。用现代汉语解读,即孔子成功学的三大动力。为人有好学、善交、退让的三大优秀品质和合升华,有利于自强不息、集思广益、团结互助。时至现在,为什么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经一代努力就能大获成功?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自觉或不自觉把这三条都做好做到位了。
综上,孔子以一个大辉煌大快乐的人生观成功学开篇,学习、交友、不愠都做好了,内功修好了,即使不得天时,也有道德、有学问在,能收获三个“不亦”,获得人生最大的充实和幸福。
孔子这个三画卦乾画得太漂亮了。近来有人指出,人要成功,必须有智商、情商外,还要再加一乐商。
且看孔子开宗明义第一章,正好从学习中见智商,从交友中见情商,从不愠中见乐商,穿越时空,遥相呼应,令人恍然大悟。
试想,两千数百年前孔子就意识到了人的智慧、意志、心态三者的密不可分,以利坚贞不屈,视为快乐的事业或者苦尽甘来的过程才可能干到底,准不准?
《论语》开宗明义,首篇首章首先赫赫然把孔子成功的三大战略要素公布于众。
如果把《论语》比做一艘孔学自强不息、人生乾坤的航母,那么首章就是指南针和领航员。天道酬勤,做到这三条的人,总会取得一定的成就,起码晚年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时也、命也、运也,智者不会有怨天尤人自我折磨的痛苦。有机会则显,没机会则隐。说白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所失则亦有所得,不被时用,无非是没官没钱,“无为”于名利罢了。
然而“无用”于官场商场者,往往多寿,此乃“天命”对被生活亏待过的人最大的补偿和安慰。
圣人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学习,这是内驱力;善于交友,这是互动力;善于自克,这推动力。这三级火箭发动,就能进入“宇宙太空”。
作者简介:
邓艳芬,女,汉族,湖北老河口人,中学语文一级,大学本科,中学语文教学,湖北省武汉市红钢城中学。